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自律为视角对弗洛姆的道德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自律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启示。
     弗洛姆批判继承了康德、尼采和弗洛伊德的自律思想,认为道德是以普遍的人性为基础的对自我的肯定。弗洛姆认为,自律是整体的人为了实现自我的潜能,成为理性、爱等能力充分发展的人而为自己制定法则;道德是出于人自身、为了人自身的自我约束。在内容上,弗洛姆的自律道德是以人的潜能的实现为内容,善也就是肯定生命,展现人的力量;美德就是人对自身的存在负责任。道德是人自己对自己的反应。它是真正的人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召唤人们返回自身,返回创发性的生活,返回充分和谐地发展——即成为彻底发展潜能的人。在形式上,弗洛姆认为,道德法则是由人自己而不是由其他的力量确定的,那些由上帝、权威等外在的力量所确定的,并以各种方式内化于人内心的道德律并不是自律,其实质仍然是他律。
     道德是以人性为基础,善与恶是从人性所蕴涵的问题中引出的,因此,对道德的认识也就是对人的认识。由于人的特殊性,弗洛姆反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提出认识是主客体之间的融合,关于人的知识是体验性的知识。弗洛姆体验性知识强调的是,认识主体主观因素的客观性认识。
     自律在内容上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因此,道德自律也就是人的积极自由。自律在形式上排斥人以外的其他力量替人制定法则,也就是消极自由。一个道德的人也就是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在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关系上,弗洛姆认为消极自由是实现积极自由的条件,积极自由是消极自由的目的。仅仅有消极自由而没有人自身能力的发展,其结果是人们以各种方式逃避获得的自由。在意志自由方面,弗洛姆认为人有有限的意志自由,可以在由生理的、社会的条件决定的范围内,在实现自我的潜能和退化为物、丧失人的根本属性之间做出选择。
     弗洛姆认为,人是社会性的人,要实现自律道德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弗洛姆提出了关于新人和新社会的设想。但是,根据弗洛姆思想所包含着的内在逻辑推论:新人只能听从内心的召唤,新社会必须在经济、文化等所有的方面同时发生变革才能实现。这就使得他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陷入了困境,难以成为现实。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将重建道德的任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正确认识道德的自律性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道德的性质是自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中不能只重视外在的规范约束,还要重视人的内在道德基础和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将外在的道德规范约束和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动力结合起来,是对道德的自律性质的理论自觉。道德自律要求我们在道德建设和教育中,以培养整体的道德人格为旨归,注重培养内在的道德基础,发展人的各种能力。
From a perspective of autonomy, this dissertation probed into Frommian moral philosophy systematically, and on this basis, discussed its revelation on the Chinese moral construc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As a criticizer and successor to those autonomy theories of Kant, Nietzsche and Freud, Fromm think morality is the affirmation of oneself on the basis of universal human nature. Autonomy is a whole man constituting moral law for realizing his potential and becoming a man with fully developed capability of love, reason and so on. Morality is a self discipline for oneself and to oneself. Materially, the content of autonomy is a realization of one's potential, and good is the affirmation of life and the unfolding of one's power. Virtue is a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own existence. Morality is a re-action of ourselves. It is the voice of our true selves which summons us back to ourselves, to live productively, to develop fully and harmoniously, that is, to become what we potentially are. Formally, moral law must be constituted by no other powers than man himself. Those laws which are constituted by exterior powers such as God or authorities and are internalized into our heart are not autonomic, but heteronomous in essence.
    On the basis of human nature, moral good and bad are induced from the question inherent in the primal condition of man. Thus, cognition to morality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human nature. Because of man's particularities, Fromm opposed objectivism epistemology, holding that cognition is interfusion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knowledge of human is experiential knowledge. The epistemology of Fromm tally with the pragmatistic turn of epistemology, the objective comprehension with a stress on the subjectiv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on.
    Now that autonomy means the realization of man's potential in content, autonomy is equivalent to freedom to. Since autonomy formally rejects constitution of moral laws for man by the other powers outside man, autonomy is equivalent to freedom from the other men's interference. A moral man is an independent, free man. Between freedom to and freedom from, Fromm considered that freedom from is a condition of freedom to while freedom to is the aim of freedom from. If there is only freedom from,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own capability, man will try any means to escape from freedom. As to free will, Fromm argued that one has a limited will freedom to choose between the fulfillment of our own potentials and degeneration to a thing in the scope determined by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conditions.
