中国新锐新闻周刊之价值取向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步骤,从当前世界信息流通的现状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宏观环境和媒介组织内部微观环境的分析入手,对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和《南风窗》等为代表的、中国期刊业界兴起的、继大众、时尚、财经浪潮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新锐新闻周刊”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通过新闻框架分析,对该类新闻周刊的价值取向作出一个基本合理的判断和评析。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阐释了研究背景与动机,界定了研究对象与范围,重点构建了研究框架。
     第二章,对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并依据内容分析的要求建构类目与分析单位,训练编码员进行信度检测和统计方法设计。
     第三章,根据研究需要,对“新锐”、新闻周刊、价值、价值取向等概念进行厘定。并结实研究实际,探讨和回顾了新闻框架理论和中国新闻类周刊的研究状况。
     第四章,在对中国新锐新闻周刊之诞生与发展的宏观与微观背景进行定性分析的前提下,对该类周刊的新闻报道框架进行了全面的内容分析,借助“说什么”和“如何说”两大类目,对新锐新闻周刊的媒介框架及其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统计,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与合理推断。
     第五章,对中国新锐新闻周刊的价值取向作出基于媒介环境和文本内容的判断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分析,对其调整策略和未来定位作出建议。最后,文章认为,当前中国新锐新闻周刊强调经济发展的主题,坚持保守中立的立场,关注社会秩序、道德秩序,以社会精英群体为主要对象,并为之提供信息与服务,表现出一种符合国家新闻政策和主流意识形态意志的文化霸权主义的价值取向。
From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low of world information and the context, which include the domestic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macro-social environment and micro-environment within the media organizations, the article make a thorough discussion on the Novel Newsweek, the fourth wave of the journal, which arise after mass, fashion, financial wave, representative as Life Week, Nan Feng Chuang magazine and China Newsweek, In order to make a reasonable judgment and assessment on these News-journal by means of analyzing news framework.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explain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and define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Establishes a research framework.
     In chapter II, the method of the study is briefly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nt analysis, construct categories and the unit of analysis, and train coder to design reliable testing and statistical method.
     In chapter III, according to research needs, define the Avant-garde, Newsweekly, value, value orientation and other concept. Combined with real research, explore and review the theory of news framework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news magazine.
     In chapter IV, on the premise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macro and micro background, in which Chinese Novel Newsweek is born and grown, the research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content analysis on news reports framework of these Newsweek. Using two categories, the "what" and "how", the researcher makes a scientific survey for media framework of Newsweek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In chapter V, the researcher makes a judgment and evaluation on value orientation of Chinese Novel Newsweek on the ground of the media environment and the text,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on adjusting strategy and the future positioning. Finally, the article assume that the Novel Newsweek emphasize on the topic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uphold conservative and neutral stand, and concern about social and moral order. They make the social elite groups as target,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for them, demonstrated a kind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hegemony, which is paralleled with state news policy and the will of the mainstreamideology.
引文
1 胡忠青:《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发展走向》,载自《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 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P14
    3 常昌富、李依倩:《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464
    4 王锡苓:《传播学研究方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P166
    5 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法》载自《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
    6 Herbert J. Gans: The messages behind the news from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 -Fab. 1979, pp. 40-45
    7 钟诚:《时政类周刊的内容策划和运作模式》,见http://muge.banzhu.com/showDetail.asp?id=833
    8 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版P208
    9 Kelly Leiter, Julian Harriss, Stanley Johnson, The Complete Reporter Fundamentals of News Gathering, Writing, and Editin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P31
    10 Herbert J. Gans, The messages behind the news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 -Fab. 1979, pp. 40-45
    11 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版P232
    12 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版P311
    13 林清山:《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台北:东华1998年P79
    14 杜志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SPSS应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P34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1990年P234
    16 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P002
    17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18 转引自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P51
    19 李旭东:《解读新锐—市场化与中国时事周刊的发展脉络》,载自《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6期
    20 Kluchhohn C.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Parsons T.Shiles EA.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Combridge. Msaa:Haward Univ. Press 1951:395
    21 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马俊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P7
    22 徐玲:《价值取向本质之探究》,载自《探索》2000年第2期
    23 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P101
    24 许向东:《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分析》,载自《国际新闻界》2006年8月
    25 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P27
    26 陈亦骏:《国内新闻类周刊的发展状况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自《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
    27 李建伟:《关注弱势群体 引领精英文化—论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载自《新闻爱好者》2005.12
    28 刘丹:《论中外媒体的新闻价值耿向》,载自《新闻爱好者》2003.5
    29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New York: Harper P12
