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与管理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中段主脊南侧佛坪县北部,总面积13534hm2。受省林业厅和省森林资源管理局双重领导。管理局共有职工78人,设办公室、保护科、科教科、政工科、公安科和3个保护站、3个派出所、1个哨卡。实行局、站、点三级保护管理体系,管理局管理保护站、保护站管理监测点,逐级实施行政和业务管理。
     周边社区有佛坪县长角坝乡东河村,和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草坪林业局、佛坪县长角坝乡小南坪村、龙草坪村。佛坪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对观音山保护区的外部管理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的3个行政村,生产条件严酷,人力资源水平低下,除森林外,其他自然、经济资源贫乏,农业尤其种植业是经济收入的主导,多种经营十分落后,新的、有效的经济生长点尚未形成,基本不具备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对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护和发展存在隐性威胁。
     保护区管理在面临盗伐、盗猎、偷采,区内、周边社区和外来人员的自然保护意识、遵规守纪意识不强,随意进入林区,村民林副业开发破坏,烧荒开地积肥、烧地边,在清明节、亡人忌日等焚香烧纸等外部威胁因素的同时,还面临退化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仍未有得到根本恢复,大面积华北落叶松等外来树种人工林和公益林,破坏原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引起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退化、破碎化等内部威胁因素。保护区内部管理存在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本底不够充分翔实,缺乏有关保护区基本情况的图像、文字、图表等资料;办公、管护、宣传等基础设施、设备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员自然保护专业和政策法规知识相对不足,普通职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组织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管护站点地选择不尽科学、合理等限制因素。
Guanyi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s situated in the Fopin County of South of Qinling Mountain, covering 13534 hm~2 and being administered by Forestry Depart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re are 78 staffs in the administration, setting up Administrative Office, Conservation Units, Science and Education Units, Political Units, Police Units (3 Conservation Stations, 3 Police Stations and 1 Sentry).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bureau-level, station-level, point-level).
     The surrounding community includes Donghe Village in Changjiaba County, Foping State Nature Reserve, Zhouzhi State Nature Reserve, Longcaoping Forestry Bureau, Xiaonanping Village, and Longcaoping Village. In fact, Foping Nature Reserve and Zhouzhi Nature Reserve are promoting the external management of Guanyi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But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d factors, including the poor productive condition, the lower human resource level, the sparse natural and economic resource (except forest resource), the leading income resource mainly from agriculture and planting industry, backward management method, undeveloped new and effective economic growth points. All the factors will make possible threaten to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uanyinshan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The nature reserve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as follows: unlawful felling, illegal hunting, and unlawful picking; the weak mind of protection; the human destruction; the unreasonable exploitation; the severe field burning and land abandonment; the external threaten for example the censing on sacrificial day; un-recovered degenera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ildlife habit; the invasion of exotic tree species to destroy the habit of panda. Meanwhile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local plant resource is insufficient, lack of related graphs, data, and tables; the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of working, protecting, propagandizing is lagging; the technical worker is shor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olicy, and the quality of general staff is not sound; the system of organiz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choice of some protection sites should b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引文
[1] 国家环境保护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2] 方躬勇.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4):56~57
    [3] 张晓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陕西林业,2005,(5):19
    [4] 余久华,吴丽芳.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生态学杂志,2003,22(4):111~115
    [5] 孟利清,龙勤.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与扶贫战略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5(4):72~76
    [6] 杨凤英.山西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57~159.
    [7] 姜永诰,杜伟等.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中国环境管理,2003,22(1):55~56
    [8] 苏杨.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科技导报,2004,(9)
    [9] 刘德荣,石德金.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探析.林业经济问题,2003,(1)
    [10] 王献溥.关于保护区的类型和管理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0,(2):3~8
    [11] 郝华.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2004
    [12] 李勇华.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及强化管理的思考.生态经济,2001,(2)
    [13] 周琳.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实行共同管理制度的探讨.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 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2004
    [14] 蒋明康,常仲农.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农村生态环境,1994,10(1):53~55
    [15] 赵天梁.对山西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思考.山西林业,2004,(6):16~17,20
    [16] 李春源.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展望.林业勘查设计,1983,(3):4~6
    [17] 韩念勇.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政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0,(3)
    [18] 吴萍萍.山西省超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及存在问题.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S1):6~8
    [19] 蒋明康,常仲农.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农村生态环境,1994,10(1):53~55
    [20] 吴伟光,楼涛,郑旭理,盛恩浩,顾蕾.自然保护区相关利益者分析及其冲突管理——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例.林业经济问题,2005,(5)
    [21] 司开创.社区共管的外部社会环境分析.林业与社会,2002,(3)
    [22] 曹晔晖,张大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发展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6,(4)
    [23] 王芳,周庆生,郑雪莉,齐杰.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冲突及对策浅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24] 张金良,李焕芳等.社区共管——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生物多样性,2000,(3)
    [25] 李长健,曹俊,彭家华.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研究——基于新农村社区可持续的视 角.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6] 张民侠.陕西秦岭保护区开展社区环境教育初探.陕西林业科技,2001,(4)
