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帕米尔问题看清朝对新疆的认识与政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世纪后期,英、俄出于扩张需要,在中国新疆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中、英、俄三方都想争得帕米尔地区,由此导致了所谓的帕米尔问题。作为中西交通的咽喉要地,帕米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方面它是英国保障独占印度的屏藩;另一方面它又是俄国冲击英国的跳板。从19世纪60年代起,英、俄双方就在新疆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5年新疆发生叛乱,英俄双方趁机侵占了帕米尔许多要地。1873年英、俄又签订了有关帕米尔地区势力瓜分的协议。1877年清政府收复新疆,但此协议随着而被打破。进入90代以后,英、俄在帕米尔地区的争夺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并最终在1895年擅自划分了各自在帕米尔地区的势力范围。
     面对英俄在帕米尔地区的争夺,清政府也意识到了帕米尔地区局势的严重性,因此积极同英俄展开外交谈判,但清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清醒有力的解决这个问题。尽管付出了一定努力,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本文试图从清政府与英俄的谈判中解析清政府在帕米尔问题的态度以及采取的对策,得出其经验教训;同时揭示英、俄在帕米尔地区的争夺中的帝国主义本性。
     为了全面了解和认识清政府在新疆和帕米尔地区一向政策和立场,本文还回顾了以往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和有关措施。关于帕米尔问题的谈判,前后历时四年多,反映了英、俄在西北边疆用明暗二手、武力威胁和欺骗种种手段达到目的的卑鄙伎俩,最后双方以牺牲中国利益来实现短暂的“和平”。
For the needings of expansion in chinese xinjiang region, the UK and Russia engaged in a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these three countries all wanted to own the pamir area, which causes the pamir problems. As throa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raffic, the pamir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exclusive protection of the UK to occupy India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a springbroad for Russia impact o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UK and Russia engaged in a fierce competition in xinjiang region from the 1860s. They seiced the chance to invade the multi-important places in the pamir during the rebellion of xinjiang in 1865. In 1873, the UK and Russia made an agreement on carving up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in the district of the pamir. However, Qing government recovered xinjiang in 1877, and made the agreement broken. After 1890s, the fight for the pamirs between the UK and Russia had become white-hot, and determined their own sphere of influence in the disdrict of the pamirs in 1895 finally.
     Facing the UK and Russia in Pamir area's contention, the Qing government has also realized Pamirarea situation gravity,therefore launches the diplomatic negotiation positively with Britain and Russia, but the Qing government does not have sober powerful solution this questio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lthough has made certain effort, it is defeated finally comes to an end.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in the UK and Russia's negotiations analyzes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countermeasure which as well as adopts in Pamir question's manner, obtains its experience; Simultaneously promulgates the UK, Russia to compete for in Pamir area the imperialism natural disposition.
     For th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nd knew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in Xinjiang and Pamir area always policy and the standpoint, this article also reviewed formerly the Qing government to Xinjiang's government and the related measure. About Pamir question's negotiations, around the lasted more than four years, had reflected the UK, Russia in the northwest border area with the light and shade second-hand, the threat in force and deceive all sorts of methods to serve the purpose the mean trick, finally both sides sacrifice the Chinese benefit to realize“peace”short.
引文
① 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678 页。
    ② 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679 页。
    ③ 参照地图 1。
    ④ 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679 页。
    ⑤ 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兰溪出版社,1980 年,卷 4,第 1679 页,转引自许建英:《试析清政府在帕米尔交涉中的对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 年 9 月 12 卷。
    ⑥ 陶葆廉辑:《陶勤肃公(模)奏议》,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年,卷 1,第 12 页。
    
    ①参考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编写组:《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
    ②《清高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卷 673,第 519 页。
    ①杨书霖:《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年,第 2018 页。
    ②朱寿朋,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第二册,第 1376 页。
    ③《清高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卷 877,第 747 页。
    ④《清高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卷 560,第 95 页。
    ⑤戴逸:《简明清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224 页。
    ①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第 278-279 页。
    ②戴逸:《简明清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226 页。
    ③吴汝纶:《李文忠公(鸿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年,卷 24,第 832 页。
    ①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第 331 页。
    ②罗正钧:《左宗棠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3 年,第 297 页。
    ③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232 页。
    ④杨书霖:《左文襄公[宗棠]全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年,第 2018 页。
    ⑤罗正钧:《左宗棠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3 年,第 296 页。
    ⑥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第 333 页。
    ⑦《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卷 45,第 8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38 页。
    ①《帕米尔社会历史调查》,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年,第 44 页。
    ②《西陲要略》,卷 4,第 9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37 页。
    ③日讲起居注官右庶子准良《奏陈帕米尔形势》,光绪十八年十二月,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06 页。
    ④日讲起居注官右庶子准良《奏陈帕米尔边界》,光绪十八年十二月,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06 页。
    ⑤ 参考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盛璋:《清代帕米尔卡伦考证》,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45-46 页。
    ⑥《帕米尔社会历史调查》,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年,第 50 页。
    ①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第 1544 页。
    ②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第 1544 页。
    ③《清德宗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卷 320,第 147 页。
    ④军机大臣密寄陕甘总督及甘肃新疆巡抚陶函,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07 页。
    ⑤军机大臣密寄陕甘总督及甘肃新疆巡抚陶函,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07 页。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卷 3,第 318 页。
    
    ① 戴逸:《简明清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213 页。