    30 Gitlin,T.(1980).The whole worm is watching: Mass media in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New Left.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176
    31 Entman, R.M.1993. Framing:towards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unication, 43(4):51-58
    32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P26
    33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234
    34 Wolfsfeld,1993,转引自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235
    35 臧国仁主编《新闻工作者与消息来源》国立政治学新闻研究所编印,三民书局1995年P32
    36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P292
    37 Tuchman, G(1978).Making news: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Free Press P66
    38 林东泰语,转引自彭芸:《两岸三地国际新闻报道之比较—以美伊战争期间的人民日报、苹果日报、联合报为例》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39 转引自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P110-111
    40 张锦华:《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理论与实例》,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P93
    41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P233
    42 刘泽江:《新闻框架理论探析》,载自《大学时代》2006年3月
    43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P292
    44 陈韻如(1993)《新闻事件的意义建构与受众认知之关系—从受众推论看新闻框架之影响》台北: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45 吉特林语,转引自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1999年P143
    46 转引自林加如:《分析克林顿时期美国精英媒体之两岸新闻报道—以纽约时报及华盛顿邮报为例》(2001)台北: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
    47 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245-246
    48 黄秀:《媒介建构之女性参政框架—以副总统吕秀莲的新闻报道为例》,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坝士研究生论文
    49 Tuchman,G. Making news: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1978, P297
    50 整理自 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P72-91
    51 罗元君语 转引自黄美惠:《媒介建构之女性参政框架—以副总统吕秀莲的新闻报道为例》,台湾硕士研究生论文
    52 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P292
    53 戴元光 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P196
    54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178
    55 [美]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9月版P183
    56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P353
    57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177
    58 [美]J·阿尔休特:《权利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P258
    59 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P236
    60 江泽民1989年11月28日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
    61 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P212
    62 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
    63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P256
    64 陆扬 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P288
    65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刘继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P9
    66 丁云:《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载自《出版参考》2006年7月
    67 戴元光 金冠军:《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P198
    68 张宛丽:《中国中间阶层研究报告》,见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9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274
    70 李秋学,王新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分析》,载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8
    71 丁云:《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载自《出版参考》2006年7月
    7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187
    73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189
    74 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P195
    75 [美]沃纳·赛佛林(Werner J.Severn)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 W.Tankard,Jr)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 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版P362
    76 Tuchman,G(1978). Making news: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P4-5
    77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198
    78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295
    79 《央似名嘴离职原因盘点 嫌工资低无法生活?》,来自人民网2005年10月09日08:51:08
    80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297
    81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 19961年版P298
    8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P199
    83 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278
    84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P6
    85 Herbert J. Gans: The messages behind the news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 -Fab. 1979, pp.40-45
    86 [美]沃纳·赛佛林(Werner J.Severn)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 W.Tankard,Jr)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 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版P360
    87 钟诚:《时政类周刊的内容策划和运作模式》,载白http://muge.banzhu.com/prog/showDetail.asp?id=833
    88 庞春燕:《<三联生活周刊>的前世今生》,载自《传媒》2006年第5期
    89 马飞孝、苏冬:《新闻类周刊的卖点》,载自《编辑学刊》2002年第1期
    90 《南风窗杂志社长陈中访谈: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来自www.nfcmag.com/ReadNews.asp?NewsID=8477
    91 金冠军、戴元光主编《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P163
    92 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P237
    93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P340
    94 麦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P141
    95 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P210
    96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P345
    97 S. Hall, Cultural studies and center, in S. Hall et al.(eds.) Culture, Media, Language, London:Hutchinson, P85
    9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P160
    99 钟诚:《时政类周刊的内容策划和运作模式》,见http://muge.banzhu.com/showDetail.asp?id=833
    1、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崔保国、李琨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潘邦顺译,风云论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
    3、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美]沃纳·赛佛林(Werner J.Severn)小詹姆斯·坦卡德(James W.Tankard,Jr)著《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等译 华夏出版社2006年1月版
    5、[美]威尔伯·施拉姆 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9月版
    6、[美]J·阿尔休特:《权利的媒介》华夏出版社1989年
    7、[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民 叶晓辉译 中国社科出版社
    8、[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 克里斯·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汪凯 刘晓红译 新华出版社
