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越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自古以来就是人文渊薮。明清时期越中曲坛徐渭导其先,至明末清初,形成了一个包括王骥德、叶宪祖、吕天成、孟称舜、祁彪佳等三十余人在内的曲家群体,他们以骄人的创作实绩与卓绝的理论贡献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文领域,先后涌现了徐渭、陶望龄、王思任、张岱、祁彪佳、倪元璐、陈洪绶、黄宗羲、毛奇龄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学家。越中文人在思想个性、文学观念与创作实践上,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但是,学界对越中文人及文学的整体研究还不够充分,即便近年出现了对越中曲家群体的研究,也是将其作为一个区域自守的群体,论述的范围相对狭窄。
     本文从越文化传统、政治、文学思潮三个视角,对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作综合研究。绪论部分,釐定研究范围(时间上下限、地域范围、人员构成),陈述学界研究现状以及选题的出发点与基本思路。绪论之外,正文分上、中、下三编凡十一章。
     上编,越文化传统与明末清初的越中文人及文学。越中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民风习俗等,决定了越中文化的地域特征。越文化不仅影响到越中文人的文化风尚、思想特点以及精神品格;而且对越中文学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使越中文学在体裁选择、题材选择、创作风格上都表现出鲜明的特征。体裁选择上,越中文人对戏曲表现出特别的偏好,在创作数量上足以傲视曲坛;而且致力于戏曲艺术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理论探讨和总结,理论著述丰富,批评形态多样。他们还从理论上推尊戏曲,强调其社会教化功能,并在戏曲创作中寄寓救世的良好愿望。在题材选择上,越中戏曲偏于爱情婚姻、宗教度脱题材,诗文则偏于山水题材。创作风格上,越中文学也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即戏曲创作普遍趋于本色风格,诗文则大致可以分为诗性文学与胆剑文学两种,兼具空灵飘逸与慷慨激越的风格特点。
     中编,明末清初的政治与越中文人及文学。越中文人与政治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面对日趋衰败的明王朝,他们勇于指陈时弊,积极建言;在与晚明历史相始终的东林党争中,越中文人清直严正,敢于仗义执言,在政治立场、人格精神以及对时政的看法等方面,与正直的东林党人基本保持一致,并在当时激烈、复杂的政争中多次予以声援,与阉党及其余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地方为官时,越中文人勤政爱民,体恤民苦,深孚民望。在南明政权阶段,越中文人怀抱一线希望,忠心辅佐南明弘光政权,跟随鲁王政权抗清,力图挽狂澜于既倒。在王朝鼎革、故国沦丧的“天崩地解”之际,越中文人或血酬故国,以身殉节;或为匡复社稷奋起抗击;或拒不仕清,隐居草野,潜心学术。他们在易代之际的政治表现,充分体现了越中重气概、节操的文化传统。明末清初的政治对越中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越中文学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意识。揭露战争暴行,表彰忠义气节之士,表达抗敌复国之志,抒写麦秀黍离之悲,是越中诗歌共同的时代主题。
     下编,明末清初的文学思潮与越中文人及文学。
     晚明浪漫文学思潮,是作为明中后期复古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以公安、竟陵为代表的文学革新运动,对复古风潮发起了强烈反击,反叛传统,高扬主体意识,倡导自然人性,成为文学领域的主流思潮,它深刻影响着越中文学的发展方向。在戏曲领域,张大主体意识,重视个体情欲,否定客观世界,质疑传统道德与价值标准,成为越中戏曲创作的重要主题。在诗文领域,徐渭、陶望龄等人强调真我、倡导性灵,开启了越中文学尚真适性的风气,越中诗文尤其是小品文创作成就卓著,充分体现了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的特点。
     对于明代的文学复古思潮,越中文人回应各异:对后七子的模拟复古之风是反对的;对复古派中某些可取的文学主张,如以理约情、追求雅正等是认同的;对明末复社、几社“兴复古学”以救亡图存的经世文学观是积极呼应的。
     由明入清,由于严峻的社会现实以及日渐空疏虚妄的学风,文学经世思想与实学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黄宗羲、朱舜水、毛奇龄等人,在治学方法、文学观念及创作实践中,注重经世,强调实效,对转变明末清初学术风气、推进清初健实文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Central Yue Area witnessed a literary boom with the emerging of a group of outstanding playwrights, writers and poets. The present article intend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in this specific period from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cultural tradition, politics and literary trend of thoughts. The article is consisted of a preface and three columns, which includes a total of 11 chapters.
     The prefac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e scope of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article, the reason for choosing the topic and basic ideas.
     The first column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Yue and the local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as well as the local customs all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s of the Central Yue Area. The local culture not only affects the spiritual aspiration, thoughts and cultural fashion among the scholars, but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ocal literature. Thus, the literature of the Central Yue Area has its unique feature in terms of literary form, topic and style.
     The second colum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s of the time and the local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Literary scholars of Central Yue Area are closely linked to politics an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stage. Dur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cholars of Central Yue Area stand on the side of and supported the up-straight Donglin Party. Under the South Ming Administration, they support the Hongguang Authorities and support King Lu on fighting against the Qing Administration. At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period, the poli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cholars of Central Yue Area fully reflects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 of upholding moral integrity and conduct.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the tim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local literature and directly affects the topics and tones of the poems.
     The third colum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trend of thoughts and the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of the Central Yue Area. The romantic cultural tren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had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Yue Area. In the aspect of traditional opera, the theme of upholding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and refuting the outside world is popular. In the aspect of article and poem, the poems and the articles of Tao Wangling, Wang Siren, Zhang Dai and Qi Biaojia all reflect the romantic literary trend typical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To the literary reconnaissance of Ming Dynasty, scholars of Central Yue Area respond differently, either disagree, or agree or support actively. In this period, the socially practical trend of literature is further developed. Scholars like Huang Zongxi, Zhu Shunshui and Mao Qiling pay high attention to social and practical help and use in their literary creation and contribute greatly to the formation of a practical literary style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引文
[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东方出版社,1997年,第56页。
    [1]叶长海:《王骥德〈曲律〉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
    [2]见《山西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3]刘南南:《祁彪佳和吕天成的曲品著作之比较》,《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见《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文科版)1980年第2期
    [5]汪超宏:《叶宪祖剧作的现实精神》,《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见《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2期
    [2]见《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4期
    [3]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4]胡益民:《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见《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4期
    [2]王会磊,吉林絮:《王思任诗歌创作初探》,《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571页。
    [3]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页。
    [4]黄河:《王士稹与清初诗歌思想》,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页。
    [1]张岱:《石匮书》卷十三《神宗本纪》,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以上观点参考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3]赵尔巽:《清史稿》卷五本纪五“世祖本纪二”
    [4]陆陇其:《论直隶兴除事宜书》,《清经世文编》卷二十八
    [5]赵尔巽:《清史稿》卷七本纪七“圣祖本纪二”
    [1]袁康:《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四部丛刊景明双柏堂本。
    [2]赵晔:《吴越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3]参见《浙江通志》卷七建置,四库全书本。
    [1]陶望龄:《登第后寄君爽弟书》,《陶文简公集》卷十三。
    [2]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卷中《明人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4]余德余:《越中曲派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1]《浙江通志》卷一 图说(绍兴府图),四库全书本
    [2]《万历绍兴府志》卷七 山川志四,明万历刻本
    [1]张瀚:《松窗梦语》卷二《东游记》
    [2]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1]《(万历)绍兴府志》卷一《疆域志》
    [2]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渐江水斤江水》,清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1]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2]悔堂老人:《越中杂识》上卷“山”条,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1]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序》
    [2]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序》
    [3]赵晔:《吴越春秋》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1]陶望龄:《也足亭记》,《陶文简公集》卷六
    [2]陆羽:《茶经》卷下,宋百川学海本
    [1]张岱:《兰雪茶》,《陶庵梦忆》卷三
    [2]徐渭:《会稽县志诸论·风俗论》,《徐文长文集》卷十八,明刻本。
    [1]陶奭龄:《苦雨夜坐偶阅中郎诗遂次其韵》二首之一,《今是堂集》卷四。
    [2]徐渭:《野蚕》,《徐文长文集》卷四.
    [3]陶奭龄:《壬申元旦》,《今是堂集》卷十.