    ②伯克制:原是在维吾尔族地区实行的一种制度,世袭任职,清朝废除了伯克的世袭制。
    ①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第 351 页。
    ②朱寿朋,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第一册,第 660 页。
    ①[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 72 页。
    ②格奉额等纂:《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年,第 25 页。
    ①苏四十三(1729-1781),清甘肃循化(今青海)人,撒拉族,循化伊斯兰教新教首领,1781 年循化爆发新教与旧教冲突,清政府偏袒旧教,苏四十三遂率部起义,后被清政府正压下去。
    ②乾隆初,伊斯兰教开始有前开后开之分,前开主张先开斋后礼拜,后开则主张先礼拜后开斋。
    ③[俄]鲍戈亚夫连斯基:《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新疆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年,第 47 页。
    ①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第 116 页。
    ① 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卷 54,第 1892 页,1976 年。
    ①《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卷首,转引自戴逸:《简明清史》(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492 页。
    ②潘志平:《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第 164 页。
    ①[俄]库罗巴特金:《喀什噶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年,第 123 页。
    ②[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新疆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卷 2,第 6 页。
    ①王铁崖:《中外就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年,第 383 页。
    ②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 年,第 440 页。
    ①王铁崖:《中外就约章汇编》,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年,第 457 页。
    ② 参照地图 1。
    ③《新疆图志》国界志四,第 14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06 页。
    ④[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第 513 页。
    ⑤格罗姆勃切夫斯基:《我们在帕米尔的利益》,1891 年,第 27-28 页,转引自《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编写组:《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319 页。
    ⑥[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505 页。
    ⑦[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505 页。
    ⑧[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514 页。
    ①[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518 页。
    ②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3 页。
    ③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3 页。
    ④光绪十七年八月十二日总署收陕甘总督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编《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87 页。
    ⑤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6 页。
    ①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6 页。
    ②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1 页。
    ③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8 页。
    ④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8 页。
    ⑤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8 页。
    ⑥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79 页。
    ⑦顾廷龙、叶亚廉:《李鸿章全集(电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 449 页。
    ⑧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9 页。
    ⑨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7 页。
    ⑩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7 页。
    ①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8 页。
    ②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287 页。
    ③薛福成:《出使公牍·奏疏》,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年,第 289-290 页。
    ④哈尔芬:《中亚归并与俄国》,第 396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第 88 页。
    ①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卷 86,第 1534 页。
    ②《许竹筼先生出使函稿》,卷 6,第 10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12 页。
    ③《许竹筼先生出使函稿》,卷 6,第 10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12 页。
    ④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18 页。
    ⑤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05 页。
    ⑥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18 页。
    ⑦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447 页。
    ⑧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80 页。
    ⑨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81 页。
    ①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卷 89,第 1573 页。
    ②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456 页。
    ③《中俄边界条约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年,第 116-117 页。
    ①[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425 页。
    ① 克伯得:《亚洲腹地》,附录 D,第 338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67 页。
    ②罗正钧:《左宗棠年谱》,长沙:岳麓书社,1983 年,第 342 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 305 页。
    ①王治来:《中亚近代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年,转引自纪宗安、李强:《1865-1892 年间英俄在帕米尔的角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四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第 331 页。
    ③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441 页。
    ①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480-482 页。
    ②[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年,卷 3,第 535 页。
    ③ 参照地图 1。
    ④ 伊斯坎达罗夫《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东布哈拉和帕米尔》,第 330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4 页。
    ⑤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年,卷 3,第 331 页。
    ⑥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43 页。
    ①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43 页。
    ②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442 页。
    ③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总署收北洋大臣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7 页。
    ④光绪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总署发出使薛大臣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8 页。
    ⑤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十五日总署发北洋大臣转薛大臣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8 页。
    ⑥ 光绪二十年一月二十七日总署收北洋大臣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9 页。
    ① 《新疆图志》国界志五,第 20 页,转引自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帕米尔资料汇编》,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年,第 149 页。
    ② 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第 1916 页。
    ③ 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年,第 306 页。
    ④ 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第 1534 页。
    ① 曾纪泽:《曾惠敏公[纪泽]奏疏》,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年,第 107 页。
    ① 《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编写组编著:《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第 316-317页。
    [1]许同莘.许文肃公[景澄]遗集[G].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编写组编.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陶葆廉辑.陶勤肃公(模)奏议[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4]清实录[G].北京:中华书局,1986.
