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围绕着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的创作中规律性的特点展开研究,以直接史料收集、形式分析和图象阐释结合创作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等方法为主要方法。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以探究女性雕塑家创作风格演变以及演变中的女性意识的变化为重点,力求全面地分析、归纳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风格及其演变的过程。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的创作风格,大体可以概括为三大类: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现代派创作风格和雏形阶段的女性主义艺术风格。在对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风格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中,剥离出其中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其一,中国女雕塑家创作风格演变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经历了隐现、觉醒和突显不断变化过程;其二,中国女雕塑家的创作风格演变是一种不以群体转型为主,而以女雕塑家在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的自我转型为主的方式。
     第二章着重分析了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创作中的女性特征。所谓女雕塑家创作中的女性特征,是自然和社会文化双重因素在女雕塑家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文中通过比较、例证、图像分析等方法归纳出的中国女雕塑家在创作中的女性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雕塑创作中的女性视角(慧眼)、女性独特感受(兰心)、女性特有的表现方式(水志石言)。
     第三章总结出中国女雕塑家在雕塑创作中,以女性的方式将传统雕塑技法、民间美术形式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感悟融入已掌握的西方雕塑创作方法中这一创作特点。这些雕塑作品既呈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色,又体现了女性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特有感悟。
     第四章分析了女雕塑家在创作中如何受到其它门类艺术影响,并怎样以女性的方式将之融进自身的创作中。这种受到其他艺术门类作品影响的创作特点是女雕塑家在接受专访时普遍强调的,并引起了本文作者的高度重视。在对此问题的论述中,虽然涉及包括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绘画等许多艺术门类,但仍立足于对雕塑本体的研究,而不是对各艺术门类总体规律的美学意义进行探讨。中国女雕塑家创作中体现出的受其它门类艺术影响所形成的特点为:创作中将女性对其他艺术的“感性印象”,通过包括显性和隐性的“移植”方式,体现在雕塑作品上。
This thesis is a study of the patterns of the creative work of the Chinese women sculptors with school backgrounds. Based on site visits and interviews, artistic analysis of the works, and by putting the works in the bigger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e study is composed with the following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outlines the evolution of the artistic work of the women sculptors with school backgrounds in China, and reviews the evolving role of the ferninine awareness in these works. The creation path of women sculptor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stages: realism, modernism and feminism at its primitive stage. In this process, the role of feminine awareness in the works has demonstrated two distinct features: Firstly, feminine feature shown in the works has evolved from subconscious expression, awakening to conscious celebration. Secondly,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les of the Chinese women sculptors did not feature a clear-cut collective transition, but rather on an individual bases in light of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she was in.
     Chapter Two focuses on the feminine features of the works of the Chinese women sculptors. The feminine features of the works refer to the embodiment of both the physical and socio-cultural features of the female.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sample analysis, the study has summarized embodiment of female feature in the works a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female perspective(vision), the female perception(feeling), and the female expression(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how the women sculptors synthesize traditional sculpture techniques, folk art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culture with the western sculpture techniques in which they were trained. Because of this synthesis, the works by the Chinese female sculptors always carries a tu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s.
     Chapter Four discusses how the women sculptors incorporate the influence of other forms of art into their work in a unique feminine way. The female artists interviewed in this study almost unanimously emphasized how arts of other formats had influenced their work. This chapter though touches upon the arts of literature, movies, music, dance, and painting, still centers on the study of art of sculpture. The unique feature of how the female sculptors express the influence of art of other forms is: Chinese women sculptors transfer the impression of other art form to their works.
