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屈大均词对楚骚传统的继承及风格衍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末清初,屈大均词继承楚骚传统并由此展开风格的衍变的。他标榜为屈原后裔,因受楚骚传统影响而最终衍变为骚雅品格的词风,体现了传统文人在祖述前人传统方面的努力以及在词风衍变方面的路向,也为由此切入对当时词坛风气内在衍变规律的探讨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屈大均词的研究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主体部分由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以屈大均对理想人格和道德精神的推崇和追求以及对文学观念产生的影响为考察重点。他在“风雅精神”指引下,深受楚骚抒情言志传统影响,在词学观念上易倾向于实用精神。这部分侧重于词人主体精神方面的考察。
     第二章,以屈大均词中表现的情志与楚骚精神的联系以及体现的楚骚传统为考察的主要内容。涉及“香草美人”、“哀郢招魂”、“自适之适”等方面内容,可见屈大均词与楚骚精神之间的密切关系和风格衍变的清理依据,这部分侧重于从屈大均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考察。
     第三章,以探讨屈大均词的骚雅词风及其形成过程为主要内容。这固然与他的词对楚骚传统的自觉继承有关,同时清初词本身的运动规律以及当时词坛的风气、政治形势、社会心理的转变,都促成了屈大均词的骚雅词风的形成,这恰与当时词坛盛行的浙西骚雅词风的偶合。
     总之,屈大均词继承楚骚传统并形成对骚雅词风的追求和模仿,体现了传统文人在认祖归宗的思想情结上,并进而在词学观念上受到的激励和影响,也预流了当时词坛风气衍变的必然路向。
Qu-Ci inherits Chu-Ci tradition and thus proceeds evolution of styl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e stresses on himself as descent of Qu Yuan. So the style of Qu-Ci evolves into the character of Chu Sao, reflecting efforts to inherit forefather's tradition and direc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Qu-Ci, providing a reference value with discussion on internal law of evolution of Qing-Ci.
     In the introduction, there is a brief word about the value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research ideas on Qu-Ci. The main body includes three chapters, which are listed as follows.Firstly, to study Qu's esteem and pursuit of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the moral spiri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literary concept, which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author's spirits.Secondly, to research the spiritual connection between Qu-Ci and Chu Sao tradition, which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Qu-Ci's contents.Thirdly, to discuss the Qu-Ci's styles and its developing process. The evolution of the Sao-Ya style has been improved by many factors, exactly coupling with the prevalence of the Zhe-Xi-Ci.
     In a word, cohered to the Sao-Ya tradition, Qu-Ci involves into the pursuit and imitation of Sao-Ya style, reflecting traditional poets have been encouraged and influenced by family complex, indicating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ing-Ci.
引文
①谭莹撰.《论词绝句》.《乐志堂诗集》第六卷.《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76页.
    ②朱祖谋撰.《望江南》.《疆村语业》第三卷.《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27册.第559页.
    ③程美珍撰.《屈大均及其词研究》.台湾: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2008年.
    ④范松义撰.《论情初岭南三家词——兼论岭南词派》.《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第37-40页.
    ①屈大均撰.《三闾大夫祠碑》.欧初主编.《屈大均全集》第三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31页.
    ②屈大均撰.《送从弟无极归野》.《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1页.
    ①汪宗衍撰.《屈大均年措》.《屈大均全集》第八册,附录一.第1849页.
    ②屈大均撰.《归儒说》.《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3页.
    ③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28页.
    ④方回撰.《瀛奎律髓》第三卷序言.方回编,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8页.
    ⑤屈大均撰.《寒香斋诗集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72页.
    ①屈大均撰.《读史赠陈献孟并送其行》.《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28页.
    ②屈大均撰.《继室黎氏孺人行略》.《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17页.
    ③丁绍仪撰.《听秋声馆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776页.
    ④屈大均撰.《书友人所作殷三仁论后》.《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58页.
    ⑤屈大均撰.《怀沙亭铭序》.同上.第.189页.
    ⑥屈大均撰.《秋夜恭怀先业师岩野陈先生》.《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72页.
    ⑦屈大均撰.《维帝篇》.同上.第40页.
    ①屈大均撰.《咏怀》.同上.第3页.
    ②屈大均撰.《出塞作》.同上.第60页.
    ③屈大均撰.《赠友人》.同上.第61页.
    ④屈大均撰.《自字泠君说》.《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7页.
    ⑤屈大均撰.《自字泠君说》.同上.第127-128页.
    ⑥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4页.
    ①屈大均撰.《怀沙亭铭》.《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89页.
    ②屈大均撰.《三闾书院倡和集序》.同上.第284页.
    ③屈大均撰.《乞顾生写真》.《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1336页.
    ④屈大均撰.《屡得朋友书札感赋》.同上.第1349页.
