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网络银行是金融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而进行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当今世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网络银行以其巨大而特有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在银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证券及保险等金融服务企业已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平台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形成了从ATM、POS、自助银行到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全方位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
     但是,在以传统银行发展网络银行的主要模式下,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如,监管模式不能顺应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监管主体体系缺乏必要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信息系统、电子交易等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发展瓶颈,客户正当权益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等。为此,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并完善网络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规范网络银行的经营行为,及时完善和补充监管内容,这对增强我国网络银行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从论文的标题可以看出,笔者希望在我国网络银行蓬勃发展之际探讨现阶段我国监管当局在法律层面上应当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基于这个主线,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与探讨。
     第一章是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网络银行及相关概念、特点、风险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网络银行实施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从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安全保障法律机制和客户权益法律保护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是国外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阐述及其经验分析借鉴。首先,以美国、欧盟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为例,介绍了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网络银行监管立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其次,介绍和分析了巴塞尔委员会、经合组织等国际著名权威组织在网络银行监管方面所制定和出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法律规则、规范文件等。最后,针对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实践中所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对国外网络银行监管在这三个方面的法律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所建立的有效监管法律体系加以进一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第三章是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笔者针对上述当前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实践中所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权威组织的立法实践和宝贵经验,结合我国的当前国情和具体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Network Banking is the product of finance industry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o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finance industry. Along with the constan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network banking with its giant and unique advantages, expanded quickly in the world and act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At the present, using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banks,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assurance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provided sorts of finance services with the network platform, and shaped the omnidirectional finance electronic service system from ATM,POS,self-helped bank to telephone bank, mobile bank and electronic bank.
     But in the main pattern from the traditional bank to network bank, our network banking faced many leg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the supervising model can't accommodate the tendency of finance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 system of supervising main bodies are in defect of mechanism of coordination,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coming from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trading, and absence of necessary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client's legitimate right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upervising departments should establish and make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network banking, promote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network finance, regulate the deal in the network banking, and they also should make up the supervising contents in time. All these procedures would have important meanings to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our network banks, and they also are the basic guarantees of network bank's development healthily in China.
     We can make out from the title of this thesis, which the writer hope to discuss the measures the supervisors can take now from the legislation angle when the network banks developed quickl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direction, the writer spreads the discussion and dissertation from the aspects below.
     Chapter 1 discusses the status quo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China's network banking supervising. Firstly, the chapter expatiates the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s of network bank, and then recite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ary to supervise the network bank;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twork bank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to be dissolv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system of supervising agencies, security guarantee legal system, and client's rights legal protection.
     Chapter 2 recites the foreign countries'network bank supervision and then analysis their experiences. At first, making US, EU and some Asian countries as the samples,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of these advanced countries in the practice of network banking legislation; and then it introduces some instructionally meaningful rules and files in network bank supervision instituted b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nstitution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famous units. At last, aimed at the three problems of the Chinese legal practice in network bank supervision, the thesis makes the further analysis, concluding and summarizing to the supervision laws of network bank in modern countries.
     Chapter 3 puts forward the material suggestions i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legal system in China. This chapter is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thesis. To the thre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supervision legitimate practice in China, used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famous institutions in legitimating as reference, combined with Chinese idiographic situation, the writer brings material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the readers.
