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包括职工体育在内的单位办社会等福利事业被剥离出体制外。这一变化冲击了中国特有的单位制职工体育固有的模式,使原有的职工体育管理在体制、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群体利益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要改变大型企业职工体育工作的被动局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结合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和职工体育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型职工体育发展模式。
     本研究以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为研究对象,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为个案,运用实地访谈与问卷相结合、个案调查等方法,通过对职工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的现状、体制变迁的动因,管理体制变迁的选择路径以及职工体育发展的目标模式等内容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在体制转轨中,政府始终是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促进者,这使中国改革具有明显的渐进性特点,也使我国职工体育的双重管理体制必将保持相当长的时期,这种双重体制的并存时期,要求国家和社会相互协调,并重新进行责任、权力及利益的调整,以逐渐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成长,为日后承担管理职工体育的任务做好准备。
     2、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属于政府型管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我国职工体育管理体制正在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体制过渡。
     3、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具有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充足的经费保障;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完善的基层群众体育组织等特征。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投资主体的单一化。
     4、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国有企业转制、单位体制改革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导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变迁的外部动因;而企业文化的需要、体育组织发展的需要以及职工体育健身的需要是职工体育管理体制变迁的内部动因。
     5、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变迁的路径选择由政府代表体育公共利益的主体,加强宏观管理;企业承担职工健康的社会责任;而职工体育协会承担职工体育的组织职能。
     6、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有:企业社区共建管理模式;职工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职工公司企业化经营模式。
     7、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的改革策略:政府要加大对职工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职工文化体育协会的实体化;鼓励职工自发成立基层体育协会组织。
Wait for welfare work the system outside to be peeled off ou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ation,feasible unit including staff sports set up society.This change has pounded the inherent pattern of proper Chinese unit system staff sports,has made original staff sports aspect such as management system,organizing structure,operating mechanism and group benefit change happened.Need to change passive large enterprise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job aspect,problem at present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ing combining with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structural reform and staff and worker sports,probe new model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actively developing a pattern.
     Study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object of study with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originally,tak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 case,apply the interview and the questionnaire look at and appraise method such as union,case investigation on the spot,by recollecting to the history that staff sports develops,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the content research such as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system changes agent,the choice route changing and the target pattern that staff sports develops managing system.Reach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China rotates in themiddle of system track,the government is institutional reform initiator and promoter all the time,this messenger China is reformed having the obvious incrementality characteristic, doubl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lso using our country staff sports will certainly keep the pretty long period,this double system coexistence period,require that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re in harmony mutually, carry out responsibility,authority and the benefit adjustment and again, use growing up gradually,cultivating,supporting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mission being to bear the sports managing staff in the future are prepared.
     2.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our country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was run by government.With Chinese society and system changes,the staf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is transiting to the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3.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has the organization coming from above;fine space facilities and sufficient funds ensure;various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activities and perfect grass-roots unit sports organization.The problem at present:administrative system coming from above;closed administration pattern and major investor's unitary.
     4.State-owned enterprise rotation system led by market-oriented reformation,the unit institutional reformation and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ation lead to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manages the system changes outside agent at present;But,the need of corporation culture,the need of sports organization develops and the need of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are the inside agents of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changes.
     5.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changes route chooses transform period by common benefit of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 sports subject,Reinforce macro-control;Enterprise undertakes healthy community responsibility of staff;but,staff sports association bears the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organization function.
     6.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and worker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target pattern:The management pattern by build community and enterprise together;the staff athletic club management pattern;Staff company enterprise management pattern.
     7.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taff sports reformation tactics:The government intensifies efforts on investment in staff sports public service facility;Accelerate sports association materialization pushing forward staff and worker culture;Encourage staff to set up grass-roots unit Turnverein organization spontaneously.