    A human being is a social being, fulfilling autonomic morality requires a sane society in favor of man's development. With a critical eye on capitalistic society, Fromm proposed his conception of a sane human being and societ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ogic inlierent in his theory, he requested that man only has an ear to the voice of our true selves, a sane society can only emerge when all factors, economic, cultural, transform simultaneously. This meditation, therefore, lacks a realistic basis.
    A transforming society characteristic of disordered moral calls for a re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It's important to cognize the autonomic attribute of morality in a socialistic market economy. This property lays a stress not only on norm, but also on inner moral sensibility and drive. The socialistic concept of honor and disgrace emphasizes that the cohesion of moral norm and inner moral sensibility and drive is the result of cognition of the attribute of autonomic morality. In short, autonomic morality demands an aim for whole moral personalit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human being's inner moral sensibility and drive as well as development of all potentials of man.
引文
1 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6期
    2 杜培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和道德嬗变探源》 《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4月
    3 车艳茹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道德重构》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3月
    4 何明《中国当代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其重建》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一期
    1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62页
    2 同上第9页
    3 同上第30页
    4 同上
    5 同上第34页
    1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17页
    2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3页
    3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33页
    4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44页
    5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38页
    6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29页
    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26页
    8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61页
    1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28页
    2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79页
    1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31页
    2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31-32页
    3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79页
    4 C.D.布劳德 《五种伦理学理论》田水胜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2年第112-113页
    5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17页
    6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5年第83页
    7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22页
    1 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86页
    2 J.B.Schneewind Autonomy, obligation,and virtue:A overview of Kant's moral philosophy 载保罗·盖耶编 《康德》 三联书店 北京2006年第329页
    3 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 第87页
    4 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余涌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4年第59页
    1 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伦理学简史》 龚群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3年第262页
    3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12页
    4 同上 第21页
    1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 第18-19
    2 同上 第30页
    3 尼采《超善恶》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0年 第56页
    4 尼采《快乐的知识》黄明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5年 第19页
    5 尼采《权力意志》 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5年 第131页
    6 尼采《人性,太人性的》杨恒达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5年 第108-109页
    7 同上 第467页
    8 同上
    1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 第21-22页
    2 尼采《超善恶》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0年 第205页
    3 同上 第206页
    4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张友谊译 外文出版社 北京 1998年 第36页
    5 尼采《快乐的知识》黄明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5年 第139页
    6 尼采《权力意志》 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5年 第94页
    7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张友谊译 外文出版社 北京 1998年第78页
    8 尼采《超善恶》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0年 第156页
    9 同上第203页
    1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张友谊译 外文出版社 北京 1998年第6页
    2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 第21-22页
    3 同上 第24-25页
    4 同上 第24页
    5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 廖运范译 东方出版社 北京2005年第64页
    1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赵立玮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5年第4页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87年第3页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87年 第27页
    2 同上 第91页
    3 同上 第89页
    4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 上海译文山版社 1986年 第112页
    5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赵立玮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5年第86页
    6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第142页
    7 同上第201页
    8 弗洛伊德《性学和爱情心理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年 第199页
    9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第176页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87年第5页
    2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第117页
    3 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钢译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99年第56页
    4 同上第68页
    5 同上第61页
    1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6年第48页
