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耕地资源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保障耕地资源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调控区域人口、社会经济与耕地利用之间的矛盾在现代化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利用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是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政策与实现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在对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变化相互关系进行综述,系统分析城市化进程与耕地资源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耕地资源利用系统变化的城市化正负双重效应及它们之间胁迫-约束双重机制的基础上,以1996~2008年云南省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利用变化的相互关系的为视角,重点研究它们之间协调发展与否的状态和趋势。结果显示:①1996~2008年,云南耕地资源变化较为复杂,其变化特征揭示了城市化对耕地资源的胁迫作用越来越明显,已成为耕地数量减小的主要驱动因素;②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产值占GDP比重、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例6个指标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关系最密切,耕地面积净减少量与城市化水平具有倒“U”型规律,并且具有3-4年的周期变化;③云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的协调度值偏低,属于勉强调和状态,耕地资源勉强保持在承载力范围内,且变化也具有周期性。预测显示,至2020年,云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的协调度仍呈直线下降趋势,往不协调方向变化。耦合研究显示,云南省1996~2008年城市化综合发展与耕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度变化呈现周期性和阶段性的“U”型规律,由低水平良性协调发展状态过渡到当前的协调发展阶段,但未来将进入不协调发展状态;④未来要实现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由于总人口的继续增长,粮食安全压力较大;耕地资源利用中物质与科技投入不足;快速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加大;⑤提出了实现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利用系统协调发展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实施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基础;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与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相结合是主要途径;节约利用和集约经营是关键;土地生态建设与安全维护是重要环节;完善管理机制是支撑。
Urbanization is the heart and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a certain amount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djust and control the contradiction among regional population, socioeconomic and cultivated land. To analyze their interrelations and mechanisms could als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le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actualization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This thesis reviewed the interrelations of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us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m, and researched the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hange caused by urbanization and their stress-restric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m, taking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it has done the measurement analysis and coordination analysis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urbanization from 1996 to 2008. It structured the relevance regression model and coupling model of them, and calculated their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oupling degree to study their sit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①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has complex change in cultivated land type and increase or a decrease in quantity caused by all kinds of driving forces. Among the driv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change, the stress to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aused by urbanization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it has become the mainly driving force;②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and urbanization levels, industrialization level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per capita GDP, the proportion of output value of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GDP, the proportion of employees in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A law of inverted U-shaped curvilinear with 3-4 years periodic change was found between net decr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urbanization levels;③The coordination degree determined by net decrement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urbanization levels in Yunnan Province is low in general assuming the type of hardly concessions,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re kept within the hardly concessions weight of force threshold value. And predic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still assumes the type of hardly concessions and a line downtrend by 2020. The coupl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upling degree determined by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system of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use exhibits a law of U-shaped curvilinear with periodicity and stages, which transits from low-level benign consistentness to current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ut it will be into inconsistentness state in the future;④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resources use in Yunnan Province will be faced with many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food security will be under greater stress because the total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there are not enough of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input; due to increasing higher demand pressure to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in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the difficulty to keep total cultivated land dynamic equilibrium will expand in Yunnan Province.
     In order to actualize the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use in Yunnan Province,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strategy is the foundation; the main way is to combine land exploitation and consolidation and land reclamation with cities supporting countryside and industry re-feeding agriculture; the key issue is to ensure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each cultivated land; the important step is to carry out l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maintain 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the pillar is to improve management mechanism.
引文
[1]毕宝德,2006:《土地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蔡继明,周炳林,2005:《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社会科学》第6期。
    [3]蔡银莺,张安录,2005:《耕地资源流失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5期。
    [4]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2002:《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调控》,《地理学报》第2期。
    [5]蔡运龙,2000:《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资源科学》第3期.