    [4]《隋书》卷三十一,地理志下,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杜牧:《李讷除浙东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制》,《樊川文集》第十八,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
    [2]《萧山县志·风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据康熙11年刊本影印
    [3]陈桥驿:《越族的发展与流散》。陈桥驿著:《吴越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9年。
    [4]袁康:《越绝书》卷八“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四部丛刊景明双柏堂本
    [1]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
    [1]《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一,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第308页。
    [2]张岱:《陶庵梦忆》卷八《龙山放灯》
    [1](康熙)《绍兴府志》卷十二《风俗志》
    [2]张岱:《陶庵梦忆》卷一《越俗扫墓》
    [3]张岱:《陶庵梦忆》卷四《杨神庙台阁》
    [1]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2]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3]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
    [1]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上虞县志》卷三十八,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据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影印。
    [3]《嵊县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据民国33年铅印本影印。
    [4]康熙《会稽县志》之“习尚”,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5]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一,嘉庆八年(1803)刻本。
    [1]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2](康熙)《会稽县志》之“习尚”,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3]《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1]《绍兴府志》卷十二,康熙五十八年刊本
    [2]张兵:《越文化特征新论》,《云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4]《萧山县志》卷八《风俗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康熙11年刊本影印。
    [1]《吕氏春秋》第十四卷孝行览之《遇合》篇,四部丛刊景明刊本
    [1]祁彪佳:《越中园亭记序》,《祁彪佳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
    [2]祁彪佳:《越中园亭记》卷三
    [1]《史记·夏本纪》
    [2]《孟子·告子下》
    [3]陈桥驿:《绍兴名人佳话序》。陈桥驿著:《吴越文化论丛》,中华书局,1999年。
    [4]庄绰:《鸡肋编》卷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陈桥驿:《越族的发展与流散》。陈桥驿著:《吴越文化论丛》。
    [1]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浙江》
    [2]袁康:《越绝书》卷八之《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1]黑格尔:《历史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
    [1]谢迁:《赠邑宰丘君以义被召之京序》,《归田稿》卷二,《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1]《绍兴府志》卷十二,康熙五十八年刊本
    [2]悔堂老人:《越中杂识·序》。悔堂老人著:《越中杂识》。
    [3]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序》,《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4]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5]毕沅:《乾隆醴泉县志序》
    [1]俞卿:《绍兴府志序》。《绍兴府志》清康熙58年刊本
    [2]邹志方点校《会稽掇英总集》,人民出版社,2006年。
    [1]嘉庆《山阴县志》卷十一,嘉庆八年(1803)刻本
    [2]《新昌县志》卷五,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据1919年铅印本影印。
    [3]张岱:《夜航船序》。张岱著:《夜航船》,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
    [4]陈去病:《五石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83页。
    [5]祁承:《澹生堂藏书约》,清宋氏漫堂钞本。
    [6]全祖望:《旷亭记》,《鲒埼亭外编》卷二十
    [7]全祖望:《旷亭记》,《鲒埼亭外编》卷二十
    [1]张岱:《石匮书自序》,《琅環文集》卷一
    [2]张岱:《陶庵梦忆·三世藏书》
    [3]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黄宗羲全集》第10册
    [4]徐渭:《函三馆记》,《徐文长文集》卷二十四
    [5]唐若瀛:《乾隆余姚县志序》
    [6]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黄宗羲全集》第10册
    [1]黄百家:《明文授读发凡》。《黄宗羲全集》第11册
    [2]黄百家:《学箕初稿》卷一,清康熙箭山铁镫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3]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一《姚江书院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
    [4]《古杂剧》乃玉阳仙史选刊,卷首有“玉阳仙史”序,序文后有“王伯良”及“白雪斋”印各一方,有《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或以为玉阳仙史乃陈与郊。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祁承”条
    [2]吕天成:《曲品》。收《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
    [3]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黄宗羲全集》第12册
    [1]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祁骏佳”条
    [2]张岱:《琅嬛文集》卷五《跋祁止祥画》
    [3]倪元璐:《倪文贞集》卷七《祁止祥稿序》
    [1]张岱:《琅嬛文集》卷六《祭祁文载文》
    [2]阮元:《两浙輶轩录》卷三“祁理孙”条
    [3]杨宾:《柳边纪略》)卷四
    [4]陈田:《明诗纪事》辛籤卷二十六
    [5]张岱:《祁奕远鲜云小伶歌》,《张子诗秕》卷二
    [6]阮元:《两浙輶轩录》卷三“祁鸿孙”条
    [7]张岱:《琅嬛文集》卷四《家传》
    [8]张岱:《琅嬛文集》卷四《家传》
    [9]张岱:《琅嬛文集》卷四《家传》
    [1]朱顺佐,张能耿:《江南人才名镇--陶堰》,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
    [2]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
    [3]孙鑛:《与沈伯英论韵学书》,《居业次编》卷三,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2000年。
    [4]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
    [1]徐朔方:《冯梦龙年谱》,《晚明曲家年谱》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1]《绍兴府志》,清康熙58年刊本
    [2]张元忭:《(万历)会稽县志·志叙》,《万历会稽县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3]徐渭:《徐文长文集》卷二十四,明刻本
    [4]徐渭:《与张噩仍》,《琅嬛文集》卷三
    [5]徐渭:《琅嬛文集》卷二
    [1]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卷十一,四库全书本
    [2]陶望龄:《歇庵集》卷一
    [3]收录于《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第11册
    [4]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卷十一“谱传”,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歇庵集》卷十五,明万历刻本。
    [5]黄宗羲:《淮安戴氏家谱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67页.
    [6]黄宗羲:《再辞张郡侯修书志》,《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159页。
    [7]黄宗羲:《淮安戴氏家谱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68页。
    [8]黄宗羲:《陈贤母传》,《黄宗羲全集》第11册,第34页。
    [1]黄百家:《学箕初稿》卷二,清康熙箭山铁镫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2]黄炳垕:《黄梨洲先生年谱》“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条记载:“姚志底本,实公所著,考核颇详,而人物一门,为后来妄增颠倒,公恐言之招怨,因作八绝,使读者可追寻也。”
    [3]黄宗羲:《黄山续志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81-82页。
    [4]黄宗羲:《九题考》。黄宗羲著:《四明山志》卷四,清康熙刻本
    [5]黄宗羲:《四明山志》卷五载:“岁壬午(按:崇祯15年,1642),至自燕京,便与晦木、泽望月下走蜜岩,探石质藏书处,宿雪窦,观隐潭冰柱大雪;登芙蓉峰,历鞠侯岩,至过云,识所谓木介。归而晦木为赋,泽望为《游录》,余则为《四明山志》。”
    [6]毛奇龄:《西河集》卷三十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黄宗羲:《九题考》,《四明山志》卷四,清康熙刻本
    [2]《绍兴府志》卷44《人物志·乡贤·列传》
    [1]《绍兴府志》卷四十四《人物志·乡贤·列传》
    [2]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绍兴印刷局印,1918年。
    [3]许景仁:《越中三不朽图赞·序》。张岱著:《越中三不朽图赞》。
    [4]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
    [5]收入《刘宗周全集》之“文编”卷十七,(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古籍整理丛刊,1997年版
    [1]姚名达:《刘宗周年谱》,见《刘宗周全集》附录。
    [2]黄宗羲:《南雷文钞》,《黄宗羲全集》第11册
    [3]黄宗羲:《姚江逸诗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
    [1]黄宗羲:《姚江逸诗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
    [2]黄宗羲:《姚江逸诗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
    [3]黄百家:《先遗献文孝公梨洲府君行略》,《黄宗羲全集》第11册。
    [4]张岱:《王谑庵年祖》,《琅嬛文集》卷三
    [5]王思任:《徐文长逸稿叙》,《文饭小品》卷五,岳麓书社,1989年。
    [1]徐渭:《兰亭次韵》
    [2]张岱:《述史十四章》其中一首,《张子诗秕》卷一
    [3]均见《琅嬛文集》卷三
    [4]王思任:《钓台》,见《王季重杂著》
    [5]张岱:《述史十四章》之《严子陵》,《张子诗秕》卷一
    [1]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卷六,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四库全书本
    [2]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四
    [3]黄宗羲:《南雷诗历》卷四,清郑大节刻本;《黄宗羲全集》第11册南雷诗历卷三
    [4]王思任:《辛酉迎春大雪检文长集复次坡公韵》其一
    [1]陈洪绶:《青藤书屋示诸子》,《陈洪绶集》卷四
    [2]陈洪绶:《陈洪绶集》卷八
    [3]陈洪绶:《陈洪绶集》卷九
    [1]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2]王思任:《王思任上马士英疏》,《文饭小品》附录