引文
1 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1992,5
    2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田毅鹏,漆思著.“单位社会”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秦椿林,张瑞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7-103
    5 顾惜年.根据厂矿特点,组织职工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1959,3:5-13
    6 坚持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为工业学大庆服务[J]体育师友1978,2:6
    7 刘祁禄.第一浪潮——我国五十年代职工体育的追记[J]体育文化导刊1984,Z1:30-32
    8 饶远.职工体育四十年[J]体育文化导刊1989,3:7-14
    9 张岩.经济体制的转换与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1-6
    10 卢元镇主编.中国职工体育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3
    11 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12 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主编.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13 郭琴.对社会转型期企业体育与企业文化基本理论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13-15
    14 任海.试论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2:14-18
    15 俞继英主编.职工体育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
    16 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主编.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
    17 刘志敏、姚继伟、于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5,6:17-19
    18 路风.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5:12-15
    18 刘建军.单位中国—社会调控体系重构中的个人、组织与国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32
    20 田毅鹏、漆思著.“单位社会”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1-64
    21 徐振兵、张少云等.建国后我国职工体育的发展及未来趋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4:77-81
    22 周建军、仇军等.我国“单位体育”的过去和未来[J].体育学刊2004,5:13-17
    23 赵霞、王帅.我国职工体育的兴衰剖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2:16-18
    24 陆享伯、王章明等.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05,8:11-15
    25 兰自力、郑旭旭、林建华.我国三资企业职工体育的观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5:39-42
    26 赵子江、肖焕禹.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15-17
    27 王结春.安徽省省属大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8 李力研、江崇民、宗卫锋.北京上海沈阳深圳最大型企业员工健康与体育锻炼的社会研究1-4[J].休育科学研究2001,2、3、4,2002,1
    29 刘健鹏.洛阳市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J].体育世界2006,1:54-55
    30 何冰、胡耿丹等.社会转型期企业体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7
    31 张锦涛.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J].职工体育科学研究2003,3:13-14
    32 张雪莲、曹继红、施大伟.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体育发展而临的问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187-189
    33 刘志敏、姚继伟、于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5,6:17-19
    34 顾然.论经济体制转型期北京市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35 何冰、胡耿丹等.社会转型期企业体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7
    36 戴美仙、陆亨伯.我国民营企业体育推动及阻碍因素的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14-18
    37 张锦涛.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J].职工体育科学研究2003,3:13-14
    38 钟莉莉.21世纪初中国职工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9:100-101
    39 顾然.论经济体制转型期北京市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40 赵子江、肖焕禹.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15-17
    41 顾然.论经济体制转型期北京市企业职工体育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42 赵子江、肖焕禹.社会转型期我国职工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5:31-34
    43 王结春.安徽省省属大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4 张福华.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企业职工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45 杨莉.苏州地区外资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
    46 周名政.苏南地区企业体育现状调查[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
    47 姜文晋.湖南省岳阳市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48 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5
    49 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433-439
    50 王凯珍等.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7
    51 郝小刚.对我国企业体育目前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44-45
    52 赵子江.我国职工体育社团组织培育机制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9-103
    53 赵子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1-34
    54 高菲菲.中国职工体育发展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5:587-589
    55 刘志敏等.转型期辽宁省特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3:37-39
    56 陆亨伯、王章明.论我国民营企业体育的特征与发展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1017-1019
    57 郭建平、李艳翎.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6-28
    58 薛留成,王亚立等.大型企业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06,5:12-20
    59 汪洪涛著.制度经济学[M]上海:复旦出版社2003
    60 贾根良,劳动分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33
    61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2 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3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4 康小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0
    65 杨俊一.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J]学术界2001,1:46
    66 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67 李军林.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一种博弈理论框架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68 李汉林著.中国单位社会[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9 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70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71 李秀梅.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10
    72 赵霞,王帅.我国职工体育的兴衰剖析[M]体育文化导刊2006,2:16-18
    73 汪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67
    74 路风,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5