    [5]杨书霖.左文襄公[宗棠]全集[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6]朱寿朋,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G].北京:中华书局,1958.
    [7]戴逸.简明清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9]吴汝纶.李文忠公(鸿章)全集[G].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10]罗正钧.左宗棠年谱[G].长沙:岳麓书社,1983.
    [11]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2]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编.帕米尔资料汇编[G].兰州: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78.
    [13]王彦威辑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G].北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6]格奉额等纂.清代新疆稀见史料汇辑[G].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17][俄]鲍戈亚夫连斯基.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M].新疆大学外语系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8]魏源.圣武记[G].北京:中华书局,1984.
    [19]赵尔巽.清史稿[G].北京:中华书局,1976.
    [20]潘志平.中亚浩罕国与清代新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1] [俄]库罗帕特金.喀什噶尔[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翻译室译,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2.
    [22] [俄]捷连季耶夫.征服中亚史[M].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3]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G].北京:三联书店,1957.
    [24] 顾廷龙,叶亚廉.李鸿章全集(电稿)[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5] 薛福成.出使公牍·奏疏[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26] 中俄边界条约集[G].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27]曾纪泽.曾惠敏公[纪泽]奏疏[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28] 左宗棠等.左宗棠全集[G].长沙:岳麓书社,1987.
    [29] 刘锦棠.刘襄勤公[毅斋]奏稿[G].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30]谢彬.新疆游记[M].上海:中华书局, 1922.
    [31]苏北海.西域历史地理[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
    [32]朱杰勤.对外关系史译丛[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33]王治来.中亚近代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34]周伟洲.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
    [35]彭树智.阿富汗史[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36]马曼丽.中国西部边疆发展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7]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8]陈登元.中俄关系述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39]杨建新,马曼丽.外国考察家在我国西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40]刘伯奎.新疆伊犁外交问题研究[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
    [41]于本源.清王朝的宗教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2]宝音朝克图.清代北部边疆卡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3]吕一燃.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4]王戎笙.清代的边疆开发[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5]纪大椿.新疆近世史论稿 [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6][俄]鲍里斯塔格耶夫.在耸入云霄的地方[M].薛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47][瑞典]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旅行记[M].李述礼译,台湾:开明书店,1976.
    [48][英]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1885)[M].许步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9][印度]RC 马宗达.高级印度史[M].张澍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50][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M].张汇文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51][英]约翰劳尔.英国与英国外交[M].刘玉霞、龚文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2]许建英.试析清政府在帕米尔交涉中的对策[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9(12).
    [53]朱新光.英俄角逐中亚与英俄 1873 年英俄协定[J].西北民族研究,2001(2).
    [54]许建英.近代英国和中国新疆关系研究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2(3).
    [55]朱新光.英俄私分帕米尔与清政府的立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10(1).
    [56]许建英.关于帕米尔交涉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5).
    [57]苏北海.关于帕米尔的历史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3).
    [58]李强,纪宗安.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对帕米尔的政策[J].西域研究,2004(3).
    [59]纪宗安,李强.1865—1892 年间英俄在帕米尔的角逐[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版),2004(4).
    [60]纪宗安,李强.19 世纪英国对帕米尔的几次查勘及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2(2).
    [61]陆玉芹.许景澄与帕米尔交涉述论(1890—1896)[J].江海学刊,2005(1).
    [62]郭丽萍.西北界务谈判与西方地图使用—以光绪年间两次中俄西北界务谈判为中心[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2).
    [63]董志勇.十九世纪英俄争夺瓜分中国帕米尔地区述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1987(1).
    [64]纪宗安,李强.中英两属坎巨提[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65]梁俊艳,张振东.清代英属印度与阿古柏政权关系述论[J].南亚研究,2004(2).
    [66]郭蕴深.1840—1920 年间的中俄关系[J].西伯利亚研究,2003(4).
    [67]郧军涛.从乾隆朝在帕米尔地区的施政方略看其“因俗治边”政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8]高麦爱.英俄瓜分喀什噶尔与清政府的骑墙政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
    [69]万雪玉.19 世纪中俄亚洲腹地行政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3)
    [70]H.Rawlinson.England and Russia in the East,London,1875.
    [71]C.Collin Davies.The Problem of the North-West Frontier 1890~1908 With a Survey of Policy Since 1849,London:Curzon Pub,1932.
    [72]Owen Lattimore.Pivot of Asia:Sinkiang and the Inner Frontiers of China and Russia,Boston,1950.
    [73]L.A.Franklin.The Chinese Response to British and Russian Encroachment in Northwest China, Michigan University,19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