    [27] 李彧挥.完善社区共管,促进生物多样性?び肱┐寰玫目沙中⒄梗阄髁忠悼蒲В2004,(1)
    [28] 王本洋,罗富和等.基于信息熵的自然保护区定量评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29] 张荣祖,张洁.关于自然保护区效应的探讨.动物学杂志,1991,(6):54~57
    [30] 林其东.龙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水文特征.地理研究,1992,(4):99~106
    [31] 陈宗洵,郑道钦.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方法研究.地理研究,1993,(4):76~82
    [32] 韩杰.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探讨.旅游学刊,1992,(3):49~51
    [33] 刘信中.试论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和管理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46~51
    [34] 吴江天.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27
    [35] 杜农,敖秉馨.谈自然保护区的基本作用.新疆林业,1993,(2):31~32
    [36] 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途径.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3,(2):51~56
    [37] 王献溥.关于保护区的类型和管理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0,(2):3~8
    [38] 刘传照,张鹏等.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问题探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1,(1):60~64
    [39] 吴萍萍.山西省超山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及存在问题.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S1):6~8
    [40] 邓秋才,韩铭哲等.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6,(2):11~19
    [41] 刘军.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段的保护价值.林业调查规划,2005,(2):58~62
    [42] 姚艳霞.新疆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世界,2005,(5):76
    [43] 刘玉凯.国土“明珠”——自然保护区.今日国土,2002,(7):32~35
    [44] 李万里.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005
    [45] 沈发云.林缘社区森林依赖度评估.兰州大学,2006
    [46] 刘薇.广西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广西大学,2005
    [47] 张楠楠.辽宁凤凰山保护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7
    [48] 刘西军.安徽省老山自然保护区肖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安徽农业大学,2007
    [49] 解一凡.臭柏在内蒙古的天然分布和生境的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50] 严旬.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体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5
    [51] 商振东.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6
    [52] 黄金城.中国海南岛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53] 丁希滨.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山东农业大学,2006
    [54] 周本智.基于小观察窗技术的竹林地下系统动态研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55] 周伟,陈宝昆.云南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价值.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2
    [56] 李少宁,王兵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5
    [57] 屈宇,吴京民.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中亟待改进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 200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3
    [58] 韩新华,李长海.保护与开发并重 开展生态旅游——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展望.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
    [59] 李继宣.蛇岛自然博物馆与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93 自然科学博物馆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
    [60] 王翠红,张金屯.中国部分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04 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2004
    [61] 王向军.龙湾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国林学会 2004 年年会论文集,2004
    [62] 龙勤,邹平等.基于熵的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持续与协同的研究.2005 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5
    [63] 熊晶.论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 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2004
    [64] 阎传海,宋永昌.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
    [65] 阎传海.徐州泉山自然保护区评价.生态科学,1998,(1)
    [66] 宋永昌等.山东中景观生态特征研究.地理科学,1998,(2)
    [67] 阎传海.江苏省徐淮地区的景观生态问题与对策.环境导报,1998,(1)
    [68] 阎传海.山东省南部地区景观生态的分类与评价.农村生态环境,1998,(2)
    [69] 阎传海.淮河下游地区针叶林多样性研究.生态学杂志,1998,(2)
    [70] 阎传海.连云港云台山自然保护区评价.山地研究,1998,(4)
    [71] 王幼臣,张晓静.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社会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林业经济问题,1996,(3):1~8,35
    [72] 宋永昌等.山东南部景观生态对策研究.生态科学,1997,(1)
    [73] 阎传海.安徽省萧县皇藏峪自然保护区评价研究.农村生态环境,1997,(4)
    [74] 宋永昌等.江苏北部景观生态对策研究.农村生态环境,1997,(3)
    [75] 阎传海.淮河下游地区森林资源及其经营管理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3)
    [76] 宋永昌等.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对策研究.生态学杂志,1997,(5)
    [77] 阎传海.苏北低山丘陵森林植被多样性研究.山地研究,1997,(3)
    [78] 张峥,刘泓.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环境保护,1999,18(6):283~285
    [79] 李星群,廖荣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以自然保护区为例.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00~104
    [80] 严圣华,李兆华等.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功能模糊综合评价.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46~450
    [81] 周先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评价体系初探.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5):664~667
    [82] 文传浩.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65~368
    [83] 李华.保护区旅游潜力评价体系初探——生态足迹理论的应用.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07M):43~45
    [84] 莫好容.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AHP 方法生态评价.福建地理,2004,19(1):14~17
    [85] 王双玲,李霞.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价方法——保护地区管理有效性跟踪工具介绍.野生动物,2005,26(2):54~56
    [86] 杨晶,王文勇.层次分析法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5):27~29
    [87] 何春光,崔丽娟.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干旱区地理,2007,30(6):858~864
    [88] 许学工等.加拿大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9] 刘东来.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90] 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91]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 21 世纪议程.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92] 叶文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疗法的思考.北京: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1995
    [93] 耿鹏旭,王 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4):39~43
    [94] 周世强.试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摘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24~27
    [95] 刘燕娜.保护发展观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问题,2001,21(5):46~49
    [96] 罗 文.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模式研究.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31~35
    [97]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草海的战略和实践.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