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心理健康是当代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基
    本保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健全心理素质的
    呼声愈加强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有可能培养造就出高素质
    的人才,而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必然引起政府
    部门的重视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教育部1999年8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把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
    育、特别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师作为施教者,其
    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幸福和工作成就,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
    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决定心理健康教
    育、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国内目前有关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拘泥于对教
    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或只是针对一般影响因素来讨论,缺少对小学教
    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其重点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我们认为教师所面对的应
    激源、应付方式的不同与其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对这些问题
    的研究涉猎较少,尤其缺乏系统实证研究。本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对小学教
    师的生活事件(应激源)及他们对这些生活事件的认知和反应(应付)进
    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对可能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探
    讨,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改善提供实证性依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方式问
    卷,对河北廊坊和陕西西安的347名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测查。其中男性
    61人,女性286人;城市教师181人,农村教师166人;中专学历教师274
    人,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73人;公办教师274人,非公办教师73人。
    本研究的全部数掘运用SPSS(version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
    论如下:
     l、本研究的347名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群好一些。
     2、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在各因于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女教师;31—40岁年龄阶段教师的心理
    问题比 20—30岁和41岁以上年龄阶段的教师多一些。教龄为 10—19年的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差一些。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教
    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中专学历的教师;公办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非公
    办教师高一些;城市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经济收入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其只在相对意义上起作用。
     3、不同群体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源)总值、家庭问题、工作问
    
    
     题、社交问题方面的负性事件值存在差异。其中心理不健康组教师的负性
     生活事件总分高于心理健康组教师;农村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多于城市教
     师;女教师的负性生活事件总量多于男教师;教龄为10刁 年教帅的负性生
     活事件总量比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多。本研究证明了生活事件是影响心理
     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4、不同群体教师的应付方式不同。男教师倾向于运用“解决问题”、“求
     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女教师则较多运用“自责”、“退避”、“幻想”等
     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年龄在 3 140岁之间的教师倾向于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
     式,年龄在41岁以上的教师倾向于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年龄在20-30岁
     之间的教师倾向于运用多种应付方式:城市教师较多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
     而农村教师则较多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倾向于
     运用成熟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则较多运用不成熟的应付方
     式。
     5、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各因子与SCL-90
     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正相关,即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6、教师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密切相关。其中“解决问题”与SCL习0
     各因子均呈负相关;“自责”、“幻想”、“合理化”与SCL-gO各因子呈正相
     关。
     (二)建议
     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l、教师自身方面。教师自己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通过自学、培训等
     方式获取心理卫生知识及自我调适、自我管理策略,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
     质。增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技巧,使影响心理健康的紧张和压力及时得以
     释放。特别是女教师更要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运用解决问题、求助
     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来应对工作、学习和R常生活中的各种应激源。
     2、学校方面。学校应实行科学管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校
     领导要体察民情,了解不同群体教师的需要并尽可能的满足其需要。教师之
     间要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应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
     教师的心理卫生教育并为他们提供完备的心理服务,使其心理问题及时加
     以解决。
     3、社会体制方面。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noticed by scholars and some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is a hot field in these ten years. The qualities of
    teachers are very crucial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eachers'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So improving the teach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an essential step to develop qual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Life Event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research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coping styl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ho were chose from some primary school of Shaanxi province and
    Hebei province. The studies show that:
    1.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e of 347 schoolteacher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omestic common people.
    2.Sex, age, teaching years, antecedents, governmental or no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salary of teachers' ar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mong various group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3.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negative life events on sex, working
    conditions, teaching yea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4.Sex, age, working conditions have great effects on teachers' coping style.
    5.Negative life events, coping style an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s of the
    primary teachers' are closely related.
引文
[1] 王以仁等:《教师心理卫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5页。
    [2] 郑晓边:《心理变态与健康》,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26-34页。
    [3] 俞国良等:《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期,20-27页。
    [4] 同[1]102页。
    [5] 同[1]20页。
    [6] H.O.Lingren: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John and Wiley sons, 1976
    [7] 同[3]23页。
    [8] 同[1]21页。
    [9] 自在等:《基层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的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第2期,78-79页。
    [10] 王玲等:《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广州、澳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98-102页。
    [11] 陈建军:《做个健康的灵魂工程师》,《南方周末》,1996年11月1日。
    [12] 贾林祥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6期,42-45页。
    [13] 刘天时:《灵魂工程师的内心世界》,《南方周末》,2000年6月16日。
    [14] 王有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年研究》,2000年第9期,23-26页。
    [15] 郑延年等:《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第6期,262-267页。
    [16] 同[10]99-101页。
    [17] Andrew G:Life event stress,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and risk of psychological impairment. J Nrev Ment Dis, 1978;166:307-316
    [18] Silber E,Hamburg DA:Adaptive behavior in competent adolescent:coping with the anticipation of college. Arch Gen Psychiatry, 1961 ;5:354-365
    [19] Vitaliano PP, Katon W, Russo Jetal:Coping as an index of illness behavior in panic disorder. J Nerv Ment Dis, 1987; 175:78-84
    [20] 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第4期,181-183页。
    [21] 同[20]182页。
    [22] Joff PE,Bast BA,Coping and Defence in Relsation to Accommodation Among a Sample of Blind Men.J Nerv Ment Dis 1978;166:537-552
    [23] 梁宝勇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1期,7-9页。
    [1] 徐学俊等:《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54-57页。
    [2] 俞国良:《教师应补心理健康课》,《南方周末》,2000年6月16日。
    [3] 许宏:《小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第6期,647-649页。
    [4] 俞国良等:《教师信念及对教师培养的意义》,《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16-20页。
    [5] 陈明丽等:《国外关于职业压力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56-59页。
    [6] 翟宏等:《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标准》,《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0年第1期,86-90页。
    [7] 俞国良等:《心理学视野中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29-35页。
    [8] 梁军林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第3期,146-147页。
    [9] 唐秋萍等:《SCL—90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年第1期,16-20页。
    [10] 金盛华等:《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心理学探新》,1999年第3期,47—52页。
    [11] 吴念阳等:《中学教师人生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比较》,《心理科学》,1998年第3期,279-280页。
    [1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第2期,114-115页。
    [13] 单茂洪:《正确使用SCL—90、16PF量表测量心理健康水平》,《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第2期,81-82页。
    [14] 刘贤臣:《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第1期,46-48页。
    [15] 王松花:《新时期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心理科学》,1997年第4期,365-366页。
    [16] 许崇涛:《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年第5卷第2期,91-94页。
    [17] 陈建军:《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南方周末》,1996年11月1日。
    [18] 姜乾金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第4期,145-147页。
    [19] Phillip L.Rice 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10月。
    [20] Phillip L.Rice 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21] 邓春林:《教师法制教育基础》,西安出版社,2000年3月。
    [22] 汪向东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年12月。
    [23] 王文等:《教师心理调适与训练》,武汉出版社,1999年10月。
    [24] 王登峰:《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25] 张日升:《咨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
    [26] 卢纹岱等:《SPSS for Windows》,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
    [27] 陈琦等:《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
    [28] 皇甫恩:《医学心理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9月。
    [29] 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
    [30] 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6月。
    [31] 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