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功能定位及路径选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核心。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村金融强有力的支持。发达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金融体系能否切实承担起应有职责,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内需型经济战略的实施。因此,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
     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农村金融具有风险高、收益低的特点,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正规金融垄断农村市场,经营效率低下,农村金融市场处于市场失灵状态。因此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农村金融无法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沿用从上到下的制度变迁模式,其变革必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基于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财政无需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发力即可。财政应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农村产业经济、农村金融客户、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体系。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基础环节,财政应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环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优质的土壤。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面,财政部门加大补助力度,引导农村经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弱化农业风险高、收益低的不足。同时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减轻农业发展对自然天气的依赖。
     为了促进农村金融客户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让农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均有保障,减少生活性借贷,防止农民陷入“越穷越借、越借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致富。
     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方面,重塑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对信用社加大内部改革力度,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对农业发展银行,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切实做好财政支农的政策性任务;对于邮政储蓄,引导农村信贷资金重回农村地区,减少农村资金外流;最后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弥补正规金融服务空白地带,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最后,大力发展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体系,全面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减少借贷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促进担保公司的大力发展,创新抵押品,加快贷款保险、农业保险的发展,降低贷款的事后风险。
"Three Rural Issues" is the core of Chinese r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ree rural issues",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achieve prosperity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the support of rural finance is indispensable.A fully developed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a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narrow down the 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ectors, and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Whether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ould shoulder its due responsibilities or not, is the key to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successfu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omestic demand 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has become a key issue which is capable of affecting the core interests of China.
     The weakness of agriculture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finance which is high risk and low return,at the same time,rural financial market exists asymmetric information,faulted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monopoly of form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s,which shows that market failures exists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As a result, rural finance cannot develop independently without support of concerned authorities of government. On the other hand,Chinese rural finance system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ion building models from top to bottom,so the reform of rural finance inevitably requires government suppo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there is no need for public finance authorities to pay attention to every area of rural finance,only to grasp the key points.Therefore, public finance authorities need to focus on the following five areas: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ural economy, rural finance clients,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rural financial risk-sharing system.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e of financial system;public finance sector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 environ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ocial credit culture,so a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soil for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As to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ublic finance sector would make efforts to increase subsidies,take measures to guide rural economy to upg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e to weaken the nature risk of agriculture.What's more,in order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weather, it is dispensable to develop tertiary industries related to agriculture.
     About rural financial clients,measures below should be taken:first, perfecting rural area social security and increase transfer payments to farmers. Second, increasing education to farmers to train new farmers and increases their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Restructuring rural financial system:first, internal reform of the credit cooperatives is conducted to transform their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reduce business risk. Second,the function of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Bank should be re-positioned so as to take on the responsibiliti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About postal savings,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guide rural credit funds back to rural areas and reduce the outflow of rural funds. At last, public finance sector should support development of new-typ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make up services gaps of the formal finance organization in rural area.
     Rural finance risk-sharing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to disperse rural financial risks:On one hand,development of rural credit-assess system is needed to speed up to reduce adverse selection in lending.On the other hand,to reduce the ex-risk of the loan,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velop security companies,to innovate qualified mortgage and grantee bid,to develop loan an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further.
引文
[1]Besley, T.,1994,"How Do Market Failures Justify Interventions in Rural Credit Market?"The World Research Observer,9 (1):27-47.
    [2]McKinnon, R. I.,1973,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3]李世新,《从微观主体看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困境》,华北金融,2008年,.第10期。
    [4]侯平安,《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6卷,第三期。
    [5]郭树华,《对农村金融的差异需求与分层供给行为选择的模型分析》,金融改革,2008年,第9期。
    [6]董晓林、胡睿,《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改革的借鉴与启示》,现代金融,2008年,第8期。
    [7]顾宇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相关问题分析》,商业时代,2008年,第14期。
    [8]黄卫红、江永珍,《关于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地位的新思考》,经济论坛,2008年,第18期。
    [9]周维,《关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的思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0期。
    [10]陈扬,《国家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研究》,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l卷,第5期。