    9、[美]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邱泽奇译 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
    10、[日]竹内郁郎著《大众传播社会学》张国良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11、[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马俊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2、[捷]费·布罗日克:《价值与评价》知识出版社1988年
    13、[美]伦纳德·孟格尔《期刊经营》朱启文 崔人元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14、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刘继南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5、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6、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17、陆扬 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
    18、陆扬 王毅著《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1月版
    19、常昌富、李依倩:《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黄旦:《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1、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版
    22、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23、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4、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5、李德顺主编:《价值学大辞典》“价值取向”条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26、汝信主编:《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
    27、王珏等《中日价值哲学新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王锡苓:《传播学研究方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P166
    29、杜志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SPSS应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版
    30、王石番:《传播内容分析法—理论与实证》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版
    31、杨国枢:《中国人的价值观—社会科学观点》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年
    32、臧国仁(1999)《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
    33、臧国仁(1998)《新闻报道与真实建构:新闻框架理论的观点》《传播研究集刊》第三集,1-102
    34、臧国仁主编《新闻工作者与消息来源》国立政治学新闻研究所编印,三民书局1995年版
    35、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6、金冠军、戴元光主编《中国传播思想史》(现当代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37、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38、齐爱军:《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9、王举忠、王冶:《传统文化与中国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
    40、刘永富:《价值哲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41、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2、《瞭望》周刊编辑部和新华社研究所《新闻周刊的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1990年版
    43、新浪网主编《总编理念和传媒精神》,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版
    1、胡忠青:《我国时政新闻类周刊发展走向》,载自《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5月
    2、马飞孝:《中国新闻周刊概览》,载《新闻大学》2000年秋P47
    3、陈亦骏:《新闻类周刊的现状与发展》,载自《编辑学刊》2003年第3期
    4、陈亦骏:《国内新闻类周刊的发展状况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自《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2期
    5、许向东:《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分析》,载自《国际新闻界》2006年8月
    6、王才忠:《和谐背景下的传媒价值取向》,载自《新闻前哨》2005年第12期
    7、李建伟:《关注弱势群体引领精英文化—论主流媒体的传播价值取向》,载自《新闻爱好者》2005.12
    8、焦国章,闫爽:《社会新闻价值取向探微》,载自《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9、刘丹:《论中外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载自《新闻爱好者》2003.5
    10、刘泽江:《新闻框架理论探析》,载自《大学时代》2006年3月
    11、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4日
    12、丁云:《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价值取向》,载自《出版参考》2006年7月
    13、李秋学,王新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分析》,载自《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8
    14、马飞孝、苏冬:《新闻类周刊的卖点》,载自《编辑学刊》2002年第1期
    15、李旭东:《解读新锐—市场化与中国时事周刊的发展脉络》,载自《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6期
    16、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法》载自《国际新闻界》1997年第4期
    17、李醒民:《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载自《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
    18、魏源:《价值观的概念、特点及其结构特征》,载自《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第10卷第18期P161
    19、徐玲:《价值取向本质之探究》,载自《探索》2000年第2期王举忠、王冶:《传统文化与中国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P168
    20、金盛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载自《心理学报》2005,37(5)
    21、黄希庭,张进辅等《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22、叶澜:《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载自《教育研究》1989年(8)
    1、Kelly Leiter, Julian Harriss, Stanley Johnson: The Complete Reporter Fundamentals of News Gathering, Writing, and Editin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S. Hall, Cultural studies and center,in S. Hall et al.(eds.) Culture, Media, Language, London: Hutchinson
    3、Herbert J. Gans: The messages behind the news,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Jan.-Fab. 1979, pp.40-45
    4、Kluchhohn C.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Parsons T.Shiles EA.Toward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Combridge. Msaa: Haward Univ. Press1951:395
    5、W. W. Lowrance, Modern Science and Human Valu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154-156.
    6、Rokeach M.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1973
    7、Schwartz SH, Bilsky W. toward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human values. JPers Soc Psychol 1987; 53:550-62
    8、Entman, R.M.1993.Framing: towards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3(4):51-58
    9、Scheufele,D.A.1999. Framing as a theory of media effec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9(1):103-122
    10、Tuchman,G(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1、钟诚:《时政类周刊的内容策划和运作模式》,载自http://muge.banzhu.com/prog/showDetail.asp?id=833
    2、《南风窗杂志社长陈中访谈: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来自www.nfcmag.com/ReadNews.asp?NewsID=8477
    3、《央视名嘴离职原因盘点 嫌工资低无法生活?》,来自人民网2005年10月09日08:51:08
    1、吴慧:《中国当代新闻周刊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陈晓:《从美国新闻周刊模式探析中国新闻周刊的发展之路》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彭芸:《两岸三地国际新闻报道之比较—以美伊战争期间的人民日报、苹果日报、联合报为例》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论文
    4、黄秀:《媒介建构之女性参政框架—以副总统吕秀莲的新闻报道为例》,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论文
    5、林昱廷:《“非常报道”光碟议题建构与新闻框架分析》台湾师范大学大众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
    6、吴芳如:《消息来源、新闻框架与媒介真实之建构:以政党轮替后之核四争议案为例》台湾世新大学传播研究所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