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本《籯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敦煌写本《籯金》,是一部失传类书,共有9个卷号,英藏敦煌文献中保留有3个卷号,法藏敦煌文献中保存有6个卷号,唐李若立撰。《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等都没有著录。根据敦煌写本《籯金》叙录得知原书分为五卷百篇,目前保留的主要有卷一第一至第二十篇,卷二第二十一至三十二篇,卷三第四十八篇和第五十三至五十八篇。罗振玉、刘师培、王重民以及王三庆等对《籯金》作过题跋叙录及粗略研究,认为李若立为唐代人,无略出字样,当为李若立原书,这部类书除了辑补佚书有所帮助之外,“则注文脱讹,几不可读。叙文亦然,均未足据依也。”其中王三庆先生对《籯金》作了释文,但是错误甚多。
     本文主要对P.3363、P.2537、S.4195、S.5604、P.3907、S.2053、P.3650、P.2966、S.7004、P.4873等9个卷号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可分为李若立原作之《籯金》、阴庭诫删节之《籯金》、张景球改编之《略出籯金》和《籯金字书》。第一,李若立撰写《籯金》原本,敦煌文书中保存有P.3907、S.2053两个卷号,根据《籯金》内容研究得知,编撰《籯金》的目的是博采众长、删繁就简;编撰的时间开始于武则天统治期间,完成于唐中宗神龙年间,即神龙二年十月将中央政府迁回长安之前。第二,阴庭诫删节《籯金》,敦煌文书中有P.2966、P.3363、P.4873、S.5604.等4个卷号,阴庭诫是州学博士,大约在吐蕃占领前为教授学生对《籯金》进行删节而成新作,对《籯金》原有内容进行删节,使其变得简单实用,但是阴庭诫的改编过甚,虽然保留了五卷百篇的规模,分卷基本上相同,但是他对其中语对事例附注作了大量的改动,很多部分解释出现偏差。第三,晚唐敦煌名士张球改编之《籯金》,敦煌文书中保留P.2537、P.3650等2个卷号,张球改编而成《略出籯金》,不仅仅是简单的删节改编和规模压缩,从格式到内容作全面的修订和改编,有些部分进行重新撰写。《略出籯金》,有其优点,内容条目简略精炼,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很多篇有叙文无事例附注,失去了《籯金》原貌。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Ying Jin is a lost book.There are total 9 volumes.And 3 volumes were reserved in England and 6 volumes were reserved in France,which were written by Li Ruoli in Tang dynasty.This manuscript is not mentioned in XinTangShuJingYiWenZhi, JiuTangShuJingJiZhi and SongShiYiWenZhi,etc.According to the DunHuang manuscripts,Ying Jin,the original book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which involves one hundred volumes.Now the main reserved volumes is from No.1 to No.20 in part one,from No.21 to No.32 in part two,from No.53 to No.58 and No.48 in part three,and so on.This manuscript is roughly studied by Luo Zhenyu,Liu Shipei,Wang Zhongmin,and Wang Sanqing.They though that Li Ruoli is people in Tang dynasty.The manuscript,without Brief words,should be written by Li Ruoli.The manuscript is helpful for other lost books,and“is not complete and have several mistakes,etc”.Mr.Wang Sanqing had made explanations,But made many mistakes.
     This paper mainly makes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n P.3363、P.2537、S.4195、S.5604、P.3907、S.2053、P.3650、P.2966、S.7004、P.4873,etc.In detail,this paper involving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is written by Li Ruoli,the deleted manuscript written by Yin Tingjie,the brief manuscript written by ZhangJingQiu,and the dictionary of the manuscript.First,the original manuscript written by Li Ruoli is reserved two volumes:P.3907、S.2053.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is abridged from many books,The writing time is from Wu Zetian period to ZhongZong in Tang dynasty,which is on October 2 in 705 A.D.Second,the adapte?
    nuscript written by Yin Tingjie is reserved four volumes:P.2966,P.3363,P.4873,S. 5604,etc.Yin Tingjie is a scholar of Jingxue in DunHuang state.Before Tibet occupation,he had rewritten the manuscript for students.And he made it simple and practical,But the manuscript rewritten by Yin Tingjie is over-depriving.Although one hundred volumes were reserved in scale, basically the same division was remained as before.But he made a lot of changes on examples and notes.Many parts of the explanation had deviation.Thirdly,the brief manuscript rewrited by ZhangJingQiu in later Tang dynasty involves two volumes:P.2537、P.3650.Not only had he made the simple adaptation and scale compression,but also he revised it for the overall format and adaptation.Some parts were rewritten.The brief manuscript has many advantages which items were briefly refined.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also many insufficiency which many articles have narratives without cases and notes.It lost the intact of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YingJin.