    [1]王充:《论衡·超奇篇》
    [2]倪元璐:《制实八策疏》、《制虚八策疏》,见《倪文贞奏疏》卷三,四库全书本
    [3]刘宗周:《学言中》,《刘宗周全集》第2册“语类”,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
    [1]刘宗周:《证人社语录》,《刘宗周全集》第2册“语类”
    [2]刘宗周《社仓记·社仓缘起》,《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
    [3]刘宗周《社仓记·社仓缘起》,《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
    [1]朱舜水:《答奥村庸礼书十二首》,《朱舜水集》卷八,第274-275页。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黄宗羲全集》第1册
    [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黄宗羲全集》第1册
    [3]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年。
    [4]朱舜水:《中原阳九述略·致虏之由》,《朱舜水集》卷一
    [1]全祖望:《萧山毛检讨别传》,见《鲒埼亭集》。
    [2]陈继儒:《古今义烈传序》.张岱著:《古今义烈传》,浙江图书馆藏清抄本。
    [3]许景仁:《越中三不朽图赞序》。张岱著:《越中三不朽图赞》,绍兴印刷局印,1918年。
    [4]张岱:《古今义烈传·凡例》,《古今义烈传》清抄本。
    [1]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141页。
    [2]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142页。
    [3]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1]方回:《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4页。
    [2]《越绝书》卷八《外传记地传第十》
    [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中华书局,1984年。
    [2]王思任:《脚板赞》,《文饭小品》卷一
    [3]王思任:《简徐亮生》,《文饭小品》卷一
    [4]王思任:《王思任上马士英疏》,《文饭小品》附录
    [5]唐九经:《文饭小品序》,《文饭小品》附录
    [6]邵廷采:《黄忠端公传》,《思复堂文集》卷一
    [7]黄炳垕:《黄忠端公年谱》
    [1]黄宗羲:《明儒学案·蕺山学案》,《黄宗羲全集》(第8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2]乾隆:《访明臣刘宗周等各种遗书上谕》,《刘宗周全集》(第6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1]黄宗羲:《子刘子行状》,《黄宗羲全集》第1册
    [2]见《刘宗周全集》第3册上,文字相异之处,参校全集所收姚名达《刘宗周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年版。
    [3]刘汋:《刘念台年谱》,收入《刘宗周全集》第5册
    [1]李长祥:《倪元璐》。倪会鼎撰:《倪元璐年谱》附录,中华书局,1994年。
    [2]朱舜水:《与冈崎昌纯书二首》之二,《舜水先生文集》卷五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武宗外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56册
    [1]张岱:《绍兴灯景》,《陶庵梦忆》卷六
    [2]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11页。
    [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2]《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四部丛刊景明双柏堂本
    [1]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四部丛刊景元本
    [2]范晔:《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后汉书》卷四十一
    [3]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明刻汉魏丛书本
    [4]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艳阳词》,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年。
    [5]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七
    [1]林升:《题临安邸》
    [2]洪迈:《夷坚支志》乙卷六“合生诗词”条,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徐渭《南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4]元代刘一清《钱塘遗事》,转引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十四“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1]陆容:《菽园杂记》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
    [1]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二,《全唐诗》卷四五五
    [1]《安徽风物志》“文化艺术篇”之“地方戏曲”,中国风物志丛书,黄山书社,1985年,第243页。
    [2]《陶庵梦忆》卷五“朱楚生”条
    [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弃录》
    [2]《陶庵梦忆》卷六《目莲戏》
    [3]《嵊县志》卷十三《风土志》,清道光八年刻本
    [4]《黄宗羲全集》第10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5]沈香岩:《鞍村杂咏·社戏》。转引自蔡丰明《江南民间社戏》,百家出版社,1995年
    [1]张元忭、徐渭:《(万历)会稽县志》卷三《地书三》
    [2]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之“浙江”
    [1]叶权:《贤博编》
    [2]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之“浙江”
    [3]鲁迅:《我谈“堕民”》
    [4]郑公盾:《浙东堕民采访记》,《绍兴市志》卷四十五《丛录》第二章《堕民》
    [5]郑公盾:《浙东堕民采访记》,《绍兴市志》卷四十五《丛录》第二章《堕民》
    [1]范寅:《越谚》卷中《名物》“班子”条
    [2]陆容:《菽园杂记》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张岱:《琅嬛文集》卷五《自为墓志铭》
    [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归南快录》
    [2]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癸未日历》
    [3]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甲申日历》
    [4]张岱:《张子诗秕》卷三,见夏咸淳校点《张岱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5]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弃录》
    [1]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康熙《绍兴府志》卷五十八《人物志·文苑》
    [3]《陶庵梦忆》卷七“过剑门”条
    [4]周亮工:《读画录》卷一“祁止祥”条,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局,1936年。
    [5]《陶庵梦忆》卷四《祁止祥癖》
    [1]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
    [2]吴梅:“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家。”见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卷中《明人传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3页。
    [1]陆容:《菽因杂记》卷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
    [1]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5页。
    [1]高奕:《新传奇品序》,《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69页。
    [2]《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09页。
    [1]见明崇祯延阁刊本《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
    [2]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4、227页。
    [3]孙鑛:《月峰先生居业次编》卷之三,明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四库禁毁书收录
    [4]吕天成:《曲品》卷下引录
    [5]张岱:《琅嬛文集》卷三
    [1]祁彪佳:《祁忠惠公遗集补编》,见《孟称舜集》附录二,中华书局,2005年。
    [2]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论著集成本(六)
    [3]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见《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4]刘宗周:《人谱类记》卷下,清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三“史”九
    [2]张瀚:《松窗梦语》卷七
    [1]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下》
    [2]王骥德评点《古本西厢记》,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
    [3]祁彪佳:《曲品叙》,见《远山堂曲品》。
    [4]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能品”之《空缄》
    [5]祁彪佳:《远山堂曲品》“能品”之《龙泉》
    [1]孟称舜:《节义鸳鸯塚娇红记·题词》,朱颖辉辑校《孟称舜集》,中华书局,2005年。
    [2]马权奇:《鸳鸯塚题词》,同上。
    [3]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同上。
    [4]孟称舜:《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题词》,《孟称舜集》,第562页。
    [1]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
    [2]沈约:《宋书》卷六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谢灵运》
    [1]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
    [1]元·李孝光:《鉴湖雨》
    [2]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1]王思任:《文饭小品》卷三
    [2]王思任:《剡溪》,见《王季重杂著·游唤》
    [3]王思任:《过剡》,《文饭小品》卷二
    [4]祁彪佳:《蝶恋花·三山霁雪》
    [5]张岱:《镜湖帆影》,《琅嬛文集》卷六
    [6]陈洪绶:《清明第二日》,《陈洪绶集》卷九
    [7]陈洪绶:《晚发山阴》,《陈洪绶集》卷五
    [8]陈洪绶:《山阴道上》,《陈洪绶集》卷五
    [1]《歇庵集》卷二
    [2]《歇庵集》卷一
    [3]陶望龄:《第五泄》小序
    [4]陶望龄:《途中杂诗》,《歇庵集》卷一
    [5]陶望龄:《旅次忆越中旧居》
    [6]周汝登:《海门先生文录》卷十二
    [7]周汝登:《海门先生文录》卷八
    [8]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卷十五
    [9]黄尊素:《黄忠端公文略》卷二
    [1]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之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黄宗羲:《姜友棠诗序》,《黄宗羲全集》第10册
    [3]《三国志·虞翻传》注引晋·虞预《会稽典录》
    [1]班固:《汉书·地理志下》
    [2]《陶庵梦忆·严助庙》
    [3]《陶庵梦忆·楼船》
    [4]《陶庵梦忆·闰中秋》
    [5]黄宗羲:《姚江春社赋》,《黄宗羲全集》第10册
    [6]黄宗羲:《观虞邑赛神》,《黄宗羲全集》第11册
    [7]《陶庵梦忆》卷一《越俗扫墓》
    [1]陈洪绶:《扫墓》,《陈洪绶集》卷五
    [2]黄宗羲:《寒食哭寿儿墓》,《黄宗羲全集》第11册
    [3]《陈洪绶集》卷四
    [4]《陈洪绶集》卷五,失题
    [5]张岱:《白洋潮》,《陶庵梦忆》卷三
    [1]张岱:《白洋看潮》,《张子诗秕》卷二
    [2]王思任:《先后游吾越诸胜记》,《文饭小品》卷三
    [3]黄宗羲:《辛卯中秋与晦木候渡百官江观潮》,《黄宗羲全集》第11册 南雷诗历卷一
