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其适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策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政策对社会生活的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将政策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在刑事领域,党和国家制定的刑事政策作为刑事法的灵魂,在指导和调节我国刑事法的制定与运用乃至预防和控制作为犯罪的全部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着其内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从古今中外都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行的探讨和评述中,可以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质要求就是以“宽”为主,济之以“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不仅仅在理论上承袭了中国古典传统的儒家司法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世界司法实践的趋势。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刑法对刑事政策的制约主要涉及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刑事政策对刑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法律变革上,二者相互制约,不可替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我国的提出,既与对以往刑事政策的不断总结、深刻反思有关,更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我国历史上实施过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惩办与宽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打”等相关政策的总结与反思,标志着对犯罪有了新的认识,在对抗犯罪和对待犯罪人的态度、策略、措施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必然联系,即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抗制犯罪的、重要的刑事政策,要达到其预期目标,就必须将其付诸实施,把内容转变为现实。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立法和司法活动中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时所应当注意的思路观念、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在我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历史时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只能是在罪刑法定前提下的从严或从轻、减轻,不能也不应当脱离法律的明文规定,否则就会造成有法不依,任意定刑,随意处罚的混乱局面,进而产生司法腐败等严重社会问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指导我国刑事立法、司法的一项新的重要政策,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际操作来看,都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诸如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阻碍其实施、保障监督措施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不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本文还引用了大量的司法数据和资料,站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对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行了论述和阐释。
The policy always is occupying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our country social life,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continuously extremely take the policy the social life instruction, the adjustment and the controlaction, takes the policy the government country the important method. In the criminal domain,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al formulationcriminal policy took the criminal law the soul, instructs and adjusts our country criminal law the formulation and the utilizationand eve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took the crime in thecompletely practice is playing the pivotal role. The criminal policy that strict with leniency has whose inherent humanism thought basis, in helping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and commentary that criminal policy carries out to strict with leniency from the both ancient and modern , Chinese and foreign, the essence being able to think that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demands that to be to give first place to "width" , helps use "strict",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putting into effect, not only the Confucian School judiciary idea having inherited Chinese classical allusion tradition in terms of theory, accords with world actual judicial practice trend also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criminal policy and corporal punishment embodies in corporal punishment mainly relating to criminal policy working out and being put into effect mainly to criminal policy restraint , criminal policy restricts mutually , is not allowed to replace on embodying in the law working out , putting sum law into practice transforming mainly to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direction, first , second.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suggesting that in our country , establishing building strategic objective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s more with our country now that the sum up , deep self-examination is connected with ceaselessness to in the past criminal policy, has inalienable connection.
     Can say the criminal policy that strict with leniency exactly is under th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 of times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s , have put into effect to our country in history Tell the truth and you will receive a lighter sentence, severe punishment for those who refuse to confess , summary and self-examination punishing the criminal policy being related to leniency ,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 severe crackdown on crimes " etc., be indicating that to committing a crime having had the new cognition, commit a crime and treat in antagonism to commit a crime people's attitude , aspect such as tactics , measure have had new changes, therefore,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and inherent positive conne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 is that impartial justice , stability are ordered now that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inherent request structuring harmonious society of socialism, are simultaneous , is also that strict with leniency value target run after by criminal policy.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needing to reach the person as our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e policy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alism society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 of times one brought forward by time resisting to make commit a crime , important convict, expect the target, to must carry out with the person right away , change content into reality. The angle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judiciary has started off , has brought forward problem such as train of thought concept , concrete measur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ought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implementing strict with leniency in the activity helping criminal policy in legislation and judiciary.
     Move forward energetically in our country managing state affairs according to law the course history period,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being able to only be that the premise is lower in conviction and penalty according to law severely or settle a case rather on the lenient side , ease off, can not ough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law explicit stipulation neither, otherwise be therefore likely to bring about do not abide by the law , decide punishment arbitrarily, the chaos aspect imposing punishment on at will, produces judiciary sepsis then waiting for the grave social problem.
     Strict with leniency criminal policy action guiding criminal one new major policy of item of legislation , judiciary of our country, regardless of from that theory studying still , finclause, improve and perfect being returning the certain block of wood back to existence, the pressure coming from public opinion such as hinders the person from being put into effect , ensures superintending measure faultily , can not get carrying out and feeling at ease completely and so on in actual judicial practice, these problems all remain to be solved.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is returned back having quoted large amount of judiciary data and data, station angle being tied in wedlock practice in theory, have been in progress to the criminal policy that strict with leniency discussing a sum expound.