引文
1施萍婷、邰惠莉《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索引第156页,统计出敦煌文献中九个《籯 金》写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页)将S.7004号类书写本也定名为《籯金》,这样《籯金》就有了十个卷号。
    2刘师培《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参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3-44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3王三庆著《敦煌类书》.丽文文化事业有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研究参第99-107页;录文参第393-440页;图版参第1292-1334页。
    4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5-74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5王三庆《敦煌类书》第393-440页。
    6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1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0-221页。
    7 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影印本第五册。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2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8刘师培《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3-44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9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75-76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10王三庆《敦煌类书》第107页。
    11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95页。
    12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100页。
    13王三庆著《敦煌类。书》第100页。
    14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7页;王三庆《敦煌类书》第1310-1316页。
    15章巽校注《法显传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6页。
    16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97-298页。 已上并国名,悬渡者,西天有豁,以铁索悬渡往来也。大头山、小头山:二山在葱岭西,
    17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载《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十集,中华书局,2005年12月,第178-190页。《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吐番居民初探》,《中国藏学》2005年第2期,第40-45页。
    18 《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纪德碑》,录文见载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周良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206-216页
    19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20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95页。图版参该书第96-99页
    21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285页。
    22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第279页
    23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
    24 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30-138页.
    25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域敦煌西域文献》(3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31页。
    26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82-194页。
    27 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28 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5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8页
    29 王三庆著《敦煌类书》,丽文文化事业有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01页(叙录),第432页(录文)。池田温主编《讲座敦煌5·敦煌汉文文献》Ⅶ《类书》,大东出版社,1992年,第377-378页。
    30 荣新汇《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6981-13624),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第63-64页。
    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页。
    31 郑炳林、李强《敦煌写本《籝金》研究》,《敦煌学辑刊》2006年2期,第1-20页。
    32 录文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
    33(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卷第5,第139页。
    35 《三国志》卷27,第744页。
    36 《隋书》卷34
    37 参王三庆《敦煌本古类书语对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38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3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
    39 参王三庆《敦煌本古类f书〈语对〉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下篇校笺篇。
    40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41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42 P.3363《籝金》记载:“籝金一部并序,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帝德篇第一、诸君篇第二、诸王篇第三、公主篇第四、东都篇第五、西京篇第六、明堂篇第七、功臣篇第八、辅相篇第九、侍中篇第十、文昌篇第十一 、御史篇第十二、公卿篇第十三 诸侯篇第十四(未抄完)。”
    43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7页。
    44 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影印本第五册。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2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45 刘师培《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3-44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46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75-76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47 王三庆《敦煌类书》,丽文文化事业有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07页。
    48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笫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1页。
    49 《元和郡县图志》卷5河南道。
    50 《新唐书》卷38。
    51 《旧唐书》卷38。
    52 《新唐书》卷4。
    53 《旧唐书》卷6。
    54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垂拱四年(688)
    55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第211-212页
    56 《新唐书》卷37。
    57 《新唐书》卷37。
    58 《通典》卷173。
    59 敦煌写本《诸道山河地名要略卷第二》,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73-181页。
    60 《新唐书》卷5。
    61 《旧唐书》卷7。《资治通鉴》卷208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五月,壬午,迁周七主于西京崇尊庙。”
    62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垂拱三年(687)、垂拱四年(688):卷207则天后长安三年(703)。
    63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第213页。
    64 《旧唐书》卷42,志第22。
    65 《新唐书》卷46,志第36。
    66 《旧唐书》卷6。
    67 《新唐书》卷4。