    ⑤梁佩兰撰.《赠徐胜力太史》.《六莹堂二集》第五卷.《丛书集成续编》第174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第163页.
    ⑥顾炎武撰.《重过代州赠李处士》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73页.
    ⑦柳开撰.《补亡先生传》.《河东先生集》第二卷.《四部丛刊》初编,集部,第258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
    ①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07页.
    ②司马迁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481页.
    ③班固撰,《汉书·艺文志》.《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1756页.
    ④赵岐注,孙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711页.
    ①屈大均撰.《孟屈二子论》.《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0页.
    ②赵岐注,孙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第2685页.
    ③屈大均撰.《先考澹足公处士四松阡表》.《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38页.
    ①屈大均撰.《闾史自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46页.
    ②屈大均撰.《哭从弟孚士》.《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282页.
    ③朱彝尊撰.《屈五来自白下期作山阴之游》.《曝书亭集》.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第51页.此论文凡引《曝书亭集》,皆据此本,下文出现只注书目、页码等项,不再注地址、出版社、出版年代.
    ④朱彝尊撰.《同王二猷定登种山怀古招屈五大均》.同上.第52页.
    ⑤屈大均撰.《姓解》.《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75页.
    ⑥屈大均撰.《广东文集自序》.《广东新语·文语》.《屈大均全集》第四册.第287页.
    ⑦司马迁撰.《楚世家》.《史记》.第1689页.
    ①屈大均撰.《南海神祠碑》.《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339页.
    ②荀子撰.《儒效》.荀子撰,王先谦集解.《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44页.
    ③屈大均撰.《翁山屈子自生圹自志》.《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54页.
    ①屈大均撰.《沙子游草序》.同上.第293页.
    ②屈大均撰.《秋夜恭怀先业师岩野陈先生》.《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72页.
    ③苏辙撰.《上枢密太尉书》.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第十八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第29页.
    ①屈大均撰.《饮食须知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77页.
    ②朱彝尊撰.《九歌草堂集序》.《曝书亭集》.第453页.
    ③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1页.
    ④屈大均撰.《正月既望太仓王虹友兄弟招同诸子集善学斋中有赋》.《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32页.
    ⑤屈大均撰.《送梁药亭北上》.同上.第52页.
    ⑥屈大均撰.《过黄俞邰藏书楼作》.同上.第130页.
    ⑦屈大均撰.《赠周文学》.同上.第181页.
    ①屈大均撰.《自字泠君说》.《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8页.
    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77页.
    ③屈大均撰.《清风集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61页.
    ④屈大均撰.《书淮海诗后》.同上.第168页.
    ⑤屈大均撰.《西蜀费锡璜数枉书来自称私淑弟子赋以答之》.《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1351页.
    ⑥屈大均撰.《赠楚客》.《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56页.
    ①屈大均撰.《题王子省斋》.《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83页.
    ②朱彝尊编.《明诗综》第八十二卷.康熙四十四年六峰阁刊本.
    ③屈大均撰.《送从弟无极归里》.《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2页.
    ④屈大均撰.《赠大司马》.同上.第271页.
    ①屈大均撰.《三闾大夫祠》.《屈大均全集》第四册.第419页.
    ②屈大均撰.《孟屈二子论》.《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0页.
    ③屈大均撰.《读庄子》.同上.第178页.
    ④屈大均撰.《读庄子》.同上.第179页.
    ①屈大均撰.《读李耕客龚天石新词作》.《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29页.
    ①屈大均撰.《死事先业师赠兵部尚书陈严野先生哀辞》.《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29页.
    ②屈大均撰.《西屈族祖姑韩安人遗诗序》.同上.第83页.
    ③张德瀛撰.《词徵》.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177页.
    ④屈大均撰.《诗社》.《屈大均全集》第_四册.第323页.
    ⑤屈大均撰.《红螺词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81-82页.
    ①屈大均撰.《题山阴屈五屈六藏书楼》.《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40页.
    ②邬庆时撰.《屈大均年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2页.
    ③屈大均撰.《二史草堂笔记》.《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320页.
    ①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第2-3页.
    ②屈大均撰.《兰》.《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1281页.
    ①屈大均撰,陈永正主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271页.
    ①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第17页.
    ①屈大均撰.《兰》.《广东新语》.《屈大均全集》第四册.第638页.
    ②黄廷璋撰.《翁山诗外序》.《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页.
    ①屈大均撰.《继室黎氏孺人行略》.《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18页.
    ②刘献廷撰.《离骚经讲录》.游国恩纂义.《离骚纂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3页.
    ③陈廷焯撰.《白雨斋词话自序》.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3750页.
    ①屈大均撰.《读丈人师武夷遗草因怀武夷虎啸洞诸胜》.《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38页.
    ①沈义父撰.《乐府指迷》.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281页.