    2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45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87年第79页
    1 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1年第85页
    2 同上第70页
    3 同上第34页
    1 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1年第29页
    2 同上第45页
    3 同上第31页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p. 55-56
    2 Erich Fromm Disobedience as a Psychological and Moral Problem” p.37中译文见《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第5页 本译文与中译本有所不同
    3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40
    4 Ibid p. 6
    5 Erich Klein-Landskron Erich Fromm's Understanding of Karl Marx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7
    2 Ibid
    3 Erich Fromm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in 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p. 170
    4 孙依依将taste翻译为体验,是不准确的。在弗洛姆那里,体验、经验(experience),含有克服主客体的对立,达到主客体相结合,从而获得客观的发识的意思。详见下文对弗洛姆道德自觉的论述。而arbitrary preference在这里翻译成“注意选择”无疑也是不合适的。
    5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5
    6 萨特《萨特哲学论文集》潘培庆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98年第134页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44
    2 Ibid p. 162
    3 Ibid pp. 44-45
    4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p. 175-176
    5 Ibid pp. 173-174
    1 Erich Fromm The Erich Fromm Reader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4 p. 102
    2 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9年第104页
    1 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89年第108页
    1 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第187页
    1 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第188页
    1 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徐纪亮 张庆熊译 旭日出版社 香港 1987年第26页
    1 弗洛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贡献》 申荷永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第18页
    1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9年第22页
    2 同上第68页
    3 弗洛姆 《精神分析的危机》许俊达 许俊农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1988年第55页
    4 同上
    5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弗洛姆 《精神分析的危机》许俊达 许俊农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1988年 第35页
    2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98页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39
    1 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上海1991年第512页
    2 弗洛伊德致爱因斯坦的信 转引自弗洛姆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孟禅森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0年第516页
    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87年第318页
    4 萨特《萨特哲学论文集》潘培庆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1998年第168页
    5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24页
    1 弗洛姆《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8年第106页
    2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4
    3 弗洛姆 《爱的艺术》载《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237页
    4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264页
    5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弗洛姆 《爱的艺术》载《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246-247页
    2 同上第248页
    3 王海明在《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将弗洛伊德列入己他两利主义者,进而在弗洛伊德的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己他两利主义则是全面的道德目的的他律论,认为道德目的在于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增进每个人的利益。”弗洛伊德的立场是利己主义的,他的超我是内化的他律,而弗洛姆在这两个方面都与弗洛伊德不一样。将两个人混在一起一概而论,既误读了弗洛伊德,也误读了弗洛姆。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是认为爱自己和爱他人是对立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基础是机械的唯物主义。“弗洛伊德接受赫尔姆霍茨的能量守恒观并将它用于解释人类的心灵。他假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资利用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这些能量可以任意分配。”(B.R.赫根汉 《心理学史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70)一定量的心理能量投向了他人,那么投向自己的就少了;投向自己,那么就不能投向他人。爱自己和爱他人,在弗洛伊德这里是二选一的。他对破坏性的理解也是如此。
    1 弗洛姆 《爱的艺术》载《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250页
    2 Erich Fromm Selfishness and Self-lov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山版社 贵阳1994年第25页
    4 Erich Fromm Selfishness aod Self-lov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5 Ibid
    1 Erich Fromm Selfishness and Self-lov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2 Ibid
    3 弗洛姆 《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1995年第35页
    1 此段引文根据Rainer Funk Erich Fromm:The Courage to Be Human中的引用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的危机》的英文译出。现有中译本见《精神分析的危机》第131页。此段引文与中译本有所不同。
    2 弗洛姆 《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7年第25页
    3 Erich Fromm Character and The Social Process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4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59
    5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6 Rainer Funk Erich Fromm: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27
    7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68
    1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1986年第82页
    2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63页
    3 同上第64页
    1 弗洛姆这里所说的人的科学相近于哲学人类学。兰德曼在谈到20世纪人类学复兴的原因时,提到人文科学的动机。他说:“除了哲学之外,知识和文化科学也需要哲学人类学。有些人正确地把它们叫做‘人的科学’(the sciences of man)”(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45页)
    2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1986年第8页
    3 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徐纪亮 张庆熊译 旭日出版社 香港1987年第71页
    4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0
    5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1986年第8页
    1 C.D.布劳德 《五种伦理学理论》田永胜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2年第50页
    2 《马—恩通信集》转引自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董秋斯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4年第84页