    [6]车秀珍,尚金城,陈冲,2001:《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环境评价(SEA)初探》,《地理科学》第6期。
    [7]陈江龙,谭仲春,2001:《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8]陈项,2007:《城市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第2X期。
    [9]陈印军,1995:《四川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原因及对策》,《自然资源学报》第4期。
    [10]陈志刚,王青,2005:《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生态经济》,第11期。
    [11]成岳冲,1994:《历史时期宁绍地区人地关系的紧张与调适——兼论宁绍区域个性形成的客观基础》,《中国农史》第2期。
    [12]仇保兴,2006:《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悖论与对策初探》,《城市规划》第9期。
    [13]邓航,杨子生,2008:《云南省粮食安全变化的灰色系统分析》,载于刘彦随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41—647页。
    [14]都沁军,2006:《国土资源安全的系统学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第3期。
    [15]樊杰,许豫东,邵阳,2003:《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人文地理视角与新命题》,《地理科学进展》第1期。
    [16]方创琳,杨玉梅,2006:《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干旱区地理》第1期。
    [17]封志明,李香莲,2000:《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3期。
    [18]冯云廷,2005:《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高长波,陈新庚,韦朝海等,2006.:《区域生态安全:概念及评价理论基础》,《生态环境》第1期。.
    [20]郭剑雄,2004:《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目标间的协调》,《农业现代化研究》第4期。
    [21]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199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
    [22]韩长赋,2004.:《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求是》第22期。
    [23]洪增林,薛惠锋,200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第1期。
    [24]胡廷兰,何孟常,杨志峰,2004:《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瓶颈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生态学报》第7期。
    [25]黄金川,方创琳,200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地理研究》第2期。
    [26]黄木易,吴次芳,韦仕川,2006:《城市化过程中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博弈分析》,《农村经济》第11期。
    [27]黄宁生,朱照宇,乔玉楼等,1998.:《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热带地理》第4期。
    [28]黄宁生,1999:《耕地面积减少的两种不同类型:基于耕地-经济-人口关系的国际分析》,《中国软科学》第9期。
    [29]贾绍凤,张豪禧,孟向京,1997:《我国耕地变化趋势与对策再探讨》,《地理科学进展》第1期。
    [30]贾绍凤,张军岩,2003 :《日本城市化中的耕地变动与经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期。
    [31]蒋敏元,陈继红,2003:《城市化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东北林业大学学报》第2期。
    [32]晋立红,谢炜,2010:《云南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白恩培批示秦光荣讲话——提出围绕提高水保障能力》,《http://leaders.people.com.cn/GB/11280431.htm》。
    [33]孔祥斌,张凤荣,李玉兰等,2005:《区域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资源科学》第2期。
    [34]李崇明,丁烈云,2004:《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1期。
    [35]李丹,刘友兆,2003:《我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关系研究》,《经济纵横》第1期。
    [36]李宏,2004:《云南人口变动与土地承载力分析》,《农业经济》第7期。
    [37]李继云,普希宁, 2007:《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安徽农业科学》第32期。
    [38]李平,李秀彬,刘学军等,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地理研究》第2期。
    [39]李效顺,曲福田,谭荣等,2009:《中国耕地资源变化与保护研究——基于土地督察视角的考察》,《自然资源学报》第3期。
    [40]李秀彬,1999:《中国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其政策启示》,《自然资源学报》第4期。
    [41]李永乐,吴群,2008:《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资源科学》第5期。
    [42]李岳云,2007:《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现代经济探讨》第1期。
    [43]李智国,杨子生,王伟,2008:《西南边疆山区耕地资源利用与粮食生产耦合态势——以云南省为例》,《山地学报》第4期。
    [44]李智国,杨子生,2007:《中国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第12期。
    [45]林桂兰,左玉辉,2007:《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地理学报》第2期。
    [46]刘红丽,2007:《湖北省人口城市化与耕地数量动态变化趋势预测研究》,《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7]刘黎明,2004:《土地资源学》(第4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48]刘彦随,200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载于刘彦随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4—19页。
    [49]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2005:《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自然资源学报》第5期。