    [4]黄尊素:《黄忠端公文略》卷二
    [1]黄百家:《学箕初稿》卷一,清康熙箭山铁镫轩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2]《陶庵梦忆·方物》
    [3]《陶庵梦忆·楼船》
    [4]黄宗羲:《云门纪游》之一
    [5]黄百家:《神灯赋》,《学箕初稿》卷一
    [1]王思任:《避园拟存·出塞》其二
    [2]黄裳藏《琅環文集》手稿本,转引自胡益民《张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3页。《张子诗秕》亦有此诗,但文词改为:“身既死泉下,千岁如一朝。目睹岁月除,中心竟若何?平生不得志,魂亦不归家。”当为避文网所致。
    [1]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1]顾公燮:《消夏闲记》
    [2]毛奇龄:《来元成墓志铭》
    [3]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1]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12页。
    [2]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157页。
    [1]徐渭:《南词叙录》,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三)
    [2]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上》,《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
    [3]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
    [4]凌濛初《谭曲杂札》引吕天成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59页。
    [5]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1]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序》
    [2]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见《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3]王业浩:《鸳鸯塚序》,《孟称舜集》附录二,第616页。
    [4]马权奇:《二胥记题词》,《孟称舜集》附录二,第619页。
    [5]马权奇:《二胥记题词》,《盂称舜集》附录二,第619页。
    [1]张岱:《一卷冰雪文序》,《琅嬛文集》卷一
    [2]张岱:《一卷冰雪文后序》,《琅嬛文集》卷一
    [1]刘宗周:《陶石梁今是堂文集序》,《刘宗周全集》(第4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1]桑原忱:《刘蕺山丈抄序》,见《刘宗周全集》(第6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2]《避园拟存·于忠肃墓》其一
    [3]《避园拟存·出塞》其三
    [4]《避园拟存·不谓》
    [5]《避园拟存·学宫叹》
    [1]黄宗羲:《卧病旬日未已间书所忆》
    [2]陈越:《剑与书:越文化模式新探》,《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
    [1]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1]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明史》卷三零五《列传》第一九三《冯保传》,中华书局,1974年。
    [3][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571页。
    [1]谈迁:《国榷》卷八十三,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丙申条,续修四库全书本
    [2]陈继儒:《安得长者言》,《眉公杂著》第十二帙,台湾伟文图书公司,1977年。
    [3]《明史》卷三零五《魏忠贤》
    [4]《明史》卷三零六《田尔耕》
    [1]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一《烈帝本纪》,续修四库全书本
    [2]孟森:《明史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张岱:《石匮书》卷十三《神宗本纪》,续修四库全书本
    [2]孟森:《明史讲义》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崇祯治乱》
    [4]万斯同:《明史》卷三百五十四,清钞本
    [5]《钦定逆案》,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55册
    [1]张廷玉(《明史》卷三0六“阉党”著录孙杰为钱塘人。毛一鹭为浙江遂安(今淳安)人,曾与弟弟毛一公等纂修《遂安县志》。万历甲辰(1604年)进士题名碑录作“浙江遂安人”。《明季北略》亦著录为严州遂安人。因毛一鹭依附魏阉,为乡人所不齿,故未入本县志,但《遂安县志》(罗柏麓修、姚桓等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1930年铅印本影印)有其弟毛一公的传记,入卷七“乡贤传”。
    [2]张廷玉:《明史》卷216《唐文献传》
    [3]方回:《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4页。
    [4]《明史》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十九《顾宪成》
    [1]《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国家元气疏》,《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一,(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古籍整理丛刊,1997年版
    [1]清·陈鼎:《东林列传》卷八《倪元璐传》,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黄宗羲:《留书·朋党》,《黄宗羲全集》第11册
    [3]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东林学案》
    [4]黄宗羲:《子刘子行状》,《黄宗羲全集》第1册
    [1]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二十一,清雍正刻本
    [2]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二十一,清雍正刻本
    [3]邵廷采《黄忠端公传》,《思复堂文集》卷一
    [4]《明史》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三《黄尊素》
    [5]黄宗羲:《黄氏家录·忠端公黄尊素》:“杨忠烈、魏忠节为阉人所害,公哭之于野,恸。”见《黄宗羲全集》第1册
    [1]黄炳垕:《黄忠端公年谱》
    [2]刘汋:《刘宗周年谱》,《刘宗周全集》第5册“附录”
    [3]刘汋:《刘宗周年谱》,《刘宗周全集》第5册“附录”第188页。
    [4]姚名达:《刘宗周年谱》,《刘宗周全集》第5册“附录”
    [5]刘宗周:《祭魏廓园给谏》,《刘宗周全集》文编十五
    [6]刘宗周《吊六君子赋》,《刘宗周全集》文编二十
    [7]姚名达:《刘宗周年谱》
    [1]《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国家元气疏》,《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一
    [2]刘汋:《刘宗周年谱》“万历四十一年”刘汋按语,《刘宗周全集》(五)“附录”
    [1]张岱:《石匮书》卷一八零《门户列传》,续修四库全书本
    [2]张岱:《与李砚翁》,《琅嬛文集》卷三
    [3]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黄宗羲:《子刘子行状》,《黄宗羲全集》第1册
    [2]刘宗周:《敬循使职疏》,《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一
    [3]黄宗羲:《思旧录·刘宗周》,《黄宗羲全集》第1册
    [1]《明史》卷三百零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周延儒》
    [2]《祁彪佳请革三弊政》,[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二,中华书局,1984年。
    [3]黄宗羲:《黄氏家录·忠端公黄尊素》,《黄宗羲全集》第1册
    [4]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见《鲒埼亭集》
    [5]邵廷采:《遗献黄文孝先生传》,《思复堂文集》卷三
    [1]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
    [2]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
    [3]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
    [4][清]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五
    [1]《刘宗周全集》文编卷八
    [2]王思任:《祁忠敏公年谱》
    [3]祁彪佳《远山堂诗集》“喜雨诗”之小注
    [1]张岱:《张子诗秕》卷三
    [2]刘宗周:《义仓先声》,《刘宗周全集》文编卷十八“杂著”
    [3]刘宗周:《社仓记·社仓缘起》,全集文编卷十七
    [1]王思任:《祁忠敏公年谱》
    [2]见《琅嬛文集》卷六“杂著”
    [3]张岱:《寓山士女游春图》,《张子诗秕》卷三
    [4]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壬午日历》,见《祁彪佳文稿》,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查继佐:《王思任传》,《罪惟录》传卷十八
    [1]姚名达:《刘宗周年谱》
    [2]《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五“奏疏”
    [3]姚名达:《刘宗周年谱》
    [4]姚名达:《刘宗周年谱》
    [5]刘宗周:《纠逆案邪臣疏》,《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五“奏疏”
    [1]徐鼒:《小腆纪传》卷十五列传第八《祁彪佳》
    [2]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二“东阳许都余党复乱”
    [1]黄宗羲:《行朝录》卷四《鲁王监国纪年下》
    [1]张岱:《马士英阮大铖列传》,《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
    [2]张岱:《马士英阮大铖列传》,《石匮书后集》卷四十八
    [3]《陶庵梦忆》,西湖书社1982年版,附录佚文《鲁王》,辑自《砚云甲编》
    [4]张岱:《明末五王世家》,《石匮书后集》卷五
    [1]李寄:《西施山戏占》。转引自顾诚《南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2]徐鼒:《小腆纪传》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五
    [3]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五
    [4]查继佐:《罪惟录》传卷十八
    [5]孟远:《陈洪绶传》,见《陈洪绶集》附录。
    [1]黄宗羲:《行朝录》卷三《鲁王监国纪年上》
    [2]李聿求:《鲁之春秋》卷十《黄宗羲传》。转引自徐定宝《黄宗羲年谱》。
    [3]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1]倪会鼎:《倪元璐年谱》
    [2]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殉难文臣》
    [3]邵廷采:《明户部尚书死义倪文正公传》,《思复堂文集》卷二
    [4]邵廷采:《明户部尚书死义倪文正公传》,《思复堂文集》卷二
    [5]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殉难文臣》
    [6]王思任:《脚板赞》,《文饭小品》卷一
    [7]查继佐:《王思任传》,《罪惟录》传卷十八
    [1]唐九经:《文饭小品序》,见王思任《文饭小品》附录,岳麓书社,1989年。
    [2]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
    [3]《祁彪佳集》卷九,中华书局,1960年。
    [4]刘汋:《刘宗周年谱》
    [1]《祁彪佳集》卷九,中华书局,1960年。
    [2]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3]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4]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一上
    [1]刘宗周:《修举中兴疏》,《刘宗周全集》文编卷一
    [2]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3]全祖望:《子刘子祠堂配孝碑》,《鲒埼亭集》卷二十四
    [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六十二《蕺山学案》
    [5]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6]王思任:《避园拟存·于忠肃墓》,见《王季重杂著》。
    [1]《越中杂识》卷下“隐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2页。