    68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第212页。
    69 《新唐书》卷4
    70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垂拱四年(688)。
    71 《资治通鉴》卷205则天后天册万岁元年(695)。
    72 《旧唐书》卷6。
    73 《旧唐书》卷8。
    74 《旧唐书》卷8。
    75 《旧唐书》卷9。
    76 《艺文类聚》卷7山部上,嵩高山条。第131-132页。
    77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垂拱四年(688)
    78 《旧唐书》卷6。
    79 《资治通鉴》卷205,则天皇后天册万岁元年(695)。
    80 《旧唐书》卷6。
    81 《旧唐书》卷6。
    82 《资治通鉴》卷205,则天皇后天册万岁元年(695)。
    83 《旧唐书》卷6。
    84 《资治通鉴》卷206,则天皇后圣历二年(699)。
    85 《资治通鉴》卷206,则天皇后久视元年(700),吉琐:“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
    86 《旧唐书》卷6。
    87 《资治通鉴》卷206,则天皇后久视元年(700)。
    88 《资治通鉴》卷208,中宗神龙元年(705)。
    89 《资治通鉴》卷208,中宗神龙二年(706)。
    90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第212-213页。
    91 《旧唐书》卷42。
    92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6页
    93 《诸山圣迹志》,
    94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7页。录文参郑炳林、李强《敦煌写本《籝金》研究》《敦煌学辑刊》2006年2期,第1-20页。
    95《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天授元年(690)。《旧唐书》卷6,《新唐书》卷4。
    96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天授元年(690)。《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记载载初元年七月:“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于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97 《资治通鉴》卷204,则天后天授元年(691)
    98 敦煌写本S.2053V《籝金》残卷,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笫226-227页。
    99 《后汉书》卷31。
    100 《晋书》卷81.
    101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50职官6令长。
    102 图版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03 《艺文类聚》卷94《兽部中·牛》,《太平御览》卷898《兽部10·牛上》,《事类赋》卷22《兽部3·牛》,《北堂书钞》卷78《设官部30·县令》引《魏略》与之略同。
    104 图版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05 《太平御览》卷891《兽部3·虎上》,《事类赋》卷20《兽部1·虎之40条》。
    106 《北堂书钞》引卷75《设官部27·太守中》引谢承《后汉书》。
    107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08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09 《后汉书》卷41。
    110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11 《后汉书》卷45。
    112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13 《古汉书》卷32。
    114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15 《北堂书钞》卷38《政术部12·廉洁》引《东观汉记》。
    116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17 《汉书》卷89.
    118 《艺文类聚》卷50《职官部6·太守》等引《汉j书》。
    119 参《英藏敦煌文献》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20 《晋书》卷90良吏传。
    121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149页。
    122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2000年,第62页。
    123 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3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26-227页。
    124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297页。
    125 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第305页。
    126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82-194页。
    127 敦煌文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7-19页。
    128 P.4640《阴处士碑》,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3-36页;P.4638《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参《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38-241页。
    129 《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敦煌文献中有P.3608、S.6203、P.4640等三个卷号,录文参《敦煌碑铭赞 辑释》第19-21页、第27-28页、第39页,而记载到阴庭诫的是保存在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的碑文中,录文参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1981年,第56-79页。
    130 P.2803《唐天宝九载(750)八月至九月敦煌郡仓纳谷牒》,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445-462页。
    131 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445-462页。
    132 P.3559、P.2657、P.3018、P.2803《唐天宝年代(750)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参《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208-262页。
    133 S.1523《李光庭莫高灵岩佛窟碑并序》,参《敦煌碑铭赞辑释》第16-17页。
    134 李永宁《敦煌莫高窟碑文录及有关问题(一)》,《敦煌研究》试刊第1期,1981年,第56-79页。
    135 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19-21页。
    136 参《敦煌市志》,新华出版社,1994年,第651-652页。
    137 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7-28页。
    138 参郑炳林《〈索勋纪德碑〉研究》,《敦煌学辑刊》1994年第2期第61-76页。
    139 研究参王三庆著《敦煌类书》,丽文文化事业有限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第107页。
    140 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33-36页。
    141 P.4638《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纪》,参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38-241页。
    142 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10-113页。
    143 P.3633号,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
    144 《三国志》卷三十七《吴书》卷七《庞统法正传》:“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曾任刘备治中从事。
    145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1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0-221页。
    146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7页;王三庆《敦煌类书》第1310-1316页。
    147 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参《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目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5-20页。
    148 《旧唐书》卷44,职官三。
    149 《旧唐书》卷44,职官三。
    150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第110-113页。
    151 P.2537《略出籝金》,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1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0-221页。