    [50]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2005:《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地理学报》第2期。
    [51]龙开胜,陈利根,李明艳,2008:《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4期。
    [52]楼江,2004:《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管理方法与实务》,东南大学出版社。
    [53]鲁奇,1999:《中国耕地资源开发、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问题》,《资源科学》第6期。
    [54]陆大道,姚士谋,2007:《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科学思辨》,《人文地理》第4期。
    [55]陆颖,何大明,柳江等:《云南省15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3期。
    [56]罗宏翔,曹阳,2008:《云南省城镇化进程及耕地保护研究》,《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
    [57]马慧,1998:《城市化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理论导刊》第8期。
    [58]孟爱云,濮励杰,2008:《区域耕地数量变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关系探讨——以江苏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期。
    [59]倪绍祥,谭少华, 2002:《江苏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自然资源学报》第3期。
    [60]聂元飞, 2005 :《云南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http://www.ynzx.gov.cn/info/detail.jsp?infoId=A000004588-05-10》。
    [61]牛星,欧名豪, 2004:《城市化进程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甘肃省和江苏省为例》,《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第6期。
    [61]欧阳婷萍,2003:《城市化——解决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城市问题》第5期。
    [62]浦超,2010:《干旱暴露云南农田水利设施滞后,亟待加强建设改变供水矛盾》,《http://www.shac.gov.cn/zxzx/xwkd/gnxw/201003/t20100322_1263028.htm-03-19》。
    [63]乔标,方创琳,200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生态学报》第11期。
    [64]曲福田,陈江龙,陈雯,2005:《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自然资源学报》第2期。
    [65]曲福田,吴丽梅,2004:《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资源科学》第5期。
    [66]任淑花,卢新卫,2008:《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计量和协调性分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第1期。
    [67]沈小峰,胡岗,姜璐,1987:《耗散结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68]史育龙,2000:《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的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4期。
    [69]宋戈,吴次芳,王杨,2006:《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1期。
    [70]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2004:《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第12期。
    [71]谈明洪,吕昌河,2005:《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自然资源学报》第1期。
    [72]谭永忠,吴次芳,牟永铭,2004:《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分析》,《地理科学》第1期。
    [73]田春华,2009:《国土资源部: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速度呈放缓趋势》,《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09-02/27/content_1244724.htm》。
    [74]汪阳洁,李世平,2007:《耕地非农化中的利益动因分析——基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农村经济》第6期。
    [75]王爱民,缪磊磊,2002:《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透视》,《地域研究与开发》第1期。
    [76]王碧峰,2007:《我国农地非农化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6期。
    [77]王春霞,刘胜,杨庆媛,2006:《土地集约经营的经济学原理及途径探讨》,《安徽农业科学》第13期。
    [78]王黎明,1997:《面向PRED问题的人地关系系统构型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研究》第2期。
    [79]王青,陈志刚,2007:《我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关系——对国内相关研究的综述》,《生态经济》第2期。
    [80]王群,2003:《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问题》,《中国土地科学》第2期。
    [81]王淑娟, 2010 :《干旱给云南农业造成重大损失经济损失超120亿》,《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0-04/16/content_19536124.htm》。
    [82]王伟,杨子生,2008:《中国西南边疆山区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研究》,载于刘彦随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652—657页。
    [83]王忠伟,朱腾刚,2007:《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以开封市为例》,《资源与人居环境》第12期。
    [84]吴传均,1998:《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地关系与经济布局——吴传钧文集》,学苑出版社。
    [85]吴克宁,马素兰,1997:《试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理论依据》,《中国土地科学》第1期。