引文
①宋,李肪蓍,夏剑钦等校:《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代应肋《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十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十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河北教育}Jl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第672页
    ②: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0第一版,第190页
    ③薄松年 陈少丰 张同霞编蓍:《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美术出版社2003.1第1版,第235页;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0第一版,第392页
    ④《太湖备考》,文物参考资料,1995年第九期,转引自《中困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第1249页
    ①王朝闻:《雕塑雕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第一版,正文第4页
    ②“雕塑:以雕、刻、塑以及堆、敲击、编织等手段制作三维空间形象的美术形式。……随着现代脱念的变化.反传统的四维雕塑、五维雕塑、声光艺术、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形式纷纷涌现.”《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1第2卷,第836页
    ③因为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女雕塑家现已35岁以上,雕塑创作风格已经初步形成,作品数量质量都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时间往后出现的女雕塑家,从事雕塑创作不久,就个体而言可能具有研究价值。但就群体而言雕塑创作总体特征尚未形成,作品数量和质量都不足,不便于开展研究。
    ①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于1989年问世,引起轰动。2004年此书再版。李小江:《文学、艺术与性别》,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
    ②陶咏白:《女儿困的圣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陶咏白 李浞:《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徐虹:《女性:美术之恐》,江苏人民出版社等。
    ③张鹏:《中国女雕塑家研究》刊登于《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论文集》,青岛出版社2004.4。《中困女雕塑家研究》全文约五千余字, 文中作者以艺术社会学的方法就中国学院派女雕塑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资料整理汇集工作,在文中作者还以年代为序列举了十一位雕塑家的个例进行了介绍。文中朱涉及学院派以外的女雕塑家的状况,尚朱就女雕塑家的创作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④丁宁:《艺术史的独特界面——西方女性主义艺术史脱评述》,《新美术》,1995.4,第52页
    ①【意】乔治.乩萨里蓍,刘叫毅译:《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第1版,前言
    ②王朝闻:《雕塑雕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第一版,序第3页
    ③梁启超曾于1922年关于中国历史研究法的演讲中提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为“直接史料”;“文字记录的史料”为“间接史料”见:李隆国,《史料分类法杂说》,《光叫日报》2001.6.19
    ①【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大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第1版,沃尔夫林在文中没有做系统的方法论阐述,而是在分析过程中实际应用了形式分析的方法。他采用了以创作过程的心理解释为某础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纯可视性的提出,从积极意义上说,是对近几个世纪以来,在美术史中占支配地位的过分强调内容的倾向的质疑和否定,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形式问题的重视。
    ②【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7第1版,47页
    ③【英】肯尼斯.克拉克著易英译:《艺术与文明》东方出版中心出版2001.1第1版,易英在译序中总结到:“历史足文化的长河,艺术从历史的长河中浮现出来,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与文化共生。因此对艺术的结实不是孤立地欣赏作品,而是让艺术的意义在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胜现出来。克拉克的《艺术与文明》就足让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克拉克书中引罗斯金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伟人的民族在三种手稿中写下他们的自传,这就是行为之书、语言之书和艺术之书。如果不读其它两本的话,其中任何一本都无法读懂,但三本书中只有值得信赖的一本是最持久的。’我大体上认为这是真理。”。丁宁.《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7.8第1版,53页也有关于此问题的总结。
    ①“现实主义:一是强调艺术要有时代特色。二是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三是强调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转引自奚静之,邵人箴.两方美术史,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第273页
    ②转引自奚静之:《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第1版,第372页
    ③“这些雕塑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现代’(Modernism),因为它乃是我们这个时代之独特产物,它和在历史上处于它之前的艺术较少关联。”转引自 赫伯特里德著,李长俊译.中国台北.大陆书店出版,中华民国七十一年八月三版.第10页“现代土义(Modernism):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中困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11第2卷,第4384页“说现代派(Modernism)是一大体系,只是与现实主义体系相对而言的。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现代派雕塑所包含的种种现象,便不难发现,这些现象所反映的观念和思想,他们表达语言和方式有许多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现代派艺术总的特征是: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邵人箴:《两方现代雕塑十讲》,广两炎术出版社,2002.1第1版.第92页。本文中选用邵大箴先生所阐述的“现代派(Modernism)”的含义。
    ①王静远(1884-1970)归国后,先后在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李韵笙(1897-1980)1932年赴美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至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1934年回国。《中国美术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636页;潘玉良(1895-1977),1921年,在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画,1926年开始学习雕塑,后留居法国。王合内(1912-2000)是法裔中国籍女雕塑家,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自1937年起一直留居中国,并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陈芝秀(1908-1979)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艺风》杂志1934年,第二卷,第八期“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专刊”;拿仲如:《女雕塑家邹佩珠访淡》中谈到陈芝秀的状况,2006.2.28北京三里河邹寓:萧淑芳(1911-2005)1938-1939期间在英国伦敦Slade School选修雕塑和油画,但回国后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邹佩珠(1920年生)雕塑家,社会活动家,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夏朋(1911-1935),又名姚馥。1929年就读国立杭州艺专学习雕塑,之后参加了当时的进步美术团体“杭州一八艺社”.并担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第一届执行委员,因投身共产党地下工作而三度被国民党当局逮捕,24岁时死于狱中。徐沛贞(1916.3-)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陈禾衣(1920.12-)女,广东顺德人。擅长雕塑。1945年国立艺专雕塑系毕业,留校为研究生。1949年后历任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教员、广两艺术学院副教授兼雕塑研究室顾问。冯义风,(1906-?)曾十香港创办女了书画学校,组织创办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美术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637页
    ①刘鹏:《王合内王临乙夫妇及其作品》。《王合内王临乙作品选集》,1993.6第1版,人民美术出版社,第6页
    ①1953年在湖北武汉成立中南美专,1959年于广州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1953年成立成都艺术专科学校,后与两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1959年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1953年成立两北艺术专科学校后改为两安美术专科学校,1960年更名为西安美术学院……。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第170页至225页
    ②奚静之:《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第1版,第372页
    ① 李秀勤:《金属焊接雕塑艺术》,《新美术》,1994.2,第47页
    ① 纤维艺术目前尚未有准确的界定,结合一般的认识,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概念,狭义概念泛指编织艺术的延伸,侧重艺术性;广义的概念指,可以侧重艺术性,也可以侧重实用性,只要由纤维构成的艺术创作,统称为纤维艺术。参见田青:《中国现代纤维艺术》,《装饰》杂忠,2002.8,
    ② 李仲如:《施慧访淡》,2006.4.22,中国美院,万曼壁挂研究所(中国.杭州)
    ① 李仲如:《姜杰访谈》,采访时间:2006.4.10。中央美术学院姜杰工作室(北京.育慧里)
    ② 李仲如:《向京访淡》,采访时间:2006.4.18,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向京在访淡中淡到这件作品:“02年我做了叫《礼物》的作品。这个人弯着腰有200公分。我就是想把观众放在一个孩子的视角上,把这个女人的脸做得特大,手里拿着玩具逗你。我小时候,家里来客人,经常弯下腰逗你玩,一张大脸突然凑到你面前,很惊悚的感觉!”