    [11]陈时兴,高谨,陈桑,《国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第9期。
    [12]孙保营,《国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第10期。
    [13]梁玉,《国外农村金融支持状况对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的启示》,农村经济,2008年,第9期。
    [14]尤保庭,《国外政府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2卷,第28期。
    [15]张永乐,《河北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增长问题的实证研究》,河北金融,2008年,第6期。
    [16]岳彩军,《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第36期。
    [17]刘雪莲、王丹红,《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宏观经济效率分析》,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8年,第24卷,第4期。
    [18]杜震,《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科技信息,2008年,第26期。
    [19]丁涛,《基于“第三方信用约束”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金融观察,2008年,第10期。
    [20]常相全、张守凤,《基于AHP_DEA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11期。
    [21]杨韶南,《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新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金融基层研究,2008年,第3期。
    [22]王玉屏,《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乌蒙论坛,2007年,第3期。
    [23]黄建军,《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信用建设》,当代财经,2008年,第9期。
    [24]王虎贤、郭红全,《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宝鸡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5]蒲丽娟,《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6]郭艳云,《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我国农村金融环境建设》,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6期。
    [27]王汉章、李上炸,《略论农村金融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现代财经,2008年,第6期。
    [28]李建伟,《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之缩影: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6期。
    [29]林晨曦,《孟加拉乡村银行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8年,第8期。
    [30]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南京市农村地区现金供应机制实证分析金融纵横》,2008年,第9期。
    [31]李金鹏、叶托,《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选择》,2008年,第10期。
    [32]潘席龙、贾艳辉,《农村金融创新模式:贷款代理人制度分析》,农村经济,2008年,第7期。
    [33]岳隆杰,《农村金融多元化需求与非标准化创新:济宁案例》,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第8期。
    [34]冉光和、张金鑫,《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__以山东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6期。
    [35]张惠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农户层面的分析》,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29卷,.第3期。
    [36]王曙光,《农村金融改革30年历程与基本经验》,中国金融,2008年,第17期。
    [37]何广文,《农村金融改革成效及深化改革路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8年,第10期。
    [38]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金融机构规模与效益关系的区域比较——以河南辖区为例》,金融改革,2008年,第6期。
    [39]冉晓东,《农村金融机构缺失原因及对策浅析》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7期。
    [40]惠国平、胡胜德,《农村金融机构研究综述》,理论探讨,2008年,第3期。
    [41]李喜梅,《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间显结构和隐结构的协调发展》,财政研究,2008年,第2期。
    [42]邱梅春、单欣红、张文芳,《农村金融借款人组织化创新研究——以国家开发银行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例》,河北金融,2008年,第8期。
    [43]曾康霖,《农村金融三视角》,中国金融,2008年,第20期。
    [44]李玉贤,《农村金融深度观察——以淮安市为例》,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第9期。
    [45]季凯文、武鹏,《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基于中国农村统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4期。
    [46]许红莲,《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9卷,第154期。
    [47]张惠茹,《农村金融市场充足性缺口:实证分析》,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23卷,第3期。
    [48]金晓春、李传殿、陈琦,《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新格局探析:跨区域发展抑或本地化选择》,上海金融,2008年,第9期。
    [49]中国人民银行巴州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与农村金融稳定》,西部金融,2008年,第9期。
    [50]宋根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对策》,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第24卷,第10期。
    [51]胡晓玲、何耀明,《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家天地,2008年,第6期。
    [52]王宇伟,《农村金融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金融纵横,2008年,第9期。
    [53]王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问题研究——张家界实证分析》,武汉金融,2008年,第10期。
    [54]余小阳,《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赤壁市为例》,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9卷,第6期。
    [55]程建平,《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的主要困境与对策》,达州新论,2006年,第2期。
    [56]刘磊,《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57]许利平,《农村民间金融法律问题探析》,经济师,2008年,第11期。
    [58]游碧蓉、郑境辉,《农村社会资本变迁下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科技和产业,2008年,第8卷,第10期。
    [59]宋华先、张士军,《农村小额贷款的缺陷及其改革思路》,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21卷,第5期。
    [60]王雯、杨保建,《农村小额信贷新途径——浅析西部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模式》,农村经济,2008年,第8期。
    [61]王秀兰,《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6期。
    [62]宫建强、张兵,《农户借贷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农户调查的经验数据》,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63]蒋国政、柏向东、黄小勇,《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非对称性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永州市为》,海南金融,2008年,第9期。
    [64]杜伟,《平困地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问题分析》,经济师,2008年,第10期。
    [65]张耀平,《中国农村金融风险:问题、设计和前景》,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大学论文,2008年。
    [66]于丽红,《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67]李军,《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68]胡愈,《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69]卢娅,《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0]叶秋惠,《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1]丁文鹏,《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需均衡分析—基于对山东省农户的调查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2]黎昌贵,《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3]赵瑾,《农村金融政策性金融最优契约设计》,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4]庄慧彬,《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制度供求失衡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75]何璐伶,《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关系研究》,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6]蔡四平,《基于功能视角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重构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77]文莉菲,《甘肃农村金融问题发展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8]高晓红,《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演进与内生成长的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2陈立主编《现代金融大辞典》,1991
    3巩泽昌主编《社会主义农村金融学》,1984
    4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
    5农业的天然弱质性是指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资金收益率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扩张能力差的特点
    6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7虹吸现象是指农村资金被大量从农村地区吸走,流入城市金融系统。
    8摘自: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刘晓波,2008年。
    9摘自: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刘晓波,2008年。
    10摘自: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设置》,刘晓波,2008年。
    14 Besley,T.,1994,"How Do Market Failures Justify Interventions in Rural Credit Market?"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9 (1):27-47.
    15 McKinnon, R. I.,1973,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6陈锡文,2004:《中国政府支农资金使用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
    18引自:http://www.dxjr.com:8008/news/200671723358.htm
    19引自:http://www.dxjr.com:8008/news/200671723358.htm
    20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
    21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0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