    3 Erich Fromm The Sane Society 转引自 Enzo Lio Marxism in the Works of Erich Fromm and Crisis of Socialism 原文如下: The analysis of society and of historical process must begin with man, not with an abstraction, but with a real, conrete man, in hi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ies.”原文中concrete误拼为conrete。经电子邮件询问位于图宾根的弗洛姆档案馆馆长Rainer Funk博士,确认这确是一个误拼写。
    1 Erich Fromm The Revision of Psychoanalysis转引自 Marianne Horney Eckardt Fromm's Humanistic Ethics and the Role oF the Prophet in A Prophetic Analyst—Erich Fromm's Contribution to Psychoanalysis Edited by Mauricio Cortina and Michael Maccoby Jason Aronson Inc New Jersey 1996
    2 Erich Fromm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Theor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Ibid
    4 Ibid
    5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第138页
    1 Erich Fromm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Theor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2 Rainer Funk Erich Fromm: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70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3
    2 Ibid p. 159
    3 Ibid p. 10
    4 Ibid p. 160
    5 Ibid p. 159
    6 Ibid p. 12
    7 Ibid p. 9
    8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第188页
    1 Erich Fromm Medicine and the Ethical Problem of Modern Man p. 118转引自Rainer Funk Brich Fromm:The Courage r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pp. 129—130
    2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17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0
    2 Erich Fromm Values, Psychology and Human Existenc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0
    1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19页
    2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7
    3 Ibid p. 18
    4 Ibid
    1 Daniel Burston The legacy of Erich From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85
    2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1996年第66-67页
    1 Erich Fromm Character and The Social Process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2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2年第215页
    4 阿瑟·S·雷伯 《心理学词典》李伯黍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1996年第133页
    1 阿瑟·S·雷伯 《心理学词典》李伯黍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609页
    2 John Rickert The Fromm-Marcuse debate revisited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84
    1 弗洛姆 《占有还是生存》关山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88年第97页
    2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91
    3 弗洛姆 《占有还是生存》关山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88年第97页
    4 同上第96页
    5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83
    6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苗力田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9年第1页
    1 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余涌译 中国社会科学小版社 北京1994年第77页
    2 同上 第85页
    3 同上 第203-204页
    4 同上 第206页
    5 同上 第84-85页
    1 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余涌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1994年第202页
    2 同上 第203页
    3 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陈泽环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2003年第9页
    4 阿尔贝特·施韦泽《对生命的敬畏》陈泽环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6年 第160页
    5 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东方出版社 高宪田 黄水乞译 北京1998年第11页
    1 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东方出版社 高宪田 黄水乞译 北京1998年第11页
    2 同上 第12页
    3 同上 第13页
    4 同上 第36页
    5 同上 第80页
    6 同上
    7 同上
    8 同上 第81页
    9 同上 第88页
    1 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东方出版社 高宪田 黄水乞译 北京1998年第94页
    2 同上第95页
    3 同上第90页
    4 同上第100页
    5 同上第105页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p.9-10
    2 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1987年第116-117页
    1 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1995年第26页
    2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120-121页
    3 同上第121页
    4 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年第16页
    1 弗洛姆 《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年第24页
    2 同上第25页
    3 同上第26页
    4 此段引文按照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中国基督教协会的新标准修订版《圣经》给出
    5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p. 43-44
    1 Erich Fromm Yau shall be as Ga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 32
    2 Ibid p.33此段引文按照傅有德等译的译本(《迷途指津》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117页)给出。弗洛姆的引文和傅有德的译本略有不同。傅有德等的译本比弗洛姆的引文多出一句:另一件(实际上是他先求问的一件)是,上帝应该让他知道他的属性。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 34引文按照傅有德等的译本给出
    2 Ibid pp.41-42
    3 Ibid p.44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p. 58-80
    1 利奥·拜克《犹太教的本质》傅永军 于健译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40页
    2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 169
    3 Jan Dietrich The religious understanding of Erich Fromm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6年 第220页
    1 Erich Fromm The humanistic science of man http://www.erich-fromm.de/e
    1 马丁·布伯 《我与你》 陈维钢译 三联书店:北京 2002年 第5-6页
    2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 《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 第3-8页
    3 Suzuki Living by, Zen 转引自 Funk, Rainer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122
    4 Eromm, Erich Man is not a Thing 转引自 Funk, Rainer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133
    5 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6 杨国荣《道德的认识之维》 江苏社会科学 2002年第一期
    1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17页
    2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53页