    ②朱彝尊撰.《解佩令·自题词集》.《曝书亭集》.第312页.
    ①屈大均撰.《无题百咏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71页.
    ①叶恭绰编.《广箧中词》第一卷.家刻本.1935年.
    ②况周颐撰.《蕙风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4518页.
    ③朱彝尊撰.《陈纬云<红盐词>序》.《曝书亭集》.第488页.
    ④陈子龙撰.《三子诗余序》.《安雅堂稿》.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编.《陈子龙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4页.
    ①屈大均撰.《屡得朋友书札感赋》.《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1349页.
    ①陆游撰.《哀郢》.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44-145页.
    ②徐善撰.《寄屈五金陵》.朱彝尊撰.《曝书亭集》.第48页.
    ③陈子升撰.《喜翁山道人归自辽阳》.《中洲草堂遗集》第九卷.《丛书集成续编》第151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第331页. ①屈大均撰.《有所思》.《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41页.
    ①王夫之撰.《楚辞通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77页.
    ①屈大均撰.《读庄子》.《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79页.
    ②庄子撰,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226页.
    ③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131页.
    ①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197页.
    ②屈大均撰.《死事先业师赠兵部尚书陈严野先生哀辞》.《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29页.
    ③屈大均撰.《死事先业师赠兵部尚书陈严野先生哀辞》.同上.第229页.
    ④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197页.
    ①吕履恒撰.《梦月岩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61册.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第148页.
    ①黄宗羲撰.《兵部左侍郎苍水张公墓志铭》.黄宗羲撰,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十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88页.
    ②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15页.
    ①庄子撰,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27页.
    ②梁启超撰.《老子所衍生之学派》.《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上海: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36年.第23-26页.
    ③屈大均撰.《读庄子》.《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78页.
    ④屈大均撰.《读庄子》.同上.第178页.
    ①屈大均撰.《读庄子》.同上.第179页.
    ②司马迁撰.《老子韩非列传》.《史记》.第2145页.
    ③屈大均撰.《归儒说》.《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3页.
    ④杜甫撰.《醉时歌赠郑广文》.杜甫撰,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60页.
    ①屈原撰,王逸章句,洪兴祖撰.《楚辞补注》.第197页.第131页.
    ②屈大均撰.《赠友》.《屈大均全集》第一册.1996年.第76页.
    ③屈大均撰.《题周梨庄戴笠图》.同上.第129页.
    ④周炳曾撰.《翁山诗外序》.《翁山诗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1册.第254页.
    ①屈大均撰.《饮王氏漱园醉赋》.《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67页.
    ②屈大均撰.《孟屈二子论》.《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120页.
    ③屈大均撰.《赠友》.《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1页.
    ④屈大均撰.《玉女峰观洗头盆作》.同上.第167页.
    ⑤屈大均撰.《翁山诗外自序》.同上.第2页.
    ①朱彝尊撰.《九歌草堂诗集序》.《曝书亭集》.第453页.
    ②章学诚撰,《诗教下》.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第79页.
    ①严迪昌撰.《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08页.
    ①清水茂撰、蔡毅译.《清水茂汉学论集》.第202-204页.
    ②屈大均撰.《采石题太白祠》.《屈大均全集》第二册.第832页.
    ①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695页.
    ②屈大均撰.《荆山诗集序》.《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66页.
    ③屈大均撰.《关中王子诗集序》.同上.第62-63页.
    ①屈大均撰.《黎太仆集序》.《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54页.
    ②王隼撰.《骚屑词序》.《翁山诗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1册.第253页.
    ③屈大均撰.《复汪扶晨书》.《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45页.
    ①田同之撰.《西圃词说》.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450页.
    ①张惠言编.《词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1页.
    ②王国维撰.《人间词话删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第226页.
    ①屈大均撰.《三外野人赞》.《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09页.
    ②屈大均撰.《二史草堂记》.同上.第320页.
    ③屈大均撰.《读李耕客龚天石新词作》.《屈大均全集》第一册.第129页.
    ①史达祖撰,雷履平等校注.《溪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9页.
    ②史达祖撰,雷履平等校注.《溪词》.同上.第3页.
    ①史达祖撰,雷履平等校注.《溪词》.同上.第138页.
    ②张炎撰,吴则虞校辑.《山中白云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0页.
    ①郭麐撰.《灵芬馆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503页.
    ①唐圭璋编.《全宋词》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3354页.
    ②屈大均撰.《复汪扶晨书》.《屈大均全集》第三册.第245页.
    ①王隼撰.《骚屑词序》.《翁山诗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1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53页.
    ②屈大均撰.《送朱竹垞》.《屈大均全集》第二册.1996年.第1346页.
    ①朱彝尊撰.《静惕堂词序》.陈乃乾编.《清名家词》第一册.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第1页.
    ②严迪昌撰.《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56页.