    ③ 李九菊、黄文亚、柳淳风:《陈庆庆访谈》,2004.7.29,798艺术区,陈庆庆工作室,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6第一版
    ① 李秀勤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赴英国在斯莱德美术学院研修一年,又于英国曼彻斯特大都会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了硕士。陈妍音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之后,赴悉尼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江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毕业后,赴日本奈良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沈远自1990年赴法国。林天苗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纽约艺术家联盟学院学习。施慧虽然没有出国留学,但是在国内接受了法国著名纤维艺术家万曼的纤维艺术教程。
    ② 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5月第1版121页
    ③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月第1版,第1页
    ① 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5月第1版124页
    ② 以下是对于向京的作品《你的身体》与笔者不同的两个观点,此处列出,以供参照:ⅰ.黄专:“但是我很同意一个观点,女性主义很容易被妖魔化。一个女性艺术家,做的又是身体,自然就是女性艺术。这是一个很荒诞的论题。其实有一些问题,可能跟作者的性别没有关系,跟作者身体也没有关系。”ⅱ.廖雯:“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艺术最重要的不是性别而是个性化的东西,人家从备种角度、各种方面认可向京,觉得向京是一个出色的天才艺术家、大师艺术家也好,恰恰是因为她有非常个人化的语言,而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女的,做了女性的形象、身体.”摘自:《向京作品展2000-2005学术研讨会》记录;(非公开出版物,女雕塑家向京奉人提供)时间:2006年2月10日下午;地点:上海美术馆四楼会议室
    ③[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裸体艺术》(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中国青年出版 社,1988年12月初版
    ①[美]琳达.诺克林著,李建群等译,《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② 李仲如:《向京访谈》,采访时间: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① [美]安德鲁.斯特拉桑:《身体思想》王业伟 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6月1版,第35页
    ② 李仲如:《姜杰访谈》,2006.4.10,中央美术学院姜杰工作室(北京.育慧里)
    ③ [美]阿莱桑德拉.柯米尼:《是因为性别,还是因为才华——德国表现主义中的女艺术家》,《失落与寻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86页
    ① 后现代女性主义学者,莱克勒克(Annie Leclerc)所说,转引自.《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月第1版,第69页
    ② 李仲如:《王小蕙访谈》,2006.5.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① 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第1版.第17页
    ② 以下是两为中国女性艺术研究者对于这一阶段艺术创作中女性形象内涵的观点:徐虹:《女性艺术》中谈到关于此阶段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她’穿着宽人粗糙的工装裤,身躯的壮伟超过了今天男性健美运动员的标准。而‘她’的表情与身姿一致,将当时厌恶女性性别特征的倾向推向极至”,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6第1版。第16页。廖雯:《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中谈到关于此阶段艺术中的女性形象:“这种女性形象是‘绝对平等’原则下的文化心理的反射和‘解放妇女’概念化的审荧的呈现。”,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5第1版,第70页。
    ①[法]两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第1版.第391页
    ① 陈醉:《裸体艺术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39页
    ② 李仲如:《向京防谈》,采访时间: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① 同上
    ② 参见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7第1版,第253页,表27,28两性气质。R.w.康奈尔著,柳莉等译:《男性气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第1版,第91页,关于男性气质的阐述。
    ③ [美]阿莱桑德拉.柯米尼:《是因为性别,还是因为才华——德国表现主义中的女艺术家》,《失落与寻吲——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86页
    ① 刘育和:《千秋称大匠 万代仰雄风》,《滑田友》,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6第1版,第5页
    ① [美]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Paglia):《性面具》(SEXUAL PERSONAE Art and Decadence:FromNefeertiti to Emily Dickinson)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第10页
    ② 《中国妇女环境宣言》,《环境保护》,1994年第8期
    ① 李仲如:《史美英访谈》,2006.3.15,北京东大桥。史美英寓
    ② 李仲如:《张德华访谈》,2005.4.12,中央美术学院张德华工作室(北京.育慧里)
    ① [美]贝蒂.弗里丹著,邵文实、尹铁译:《非常女人》,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1月第1版.第145页
    ① 李仲如:《王小蕙访淡》,2006.5.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① ClaireA. Etaugh Judith S. Bridges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月第1版,第71页
    ② 李仲如:《张得蒂访谈》,2005.5.2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张得蒂工作室
    ③ 李仲如:《邹佩珠访谈》,2006.2.28北京三里河邹寓
    ① 刘天时:林天苗访谈《林天苗 不安 不舒服 不确定》,2005.3,第85页
