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对外资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对信贷风险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一套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资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也作出了较大贡献。可是外资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和控制价格转移利润特点产生的负面影响始终对我国经济发生着一定的负面作用。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外资企业破产案例的不断出现,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
     本文研究过程将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对最近发生在苏州的两家外资企业信贷损失案例进行剖析,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揭示外资企业的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现状是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从银行的角度出发,就外资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作出分析,呼吁政府通过外交手段来加强与海外国家和地区间征信体系间的合作,加快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步伐,保障国内银行能掌握更多的外资企业征信信息,从而有效控制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前提条件,降低对外资企业的信贷风险,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本文还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银行可以从外资企业准入、加强贷前调查和加强贷后管理三个信贷风险管理的环节加强对外资企业贷款的四类特殊表现形式(逃废债风险、资金链断裂风险、关联交易风险、东道国风险)的控制的一些实用举措。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have gained a comparatively profound insight into credit risk and gradually formed a credit risk control system, with decades’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could be regarded as a good vehicle to expedi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banking system of China with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wever,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such as absence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price control and profit transfer, d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Chinese economy.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bankruptcy cases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s of China, which challenge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o a large exten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It uses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eory to discuss the two credit loss cases which recently occurred in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Suzhou. Finally it shows that both bank credit“adverse selection”and“moral hazard”have roots in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nd why the foreign company credit risk exists in the shoes of commercial banks. It makes a conclusion that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use foreign policy to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in the field of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expedite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agent system, ensure domestic banks to master more credit information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the prerequisit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lower credit risks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increase risk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of China. This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commercial banks reinforce the control of credit risk(such as avoidance of debt risk, cash flow risk, affiliated enterprise transaction risk, host country risk, etc.)in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the following thre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spects: Controll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companies, reinforcing pre loan examination and post loan management.
引文
1主要信息来自法治日报周末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2009-03/05/content_1047676.htm和台湾雅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yahsin.com
    1来自21世纪网2009-02-28,http://www.21cbh.com
    1、《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2、《中国外商投资报告》Showchina看中国:国情报告
    3、李振一,《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北方经贸》,2008年第9期
    4、镡方东,《试析国有银行信息不对称行为及其治理对策》,《东岳论丝》,20D8年9月
    5、吴敏,《我国银行信用缺失的机理分析及防范对策》,《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年第9期
    6、任华,《我国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风险规避》,《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0期
    7、ThomasM Hoeing,《在变化的金融体系中维护金融稳定吸取历史教训》,《借鉴与思考》,2008年.
    8、刘鹏,《关于商业银行集团管联企业授信风险的实证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李成青,李础蓝,《两头在外企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经营与管理》,2008年第九期
    10,夏虹,李智强,戴琪,《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揭示与防范》,《价格月刊》,2008年10月
    11,天津银监局课题组,《香港与内地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比较与借鉴》,《华北金融》,2008年第六期
    12,单悦,《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控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7期
    13,董爱国,孙润华,《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北京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4、王丽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效应及对策分析》,苏州大学,2007年
    15、陈同合,龙章睿,《“两头在外”企业的银行融资风险控制》,《金融论坛》,2007年第12期
    16、林榕芳,《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厦门大学,2007年
    17、陈柳,《长三角地区的FDI技术外溢、本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18、熊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北方经济》,2007年第3期
    19、缑先锋,《FDI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及对策》,《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年第6期
    20、葛兆强,刘勇,《中国银行业:2006年回顾与2007年展望》,《银行家》,2007年,第1期
    21、袁麟,《关于国际银团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7年10月
    22、李成青,李础蓝,《两头在外企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南方金融》,2008年第7期
    23、吴俊,《外资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4、李刚,《浮息制下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金融参考》2006年第七期
    25、纪若雷,《加快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思考》,《南方金融》,2006年第2期
    26,李仁安,宋艳华,赵飞,《信息共享对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授信的影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月
    27、金子财、杜胜,《中外资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比较及启示》,《西安金融》,2005年第7期
    28、杨文生、邓岩,《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控制的深度思考》,《济南金融》,2005年第11期
    29、《征信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30、赵志宏著,《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31、陈东海、谢赤,《关于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家》,2005年3期
    32,林显斌,《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中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应用》,《经济师》2004年第7期
    33、孙建林,《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34、张吉光,《个人征信体系介绍》,《经济界》,2003年第1期
    35、王虎城,《MM国有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四川大学,2002年
    36、郑新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厦门大学, 2001年
    37、Paul U Ali,Credit derivatives and synthetic securitizations: innovation and fragility,Banking & Finance Law Review Scarborough: 2004/2005. Vol. 20, Iss. 3; pg. 293, 25 pgs
    38、Bernadette A. Minton, Rene Stulz和Rohan Williamson ,How much do banks use credit derivatives to hedge loans,2008
    39、Laurent Weill and Christophe J. Godlewski,Collateral and Adverse Selection in Transition Countries,Eastern European Economics Vol.47,no. 1, January-February 2009, pp. 29-40. ISSN 0012-8775/2009
    40、张芬,《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1、陶苑婷,《中资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思考和对策》,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2、王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