    3 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孟禅森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0年第45页
    4 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 郭乙瑶 宋晓萍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2001年第31页
    5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53页
    1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 《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34页
    2 弗洛姆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孟禅森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0年第46页
    3 Rainer Funk Humanism in the Life and Work of Erich Fromm. A Commemorative Address on the Occasion of his 90th Birthday. http://www.erich-fromm.de/e
    1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20O
    2 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 郭乙瑶 宋晓萍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2001年第7页
    3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 《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32页
    4 同上第130页
    5 同上第122页
    6 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 郭乙瑶 宋晓萍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2001年第4页
    1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 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41页
    2 Eromm, Erich Man is not a Thing 转引自 Funk, Rainer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134
    3 弗洛姆《爱的艺术》载《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255页
    4 Rainer Funk Humanism in the Life and Work of Erich Fromm--A Commemorative Address on the Occasion of his 90th Birthday http://www.erich-fromm.de/e
    5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32页
    1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85
    2 Ibid p. 86
    3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59页
    1 弗洛姆《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孟禅森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0年第250页
    2 同上第253页
    3 同上第278页
    1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p. 46-47
    2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10页
    3 同上第120页
    4 同上第122页
    1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23页
    2 同上
    3 同上第124页
    4 R.D莱恩《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林和生 侯东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10-11页
    5 此处的客观主义主要是指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运用到人文社会科学中,从而将人等当作客体来加以认识的方法。“客观主义——决不能把它和客观性混为一谈——仅仅是指:把任何东西完全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客体,或这些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果以这种方式来看待心灵,其结果是心灵的自然化。也就是说,心灵被物化了,或者是以直接的方式,即理解为res cogitans[我思](笛卡尔),或者是以间接的方式,即被理解为世界中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汉斯·谢尔瓦姆《客观主义和对人的研究》载希尔贝克 童世骏主编《跨 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童世骏 郁振华等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9页)
    1 迈克尔·波兰尼《自由的逻辑》 冯银江 李雪茹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春2002年第23页
    2 Erich Fromm Letter fromm-betz 转引自 Svante Lundgren, Fight Against Idols---Ecich Fromm on Religion, Judaism and the Bible Peter Lan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1998 p. 104
    3 弗洛姆 《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53-54页
    4 同上第52-53页
    1 弗洛姆 《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71-72页
    2 同上第72页
    3 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2004年第12页
    4 迈克尔·波兰尼 《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2000年第103页
    5 同上第130页
    6 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 《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8年第130页
    1 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2004年第35页
    2 迈克尔·波兰尼 《人之研究》载《科学、信仰与社会》王靖华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4年第132页
    3 迈克尔·波兰尼 《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2000年第534页
    4 迈克尔·波兰尼 《人之研究》载《科学、信仰与社会》王靖华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4年第144页
    5 弗洛姆 《爱的艺术》载《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1992年第256页
    6 G.G.索伦《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涂笑非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2000年第7页
    1 马丁·杰伊 《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1996年第118页
    1 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徐纪亮 张庆熊译 旭日出版社 香港1987年第64-65页
    2 同上第9页
    3 同上第41页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北京1979年第73页
    1 马克思《马恩全集》第25卷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74年第926-927页
    2 弗洛姆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徐纪亮 张庆熊译 旭日出版社 香港1987年第58页
    3 沈恒炎 燕宏远主编 《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1年第197页
    4 同上第200页
    5 同上第201页
    6 Erich Fromm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in 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xsays on Religio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p. 157
    7 弗洛姆 《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1987年第333页
    1 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 译林出版社 南京2003年第39-40页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as be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 117
    2 Ibid p. 115
    1 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89年第40-41页
    2 弗洛姆 《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1987年第341页
    3 沈恒炎 燕宏远主编 《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1年第199页
    1 弗洛姆 《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1987年第55-56页
    2 同上第278页
    1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111页
    2 马丁·杰伊 《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州1996年第142-143页
    3 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 译林出版社 南京2003年第370页