    [2]《嘉庆山阴县志》卷十四,嘉庆八年徐元梅等修,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3]参见《孟称舜集》附录一,中华书局,2005年。
    [1]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2]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3]黄宗羲:《行朝录·四明山寨》,《黄宗羲全集》第2册
    [4]全祖望:《鹧鸪先生神道表》,见《鲒埼亭集》。
    [5]今井弘济、安积觉:《舜水先生行实》,《朱舜水集》附录一,中华书局,1981年。
    [1]全祖望:《萧山毛检讨别传》,《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二
    [2]全祖望:《祁六公子墓碣铭》
    [1]张岱:《甲午儿辈赴省试不归走笔招之》,《张子诗秕》卷二
    [2]黄宗会:《缩斋文集》,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3年。
    [3]张岱:《陶庵梦忆·自序》
    [1]《琅嬛文集》卷六《祭祁文载文》
    [2]朱彝尊:《陈洪绶传》,见《陈洪绶集》附录
    [3]孟远:《陈洪绶传》,见《陈洪绶集》附录
    [4]张岱:《和述酒》
    [1]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2]黄宗羲:《与万承勋书》,《黄宗羲全集》第11册
    [3]张岱:《石匮书·义人列传总论》,续修四库全书本
    [4]张岱:《石匮书自序》,《琅嬛文集》卷一
    [5]张岱:《陶庵梦忆·自序》
    [6]张岱:《和述酒》
    [7]黄宗羲:《谢时符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1]黄宗羲:《余若水周唯一两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2]黄宗羲:《谢时符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3]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38-439页。
    [1]祁彪佳:《远山堂诗集》,见《祁彪佳文稿》第2册
    [1]陈洪绶:《陈洪绶集》,下同
    [1]陈洪绶:《鲁仲集八十日内亡一子一女,愁病却慰》,《陈洪绶集》卷八
    [2]倪元璐:《倪文贞诗集》卷上,四库全书本
    [1]《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
    [2]王思任:《避园拟存》,《王季重杂著》,第148页。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
    [3]王思任:《避园拟存》,《王季重杂著》,第186页。
    [1]王思任:《文饭小品》卷二
    [2]黄宗羲:《纪九峰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3]许景仁:《越中三不朽图赞·序》,见张岱著《越中三不朽图赞》。
    [4]张岱:《于少保祠》其一
    [1]刘宗周:《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序》,《刘宗周全集》文编十一
    [2]黄宗羲:《谢时符先生墓志铭》
    [3]张岱:《越绝诗小序》,《琅嬛文集》卷一
    [1]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绍兴印刷局印,1918年。
    [2]黄宗羲:《纪九峰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3]黄宗羲:《张司马苍水》,《南雷诗历》卷二
    [4]黄宗羲:《大雪野祭》,《南雷诗历补遗》
    [1]《南雷诗补遗》,本篇辑自卓尔堪《明遗民诗》
    [2]《桐城方烈妇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第462页。
    [3]《刘宗周全集》第3册上P500,戴琏璋、吴光主编,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
    [1]《于忠肃墓》其一,见《避园拟存》
    [2]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七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3]《出塞》其二,《避园拟存》
    [4]《出塞》其三,《避园拟存》
    [5]《出塞》其五,《避园拟存》
    [1]黄裳藏《琅環文集》手稿本,转引自胡益民《张岱研究》第153页。也许语词过于“刺眼”,《张子诗秕》中语词有相当大的改换,中间几句为:“身既死泉下,千岁如一朝。目睹岁月除,中心竟若何?平生不得志,魂亦不归家。”
    [2]《张子诗秕》卷四
    [3]黄裳藏《琅環文集》手稿本,转引自胡益民《张岱研究》。
    [4]《南雷诗历·五月复遇火》
    [5]《赠诸暨傅平公》,《南雷诗历》卷四
    [1]《山居杂咏》六首其一,《南雷诗历》卷一
    [2]《五老峰顶万松坪同阎古古夜话限韵》,《南雷诗历》卷一
    [3]《南雷诗历》卷一
    [4]《南雷诗历》卷一
    [1]郭麐:《灵芬馆诗话》,见钱钟联主编《清诗纪事》第壹册P95,凤凰出版社2004年
    [2]陈洪绶:《偶题》五首之五
    [3]陈洪绶:《偶题》五首之二
    [4]钱钟联:《清诗纪事》第壹册,第110页。
    [5]朱舜水:《吴霞舟先生惠诗》,《朱舜水集》卷十二,中华书局,1981。
    [1]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2]《南雷诗历》卷一
    [3]《南雷诗历》卷一
    [1]廖可斌:《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美学理想的三个层次》。廖可斌著:《诗稗鳞爪》,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与王纯甫二》,《王阳明全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3]《答季明德》,《王阳明全集》卷六
    [1]《答陆原静书》,《王阳明全集》卷二
    [2]《答顾东桥书》,《王阳明全集》卷二
    [3]《答顾东桥书》,《王阳明全集》卷二
    [4]《焚书·卷一·答邓石阳》,《李贽文集》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徐文长三集》卷十九《叶子肃诗序》
    [2]《徐文长逸稿》卷十四《胡大参集序》
    [3]《徐文长逸稿》卷十六《书田生诗文后》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袁稽勳宏道》
    [1]《徐文长逸稿》卷十四《赠成翁序》
    [2]《徐文长三集》卷十九《肖甫诗序》
    [1]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十六
    [2]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陶祭酒周望》
    [3]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二“尺牍”,明崇祯刊本
    [4]陶望龄:《甲午入京寄君奭弟书》,《陶文简公集》卷十三,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下同
    [5]陶望龄:《寄怀袁伯修》,《陶文简公集》卷二
    [6]陶望龄:《与潘庚生》,《陶文简公集》卷十三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陶祭酒周望》
    [2]《歇庵集》卷十九,明万历刻本
    [3]《八大家文集序》,《歇庵集》卷十九
    [4]《登第后寄君奭弟书》,《陶文简公集》卷十三
    [5]《马曹稿序》,《陶文简公集》卷三
    [6]《方布衣集序》,《陶文简公集》卷三
    [7]《马曹稿序》,《陶文简公集》卷三
    [1]《陶文简公集》卷十二
    [2]《与袁石浦》,《陶文简公集》卷十二
    [3]余懋孳:《陶文简公集引》
    [1]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1]《盛明杂剧》初集本
    [2]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1]《英雄成败》总评,《盛明杂剧二集》本
    [1]《远山堂曲品》著录《广爰书》曰:“传崔、魏者,善摭实无过《清凉扇》,善用虚无过《广爰书》。”
    [1]《陶庵梦忆》卷七《冰山记》
    [2]见《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
    [1]《远山堂剧品》,论著集成本,第157页。
    [2]《远山堂剧品》
    [3]《张岱诗文集》附录
    [1]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2]《曲海总目提要》卷九
    [3]《盛明杂剧》二集本
    [4]吕天成:《曲品》
    [5]黄宗羲:《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
    [1]《盛明杂剧》初集本
    [1]马权奇:《鸳鸯塚题词》
    [2]王业浩:《鸳鸯塚序》
    [3]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
    [4]陈洪绶:《节义鸳鸯塚娇红记序》
    [5]孟称舜:《节义鸳鸯塚娇红记题词》
    [1]孟称舜:《贞文记题词》,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
    [2]《盛明杂剧》初集本
    [3]见《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
    [1]王骥德:《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下》
    [2]王骥德:《男王后》第四折
    [1]《盛明杂剧》二集本
    [1]欧明俊:《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2]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尺牍卷四,明天启刻本
    [3]袁中道:《珂雪斋集》前集卷二十三,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
    [4]王思任:《吴观察宦稿小题叙》,见《王季重杂著·时文叙》
    [1]《明儒学案》卷三十四《泰州学案三》“近溪语录”
    [2]《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一》
    [3]《明儒学案》卷三十二《泰州学案一》
    [4]谢肇淛:《五杂俎》卷八
    [1]即《水天阁集》十三卷,《陶文简公集》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每页中缝均有“水天阁”三字,故又作《水天阁集》
    [2]《登第后寄君奭弟书》五之三,《陶文简公集》卷十三
    [1]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卷六
    [2]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二“尺牍”,明崇祯刊本
    [1]《陶文简公集》卷六
    [2]黄宗羲:《明文授读》,见《黄宗羲全集》第11册“明文授读评语汇辑”
    [3]《陶文简公集》卷十二
    [4]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珂雪斋集》前集卷十七
    [5]《登第后寄君奭弟书》,《陶文简公集》卷十三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王佥事思任”条
    [2]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3]汤显祖:《王季重小题文字序》,《玉茗堂全集》卷五,明天启刻本
    [4]见《王季重杂著》下册,台北伟文图书公司,1977年。
    [1]《文饭小品》卷四
    [2]《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3]陈继儒:《王季重游唤叙》,见《王季重杂著》下册
    [4]《游天台记》,《文饭小品》卷三
    [5]《游唤·天姥》,见《王季重杂著》
    [1]《文饭小品》卷三
    [1]王思任:《瑞安仙岩记》,《文饭小品》卷三
    [2]祁豸佳:《琅嬛文集序》,见张岱《琅嬛文集》。
    [1]《文饭小品》卷四
    [2]《文饭小品》卷四
    [3]《文饭小品》卷三
    [1]《雁荡记》,《文饭小品》卷三
    [2]《游唤·华盖》,见《王季重杂著》第735页。
    [3]《心月轩稿序》,见《王季重十种·杂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9页。
    [1]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
    [2]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3]王思任:《夏叔夏先生文集序》,见《王季重十种·杂序》第90页。
    [1]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二尺牍,明崇祯刊本
    [2]张岱:《快园道古》卷十四《戏谑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王思任:《屠田叔笑词序》,见《王季重杂著》第283页。
    [4]张岱:《王谑庵先生传》,《琅嬛文集》卷四
    [1]张岱:《自为墓志铭》,《琅嬛文集》卷五
    [2]张岱:《张东谷好酒》,《陶庵梦忆》卷八
    [1]张岱:《与胡季望》,《琅嬛文集》卷三
    [1]《彭天锡串戏》,《陶庵梦忆》卷六
    [2]《朱楚生》,《陶庵梦忆》卷五
    [3]《朱楚生》,《陶庵梦忆》卷五
    [1]《柳敬亭说书》,《陶庵梦忆》卷五
    [2]《王月生》,《陶庵梦忆》卷八
    [3]周作人:《陶庵梦忆序》
    [1]张岱:《天镜园》,《陶庵梦忆》卷三