引文
1梁根林:“解读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胡玉鸿“‘人的尊严’思想的法律意蕴”,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胡玉鸿“‘人的尊严’思想的法律意蕴”,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蒋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权意识与现代人权的发展”,载《理论界》2005年第9期。
    5孔子《尚书》
    6《孟子·梁惠王上》。
    7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年,第149页。
    8高潮,马建石《中国历代刑法志注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页。
    9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10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1转引自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
    12 [法]米海伊尔·戴尔玛斯-马蒂著,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译序,第1页。
    13转引自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4转引自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15 [法]米海伊尔·戴尔玛斯-马蒂著:《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译序第2页。
    16 [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7曲新久:“论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18梁根林:“解读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19刘仁文:《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20曲新久:“论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5按照我国学者梁根林的观点,现代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治原则、谦抑原则、人道原则、科学原则和教育改善原则。
    26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27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28转引自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研究》,2002年第10卷,第349页。
    
    29转引自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45页。
    30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规制”,载《法学杂志》2006第4期,第8页。
    
    31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规制”,载《法学杂志》2006第4期,第8页。
    32转引自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3页。
    33引自“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陈兴良主编:《法治的界面》,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34《左传·昭公二十年》
    35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6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思想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0卷,第415页。
    37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出版,第43-44页。
    38参见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134-135页。
    的延伸和具体化,同时又是该领域或方面的总刑事政策,对该领域或方面的刑事政策起着总的、统摄性的作用。具体刑事政策是为解决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特定情况下的犯罪问题、贯彻基本刑事政策而制定的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在特定犯罪问题的具体化,是为贯彻基本刑事政策而确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指导。参见侯宏林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03-104页。
    40转引自侯宏林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28页。
    4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胡康生语。转引自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42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43转引自侯宏林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64页。
    44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数1980年75万多起,其中大案50000多起;1981年89万多起,其中大案67000多起;1982年74万多起,其中大案64000多起。参见汪明亮著:《“严打”的理性评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35页。
    45转引自戴长林、尧宇华:“‘严打’20年与我国刑事法治进程”,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3年度)》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6转引自戴长林、尧宇华:“‘严打’20年与我国刑事法治进程”,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3年度)》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47如邓小平同志就曾认为,“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很不得人心。几年了,这股风不但没有压下去,反而发展了。原因在哪里?主要是下不了手,对犯罪分子打击不严、不快,判得很轻。对经济犯罪活动是这样,对抢劫、杀人等犯罪活动也是这样。”转引自侯宏林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91页。
    48汪明亮著:《“严打”的理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44-45页。
    49《1998年12月、1-12月全省刑事案件立破案情况》,载《四川公安情况反映》,四川省公安厅编,1999年1月。
    50转引自《四川省二00一年公安统计资料汇编》第4页,四川省公安厅办公室编印,2002年5月。
    51按照我国汪明亮博士的观点,“最高犯罪率水平线”应该由公众容忍度和政府容忍度的极限来确定,当一个社会的公众、政府容忍度达到忍无可忍时,即都达到极限时,该时的实际犯罪率就为“最高犯罪率”。参见汪明亮著:《“严打”的理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95页。
    52我国学者储槐植先生认为,刑罚结构是刑罚方法的组合(配置)形式。所谓组合(配置)形式,是指排列顺序和比例份额。排列次序是比重关系的表现,比重是量的关系,但量变会引起质变,比例不同,即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刑罚结构决定刑罚运行的内部环境,构成整体刑罚功能的基础。参见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53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40页。
    54转引自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55转引自肖宏:“游走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罚金刑”,载《法院审判与管理研究》,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学术委员会2005年编。
    56转引自肖宏:“游走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罚金刑”,载《法院审判与管理研究》,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学术委员会2005年编。
    58引自《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减刑假释审判工作的通知》(粤高法(2002)209号)。
    59如美国在1997年假释人数为52.7万,占监狱押犯的45%。
    60引自“北京假释法规修改稿:假释将增多减刑将减少”,载http://www.phoenixtv.com。
    61耿瑞红、王东亚:“行刑变更模式的构建”,载《犯罪与改选研究》2006年第9期。
    62引自“北京假释法规修改稿:假释将增多减刑将减少”,载http://www.phoenixtv.com。
    64毛建平、段明学:“暂缓起诉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6期。
    65孙力、刘中发:“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载http://www.ckzl.net。
    66参见“北京市正式启动暂缓起诉制度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载http://news.qq.com。
    67储槐植、宗建文等著:《刑法机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212页。
    68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曾指出,在我国一个劳改犯劳改一年国家要投入1.5万元。(参见刘家琛:“‘宽严相济’逐步实现刑罚轻刑化”,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与此同时是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国重新犯罪率处在波浪上升的状态。据统计,1990年全国在押犯为125.1万人,判刑两次以上的有106951人,比重达8.55%;1996年底在押犯为141.7万人,判刑两次以上的有157373人,比重达11.1%.从1990年至1996年,重新犯罪的比重增加了2.64个百分点,绝对数增加了50422人,增长
    47.1%.(参见丛梅:“天津市重新犯罪的特点”,载《犯罪与改选研究》2006年第7期。)
    69转引自田文昌、颜九红:“简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70据有关统计,北京市各监狱每年释放的减刑刑满人员与假释人员的比例约为6:1。参见田文昌、颜九红:“简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1.梁根林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梁根林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刘仁文著:《刑事政策初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卢建平著:《刑事政策与刑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储槐植、宗建文等著:《刑法机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8.[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0.汪明亮著:《“严打”的理性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游伟、谢锡美:《非犯罪化研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0卷。
    2.梁根林:《解读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3.丛梅:《天津市重新犯罪的特点》,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7期。
    4.耿瑞红、王东亚:《行刑变更模式构建》,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9期。
    5.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6.田文昌、颜九红:《简论中国刑罚制度改革》,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7.刘家琛:《宽严相济逐步实现刑罚轻刑化》,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8.陈兴良:《宽严相济与刑罚规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9.黄京平:《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10.屠晓景、陈洁:《论我国死刑适用中的立法限制与司法限制》,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6期。
    11.毛建平、段明学:《人民检察》2004年第6期
    12.曲新久:《论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2年第11卷。
    13.孙力、刘中发:《暂缓起诉制度再研究》,载http://www.ckzl.net。
    14.戴长林、尧宇华:《“严打”20年与我国刑事法治进程》,载《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3年度)》第二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肖宏:《游走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罚金刑》,载《法院审判与管理研究》,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学术委员会2005年编。
    16.“严打的刑事政策分析”,载陈兴良主编:《法治的界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北京市正式启动暂缓起诉制度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载http://news.qq.com
    18.《北京假释法规修改稿:假释将增多减刑将减少》,载http://www.phoenixtv.com。
    19.汪明亮:《现实基础与理性思辨:评严打刑事政策》,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2卷
    20.游伟、谢锡美:《严打政策与犯罪的刑事控制》,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3年第12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