    152 《艺文类聚·前言》,山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1版,1982年新1版。
    153《北堂书钞》叙录引宋晁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后志》。学苑出版社,1998年。
    154 《旧唐书》卷73。
    155 《旧唐书》卷188。
    156 《旧唐书》189上《儒学》上。
    157 《艺文类聚·前言》,出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1版,1982年新1版。
    158 P3608《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9-21页
    159 《新唐书》卷116上。
    160 《旧唐书》卷196上。
    161 《新唐书》卷6。
    162 《旧唐书》卷12。
    163 《新唐书》卷116下。
    164 《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第306页。
    165 《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第310页。
    166 《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第310页。
    167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285页。
    168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第279页。
    169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
    170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第276页。
    171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第262页。
    172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173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309页。
    174 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2000年,第328页。
    175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31页。
    176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第223页。
    177 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第174页。
    178 图版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敦煌古文献编辑委员会、英国国家图书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编《英藏敦煌文献》第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30-138页。
    179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11册子部,第75-76页。
    180 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中华书局,1977年。参戴密微著、耿升译《吐蕃僧诤记》,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那波利贞《千佛岩莫高窟与敦煌文书》,《西域文化研究》,京都,1959年。苏莹辉《论敦煌资料中的三位河西都僧统》,《敦煌论集》,台北,1972年。陈祚龙《敦煌古钞碑铭五种》,《敦煌文物随笔》,台北,1958年。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之《李端公讳明振墓志铭》注[3],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94-296页。荣新江《敦煌卷子札记四则·张球和张球》,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参颜廷亮《张球:著述系年及生平管窥》,敦煌研究院编《199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缩写文》及打印稿。颜廷亮《敦煌文学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6-97页。参颜廷亮《关于张球生平和著作几个问题的辩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研究通讯》1993年第2期。《归义军张氏时期敦煌的三位张姓作家》,《敦煌语言文学研究通讯》1993年第3、4期。
    181 郑炳林《论晚唐敦煌文士张球即张景球》,《文史》第43辑,中华书局,1997,第111-120页
    182 颜廷亮《张球著作系年与生平管窥》,《1990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史地、语文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251-271页。
    183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47页。
    184 颜廷亮《张球著作系年与生平管窥》,《1990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史地、语文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251-271页。
    185 荣新江《敦煌卷子札记四则·张球和张景球》,载《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186 李正宇《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第299-326页。
    187 S.5448《敦煌录 本》,录文参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86-88页。
    188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49页。
    189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49-450页。
    190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50-451页。
    191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52页。认为:“大约十世纪初期。”
    192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52页。
    193 池田温《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大藏出版株式会社,1990年,第453页。
    194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五辑,第300页。
    195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五辑,第312页。
    196 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71页。
    197 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上篇“敦煌写本解梦书的分类定名和年代判定”,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66页。
    198 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0-221页。
    199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新编》第11册子部4,新闻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42页。
    200 图版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2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35-237页;王三庆《敦煌类书》第1310-1316页。
    201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95页。
    202 荣新江.敦煌卷子札记四则·张球和张景球》,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编《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203 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影印本第五册。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第11册子部,第42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204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81-282页
    205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7-131页。
    206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55-256页
    207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第261-262页
    《英藏敦煌文献》(第1—14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995年。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5年。
    《俄藏敦煌文献》(第1—1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001年。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140册),台湾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1986年。