    75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76 卢元镇主编.中国职工体育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77 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78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9 徐传湛,彭华岗主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
    80 江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169
    81 田毅鹏,漆思著.“单位社会”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3-64
    82 东北三个省的统计局资料
    83 刘志敏主编.转型期辽宁省特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1
    84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4
    85 费伟伟:《央企不再办社会》,2005年1月14日《人民日报》
    86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所.企业文化简明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20-3
    87 熊斗寅.体育运功与企业文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1
    88 赵立波、窦泽秀、毕监武.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5,3
    89 袁曙宏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80-107
    90 袁曙宏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80-107
    91 柳华平著.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重构[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
    92 迟福林.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J].北方经济,2005,(4):23
    93 搜狐财经business.sohu.com——迟福林常修泽谈公共服务体制2006年10月13日
    94 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0
    95 袁曙宏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5:80-107
    96 王名,刘国翰,何建宇著.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97 康晓光.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J]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98 王颖,中国的社会中间层:社团发展与组织体系重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2):24
    99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
    100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1 陈宪,徐中振.体制转型与行业协会—上海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研究报告[R]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9:113-114
    102 董保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办社会[M]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5
    103 王凯珍,赵立主编.社区体育[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3
    104 任海,王凯珍等.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2:1-5
    105 刘国永.回顾与展望:中国全民健身发展十年[A]杨桦主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06 刘志敏.中国大中型企业职工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2
    107 薛留成,王亚立等.大型企业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2006,5
    [1]于显洋著.组织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汉林著.中国单位社会[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l,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卢现祥主编.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贾西津等著.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体育院校专业教材.实用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吴国存、王金营、张再生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8
    [7]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10
    [8]秦晖著.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10
    [9]刘小枫,现代型社会理论绪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6
    [10]李坚等著.企业改制与工人群体问题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12
    [11]陆学艺等著.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2]王朗玲,李敏娜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体制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1
    [13]肖林鹏编著.社会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217-233
    [14]许永刚,孙民治著.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5]孙立平著.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孙立平著.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7]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8]吴东民,董西明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人大出版社2003
    [19]王名,刘培峰等著.民间组织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20]郭建民,尹小满主编.中国政党—中国社团概论[M]华文出版社2002
    [21]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2]柳华平著.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关系的重构[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6
    [23]徐传湛,彭华岗主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1
    [24]刘祖云主编.社会转型解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
    [25]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6]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7]李汉林、渠敬东.中国单位组织变迁过程中的示范效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8]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29]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0]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1]王颖,折晓叶,孙炳耀.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 社,1993
    [32]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3]胡耀素,陆学艺主编.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结构调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5]孙晓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6]刘爱玉: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73-74
    [37]董志凯,吴江著.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8]秦椿林主编.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9]叶勤良.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0]王一国著.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41]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5
    [42]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兴起及其合法性问题[J]中国青年科技1999,10:16-19
    [43]齐书春,朱明才,郑卫东.从社会分化看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衍变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13-14
