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并且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要“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出了强化农村社会管理的要求。同时《决定》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要部署。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产物,它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诞生和成长的。在农村社会的“内生性”和国家的“外推力”双重作用下,其从诞生之日起迅速成长,直至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的理想模式,成为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之一。如果从第一个村委会诞生之日算起,村民自治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三十年的实践,村民自治对我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村民自治实践的深入,当中凸显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一直没能有效解决的、有的是以前不明显现在逐渐显现的、有点是在新情况下出现的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村民自治的深入推进,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加强和完善我国村民自治。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由,进行选题、构思和研究的。文章以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基本着眼点(?)在现有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大扫描。其目的在于运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采用理论梳理、逻辑归纳、社会调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努力探索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对策路径。
     论文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前言部分:简要回顾了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经历,强调研究村民自治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村民自治的基本涵义及其重要意义。在阐述村民自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指出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村民自治有利于提高村民民主素质,进一步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保障农民当家作主;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模式,进一步保障农村和谐稳定。
     第二板块新时期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指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民自治功能和范围问题,主要包括“村民自治功能较弱”和“村民自治范围较小”两方面问题;二是村民自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主要包括“村干部与村民矛盾逐渐突出”、“乡村关系难协调”和“‘两委’冲突较普遍”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三是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问题,主要指出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指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文化原因;法律、制度原因;社会原因和村民自身的原因等。
     第三板块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我国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主要是针对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即提高对村民自治的认识;明确新时期加强和改善村民自治的任务:理顺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几重关系;健全村民自治的体制机制;筑牢村民自治发展的基础等等。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总结,指出当前村民自治出现问题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努力研究,把我们村民自治不断推向前进。
In the report of the Party's 17th Congress, the grassroots democracy, protection of people's enjoying more effective and democratic rights are treated as a major task, and are prioritized as infrastructure project to develop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This fully embodies that our Party attache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democratic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adapts the requirements to enlarge orderl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 and benefits from expanding socialist democracy, protecting people's political status, and promoting socialist democracy." The Party's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7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everal decisions on major issues"(here in the 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Decision") stressed the needs to "uphold services farmers, rely on the peasants, improve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safeguard rural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In the "decis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rural community was put forward,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democratic management system" was considered as the key tasks of the rural areas for the future work. This is a significant disposition for building rural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based on fully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17 spirits, thoroughly apply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ur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Villages'autonomy, which is a product of rural reform in China, is accompanied by both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nd growth. Under the dual stress of "endogenous" and the country's "external push" In the rural society, it grows rapidly since its birth and becomes a ideal model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rural area, also being the one of the main elements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If calculated from the first date of its birth village, the villagers'self-government in China has gone through 30 years. In the three decades of practice, Villages'autonomy is significant for Chinese rural area to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so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foundation of practicing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our country.
     However, in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practice in depth, the villagers' autonomy practice has exited some problems, some of which has not been able to effectively address, some of which were not clear now gradually emerging, some of which are the new problems under new situations, and so on. These problems are seriously constrained by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 the country in deepening, preventing rural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uilding democratic politics in the further. Therefore, in the new period, 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villagers'autonomy. In this thesis, selection of topics, design and research is precisely for this reason. On the basis of main problems of the villagers' autonomy nowadays 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main issues in the practice of villagers' autonomy. Its purpose is to strive to explore villagers' autonomy health development approaches path, after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of villagers' autonomy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sociology, law and discipline of the basic theory, the theoretical carding, logical summed up and Social Survey, methods of history and reality.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ree parts:foreword, main text and conclusion.
     Foreword part: Simply reviewing our country villagers' autonomous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summarizing its vital function briefly, and raising related problems.
     Main text part: the paper key point,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about villagers'autonomy in the basic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 The villagers' autonomy's basic content and focus on analysis of the new perio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 the importance that the new period strengthens and improves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t will help improve the villagers' democratic quality and further promote Chines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contribute to strengthening rural grassroots democracy, and further protect the farmers' ownership; to mobilize farmer's enthusiasm, and further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elp improve village governance, to further protect rur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The second section is about new era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problems and the reasons that the problems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function and scope of "Autonomy of villagers function is weak" and "Autonomy of villagers smaller" two aspects of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including "village cadres and villagers contradictions have gradually outstanding", "Rural relations difficult coordination" and'" Two committees' conflict generally", the issues of the villagers' autonomy in the issue of democracy, pointed out that the "Democratic elections", "democratic decision making", "democracy", "supervision", the main problems. The existence of the main reason is those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asons, the legal system, the reasons and social cause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villagers themselves.
     The third section is about on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 way of villager autonomy. This is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because the main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increase in awareness of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clear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task of villager autonomy; rationalizing the practice of a few Villagers weight relationship;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strengthen the basic of villager autonomy's develop,and so on.