    1 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9年 第111页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 92
    2 Ibid p. 118
    1 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pp. 125-126
    2 Ibid p. 143
    3 Ibid p. 88
    4 Ibid pp. 118—119
    5 洛伊·韦瑟福德 《决定论及其道德含义》载《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徐向东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2006年第26页
    1 大卫·鲁达夫斯基 《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傅有德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3页
    2 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1989年第124页
    1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1994年第98页
    2 弗洛姆 《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1975年第43页
    3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1986年第51页
    4 同上第69页
    1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1986年第106页
    2 同上第118页
    3 万俊人 《佛洛姆》中华书局 香港 2000年第42页
    4 弗洛姆 《自为的人》万俊人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1988年第36页
    1 万俊人 《佛洛姆》中华书局 香港 2000年第34页
    1 Erich Fromm The Heart of Man Haper&Row Publishers 1968p.13这句话是我自己译的。
    1 弗洛姆 《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7年 第74—75页
    2 同上第148—149页
    1 在谈到弗洛姆的家庭对他的影响时,班博格经常会被人提起。但是,国内学者翻译时都将班博格错误地翻译成弗洛姆的曾祖父,如王大鹏译的《生命之爱》第111页,万俊人的《佛洛姆》第12页。其原因应该是英语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great-grandfather。Funk在Erich Fromm His Life and Ideas中记载:“1852年,班博格的最大的女儿Rahel Bamberger和他父亲的一个学生弗洛姆拉比结婚,后者是埃利希·弗洛姆的祖父。”(Erich Fromm His Life and Ideas p.10)
    2 利奥·拜克《犹太教的本质》傅永军 于健译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第30页
    3 同上 第32页
    4 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7年 第149页
    5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98页
    6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 1975年 第127页
    1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87—88页
    2 同上 第142页
    3 同上 第90页
    4 同上 第94页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79年,第45页
    2 同上 第51页
    3 Erich Fromm Our Way of Life Makes Us Miserabl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 第148—149页
    2 弗洛姆 《占有还是生存》关山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8年 第179、180、181页
    3 Daniel Burston The legacy of Erich From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p. 30
    4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13页
    1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14—215页
    2 同上 第214页
    3 同上 第265页
    4 同上第228—229页
    5 同上第268—269页
    1 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 1975年第 178页
    2 Erich Fromm The Present Human Condition in 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p. 103
    3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60—261页
    4 参见《健全的社会》第260—285页
    1 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王泽应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 1991年 第99页
    2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199页
    3 同上 第273页
    4 姚大志写有《弗洛伊德主义与道德心理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6期)一文,虽然文中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但在对弗洛伊德超我的分析中,作者指明了超我是“我”中之“它”。
    1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19页
    2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8年 第132页
    1 Wolfgang Weber Political strategies for social change:according to Erich Fromm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2 Erich Fromm Our Way of Life Makes Us Miserabl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60
    1 Michael Maccoby: The two voices of Erich Fromm: the prophetic and the analytic www.maccoby.com/Articles/TwoVoices.html
    2 Ibid
    3 Ibid
    1 弗洛姆 《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 1975年 第175页
    1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56年 第15页
    2 陈赟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5年 第284
    1 杨国荣《伦理与存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2年 第58页
    1 弗洛姆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 第19页
    2 B.R.赫根汉《心理学史导论》郭本禹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第794页
    3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0页
    4 同上第24页
    5 同上第16页
    6 同上第54页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9
    2 Ibid p. 26
    3 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第222页
    4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230
    5 Ibid pp. 44-45
    6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85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189
    2 Ibid p. 177
    3 Ibid p. 176
    4 Ibid pp. 113-114
    1 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p. 167
    2 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p. 214
    3 休谟《道德原理探究》王淑芹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9年 第3页
    1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1996年 第190页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1年 第522页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93年第3页
    1 车艳茹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道德重构》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6年3月
    1 武天林 《道德的失范与重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2月
    2 麦金太尔《追寻美德》宋继杰译 译林出版社 南京 2003年 第189页
    1 杨国荣《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6年 第393页
    2 赵修义 朱贻庭 《关于荣辱观与社会风气的对话》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6年第4期
    3 崔宜明 《道德哲学引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6年 第89页
    1 杨国荣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2 陈根法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 《毛泽布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6年第6期
    3 胡南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12期