    [2]祁豸佳:《琅嬛文集序》
    [1]张岱:《琅嬛诗集序》
    [2]《四库提要》卷七六《西湖梦寻》
    [1]祁豸佳:《西湖梦寻序》,见《张岱诗文集》之《附录》
    [2]王雨谦:《琅嬛文集序》
    [3]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十“尺牍”《李子髯》
    [4]张岱:《跋寓山注》,《琅嬛文集》卷五
    [1]祁彪佳:《寓山注序》,《祁彪佳集》卷七。
    [1]祁彪佳:《寓山注序》
    [1]张岱:《与祁世培》,《琅嬛文集》卷三
    [2]张岱:《跋寓山注》,《琅嬛文集》卷五
    [1]顾宪成:《小心斋札记》卷三,《顾端文公遗书》,清康熙刻本
    [2]顾宪成:《泾皋藏稿》卷二《与李见罗先生书》,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高攀龙:《虞山书院商语序》,《高子遗书》卷九上,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高廷珍《东林书院志》卷三会语一,清雍正刻本
    [5]《顾宪成传》,《明史》卷二百三十一
    [1]《东林学案一·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戍》,《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2]《东林学案四·忠端黄白安先生尊素》,《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3]刘宗周:《学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杜登春:《社事始末》,中华书局,1991年。
    [5]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上海书店,1982年。
    [1]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
    [2]陈子龙:《陈忠裕公全集》年谱卷附录,清嘉庆八年刻本
    [1]倪元璐:《复张天如》,《倪文贞集》卷二十。又,此书信系年为“壬午”,亦即崇祯十五年(1642),但张溥卒于崇祯十四年。系年“壬午”,当为后人编集时所误。
    [2]倪会鼎:《倪文正公年谱》卷三
    [3]陈子龙:《倪鸿宝先生应本序》,见陈子龙著《安雅堂稿》卷二
    [1]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小捄录》,《祁彪佳文稿》第2册
    [1]以上诗作均见《云间三子新诗合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黄宗羲:《集灵岩寺》,《南雷诗历》卷二
    [3]黄宗羲:《思旧录·周镳》
    [4]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黄宗羲全集》第10册
    [5]黄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
    [1]黄宗羲:《思旧录·张采》
    [2]黄宗羲:《汰存录》引夏氏之论,《黄宗羲全集》第1册
    [3]黄宗羲:《汰存录·题辞》
    [4]黄宗羲:《思旧录·陈子龙》
    [5]《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全祖望:《萧山毛检讨别传》,《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二
    [2]袁宏道:《徐文长传》,《袁中郎全集》卷四
    [3]徐渭:《徐文长文集》卷十八论,“会稽县志诸论”之论中四,明刻本
    [4]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卷二十五“尺牍”,明崇祯刊本
    [5]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袁稽勳宏道》
    [6]袁宏道:《徐文长传》,《袁中郎全集》卷四
    [1]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陶祭酒周望》
    [2]张弘:《琅嬛诗集小序》,见《张岱诗文集》“附录”
    [3]张岱:《石匮书》卷二0二文苑列传,续修四库全书本
    [4]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五十八文苑列传,续修四库全书本
    [5]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四
    [1]张弘:《琅嬛诗集小序》,见《张岱诗文集》“附录”
    [2]张岱:《祭周戬伯文》,《琅嬛文集》卷六
    [3]张岱:《又与毅儒八弟》,《琅嬛文集》卷三
    [1]张岱:《与李砚翁》,《琅嬛文集》卷三
    [2]王思任:《王季重杂著·杂文序》
    [3]王思任:《文饭小品》卷二
    [1]王思任:《袁临侯先生诗序》,见《王季重十种》。
    [2]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王思任”条
    [1]刘宗周:《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文编之书序
    [2]刘宗周:《读郑风》,《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文编之杂著
    [3]刘宗周:《陶石梁今是堂文集序》,《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文编之书序
    [1]《别祝开美序》,《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文编之书序
    [2]《慥慥斋集序》,《刘宗周全集》第3册下文编之书序
    [3]倪元璐:《与黄石斋》其二,《倪文贞集》卷十八
    [1]倪元璐:《与仲弟献汝》其四,《倪文贞集》卷十九
    [2]倪元璐:《倪文贞集》卷六
    [3]见《倪文贞集》,四库全书本
    [4]文震孟:《倪文贞集原序》
    [5]陈子龙:《倪鸿宝先生应本序》
    [1]全祖望:《奉九沙先生论刻〈南雷全集〉书》,《鲒埼亭集外编》卷四十四“简帖”,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2]见《南雷诗文集附录》,《黄宗羲全集》第11册
    [1]黄宗羲:《李杲堂先生墓志铭》
    [2]黄宗羲:《高旦中墓志铭》
    [1]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
    [2]黄宗羲:《沈昭子耿岩草序》
    [1]黄宗羲:《明文案序》
    [2]黄宗羲:《李杲堂文钞序》
    [1]黄宗羲:《明文案序上》
    [2]黄宗羲:《明文案序上》
    [3]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
    [4]黄宗羲:《南雷诗历·题词》
    [1]黄宗羲:《明文案序上》
    [2]黄宗羲:《马雪航诗序》
    [1]黄宗羲:《万贞一诗序》
    [2]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
    [1]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2]黄宗羲:《东林学案四·忠端黄白安先生尊素》,《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3]黄宗羲:《思旧录·徐石麒》,《黄宗羲全集》第1册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七《两畸儒》
    [2]今井弘济、安积觉:《舜水先生行实》,《朱舜水集》附录一,中华书局,1981年。
    [3]《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朱舜水集》第406页。
    [4]《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朱舜水集》第408页。
    [1]《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第394页。
    [2]《与野节(野竹洞)书三十五首》,《朱舜水集》卷八“书简五”,第205页。
    [3]《与小宅生顺书三十六首》,《朱舜水集》卷九,第298页。
    [4]《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8页。
    [5]《答中村玄贞问三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3页。
    [1]《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6页。
    [2]《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395页。
    [3]《与奥村庸礼书二十二首》,《朱舜水集》卷八,第257页。
    [4]《答古市务本书七首》,《朱舜水集》卷九,第334页。
    [5]《答古市务本书七首》,《朱舜水集》卷九,第335页。
    [1]《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0页。
    [2]安积觉:《朱文恭遗事》,见《朱舜水集》文集附录一,第628页。
    [3]《舜水先生行实》,《朱舜水集》文集附录一,第624页。
    [4]《答安东守约问八条》,《朱舜水集》卷十,第368-369页。
    [5]《朱舜水集》卷十七“杂著”,第513页。
    [1]《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朱舜水集》卷七,第177页。
    [2]《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399页。
    [3]《答安东守约问八条》,《朱舜水集》卷十,第368页。
    [4]唐·权德舆:《唐陆宣公翰苑集序》
    [5]《朱舜水集》卷九“书简六”,第298-299页。
    [1]《答小宅生顺问六十一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10页。
    [2]《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399页。
    [3]《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399页。
    [4]《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
    [5]《答中村玄贞问三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2页。
    [6]《答古市务本书七首》,《朱舜水集》卷九,第334页。
    [7]《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第399页。
    [1]《文义如流水》,《朱舜水集》卷十七“杂著”,第511页。
    [2]《答野节书二十八首》,《朱舜水集》卷八,第227页。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七《两畸儒》
    [1]安积觉:《朱舜水先生文集后序》,《朱舜水集》附录四序跋,第786页。
    [2]《答野节问三十一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390页。
    [3]《中原阳九述略·致虏之由》,《朱舜水集》卷一
    [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七《两畸儒》
    [2]安东守约:《朱舜水先生文集序》,《朱舜水集》附录四,第784页。
    [3]源纲条:《朱舜水先生文集序》,《朱舜水集》附录四,第783页。
    [4]安积觉:《朱舜水先生文集后序》,《朱舜水集》附录四,第786页。
    [5]《与安东守约书二十五首》,《朱舜水集》卷七,第162页。
    [6]安积觉:《朱舜水先生文集后序》,《朱舜水集》附录四,第786页。
    [7]《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朱舜水集》卷十一,第400页。
    [1]《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1]《桐城左仲子暝樵诗集序》,《西河集》卷三十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赵管亭涉波诗序》,《西河集》卷四十一
    [3]《王鸿资客中杂咏序》,《西河集》卷三十三
    [1]《请罢修三江闸议》,《西河集》卷八
    [1]邵廷采:《东池董无休先生传》,《思复堂文集》卷三
    [2]邵廷采:《谒毛西河先生书》,《思复堂文集》卷七
    [3]毛奇龄:《贬抑圣门错》,见《四书改错》,清嘉庆十六年金孝柏学圃刻本
    [4]毛奇龄:《孝经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毛奇龄:《四书改错》卷一
    [6]全祖望:《萧山毛检讨别传》,见《鲒埼亭集》
    [1]毛奇龄:《经义考序》,《西河集》卷五十二
    [2]《经义考序》,《西河集》卷五十二
    [3]毛奇龄:《经问》卷十七,清丈渊阁四库全书本
    [4]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一,清咸丰八年有嘉树轩刻本
    [1]阮元:《毛西河检讨全集后序》,《揅经室集》二集卷七,四部丛刊景清道光本
    陈洪绶:宝纶堂集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浙大藏)
    陈洪绶:陈洪绶集 吴敢辑校,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4
    陈继儒:眉公杂著(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
    陈子龙:安雅堂稿十八卷 明末刻本
    陈子龙:云间三子新诗合稿(陈子龙李雯宋徵舆)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范摅:云溪友议 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
    高奕:新传奇品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1959