    王重民原编、黄永武新编《敦煌古籍叙录新编》,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
    唐耕耦、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2—5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
    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
    郝春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2—3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缩微胶卷。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文献缩微胶卷。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东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
    [北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梁]萧子显《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
    [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
    [唐]姚思廉《陈书》,中华书局,1972年。
    [唐]令狐德棻等《周书》,中华书局,1971年。
    [唐]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东汉]荀悦《汉纪》,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1922年。
    [晋]袁宏《后汉纪》,四部丛刊本。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巴蜀书社,2001年。
    [宋]陈彭年《广韵》,四部丛刊本
    [梁]顾野王《玉篇》,四部丛刊本。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四部丛刊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四部丛刊本。
    [唐]刘知几《史通》,四部丛刊本。
    [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图书出版社,1987年。
    《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95年。
    《诸子集成》,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
    [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学苑出版社影印本,1998年。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唐]徐坚《初学记》,中华书局,1962年。
    [唐]魏征等《群书治要》,四部丛刊本。
    [宋]吴淑《事类赋注》,,中华书局,1989年。
    [宋]王应麟《玉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宋]李昉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85年。
    [宋]王钦若《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
    [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
    [清]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82年。
    [宋]王尧臣等编、钱东垣等辑释《崇文总目》,丛书集成初编。
    [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年。
    [宋]苏洵《嘉祐集》,四部丛刊本。
    叶德辉《书林清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附《校雠通义》,中华书局,1994年。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一年。
    罗振玉《罗雪堂先生全集》初编第一册,台湾大通书局,民国六十四年。
    罗振玉《罗雪堂先生全集》六编第六册,台湾大通书局,民国六十五年。
    《帝范》,载《罗雪堂先生全集》第六编第六册。
    《臣轨》,载《罗雪堂先生全集》第六编第六册。
    文中所引典籍,凡未标注且参考文献未列者,均出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中华书局,1982年。
    刘叶秋《类书简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年。
    戚志芬《中国的类书、政书和丛书》,商务印书馆,1996年。
    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
    施萍婷《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2000年。
    翟理斯(Giles)《英藏敦煌汉文文献目录》,伦敦:大英博物馆,1957年。
    王三庆《敦煌类书》,台湾:丽文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王三庆《敦煌本古类书语对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屈直敏《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抄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池田温主编《讲座敦煌五·敦煌汉文文献》,日本:大东出版社,平成四年。
    郑阿财《敦煌写卷〈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民国七十八年。
    周丕显《敦煌文献研究》,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6月。
    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荣新江《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年。
    周一良、赵和平《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郑炳林主编《敦煌佛教艺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郑炳林《敦煌碑铭赞辑释》,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
    郑炳林《敦煌写本解梦书校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
    郑炳林主编《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续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正宇《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1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宋大川《唐代教育体制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岳纯之著《唐代官方史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陈清泉等编《中国史学家评传上》,中国古籍出版社,1985年。
    [日]那波利贞《唐钞本杂抄考》,《支那学》卷10,1942年,后收入那氏《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第二编,东京创文社,1974年。
    周一良《敦煌写本杂抄考》,《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12月,后收入《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12月。
    张政烺《敦煌写本杂抄跋》,载《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文集》,1951年6月。
    朱凤玉《敦煌写本〈杂抄〉研究》,《本铎》第12辑,民国七七年三月。
    王三庆《敦煌本〈励忠节抄〉研究》,《九州学刊》1992年第4卷第4期(总16)。
    方南生《唐抄本类书〈励忠节钞〉残卷考》,《文献》1994年第1期。
    张涌泉《类书引文异同释例——以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为例》,载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究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又《试论敦煌写本类书的校勘价值——以〈励忠节抄〉为例》,《敦煌研究》2003年第2期。
    郑炳林《论〈诸山圣迹志〉的成书年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1期。
    郑炳林《敦煌本〈修文殿御览〉考释》(与黄维忠合作),《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1期。
    郑炳林《敦煌写本类书概述》,《历史论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郑炳林《论晚唐敦煌文士张球即张景球》,《文史》第43辑,中华书局,1997年。
    郑炳林《俄藏敦煌文献〈新集文词九经抄〉写本缀合与研究》,《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许建平《〈俄藏敦煌文献〉儒家经典类写本的定名与缀合——以第11-17册未定名残片为重点》,载《汉语史学报专辑》总第3辑《姜亮夫、蒋礼鸿、郭在贻先生纪念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日]中村威也《Д x.10698〈尚书·费誓〉与Д x.10698V〈史书〉研究——关于与P.3871隶古定尚书·励忠节钞的同卷关系》,西北出土文献研究会编《西北出土文献研究》创刊号,2004年3月。
    张泽洪《敦煌文书中的唐代道经》,《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
    张春辉《类书的类型与编排》,《文献》198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