     Conclusion: It is mainly on the content of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 problems is normal and w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autonomy of villagers constantly and push it forward.
引文
①戴玉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年第5期,笫170页。
    ②徐勇:《最早的村委会诞生追记——探访村民自治的发源地——广西宜州合寨村》,《炎黄春秋》,2000年第9期,第37页。
    ③徐勇:《最早的村委会诞生追记——探访村民自治的发源地——广西宜州合寨村》,《炎黄春秋》,2000年第9期,第37页。
    ④刘文光:《村民自治:历史回眸与反思》,《理论建设》,2004年第3期,第32页。
    ①卢福营:《论村庄治理中的阶层博弈》,见徐勇、徐增阳:《乡l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3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②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村民自治理论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③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①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②武威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武威日报》,2008年7月2日,笫2版。
    ③卢福营:《论村庄治理中的阶层博弈》,见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3-505页。
    ④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⑤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③数据来源于吴兢:《十年村民自治:九亿农民最真实的“民主操练”》,《人民日报》,2008年11月5日,第13版。
    ④徐增阳、陈福卫:《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4页。
    (?)徐勇:《对村民自治价值的再发掘》,见吴重庆、贺雪峰:《直选与自治——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生活》,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徐增阳、陈福卫:《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4页。
    ①韩永廷:《村民自治的实践探索及其重大意义》,《探索》,2000年第2期,第46页。
    ②徐增阳、陈福卫:《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5期,第45页。 ①赵胤:《浅议当前我国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广东民政信息网,2006年3月3日。②赵胤:《浅议当前我国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广东民政信息网,2006年3月3日。
    ①张正义:《村民自治权的涵义和范围》,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2009年6月25日。
    ①尹毅:《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第57页。
    ②秦浩:《村官腐败问题不可小视》,求是理论网,2010年2月21日。
    ③赵秀玲:《文化发展战略与新世纪中国村民自治》,《人文杂志》,2009年笫5期,第144页。
    ④董江爱:《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出路》,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0年3月6日。
    ⑤袁方成、李增元、丁传宗:《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的绩效、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见徐勇:《中国农村训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①赵树凯:《乡村民主的前景》,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10年1月14日。
    ②《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人民网,2004年11月9日。
    ①赵秀玲:《村民自治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笫295页。
    ①白钢:《村民自治: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见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4页。
    ②刘义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现状、问题、建议与趋势》,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①刘义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现状、问题、建议与趋势》,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②袁方成、李增元、丁传宗:《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的绩效、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①陈幼华:《村级民主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66页。
    ②转引自何包钢:《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村民选举的》,见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3页。
    ③何包钢:《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村民选举的》,见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35页。
    ④何包钢:《经济因素是如何影响村民选举的》,见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5页。
    ①黄辉样、李沛丽:《村民自治的财政基础问题研究——河南省L村的个案考察》,《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第126页。
    ②数据来源:参考贵州省榕江县和山西省镇坪县《农村基层干部报酬管理暂行办法》得出。
    ③黄辉祥、李沛丽:《村民自治的财政基础问题研究——河南省L村的个案考察》,《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第126页。
    (?)I高洪涛:《政治文化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版.第108页。
    ①王润秋:《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理论导刊》,2009年第7期,第71页。
    ②赵胤:《浅议当前我国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广东民政信息网,2006年3月3日。
    ①陈剩勇:《村民自治何去何从——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思考》,《学术界》,2009年第1期,第48页。
    ②程同顺、赵一玮:《重新认识村民自治的政治意义》,《晋阳学刊》,2009年第4期,第38页。
    ③转引自金太军、施从美:《现行乡村关系的张力及其成因分析》,见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3页。
    ①卿渐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审视 探析 思忖》,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9年11月25日。
    ②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中国农村研究网,2007年11月12日。
    ③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中国农村研究 网,2007年11月12日。
    ①《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608页。
    ②戴桂斌:《现代国家与社会视角:乡政村治的困境与出路》,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5页。
    ①尹焕三:《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第期11月,第68页。
    ①魏善元、杨仁德、向华:《人才流失与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人才流失的思考》,《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第9期,第250-251页。
    ②袁方成、李增元、丁传宗:《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的绩效、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9-80页。
    ①《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59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①毛阳土:《村民自治的年底按和对策》,见刘亚伟、詹成付:《我们仍在路上: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研究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7页。
    ②陈翔:《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5月,第9-10页。
    ③王晓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问题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5月,第19-20页。
    ④佟宝贵:《村民自治纵横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①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6页。
    ②江苏省锡山市人民政府:《紧扣“四个民主”推进村民自治》,《中国民政》,1997年11期,第19页。
    ①赵希成等:《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见刘亚伟、詹成付:《我们仍在路上: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研究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②胡荣:《经济发展与竞争性的村委会选举》,见刘亚伟、詹成付:《我们仍在路上: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研究论文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③袁方成、李增元、丁传宗:《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的绩效、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①何龙彪:《浅谈村级“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人民网,2003年6月6日。