    黄百家:学箕初稿二卷 清康熙箭山铁镫轩刻本,四库全书本
    黄道周:黄漳浦集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宗会:缩斋文集不分卷 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 2000
    黄宗会:缩斋文集 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黄宗羲:南雷文约四卷 清雍正刻本,四库全书本
    黄宗羲:南雷文定十一卷后集四卷附录一卷 康熙二十七年靳治荆刻本,四库全书本
    黄宗羲:南雷诗历 清郑大节刻本
    黄宗羲:四明山志 清康熙刻本
    黄宗羲:黄宗羲全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不同的出版年)
    黄宗羲:宋元学案 中华书局1986
    黄宗羲: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华书局1981
    黄尊素:黄忠端公文略三卷诗略二卷说略一卷附正气录一卷,清康熙十五年许三礼刻本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 戴琏璋、吴光主编,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7
    刘宗周:刘宗周全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刘宗周:刘蕺山集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宗周:刘子全书16册 清道光四年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刘宗周:刘子全书遗编6册 清光绪十八年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刘宗周:刘氏宗谱12册 民国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刘宗周:刘子全书四十卷(台北)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1969(据道光刊本影印)
    陆容:菽园杂记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5;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天成:曲品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毛奇龄:西河集一百九十卷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毛奇龄:西河词话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毛奇龄:西河诗话八卷(西河合集本) 清康熙书留草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孟称舜:新镌古今名剧柳枝集26种 明崇祯间刊本
    孟称舜:新镌古今名剧酹江集30种 明崇祯间刊本
    孟称舜:孟称舜集 朱颖辉辑校,中华书局2005
    孟称舜:娇红记 欧阳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倪元璐:倪文贞公诗集 倪会鼎订正,王伯沆圈点,(扬州)广陵书社影印2003年
    倪元璐:倪文贞集二十卷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倪元璐:倪文贞奏疏十二卷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倪元璐:倪文贞讲编 四卷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倪元璐:倪文贞诗集两卷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倪元璐:倪文正公遗稿二卷奏牍四卷 清顺治八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
    倪元璐:倪文贞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祁班孙:紫芝轩逸稿一卷 清道光刻本,附《祁忠惠公遗集》后
    祁彪佳:远山堂诗集 续修四库全书本
    祁彪佳:远山堂文稿 续修四库全书本
    祁彪佳:祁彪佳文稿(全三册)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祁彪佳:祁彪佳集 中华书局1960
    祁彪佳:祁忠惠公遗集十卷补编一卷 清道光年间本,浙江大学图书馆藏
    祁彪佳:越中园亭记六卷 清宣统绍兴公报社越中文献辑存书本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祁彪佳:远山堂剧品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祁承:澹生堂藏书目 清宋氏漫堂钞本
    全祖望:鲒埼亭集 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书店1989
    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五十卷 清嘉庆十六年刻本
    全祖望:鲒埼亭文集选注 黄云眉选注 齐鲁书社1982
    阮元:两浙輶轩录四十卷 清嘉庆刻本
    阮元:两浙輶轩录补遗十卷 清嘉庆刻本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十卷附录一卷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邵廷采:思复堂文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1959
    孙鑛:月峰先生居业次编五卷 明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
    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
    汤显祖:玉茗堂全集 明天启刻本
    陶奭龄:赐曲园今是堂集十一卷 明崇祯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
    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十三卷 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本
    陶望龄:歇庵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王骥德:曲律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王骥德:方诸生评点《古本西厢记》 万历四十一年香雪居刻本
    王士性:广志绎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1981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王思任:王季重杂著(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
    王思任:王季重十种 任远校点,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王思任:文饭小品 续修四库全书本;岳麓书社1989年本
    王思任:王季重小品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谢迁:归田稿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谢肇淛:五杂俎 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
    徐沁:明画录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徐渭:徐渭集 中华书局1983
    徐渭:徐文长逸稿(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
    徐渭:南词叙录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杨宾:柳边纪略 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6
    叶权:贤博编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7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年本;明崇祯刊本
    袁中道:珂雪斋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
    袁中道:珂雪斋集三十九卷 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
    张岱:石匮书 续修四库全书本
    张岱:石匮书后集 续修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本1959
    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 绍兴印刷局1918年本,浙大图书馆藏
    张岱:古今义烈传 八卷抄本 浙江图书馆藏
    张岱:四书遇 抄稿本六册 浙图善本部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此书点校出版
    张岱:快园道古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
    张岱:夜航船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张岱:张岱诗文集 夏咸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张岱:琅嬛文集 岳麓书社1985
    张岱:西湖梦寻五卷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光绪九年刻本)
    张岱:西湖梦寻 陶庵梦忆 马兴荣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张岱: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夏咸淳、程维荣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张岱:张宗子小品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张瀚:松窗梦语 元明史料笔记丛刊 中华书局1985
    张元忭:张阳和先生不二斋文选七卷附录一卷 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钟惺:隐秀轩诗集(台北)伟文图书出版社1976
    周亮工:读画录 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局1936
    周亮工:赖古堂集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
    周汝登:周海门先生文录十二卷 明万历张元憬等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十六卷 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朱舜水:朱舜水集 朱谦之整理,中华书局1981年
    朱舜水:舜水先生文集二十八卷 日本正德二年刻本
    祝彦:侣佳堂诗集八卷 明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
    浙江通志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万历)绍兴府志(明)萧良幹 等修,张元忭 等纂,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万历十五年刊本影印
    (康熙)绍兴府志(清)俞卿 修,周徐彩 纂,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影印
    (乾隆)绍兴府志(清)李亨特 总裁,平恕 等修,乾隆57年刊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印行
    万历会稽县志(明)张元忭 撰,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万历三年刊本影印
    康熙会稽县志(清)康熙22年董钦德 辑,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1936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校刊本影印
    嘉庆山阴县志(清)嘉庆8年徐元梅 等修,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1936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校刊本影印
    上虞县志(清)唐煦春等修,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据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影印
    诸暨县志(清)沈椿龄等修,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乾隆38年刊本影印
    新昌县志(民国)金城修,陈畲 等纂,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据1919年铅印本影印
    嵊县志(民国)牛荫麐 等修,丁谦 等纂,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5年据1944年铅印本影印
    萧山县志(清)邹勃 等纂修,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据康熙11年刊本影印
    绍兴县志资料(民国)绍兴县修志委员会辑,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
    越绝书(汉)袁康 四部丛刊景明双柏堂本
