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形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进行宣传普及,使之转变为真正的物质力量,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掌握群众,尤其是要掌握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青年学生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大众化”得如何,是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与西方思潮不断渗透的背景,探讨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分析在青年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最终提出推进的战略思路和具体路径,就成为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大众化的专门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考察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并于第四章借助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独创地提出了“四大机制系统性论”,以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青年中的推进有所启示。
President Hu Jintao demonstrated clearly that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 at the Party's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ies is not a goal,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on the basis of easy-to-understand, which made the theories into a real material force. The key point of change is the grasping the mass, especially the young students. Young students will become the main force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and the new force of the socialism career, and is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an important force. So how Marxism is popularized in the mass is a matter of 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a country and the nation's major strategic issues.
     The young students are in the important period of their life time. More than are in a crucial period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s. Face the situation that diversification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continued penetration of Western thinking, we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contemporary youth thinking, analysi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young people of contemporary, and ultimately made to promote strategic thinking and concrete path become a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a major issu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making the young students specializing group as the special objec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features of Youth thought and in Chapter IV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with 5 w model, putting forward the original "four mechanisms of systemic theory" to the work of contemporary popularity of Marxism in the promotion of young people to inspire.
引文
①刘建军:《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7期。
    ①罗会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②徐国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载《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③邱柏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④曾令辉,丁莉等:《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⑤左韦清,刘尚明:《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⑥周奇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①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②王永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机制探析》,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
    ③王桂兰:《主流理论的形态特征与大众化的路径选择》,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6期。
    ④孙熙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重要环节》,载《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⑤邱柏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⑥石云霞,陈曙光:《端正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4月。
    ①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114页。
    ②王文科,林景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6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39页。
    ②夏征农等:《辞海》(普及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第1793页。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集外集拾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3年版,第773页。
    ②文振庭:《新兴大众文艺的认识》,载《文艺大众问题讨论资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③马汉儒等:《哲学大众化第一人——艾思奇哲学思想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④参见李青:《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载《东岳论丛》2010年第2期。
    ⑤郭建宁:《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载《学术探索》2010年第2期。
    ①《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4页。
    ④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载《中央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0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②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0/content_10081662.htm。
    ③《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8页。
    ①艾思奇:《艾思奇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84页。
    ②《声音》,载《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10期。
    ①夏岚:《思想政治教育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3页。
    ②夏岚:《思想政治教育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④参见罗会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①夏岚:《思想政治教育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②杨德广:《大学生教育专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①《比较70、80与90后大学生》,载《扬子晚报》2008年10月7日。
    ②科恩:《自我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79页。
    ③参见田建国:《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1月。
    ①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②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①王永贵:《全球化背景下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载《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②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③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主要意识形态透视》,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①石云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载《思想理论研究》2009年第11期。
    ②石云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载《思想理论研究》2009年第11期。
    ①毕红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几对矛盾的理性思考》,载《前沿》2001年第10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②徐国民:《主义与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理探析》,载《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8期。
    ①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②徐崇温:《为什么说“四个坚定不移”至关重要》,《北京日报》2007年7月2日。
    ①尹海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社科纵横》2009年第11期。
    ①参见石云霞,陈曙光:《端正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4月。
    ①参见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32页。
    ②吴晓明:《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
    ③王永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机制探析》,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吴晓明:《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19页。
    ③《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7-468页。
    ④《列宁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⑥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集外集拾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73年版,第772页。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①参见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②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①载《重庆晚报》2010年5月6日。
    ②翻译著作——[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3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8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艾思奇:《艾思奇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艾思奇:《艾思奇全书》,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逢锦聚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15、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王永贵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7、夏岚:《思想政治教育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杨德广:《大学生教育专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9、科恩:《自我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0、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2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第32页。
    22、俞良早等:《东方社会主义行进中:共产党执政与党的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3、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曾令辉,丁莉,吕丹:《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李青:《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载《东岳论丛》2010年第2期。
    3、何毅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载《中央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0期。
    4、罗会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载《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5、田建国:《当代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载《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11月。
    6、石云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载《思想理论研究》2009年第11期。
    7、毕红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几对矛盾的理性思考》,载《前沿》2001年第10期。
    8、李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探析》,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年第7期。
    9、王永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机制探析》,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7期。
    10、吴晓明:《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年第2期。
    11、尹海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社科纵横》2009年第11期。
    12、石云霞,陈曙光:《端正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4月。
    13、罗会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维解读》,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14、胡杰华、潘西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载《理论视野》,2008年第5期。
    ]5、王桂泉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载《理论探索》,2008年第5期。
    16、周奇志:《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17、颜旭:《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思考》,《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第1期。
    18、侯惠勤:《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二次战略性飞跃》,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7期。
    19、孙熙国,路克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载《探索》,2008年第6期。
    20、杨鲜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载《湖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21、徐国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理探析》,载《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22、王桂泉,张铁民《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载《理论探索》2008年第5期。
    23、何怀远:《关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问题》,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4、邱柏生:《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过程》,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5期。
    25、张博颖:《在普及中引领——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载《理论前沿》,2007年第18期。
    26、程建军:《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27、郭建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载《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28、陈凯:《建国60年来我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回眸》载《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