    ②汤晋苏:《村民自治三十年》,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网,2008年10月14。
    ③白钢:《村民自治: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见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9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①戴桂斌:《现代国家与社会视角:乡政村治的困境与出路》,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0页。
    ①刘会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3月,第29页。
    ②张秀珍:《对社会学视角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东岳论丛》,2007年9月,第92页。
    ③秦浩:《村官腐败问题不可小视》,求是理论网,2010年02月21日。
    ①秦浩:《村官腐败问题不可小视》,求是理论网,2010年02月21日。
    ②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8页。
    ③蒋明敏:《乡政村治格局中乡村关系的失调及调适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2月,笫129页。
    ①戴桂斌:《现代国家与社会视角:乡政村治的困境与出路》,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②金太军、董磊明:《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冲突及其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第59页。
    ③戴桂斌:《现代国家与社会视角:乡政村治的困境与出路》,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④蔡秀鸿:《新时期乡村关系研究》,重庆大学,2008年5月,第43页。
    ①戴桂斌:《现代国家与社会视角:乡政村治的困境与出路》,见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②金太军、董磊明:《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冲突及其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第59页。
    ③刘欢迎:《刍议我国村民自治问题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10月,第46页。
    ①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9-451页。
    ②时树菁:《村“两委”矛盾的成因及对策》,《农业经济》,2008年3月,第52页。
    ③时树菁:《村“两委”矛盾的成因及对策》,《农业经济》,2008年3月,第52页。
    ④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第278页。
    ①王道坤:《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分析及其解决》,《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第26页。
    ②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8-330页。
    ③王桂梅:《我国村民自治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3月,第31页。
    ④王桂梅:《我国村民自治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3月,第31页。
    ①李凡:《2005年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②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③[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④王龙建:《我国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9期,第43页。
    ⑤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页。
    ⑥[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3页。
    ①转引自孙雪蕾、康培:《农村基层民主:“四个民主”创新权利落实到民》,《人民论坛》,2005年第9期,第21页。
    ①江洋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①《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59页。
    ②转引自王桂梅:《我国村民自治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3月,第2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
    [3]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彭真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3]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村民自治理论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刘亚伟、詹成付.我们仍在路上:村民选举与村民自治研究论文集[C].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8年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6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徐勇.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徐勇、项继权.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吴重庆、贺雪峰.直选与自治——当代中国农村政治生活[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22]赵秀玲.村民自治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白钢、赵寿星.选举与治理:中国村民自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版.
    [24]容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5]李凡.2005年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26]何泽中.当代中国村民自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佟宝贵.村民自治纵横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28]黄涌群.农村村民自治发展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张湘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1]罗汉平.村民自治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2]黄辉祥.村民自治的成长——国家建构与社会发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3]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王仲田、詹成付.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5]景跃进.当代中国农村“两委关系”的微观解析与宏观透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6]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7]高洪涛.政治文化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版.
    [38]徐久刚、冯进成、刘润民.中国民主政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9]吴大英、杨海蛟.现行政治制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0]曾宪义.民主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法制建设[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版.
    [41][美]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2][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3][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徐增阳、陈福卫.村民自治的内涵、意义与发展历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5).
    [2]程同顺、赵一玮.重新认识村民自治的政治意义[J].晋阳学刊,2009(4).
    [3]贺雪峰.村民自治的功能及其合理性[J].社会主义研究,1999(6).
    [4]韩永廷.村民自治的实践探索及其重大意义[J].探索,2000(2).
    [5]叶富春.村民自治的历程、意义与问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5).
    [6]戴玉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论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8(5).
    [7]卢福营.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9(6).
    [8]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
    [9]徐勇、吴毅.地区发展非均衡性的政治影响分析[J].学习与探索,1994(3).
    [10]党国英.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J].开放导报,2004(12).
    [11]党国英.推进村民自治难在哪里?[J].南风窗,2002(10).
    [12]党国印.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J].战略与管理,1999(1).
    [13]蔡建武.当前村民自治面临五大问题[J].乡镇论坛,2008(8).
    [14]纪荣荣.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若干问题[J].人大研究,2008(5).
    [15]靖小琴.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J].学习月刊,2009(9下).
    [16]房宁.现代政治中的选举民主[J].战略与管理,2000(6).
    [17]王龙建.我国村民自治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9(9).
    [18]樊漓.村民自治问题研究[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6).
    [19]李全胜.村民自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2).
    [20]刘文光.村民自治:历史回眸与反思[J].理论建设,2004(3).