    ② 老子:《老子》,八章.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2006年7月,第1版
    ① 王朝闻:《雕塑雕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411页
    ② [美]苏姗.朗格著,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第109页
    ③ 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月第2版,2003年5月第2次印刷,第238页
    ① 《张得蒂作品选集》,香港广宇出版社.1992.11香港第1版,第94页
    ② 李仲如:《张得蒂访谈》,2006.4.2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张得蒂工作室
    ① 李仲如:《李秀勤访谈》,2006.4.21,中国美院李秀勤工作室(中国.杭州)
    ① 李仲如:《施慧访谈》,2006.4.22,中国美院万曼壁挂研究所(中国.杭州)
    ② [美]J.A.谢尔曼,F.L.登马克编著,高传、高地译:《妇女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1第1版。第322页
    ① [美]珍尼特.希们雷.海登,B.G罗森伯格编著,范志强、周晓红 译: 《妇女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0第1版,第57页
    ② [民主德国]W.沃林格著,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第一版,第5页.“移情活动的前提条件是一般的统觉活动。每一个感性客体,就它对我来说是存在的这一点而言.在任何情况下都只是双重作用的结果,即感性对象和我的痛觉活动的结果。”
    ③ 李仲如:《杨淑卿访谈》,2006.5.13,杨淑卿寓(北京.甘杨树街)
    ④ [民主德国]W.沃林格著,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辽中人民出版社,1987.8第一版,第28页
    ⑤ 李仲如:《张得蒂访淡》,2005.4.10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张得蒂工作室
    ① 李仲如:《王小蕙访淡》,2006.5.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② 李仲如:《梁好访谈》,2006.4.3,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
    ③ 李仲如:《钱绍武访淡》,2006.10.19,钱绍武工作室(北京.下苑)
    ① 李仲如:《赵瑞英访谈》,2006.10.17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赵瑞英工作室
    ② 李仲如:《向京访谈》,采访时间: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①[法]罗丹述,葛赛尔著,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243页
    ① 李仲如:《施慧访谈》,2006.4.22,中国美院万曼壁挂研究所(中国.杭州)
    ① 李仲如:《赵瑞英访谈》2006.2.25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赵瑞英工作室
    ① 周汝昌:《中华美学——特色论丛八目》,《中国文论(艺论)三昧篇》,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9第一版,第151页
    ②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自谢赫提出“六法”之后,中国历代对此其注者众多,其对中国艺术和艺术理论的重大意义亦不需笔者赘述。其精深的内涵也非短短数言可尽。中国雕塑实践者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借助“六法”来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的探索者也不乏其人。滑天友先生曾在其《谈雕塑的组织结构》(滑天友画册,1993)一文中明确淡到“六法”对于雕塑创作的指导意义。钱绍武先生在《雕刻之美》(美术研究。1983.3)、《浅谈“气”》(美术研究,1996.3)等文中也有论述。笔者认为借助中国古代画论来探讨中国雕塑继承传统的问题,应是值得提倡的角度。所以,不揣冒昧,尝试借用“传移摹写”来概括中国女雕塑家对传统艺术学习的方法。
    ① 注2中提到的男雕塑家滑天友著《谈雕塑的组织结构》(滑天友画册,1993)等文来整理创作中对传统雕塑的继承的经验和观点。男雕塑家钱绍武在《雕刻之美》(美术研究,1983.3)、《浅谈“气”》(美术研究,1996.3)等文中也有论述。此种比较理性的书面分析的方式在女雕塑家中较少。
    ② 李仲如:《时宜访谈》,2006.10.24,北京.西坝河.时宜寓
    ①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10第1版,第33页
    ② 李仲如:《杨淑卿访淡》,2006.5.13,杨淑卿寓(北京.甘杨树街)
    ① 李仲如:《王小蕙访淡》,2006.5.2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① 李仲如:《施慧访淡》,2006.4.22,中国美院万曼壁挂研究所(中国.杭州)
    ① 李仲如:《李秀勤访谈》,2006.4.21,中国美院李秀勤工作室(中国.杭州)
    ② 李仲如:《赵瑞英访谈》2006.2.25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赵瑞英工作室
    ③ 李仲如:《孙贤陵访谈》,2006.5.27。孙贤陵寓(北京.两三旗)
    ① 宗白华:《天光云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第一版,第175页
    ② 王朝闻:《雕塑雕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411页
    ①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第50页
    ① 顾恺之:《论画》,转引自《中国古典美学举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297页
    ① 引自张作明 程亚男:《不断奋进开掘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王合内王临乙雕塑创作漫议》,《王合内王临乙作品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6第1版
    ① 李仲如:《向京访谈》,采访时间: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② [汉]《淮南子.傲真训》,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69页
    ③ [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290页
    ④ [唐]李嗣真:《书后品》,转引自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289页
    ⑤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转引自《中国古典美学举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457页
    ⑥ [元]倪瓒:《云林论画》,转引自潘运告主编:《元代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第429-430页
    ⑦ 李仲如:《赵瑞英访谈》,2006.10.17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赵瑞英工作室