引文
1谢康、肖静华:《网络银行》,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2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3王华庆主编:《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4齐爱民、陈文成: 《网络金融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页。
    5张红梅:《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5页。
    6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页。
    7田俊荣:《2006年网上银行交易额达95万亿元》,http://tech.qq.com/a/20070702/000117.htm(访问日期:2008年10月1日),转引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8桂芳:《论我国网络银行法律的监管》,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24页。
    9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105-106页。
    10杨力主编:《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11中国银行业协会简介,http://www.china-cba.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访问时间:2008年10月1日)。
    12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146页。
    13郑晓辉:《网上银行监管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8页。
    14王蜀黔著:《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17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介,http://www.cfca.com.cn/us/us.htm(访问时间:2008年10月2日)。
    18佚名:《777万元巨款网盗案二审中止两审法院态度截然不同》,http://www.chxm.org/news/zvm/200808/1902.html(访问时间:2008年9月25日),转引自《法制日报》。
    19齐爱民、刘娟等:《网络金融法原理与国际规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3页。
    20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http://www.icbc.com.cn/icbc/html/download/wyfwxy/wsyh_khfwxy.htm(访问时间:2008年9月10日)。
    21佚名:《777万元巨款网盗案二审中止两审法院态度截然不同》,http://www.chxm.org/news/zvm/200808/1902.html(访问时间:2008年9月25日),转引自《法制日报》。
    22张雪丽:《银行卡安全凸现法律监管责任》,http://www.loanchina.com/news/sort/NewsDetail_30284_4005.html(访问时间:2008年9月25日),转引自《法制日报》。
    23胡静著:《电子商务认证法律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页。
    24中国工商银行官方网站: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http://www.icbc.com.cn/icbc/html/download/wyfwxy/wsyh_khfwxy.htm(访问时间:2008年9月10日)。
    25白钦先著:《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26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9-180页。
    27李立峰、陈迪:《网络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载《辽宁经济》2002年第6期,第47页。
    28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29白钦先著:《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
    30王华庆主编:《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31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32经合组织官方网站简介,http://www.oecdchina.org/general/index.htm(访问时间:2008年9月20日)。
    33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246-250页。
    34余素梅著:《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页-186页。
    35白钦先著:《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36杨明辉:《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和我们的选择》,载《经济导刊》2005年第6期,第57页。
    37欧阳勇、曾志耕等编著:《网络金融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38齐爱民、刘颖主编:《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39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版,第134—136页。
    40余素梅:《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6页-218页。
    41李适时著:《各国电子商务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42胡静著:《电子商务认证法律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212页。
    43[英]戴恩.罗兰德、伊丽莎白.麦克唐纳著:《信息技术法(第二版)》,宋连斌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
    44王蜀黔著:《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5-77页。
    45各信赖方包括有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实体。
    46白钦先著:《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180页。
    47[美]约纳森.罗森诺著:《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张皋彤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223页。
    48余素梅著:《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49赵瑞安编著:《银行管理理念精粹》,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页。
    50齐爱民、刘娟等:《网络金融法原理与国际规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页。
    51王华庆主编:《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52张素梅著:《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264页。
    53余素梅著:《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54电子认证信赖方是认证活动中的不特定第三方,即信赖认证机构所颁布的数字证书的不特定的社会公众,一般为数据电文的收件人。
    55白钦先著:《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56胡静著:《电子商务认证法律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212页。
    57杨力主编:《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58张为华主编:《美国消费者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59王蜀黔著:《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1、谢康、肖静华:《网络银行》,长春出版社2000年版。
    2、王远均著: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王华庆主编:《网上银行风险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4、 齐爱民、陈文成: 《网络金融法》,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杨力主编:《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王蜀黔著:《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齐爱民、刘娟等:《网络金融法原理与国际规则》,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胡静著:《电子商务认证法律问题》,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白钦先著:《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0、贺小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他出版社1998年版。
    12、余素梅著:《网上银行业务安全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欧阳勇、曾志耕等编著:《网络金融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齐爱民、刘颖主编:《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5、李适时:《各国电子商务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6、赵瑞安编著:《银行管理理念精粹》,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张素梅著:《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白钦先著:《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19、张为华主编:《美国消费者保护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0、张新宝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群众出版社1997年版。
    21、尹龙著:《网络金融理论初论—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蒋志培等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3、唐应茂著:《电子货币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4、孙森著:《网络银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25、丁邦开、周仲飞:《金融监管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李立峰、陈迪:《网络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载《辽宁经济》2002年第6期。
    2、杨明辉:《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和我们的选择》,载《经济导刊》2005年第6期。
    1、张红梅:《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桂芳:《论我国网络银行法律的监管》,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3、郭海燕:《网络银行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武汉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4、李婧:《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机制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郑晓辉:《网上银行监管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李新仓:《网上银行监管制度研究》,西北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应妮:《我国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湖南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田俊荣:《2006年网上银行交易额达95万亿元》,http://tech.qq.com/a/20070702/000117. htm(访问日期:2008年10月1日),转引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2、佚名:《777万元巨款网盗案二审中止两审法院态度截然不同》,http://www.chxm.org/news/zvm/200808/1902. html(访问时间:2008年9月25日),转引自《法制日报》。
    3、张雪丽:《银行卡安全凸现法律监管责任》,http://www.loanchina.com/news/sort/NewsDetail_30284_4005.html(访问时间:2008年9月25日),转引自《法制日报》。
    4、中国银行业协会简介,http://www.china-cba.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2(访问时间:2008年10月1日)。
    5、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介,http://www.cfca.com.cn/us/us.htm(访问时间:2008年10月2日)。
    6、《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http://www.icbc.com.cn/icbc/html/download/wyfwxy/wsyh_khfwxy.htm(访问时间:2008年9月10日)。
    7、经合组织官方网站简介,http://www.oecdchina.org/general/index.htm(访问时间:2008年9月20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