    [44]于晓红,李姿姿.当代中国社团的“官民二重性”的制度分析[J]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月刊2002,1:15-18
    [45]傅砚农.“文革”中城市职工体育一度复苏兴盛的历史原因[J]体育文化导刊1999,6:22-24
    [46]刘文董、韩开成.对企业体育基本理论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2,2:27-29
    [47]刘绚丽.我国职工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社会转型期职工体育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5:27-29
    [48]苏肖晴.建国以来我省职工体育的历史回顾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研究1997,1:68-72
    [49]韩冬.体育促进我国大城市市民素质提高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上海和沈阳为例[J]体育科学2005,6::87-94
    [50]李明.从美日职工健康的经济评价淡我国企业职工的健身体系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4,3:58-60
    [51]赵子江.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1-34
    [52]赵子江.国有企业职工体育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0-13
    [53]薛留成,李明生等.企业职工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13-16
    [54]赵霞,王帅.我国职工体育的兴衰剖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6,2:16-18
    [55]于向.河南省女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2:29-33
    [56]刘健鹏.洛阳市大型国有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J]体育世界2006,1:54-55
    [57]程蔚.近十年我国企业职工体育研究综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222-225
    [58]左新荣,王光能,赵芳.社会体育发展中的利益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02,3:16-17
    [59]王峻.宁波市民营企业职工余暇体育特征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6,5:24-26
    [60]刘玉常、葛瑞春.山东省三孔啤酒厂职工体育的效益双约束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3:63-66
    [61]王峻.宁波市民营企业职工余暇体育现状调研[J]宁波大学学院(理工版)2006,2:263-267
    [62]凌青东,刘志敏.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职工体育文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4:74-76
    [63]乌丽丝.呼和浩特市女职工健康与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1:63-66
    [64]崔云霞.苏州市外资企业职工体育健身行为的现状调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51-54
    [65]肖林鹏.中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3-16
    [66]王广虎、黄桑波.单位体制下体育管理的“二元结构”与群众体育的单位色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
    [67]刘元文,高红霞.产权改革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基本状况[M]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6:18-20
    [68]刘化军.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工会论坛2006,4::8-9
    [69]刘次琴,金育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业体育协会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452-454
    [70]张新萍.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竞技体制改革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7,1:5-8
    [71]华世勃.人民团体若干问题的研究[J]学会2007,1:18-20
    [72]窦卉平.对我国社会体育组织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3:123-125
    [73]刘欣然,王广朵等.对第三部门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作用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93-95
    [74]白晋湘.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5:7-11
    [75]晓敏.对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8:6-7
    [76]杨俊一.企业制度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J]学术界2001,1:46
    [77]淮建军,刘新梅.公共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7,7:96-99
    [78]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79]赵立波、窦泽秀、毕监武.政府转型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J].科学社会主义2005,3:42-45
    [80]刘福元、常保芳.工会“十二大”对工会性质表述的新特点[J]工会论坛1999,2:24-27
    [81]台德谦.对工会性质的再认识[J]工会理论研究1999,5:17-19
    [82]姚新章.关于我国工会的性质内涵、基本任务和发展思路[J]理论探索2007,2:11-13
    [83]韩丹.论我国体育基本上还属于公益事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6
    [84]成树江.我国社会团体的转型与功能再定位[J].科学之友2007,4:304-306
    [85]王旭光、惠继红.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的社会合法性挑战和发展途径[J].体育科学2007,7:7-13
    [86]黄文仁,骆映.社会体育制度化进程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4:36-38
    [87]王洪建.职工体育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载体[J]工会论坛2007,4:73
    [88]崔云霞.苏州市外资企业职工体育消费行为的现状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155-156
    [89]郭建杰、谢罡.略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其与我国社会稳定关系[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增刊:66-70
    [90]刘和旺,颜鹏飞.论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演变[J]当代经济研究2005,12:21-24
    [91]艾伦·罗森伯姆著,孙迎春编译.公共服务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合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5:93-96
    [92]刘辉煌,胡骋科.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演变发展及其缺陷[J]探索2005,6:35-37
    [93]赵晓玲,毛晓荣.21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J]体育学刊2003,1:35-37
    [94]龚建林.试论我国职工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J]浙江体育科学2007,2:38-41
    [95]姚煜斌.厦门市欧美企业职工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2007,6:77-78
    [96]王玲、王新国.广东省大型企业两类管理体制职工体育活动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3:75-78
    [97]黄文仁,刘英杰.社会体育发展与制度创新[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10-12
    [98]高雪峰.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体制变革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7
    [99]王东升.论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与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0-52
    [100]张显军,仲莉莉.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2008年奥运会后改革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6,7:11-13
    [101]王佳元.体育资源配置是否分权还要看国情——现代体育管理模式概览[N]中国经济导报2006,6,20
    [102]任大方.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基层组织发展停滞现象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3:41-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