    ① 李仲如:《杨淑卿访谈》,2006.5.13,杨淑卿寓(北京.甘杨树街)
    ① 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转引自《中国古典美学举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423页
    ② 王微:《叙画》,转引自《中国古典美学举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450页
    ③ [宋]郭熙:《林泉高致》,转引自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第631页
    ① [美]苏姗.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95页
    ② [奥]里尔克著,梁宗岱译:《罗丹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第58页
    ③ 《考工记》,《梓人为筍榘》章,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第一版,第70页.文中讲述古代钟磐雕塑装饰的底座的制作
    ④ 王朝闻:《雕塑雕塑》,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第3页
    ① 李仲如:《张得蒂访谈》,2005.5.2中央美院雕塑创作室张得蒂工作室
    ② 同上
    ③ 《张得蒂作品选集》、香港广字出版社,1992.11香港第1版,第64页
    ④ [美]苏姗.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中因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146页
    ①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全译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第1版。第716页
    ②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全译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第1版,第711页
    ③ 李仲如:《时宜访谈》,2006.10.24,北京.西坝河.时宜寓
    ① 李仲如:《时宜访谈》,2006.11.2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时宜工作室
    ② 李仲如:《向京信件采访》2006.11.22
    ③ 李仲如:《向京访谈》,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①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刘大基 傅志强 周发祥译中国社科出版社 1986年8月1版,第192页
    ② 李仲如:《文慧中访谈》,2006.3.15,文慧中寓(北京.东大桥)
    ① 沈彤:《别无选择——记雕塑家张得蒂》,《中国文化报》,1989年4月12日
    ① [英]赫伯特.里德 著。王柯平 译:《艺术的真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30页
    ① 赫伯特.里德 著 王柯平 译:《艺术的真谛》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88页
    ① 彩塑:彩绘泥塑以粘土为主要材料进行造型,干燥后施以彩绘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品。简称彩塑。《中国大百科全书》2002.11版,第一卷,第409页,中国学院背景女雕塑家的创作中既有传统彩塑的继承属于此彩塑定义的范畴,另有一些雕塑着色的雕塑形式.不完全符合传统彩塑的定义,为了女雕塑家创作研究的全面性,此处用着色雕塑这一名称来概括所有在雕塑成品中使用色彩这一手段的雕塑创作。
    ② 刘士铭:《学习民间彩塑的几点收获》,引自殷双喜、隋建国主编:《穿越时空——中央美院雕塑系历任教师论文选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70页
    ① 李仲如:《向京访淡》,2006.4.19,向京瞿广慈雕塑工作室(上海桂林路)
    ① 【美】苏姗.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79页
    [1].王朝闻.雕塑雕塑[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第1版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第1版
    [3].顾森.中国传统雕塑[M].商务印书馆,1997,12,第1版
    [4].陈醉.裸体艺术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6,第1版
    [5].殷双喜(编著).雕塑五十年[M],香港中国出版社,1998.9第1版
    [6].孙振华.雕塑空间[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7].王镛编著.罗丹[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8].王合内、王临乙作品选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6第1版
    [9].郭振华,张得蒂.中国当代女雕塑家作品选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1986.2第一版
    [10].张得蒂作品选集[M],香港广宇出版社,1992.11香港第1版
    [11].张德华雕塑画册[M],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2第1版
    [12].马改户、时宜雕塑作品集[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第1版
    [13].素朴之诗——施慧作品[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02.5第1版
    [14].王小蕙作品选[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0第1版
    [15].孙贤陵作品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第1版
    [16].保持沉默——向京作品2003-2005[M],文汇出版社,2005.9第1版
    [17].张润垲,张得蒂.雕塑家看国外雕塑[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1第1版
    [18].张润垲,张得蒂.雕塑教学[M],1997.12第1版,2000.4第4次印刷
    [19].中央美院雕塑系主编.雕塑现实[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2第1版
    [20].新世纪的希望——城雕设计方案选[M],文化艺术出版社
    [21].陶咏白 李湜.失落的历史—中国女性绘画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
    [22].李李庞隽.为爱痴狂——卡米尔.克洛岱传[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11月1版
    [23].高小进.凯绥.珂勒惠芝[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1版
    [24].石楠.画魂——潘张玉良[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3月1版