    [86]吴勤堂,2004:《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理分析》,《管理世界》第2期。
    [87]吴群,郭贯成,万丽平,2006:《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国际比较及其启示》,《资源科学》第4期。
    [88]吴群,郭贯成,2002:《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第3期。
    [89]谢正峰,2002:《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第4期。
    [90]徐瑞祥,张永勤,丁建中等,2002:《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经济地理》,第4期。
    [91]徐学荣,吴祖建,张巨勇等,2003:《可持续发展通道及预警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第2期。
    [92]徐勇,王雅鹏,2006:《城市化加速期粮食安全要素的研究》,《中国农学通报》第5期。
    [93]荀文会,刘友兆,吴冠岑,2007:《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经济地理》第1期。
    [94]杨桂山,200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地理学报》增刊。
    [95]杨林泉,2005:《云南脆弱生态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云南环境科学》第3期。
    [96]杨智,2001:《世界城市化的四大基本规律》,《江汉论坛》第7期。
    [97]杨子生,Liang Luohui,王云鹏,2003:《基于水土流失防治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初探》,《山地学报》第4期。
    [98]杨子生,姜锦云,胡珀等,2006:《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云南科技出版社。
    [99]杨子生,刘彦随,赵乔贵等,2008:《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粮食安全评估原理?方法及其在云南的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0]杨子生,刘彦随,2007:《中国山区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01]杨子生,2008:《论中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必要性与对策措施体系》,载于刘彦随主编《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25页。
    [102]姚士谋,陈振光,2006:《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策略的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增刊。
    [103]叶岱夫,200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初探》,《地理研究》第3期。
    [104]于伯华,郑新奇,2003:《耕地危机与城市化进程的盲目性》,《城市问题》第3期。
    [105]臧武芳,潘华顺,2001:《论粮食安全与城市化》,《社会科学》第3期。
    [106]曾祥坤,李贵才,王仰麟等,2009:《基于logistic曲线的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变化人文驱动力建模——以深圳市为例》,《资源科学》第4期。
    [107]张吉祥,2006:《粮食安全:农村经济结构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财经科学》第7期。
    [108]张军岩,贾绍凤,高婷,2003:《石家庄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变化》,《地理学报》第4期。
    [109]张军岩,贾绍凤,2005:《基于中日比较的人口城市化对耕地影响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期。
    [110]张晓东,池天河.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20(4):506-515.
    [111]张正栋,2005:《35a来海南岛耕地变化与人口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分析》,《中国沙漠.》第5期。
    [112]赵翠薇,濮励杰,孟爱云,2006:《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耕地变化的对比研究》,《资源科学》第5期。
    [113]赵翠薇,濮励杰,2006:《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期。
    [114]赵俊超,朱喜,2006:《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耕地增加——一个大胆而具有现实可行性的构想》,《科学学研究》第1期。
    [115]赵乔贵,杨子生,贺一梅等,2010:《基于1996-2008年土地变更调查的西南边疆山区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云南省为例》,《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出版中),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16]赵哲远,吴妍,1997:《农村城镇化中的耕地利用与保护》,《经济问题》第9期。
    [117]郑宇,冯德显,2002:《城市化进程中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地理科学进展》第3期。
    [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9 :《2008年国土资源公报》,《http://www.mlr.gov.cn/download/zywj/2008gtzygb.doc》。
    [119]周明芳,许月明,2007:《试论城市化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改革与战略》第5期。
    [120]周一星,2003:《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121]周毅,李京文,2009:《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和模式及趋势》,《经济与管理研究,》第12期。
    [122]朱红波,2008:《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第3期。.
    [123]朱会义,李秀彬,辛良杰,2007:《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自然资源学报》第6期。
    [124]朱莉芬,黄季焜,2007:《城镇化对耕地影响的研究》,《经济研究》第2期。
    [125]朱永恒,濮励杰,赵春雨,2005:《土地质量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第2期。
    [126]Lin, G. C. S. and Ho, S. P. S. ,2003,“China's land resources and land-use change: insights from the 1996 land survey”. Land Use Policy, Vol, 20(2). , PP87-1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