    ③叶嘉莹撰..《清词丛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28页.
    ④曹溶撰.《静惕堂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98册.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第384页.
    ①朱彝尊撰.《朱彝尊词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445页.
    ②邹祗谟撰.《望远行·蜀冈眺望怀古,和阮亭韵》.程千帆主编.《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016页.
    ①朱彝尊撰.《水村琴趣序》.《曝书亭集》.第491页.
    ①彭孙遹撰.《金粟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723页.
    ②朱彝尊撰.《迈陂塘·题其年题词图》.《曝书亭集》.第306页.
    ③谭献编.《箧中词》今集二.半厂丛书本.
    [1]欧初主编,《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永正主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屈大均撰,《翁山诗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屈大均撰,《翁山诗外》,《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5]屈大均撰,《屈翁山诗集·词》,《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6]屈大均撰,《道援堂词》,《明词汇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7]屈大均撰,《道援堂诗集·词》,《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8]程千帆主编,《全清词·顺康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9]屈大均编,《广东文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10]朱祖谋撰,《疆村语业》,《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惠言编,《词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2]谭献编,《箧中词》,半厂丛书本
    [13]叶恭绰编,《广箧中词》,家刻本,1935年版
    [14]龙榆生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5]陈永正编,《岭南历代词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6]汪宗衍撰,《屈大均年谱》,《屈大均全集》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邬庆时撰,《屈大均年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卓尔堪编,《明遗民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19]谢正光编,《明遗民传记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0]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版
    [21]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22]赵崇祚编、李冰若评注,《花间集评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3]史达祖撰、雷履平等校注,《澳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4]张炎撰、吴则虞校辑,《山中白云词》,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25]朱彝尊撰,《朱彝尊词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26]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27]方回撰、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8]朱彝尊编,《明诗综》,康熙四十四年六峰阁刊本
    [29]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30]谭莹撰,《乐志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1]王国维撰,《人间词话删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33]詹安泰撰、汤擎民整理,《詹安泰词学论稿》,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唐圭璋撰,《唐宋词人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5]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36]陈乃乾编,《清名家词》,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版
    [37]严迪昌撰,《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8]吴熊和撰,《唐宋词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9]方智范等撰,《中国古典词学理论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0]黄拔荆撰,《中国词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2]张宏生撰,《清代词学的建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3]叶嘉莹撰,《清词丛论》,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4]洪兴祖补注,《楚辞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45]王夫之撰,《楚辞通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46]李陈玉撰,《楚辞笺注》,《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7]游国恩纂义,《离骚纂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48]朱熹撰,《楚辞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9]刘永济校释,《屈赋音注详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0]杨义撰,《楚辞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1]洪湛侯撰,《楚辞要籍解题》,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2]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53]朱熹撰,《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54]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5]韦昭注,《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56]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57]班固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
    [58][美]司徒琳撰,《南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9]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代文字狱档》,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版
    [60]纪昀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61]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62]钟嵘撰、陈延杰注,《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63]王灼撰、岳珍校正,《碧鸡漫志校正》,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版
    [64]方东树撰,《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65]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66]宋长白撰,《柳亭诗话》,《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7]黄侃撰,《文心雕龙札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章学诚撰、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69]荀子撰、王先谦集解,《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70]庄子撰、郭庆藩集释,《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71]杜甫撰、杨伦笺注,《杜诗镜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72]曾枣庄主编,《三苏全书》,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73]陆游撰、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4]辛弃疾撰、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75]陈恭尹撰,《独漉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6]梁佩兰撰,《六莹堂二集》,《丛书集成续编》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
    [77]陈子升撰,《中洲草堂遗集》,《丛书集成续编》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版
    [78]朱彝尊撰,《曝书亭集》,上海:世界书局,1937年版
    [79]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80]黄宗羲撰、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1]陈维崧撰,《迦陵词全集》,患立堂本
    [82]梁启超撰,《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36年版
    [83]陈寅恪撰,《陈寅恪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84]周勋初撰,《周勋初文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5]何宗美撰,《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6]李醒尘撰,《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龙榆生主编,《同声月刊》,南京:同声月刊社,1941年版
    [2]《古今谈》,台北:古今谈杂志社,1974年版
    [3]《广东文献》,广州:广东文献编辑委员会,1982年版
    [4]《岭峤春秋·岭南文化论集(四)》,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日本]清水茂撰,《清水茂汉学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6]胥洪泉撰,《古代文学论稿》,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7]范松义撰,《论情初岭南三家词——兼论岭南词派》,《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陈珈琪撰,《屈大均骚屑词研究》,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年
    [2]程美珍撰,《屈大均及其词研究》,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8年
    [3]岳林海撰,《论屈大均遗民心态之变对其词作的影响》,西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论文,2007年
    [4]陈美撰,《明末忠义词人研究》,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8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