    [25].孟悦 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26].李小江.解读女人[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陶咏白.女儿国的圣歌[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
    [28].徐虹.女性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29].美术文献(中国女画家专辑)[M],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
    [30].美术文献(男性艺术专辑)[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
    [31].廖文.女性艺术——女性主义作为方式[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
    [32].李小江.文学、艺术与性别[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33].孟宪范.改革大潮中的中国女性[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4].牧原(编).给女人讨个说法[M],华龄出版社,1995年版
    [35].吕美颐、郑永福.中国妇女运动[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
    [36].潘允康(编).中国城市婚姻与家庭[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7].钱明信等(编).女性心理与性别差异[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8].宋兆群.共夫制与共妻制[M],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版
    [39].高名潞.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0].[英]汤姆·福来恩著,杜小鹏译.人体雕塑[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年7月1版
    [41].[英]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瑞士]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42].[美]苏姗.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43].[德]W.沃林格著,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M],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第1版
    [44].[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二次印刷
    [45].[美]苏珊·朗格著,刘大基 傅志强 周发祥译.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科出版社,1986年8月1版
    [46].[英]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著,王至元陈华中译.艺术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11月第一版
    [47].[美]安德鲁.斯特拉桑著,王业伟赵国新译.身体思想[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6月1版
    [48].[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49].[美]卡米拉·帕格利亚(Camille Paglia).性面具[M](SEXUAL PERSONAE Art and Decadence:From Nefeertiti to Emily Dickinson)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初版
    [50].[英]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裸体艺术[M](THE NUDE A Study 0f Ideal Art)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12月初版
    [51].[美]苏姗.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M],北大出版社
    [5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全译本)[M],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2第1版
    [53].[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4].[美]贝蒂.弗里丹著.女性的奥秘[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5].[美]贝蒂.弗里丹著,邵文实、尹铁译.非常女人[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1月第1版
    [56].[美]R.W.康奈尔著,柳莉等译.男性气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第1版
    [57].[美]Claire A.Etaugh Judith S.Bridges著,苏彦捷等译.女性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月第1版
    [58].[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B.G 罗森伯格编著,范志强、周晓红 译.妇女心理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0第1版
    [59].[美]琳达.诺克林等著,李建群等译.失落与寻回[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60].[奥]杰梅茵.格里尔著,欧阳昱译.女太监[M],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61].[美]海德著,陈主珍等译.妇女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11第1版
    [6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6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
    [64].[德]沃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土义女权理论[M],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第5期,第61页
    [65].[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著,王蓁 汪溪译.为女权辩护[M],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66].[美]沃特金斯(Watkins,S.A.).女性主义[M],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
    [67]. K. Hall: American Women Sculptors: A History of Women Working In Three Dimensions[M], Charlotte Streifer Rubinstein. P, 1990