    4 隋保禄 《试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枣庄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5 刘光明 《论对现实道德状况的评价标准——兼评《道德爬坡论》》 《道德与文明》1995年第3期
    1 马克斯·韦伯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9年 第37页
    1 此处所讲的意识形态的含义是马克思意义上的虚假、颠倒的意识,与我们现在所讲的意识形态的含义不同
    2 Erich Fromm Selfishness and Self-love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3 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 1995年 第2页
    1 韦政通 《伦理思想的突破》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1988年 第91、96页
    1 弗洛姆 《占有还是生存》 关山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8年 第34页
    2 同上 第33—34页
    3 同上 第45页
    1 Adir Cohen Love and Hope Gordon and Breach Scuence Publishers S. A. 1990 p. 13
    2 弗洛姆 《占有还是生存》关山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8年 第34页
    3 Adir Cohen Love and Hope Gordon and Breach Scuence Publishers S. A. 1990 p. 13
    1 利奥·拜克《犹太教的本质》傅永军 于健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济南 2002年 155页
    2 亚伯拉罕·柯恩 《大众塔木德》盖逊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济南 2004年 第240页
    3 Rainer Funk Introduce to Steps to Being http://www.erich-fromm.de/e/index.htm
    1 杜威 《道德教育原理》王承绪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杭州 2003年 第8页
    2 同上 第75页
    3 同上 第25页
    1 杜威 《道德教育原理》王承绪等译 浙江教育出出版社 杭州 2003年 第9页
    1、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董秋斯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4年
    2、C.D.布劳德 《五种伦理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2002年
    3、利奥·拜克 《犹太教的本质》傅永军 于健译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年
    4、马丁·布伯 《我与你》 陈维钢译 三联书店 北京 2002年
    5、迈克尔·波兰尼《自由的逻辑》冯银江 李雪茹译 吉林人民出版社 长春 2002年
    6、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2000年
    7、迈克尔·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王靖华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 2004年
    8、迈克尔·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 2004年
    9、柏林《自由论》胡传胜译 译林出版社 南京 2003年
    10、宾克莱《理想的冲突》马元德等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4年
    11、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9年
    12、崔宜明 《道德哲学引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
    13、陈赟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4、杜威 《道德教育原理》王承绪等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杭州 2003年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6、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 廖运范译 东方出版社 北京
    17、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赵立玮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5年
    1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纲要》刘福堂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87年
    19、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 林尘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
    20、弗洛伊德 《性学和爱情心理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年
    21、弗洛伊德 《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钢译 华夏出版社 北京 1999年
    2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6年
    23、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8年
    24、弗洛姆《人的呼唤——弗洛姆人道主义文集》王泽应等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 1991年
    25、弗洛姆 《人心》孙月才 张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89年
    26、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张燕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
    27、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徐纪亮 张庆熊译 旭日出版社 香港 1987年
    28、弗洛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与贡献》 申荷永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长沙 1986年
    29、弗洛姆 《精神分析的危机》许俊达 许俊农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1988年
    30、弗洛姆《人类的新希望——通向人道的工业社会之路》孟森祥译 志文出版社 台湾 1975年
    31、弗洛姆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孟禅森译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0年
    32、弗洛姆 《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4年
    33、弗洛姆 铃木大拙 马蒂诺 《禅宗与精神分析》王雷泉 冯川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阳 1998年
    34、弗洛姆《精神分析与宗教》贾辉军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北京 1995年
    35、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 工人出版社 北京 1987年
    36、弗洛姆《生命之爱》王大鹏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2001年
    37、弗洛姆《被遗忘的语言》 郭乙瑶 宋晓萍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2001年
    38、弗洛姆 《自为的人》万俊人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北京 1988年
    39、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1年
    40、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
    41、郭永玉 《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弗罗姆的人本精神分析》 湖北教育出版社 武汉 1999年
    42、B.R.赫根汉 《心理学史导论》郭本禹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87年
    44、马丁·杰伊 《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年
    45、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 余涌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4年
    46、亚伯拉罕·柯恩 《大众塔木德》 盖逊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济南 2004年
    47、康德 《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苗力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5年
    48、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1995年
    49、M.兰德曼《哲学人类学》阎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50、阿瑟·S·雷伯 《心理学词典》李伯黍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年
    51、大卫·鲁达夫斯基 《近现代犹太宗教运动》 傅有德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
    52、迈蒙尼德《迷途指津》傅有德等译 山东大学出版社 济南 1998年
    53、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宋继杰译 译林出版社 南京 2003年
    54、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伦理学简史》 龚群译 商务印书馆 北京 2003年
    5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79年
    56、马克思 《马恩全集》第25卷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74年