    [21]党国英.论村民自治与社区管理[J].农业经济问题,2006(2).
    [22]徐湘林.“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J].战略与管理,2003(4).
    [23]喻希来.中国地方自治论.战略与管理[J],2002(4).
    [24]徐勇、魏启智.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创造性和独特性[J].求索,1997(4).
    [25]王妍蕾.加强村民自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09(5).
    [26]于德昌.民本、无为而治与村民自治[J].求索,2009(6).
    [27]刘明兴、孙昕、徐志刚、陶然.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两委”分工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5).
    [28]刘欢迎.刍议我国村民自治问题及其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4(3).
    [29]王道坤.村民自治中“两委”矛盾分析及其解决[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30]孙雪蕾、康培.农村基层民主:“四个民主”创新权利落实到民[J].人民论坛,2005(9).
    [31]江苏省锡山市人民政府.紧扣“四个民主”推进村民自治[J].中国民政,1997(11).
    [32]刘会平.改善农村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33]张秀珍.对社会学视角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7(9).
    [34]时树菁.村“两委”矛盾的成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8(3).
    [35]魏星河、熊新辉.村委会选举后村党支部的矛盾冲突与角色定位[J].求实,2004(4).
    [36]赵晋泰.村民自治中的政治冷漠现象分析[J].理论探索,2007(1).
    [37]尹毅.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5).
    [38]赵秀玲.文化发展战略与新世纪中国村民自治[J].人文杂志,2009(5).
    [39]黄辉祥、李沛丽.村民自治的财政基础问题研究——河南省L村的个案考察[J].社会主义研究,2007(6).
    [40]王润秋.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J].理论导刊,2009(7).
    [41]金太军、董磊明.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冲突及其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0(10).
    [42]李庆真.在历史和现实的结点上:新时期乡村出路的探索[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43]杨汉国.论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4]陈剩勇.村民自治何去何从——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思考[J].学术界,2009(1).
    [45]尹焕三.村民自治运行中农村面临的社会焦点问题透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11).
    [46]魏善元、杨仁德、向华.人才流失与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人才流失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09(9).
    [47]蒋明敏.乡政村治格局中乡村关系的失调及调适建议[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2).
    [48]陈幼华.村级民主监督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9]张正义.自治与村民自治[J].中农兴业网(http://www.znxy.org.cn/),2009-5-26.
    [50]张正义.村民自治权的涵义和范围[J].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2009-6-25.
    [51]徐勇.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J],中国农村研究网,2007-11-12.
    [52]汤晋苏.村民自治三十年[J].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网,2008-10-14.
    [53]赵树凯.乡村民主的前景[J].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10-1-14.
    [54]尤乐.浅论村民自治的本体问题[J].找法网(http://china, findlaw. cn/),2007-7-23.
    [55]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J].人民网,2004-11-9.
    [56]卿渐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审视、探析、思忖[J].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9-11-25.
    [57]秦浩.村官腐败问题不可小视[J].求是理论网,2010-2-21.
    [58]董江爱.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出路[J].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0-3-6.
    [59]晨风.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3-10-30.
    [60]廖星成.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经信息网,2005-3-5.
    [61]刘祎.在推进村民自治进程中如何启动自我教育功能的思考[J].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0-2-5.
    [62]李元珍.“夹生饭”:村民自治的现实描述——以湖南省桃源县w村为个案[J].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0-2-13.
    [63]宫银峰、刘涛.乡村社会的变动与村民自治的实践——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乡村政治解析[J].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信息网,2010-3-22.
    [64]何龙彪.浅谈村级“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J].人民网,2003-6-6.
    [65]赵胤.浅议当前我国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民政信息网,2006-3-3.
    [66]王福兴.村民自治制度:一项伟大的创造[N].光明日报,2008-10-31.
    [67]吴兢.村年村民自治:九亿农民最真实的“民主操练”[N].人民日报,2008-11-5,第13版。
    [68]武威市民政局.全面推进“四个民主”搞好村民自治[N].武威日报,2008-7-2,第2版.
    [69]“四个民主”的四个不足.光明日报[N],2001-9-4,第C02版.
    [70]王桂梅.我国村民自治的难点与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
    [71]吴亚曼.中国村民自治若干问题之探究[D].苏州大学,2007-10.
    [72]丁雷.农村建设中我国中部地区村民自治制度研究——基于河南固始县C乡12村的调查[D].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7-5.
    [73]王晓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6.
    [74]姚永平.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问题与对策[D].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5-5.
    [75]王丽.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3.
    [76]陈翔.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5-5.
    [77]张竞.我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2005-4.
    [78]刘湘.试论我国村民有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完善[D].苏州大学2007-10.
    [79]王晓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5.
    [80]蔡秀鸿.新时期乡村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