    [68]. Elsa Honnig Fine, Women and Art[M], Allanheld & Schram. P, 1978
    [69].[美]罗宾.罗森.女性与学术研究英文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0
    [70]. Rozsika Parker and Griselda Pollock, Fifteen years of feminist action [M], from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stategie practices', Framing Feminism, Art and the Women's Movement 1970—1985, London: Pandora Press, 1987
    [71]. Jan Garden Castro, The Art &Life of Georgia O'Keeffe [M], New York, Crown Trade Papertbacks, 1985
    [72]. Lucy R. Lippard, Overlay-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Art of Prehistory[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93
    [1].傅天仇.看女雕塑家作品有感[J].美术研究,1981年第3期
    [2].陈芝秀,我们需要一个调和的艺术空气[J].1934年 艺风 第二卷第八期作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专员”,刊出会员油画、雕塑作品及文章。
    [3].王合内,翻译刘莉法国中国都是我的祖国[J].美术——女作家专辑1985年3月
    [4].张作朋 程亚男.访法国血统中国女雕塑家王合内[J].人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5].张作朋 程亚男:不断奋进 开掘真善美的艺术境界——王合内王临乙雕塑创作漫议[J].王合内王临乙作品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6第1版
    [6].丁宁.寻求标记与深度——女性主义与艺术漫谈[J].美术观察,1999.3
    [7].何振忠.抒情含蓄巧思[J].美术,1985年3月
    [8].李双.女当家创造者妻子和母亲[J].美术1985年3月
    [9].彭鸿远.女雕塑家张德华在南斯拉夫[J].美术1985年3月
    [10].雁北任愚.新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J].人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11].张得蒂.热爱生活表现生活[J].美术研究1980年4月
    [12].张得蒂.人生和艺术[J].中国艺术1993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
    [13].张得蒂.东方的邀请——雕塑创作风格探索点滴[J].美术研究1986年2月
    [14].罗世平.张得蒂的雕塑品格[J].美术1993年8月
    [15].何鄂雕塑三人谈[J].美术观察,1999.1
    [16].沈蔚.生命之灵——张得蒂的雕塑艺术[J].中国艺术1993年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
    [17].李再.郑成功的创作过程[J].台湾雄狮美术1988.5
    [18].殷双喜.透视生命[J].雕塑杂志2001.8
    [19].冯河.谈动物雕塑[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1998.9第1版
    [20].陈孝信:论李秀勤的自我转型[J].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论文集青岛出版社 2004.4
    [21].张鹏.中国女雕塑家研究[J].二十世纪中国雕塑论文集青岛出版社 2004.4
    [22].李仲如.为兰则熏 为圭则温[J].艺术,2005.8
    [23].李仲如:我眼中的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J].艺术,2006.3
    [24].李仲如.表现情感与情感表现[J].美术观察,2006.8
    [25].梁明诚:廖慧兰的雕塑[J].美术,2003.3
    [26].丁洁因.一个充满活力的女雕塑家群体[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
    [27].张德华.谈〈八女投江〉的创作[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第1版
    [28].时宜.谈任务性雕塑[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第1版
    [29].时宜.别有趣味的棋谱雕塑[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第1版
    [30].时宜.一点新的探索[J].美术杂志,1995.3
    [31].张得蒂.姐妹们的追求[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第1版
    [32].姜杰.敞开的艺术[J].雕塑五十年香港 中国出版社 1998.9第1版
    [33].张得蒂.参考与借鉴[J].美术研究,1993.3
    [34].周思闵.在劳作中成长[J].美术研究1998年第1期
    [35].徐虹.女性美术在中国[J].艺术评论,2005年08期
    [36].陆颂和.‘改变对女性的态度’方案[J].中国女性报,1986年9月5日
    [37].马凡.女性解放岂能以男性标准为转移[J].中国女性报,1988年3月18日
    [38].马庚存.民国初年新;日势力较量中的女性运动[J].青岛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第44页
    [39].沈智.辛亥革命时期的女知识分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年第4期,第57页
    [40].苏南.保证比例仅仅是临时政策[J].中国女性报,1988年3月14日
    [41].陶春芳等.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概观[J].中国女性出版社,1993年版
    [42].王逢振(编).性别政治[J].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43].王新田.中国近代女学发展概说[J].镇江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18页
    [44].晓黎.美国职业女性的又一种磨难[J].中国女性,1981年第8期,第42页
    [45].徐南.女性成才的障碍及对策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1991年第6期,第37页
    [46].[英]席露丝.英国女性的生活和愿望[J].环球,1981年第9期,第6页
    [47]. Linda. Nochlin, Women, Art,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J]. 1988, Thames and Hudson)、Linda. Nochlin, Realism, 1977 Linda. Nochlin, Courbet Reconsidered, 1988, Brooklyn Museum Linda. Nochlin, The Body in Pieces, 1994, Thames and Hudson Linda. Nochlin, Representing Women, 1999, Thames and Hudson