    越谚(清)范寅 上海文艺出版社,据光绪壬午谷应山房刊本影印
    越中杂识(清)悔堂老人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 中华书局1974
    明史四百一十六卷(清)万斯同 清钞本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明季北略(清)计六奇 中华书局1984
    明季南略(清)计六奇 中华书局1984
    小腆纪传(明)徐鼒 中华书局1958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撰 中华书局1977年
    明季稗史汇编(清)留云居士辑 光绪二十二年 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印
    三藩纪事本末(清)杨陆荣 中华书局1985
    国榷(明)谈迁 续修四库全书本史部
    罪惟录(清)查继佐 上海书店1985
    幸存录(明)夏允彝 明季稗史汇编本
    续幸存录(明)夏完淳 明季稗史汇编本
    永历实录(清)王夫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东林始末(明)蒋平阶 中国历史资料丛书 上海书店1982
    东林本末(明)吴应箕 中国历史资料丛书 上海书店1982
    东林书院志(清)高廷珍 四库存目丛书本;清雍正刻本。
    东林列传(清)陈鼎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复社纪略(清)陆世仪 中国历史资料丛书 上海书店1982
    复社纪事(清)吴伟业 中国历史资料丛书 上海书店1982
    复社姓氏传略(清)吴山嘉 中国书店1990
    社事始末(清)杜登春 中华书局1991
    刘念台年谱(清)刘沟编 刘子全书本(台湾华文书局印行);蕺山全集本
    倪元璐年谱(清)倪会鼎撰李尚英点校 中华书局1994
    祁忠敏公年谱(明)王思任撰 1937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排印本
    黄宗羲年谱(清)黄炳厘撰王政尧点校 中华书局1993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
    古本戏曲丛刊(二集)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54、1955
    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古本戏曲丛刊(四集)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古本戏曲丛刊编刊委员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
    六十种曲(明)毛晋 辑 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上海开明书店1935
    盛明杂剧初集三十卷(明)沈泰辑 1981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董氏诵芬室刻本
    盛明杂剧二集三十卷(明)沈泰辑 1981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董氏诵芬室刻本
    盛明杂剧三集三十四卷(清)邹式金 辑 1981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董氏诵芬室刻本
    今乐考证(清)姚燮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十)
    传奇汇考标目(清)佚名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七)
    曲海总目提要(清)黄文旸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明遗民诗(清)卓尔堪 编 中华书局1961
    明诗纪事(清)陈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静志居诗话(清)朱彝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 中华书局1959
    北婴 编著:曲海总目提要补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蔡丰明:江南民间社戏 百家出版社1995
    陈桥驿:绍兴地方文献考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陈桥驿:吴越文化论丛 中华书局1999
    陈桥驿 颜越虎:绍兴简史 中华书局2004
    陈庆元:文学:地域的观照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2003
    陈去病:五石脂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陈剩勇:浙江通史(明代卷)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陈祖武:清初学术思辨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陈祖武主编: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宁波出版社2004
    东方朔:刘宗周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董平:浙江精神之哲学本源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董平: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樊树志:晚明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 人民出版社2000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 作家出版社1958
    傅惜华:明代传奇全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傅惜华:清代杂剧总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冈田武彦: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顾诚:南明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顾志兴:浙江藏书家藏书楼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郭英德:明清文人传奇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2版
    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 中华书局1989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胡可先: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胡可先:中唐政治与文学:以永贞革新为研究中心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胡益民:张岱研究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胡益民:张岱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黄桂兰:张岱生平及其文学(台北)文史出版社1977
    黄河:王士祯与清初诗歌思想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黄裳校注: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 上海出版公司1955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 东方出版社1996
    李玫: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李世英:清初诗学思想研究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0
    李友明:一本万殊--黄宗羲的哲学与哲学史观 人民出版社1994
    李振纲:证人之境-刘宗周哲学的宗旨 人民出版社2000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廖可斌:诗稗鳞爪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陆萼庭:昆剧演出史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罗萍:绍兴戏曲史(绍兴历史文化丛书)中华书局2004年
    罗筠筠:灵与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洛地:戏曲与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二版
    孟森:明清史讲义 中华书局1981
    [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戚世隽:明代杂剧研究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 凤凰出版社2004
    佘德余:越中曲派研究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 人民出版社1998
    宋克夫、韩晓:心学与文学论稿-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文学概观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孙立:明末清初诗论研究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5
    谭帆、陆炜: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王季烈辑校:孤本元明杂剧 上海涵芬楼印行,商务1939年排印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 中华书局1981年
    吴梅:顾曲麈谈 岳麓书社1998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吴震:明代知识界讲学活动系年(1522-1602) 学林出版社2003
    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吴光主编:阳明学研究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吴建国:雅俗之间的徘徊--16-18世纪文化思潮与通俗文学创作 岳麓书社1999
    吴书荫:曲品校注 中华书局1990
    吴秀明主编: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 人民出版社1982年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中华书局1982
    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谢国桢:明清史谈丛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徐定宝 主编:黄宗羲年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徐定宝:黄宗羲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徐朔方、孙克秋:明代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徐朔方:徐朔方集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徐永明: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徐子方:明杂剧史 中华书局2003
    严迪昌:清诗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姚名达:刘宗周年谱 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局排印本
    姚江文化丛书编委会:姚江文化史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叶长海:王骥德《曲律》研究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 学林出版社1999
    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 华文出版社2001
    张发颖:中国家乐戏班 学苑出版社2002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 东方出版社1997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赵素文:祁彪佳研究 浙江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郑择魁主编:吴越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
    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 东方出版社1997
    周寅宾:明清散文史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朱顺佐、张能耿:江南人才名镇--陶堰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朱义禄:黄宗羲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朱则杰:清诗史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邹志方点校:《会稽掇英总集》点校 人民出版社2006
    左东岭:明代心学与诗学 学苑出版社2002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