    57、马克思 《马恩全集》 第1卷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恩室编译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56年
    58、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 1991年
    59、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92年
    60、尼采《超善恶》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2000年
    61、尼采《快乐的知识》黄明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2005年
    62、尼采 《权力意志》 张念东 凌素心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 2005年
    63、尼采 《人性,太人性的》 杨恒达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5年
    64、尼采 《论道德的谱系》 周红译 三联书店 北京 1992年
    65、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张友谊译 外文出版社 北京 1998年
    66、埃利希·诺伊曼《深度心理学与新道德》东方出版社 高宪田 黄水乞译 北京 1998年
    67、萨特《萨特哲学论文集》 潘培庆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合肥 1998年
    68、G.G.索伦《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涂笑非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 成都 2000年
    69、沈恒炎 燕宏远主编《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 1991年
    70、阿尔贝特·施韦泽《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 陈泽环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年
    71、阿尔贝特·施韦泽《对生命的敬畏》陈泽环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
    72、涂尔干 《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1年
    73、王海明 《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01年
    74、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2年
    75、万俊人 《佛洛姆》中华书局 香港 2000年
    76、马克斯·韦伯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 三联书店 1989年
    77、韦政通 《伦理思想的突破》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年
    78、希尔贝克 童世骏主编《跨越边界的哲学——挪威哲学文集》童世骏 郁振华等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
    79、休谟《道德原理探究》王淑芹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9年
    80、徐向东编《自由意志与道德责任》江苏人民出版社 南京 2006年
    81、杨国荣《伦理与存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 2002年
    82、杨国荣《思与所思——哲学的历史与历史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83、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海 2003年
    84、张伟《弗洛姆思想研究》重庆出版社 重庆 1996年
    1、车艳茹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道德重构》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2006年3月
    2、陈根法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生长点》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6年第6期
    3、杜培 当代中国道德失范和道德嬗变探源 《甘肃理论学刊》 1998年4月
    4、高兆明《简论“道德失范”范畴》 《道德与文明》 1999年第6期
    5、龚长宇《道德失范:社会安全的腐蚀剂》 《伦理学研究》 2004年9月 第5期
    6、胡南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12期
    7、刘光明 《论对现实道德状况的评价标准——兼评《道德爬坡论》》 《道德与文明》 1995年第3期
    8、隋保禄 《试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枣庄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
    9、谈天 《社会道德的滑坡与爬坡——访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华人时刊》 1995年第2期
    10、许启贤《关于当前道德“滑坡”“爬坡”问题的辨析》 高校理论战线 1994年第6期
    11、武天林 《道德的失范与重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12月
    12、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
    13、杨国荣《道德的认识之维》 《江苏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
    14、姚大志《弗洛伊德主义与道德心理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7年第6期
    15、赵修义 朱贻庭 《关于荣辱观与社会风气的对话》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6年第4期
    1、Daniel Burston The legacy of Erich From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2、Adir Cohen Love and Hope Gordon and Breach Scuence Publishers S. A. 1990
    3、Mauricio Cortina and Michael Maccoby A Prophetic Analyst—Erich Fromm's Contribution to Psychoanalysis Edited Jason Aronson Inc New Jersey 1996
    4、保罗·盖耶编 《康德》 三联书店 北京 2006年
    5、Erich Fromm Man for himself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48
    6、Erich Fromm You shall be as Gods Lowe & Brydone (printers)Limited London 1967
    7、Erich Fromm The Erich Fromm Reader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94
    8、Erich Fromm The Dogma of Christ and other Essays on Religion, Psychology and Cultur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9、Erich Fromm The Heart of Man Haper&Row Publishers 1968
    10、Rainer Funk Erich Fromm His Life and Ideas Th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Inc 2000
    11、Rainer Funk Erich Fromm: The Courage to Be Human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82
    12、Svante Lundgren, Fight Against Idols---Erich Fromm on Religion, Judaism and the Bible Peter Lang Gmbh Frankfurt am Main 1998
    1、Jan Dietrich The Religious Understanding of Erich Fromm
    2、Erich Fromm A Contribution to the Method and Purpose of an Analytical Social Psychology
    3、Erich Fromm Character and The Social Process
    4、Erich Fromm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Theory
    5、Erich Fromm Our Way of Life Makes Us Miserable
    6、Erich Fromm Reminiscences of Salman Baruch Rabinkiow
    7、Erich Fromm Selfishness and Self-love
    8、Erich Fromm The Humanistic Science of Man
    9、Erich Fromm The Revision of Psychoanalysis
    10、Erich Fromm Values, Psychology and Human Existence
    11、Rainer Funk Humanism in the Life and Work of Erich Fromm. A Commemorative Address on the Occasion of his 90th Birthday
    12、Rainer Funk Introduce to Steps to Being
    13、Enzo Lie Marxism in the Works of Erich Fromm and Crisis of Socialism
    14、Erich Klein-Landskron Erich Fromm's Understanding of Karl Marx
    15、Svante Lundgren The Jewishness of Erich Fromm
    16、Michael Maccoby: The Two Voices of Erich Fromm: the Prophetic and the Analytic www. maccoby.com/Articles/TwoVoices.html
    17、John Rickert The Fromm-Marcuse Debate Revisited
    18、Jochack Shapira Fromm and Judaism
    19、Wolfgang Weber Political Strategies for Social Change: According to Erich From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