    [48]. Norma. Broude and Mary D. Garrard,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J]. Questioning the Litany, 1982 Christine Mitchell, Havelock Mourners on Greek Vases: Remarks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Women Mary D. Garrard, Artemisis and Susanna Linda. Nochlin, Lost and Found: Once More the Fallen Woman Norma Broude, Degas' "Misogyny" Alessandra Comini, Gender or Genius? The Women Artists of German Expressionism
    [49]. Norma Broude and Mary D. Garrard Expanding Discourse[J]. Feminism and Art History, 1992,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Atricia Simons, Woman in Frames Lilian H. Zirpolo, Botticelli, Spring Barbara Buhler, Lynes O' Keeffe and Feminism Janice Helland, Culture, Politice, and Identity in the Paintings of Frida Kahlo Josephine Withers, Judy Chicago' s Dinner Party Griselda Pollock, Vision and Difference. Femininity, Feminism and the Histories of Art, 1988, Routledge Nancy G. Heller. Women Artist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hitney Chadwick, Women, art, and Society. 2002
    [1].傅天仇.新的崛起——十位女雕塑家作晶,人民日报海外版 1986年3月9日第7版
    [2].傅天仇.中国雕塑艺术中的劲旅,新晚报 1986年3月7日
    [3].杭间.雕塑深情——读张得蒂的雕塑作品,光明日报1993年3月7日
    [4].司徒兆光.纤纤巧手挥斧凿,北京晚报 1981年3月6日
    [5].赵婷.女雕塑家心中的爱,北京日报1993年10月17
    [6].傅桦.神圣和浪漫的——张得蒂的艺术世界(上),中国贸易报1995年11月25日第4版。
    [7].张应银.东方雕塑——记女雕塑家何鄂,中国人才,总第100期
    [8].傅桦.神圣和浪漫的——张得蒂的艺术世界(下),中国贸易报1995年12月2日第4版。
    [9].马雅利.超凡的生命之光——张得蒂与她的艺术殿堂,中国之友艺术长廊1993年3月
    [10].傅宁军.用爱心支撑的艺术生涯——访台湾籍女雕塑家杨淑卿,台声杂志,1999.6
    [11].晁元元.手指间流出的歌,黑龙江日报美术天地1995年8月16日第7版。
    [12].沈彤.别无选择,中国文化报1989年4月12日
    [13].邓松维.文心雕凤,自由时报(台湾)1993年4月11日
    [14].向际云.她为丁玲塑像,湖南日报1989年7月24日
    [15].峻玲.杨淑卿:情系海峡的女雕塑家,两岸关系杂志,2002.10
    [16].刘开渠.(东方的邀请)——作者张得蒂,北京晚报艺苑名人1993年4月22日
    [17].良春.人生和艺术的定格,文汇报1993年7月10日
    [18].苏明 沙德廷.塑造生命——记女雕塑家张得蒂,菏泽日报1995年3月28日
    [19].刘米娜.女雕塑家张得蒂与〈东方的邀请〉,华声报1986年9月23日
    [20].李行健.〈丁玲印象〉和〈东方的邀请〉——张得蒂的雕塑,中国教育报 1991年5月5日
    [21].晁楣.女雕塑家张得蒂,中国文化报1994年4月2日
    [22].梁蔚霞.她们在生活上牺牲很大——访中国雕塑学会会长程允贤教授,东方早报2004年2月19日
    [23].梁蔚霞.我还在时刻准备着,东方早报2004年2月19日
    [24].杨桂欣.丁玲塑像在故乡落成纪实,中国文艺报1989年11月25日
    [25].杨欣欣.中国女雕塑家月底集体亮相,文化新闻2004年2月10日
    [26].宋一.春天在召唤我——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丁洁因,中国书画家专刊 2004年3月5日
    [27].孙玉洁.张得蒂.用心追寻美丽,中国书画家专刊 2004年3月5日
    [28].赵婷.忘情的爱心——记女雕塑家张得蒂作者.赵婷北京日报星期刊1993年10月17日
    [29].蒋宝府,张进谷,候时杰.耽情雕塑志千里——雕塑家张得蒂其人其作,花乡艺苑(时间不详)
    [30].穆方顺.东方天使迎但丁——记我国女雕塑家张得蒂的作品在意大利获奖,光明日报1985年5月28日
    [31].包立成.大器晚成,人民日报海外版1995年4月18日第7版
    [32].唐斯复.中国“飞天”邀请诗人但丁——女雕塑家张得蒂作晶在意获奖,文汇报1985年6月13日
    [33].吕毓英.张得蒂.雕塑人生,大众日报2000年8月4日
    [34].杨海涛.陈桂轮.雕塑就是我的女儿,中国书画家专刊2004年3月5日
    [35].谷纪富.兴趣让我和雕塑结缘——访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杨淑卿,中国书画家专刊2004年3月5日
    [36].梁蔚霞.年轻一代谈“第一代”她们拥有过单纯的青春,东方早报2004年2月19日
    [37].兴趣让我和雕塑结缘——访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杨淑卿北京青年报2004.3.10
    [38].许汀雁.我以雕塑著生命——张德华访谈,北京青年报2004.3.10
    [39].许宏泉:姜杰访谈,巨作——艺术家访谈录,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1第1版
    [40].何鄂:泥土.生命,时代潮杂志,1999.1
    [41].张得蒂.遥遥东方半世情,中田贸易报文化情怀1996年3月1日第2版
    [42].张得蒂.叶挺铜像塑立记,安徽日报1991年1月2晶第4版
    [43].张得蒂.风雨同舟,幸福1985年5月、2月、8月
    [44].张得蒂.孩子给予的启示,北京晚报艺术生活1984年6月12日
    [45].张得蒂.献给孩子们——浅谈儿童题材雕塑,工人日报第4版1984年5月22日
    [46].张得蒂.张得蒂发言,美术1982年5月
    [47].张得蒂.访问雕塑大师——贾科莫·蔓祖,当代意大利1987年3月
    [48].张得蒂.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文汇报1986年2月22日
    [49].张得蒂.我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张得蒂作品选集、香港广宇出版社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女性的状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提高女性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国家报告
    [52].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从经济角度看美国劳动大军中的女性”,经济译文,1988年,第2期,第1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