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与人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客观作用下中国开始缓慢地走上了近代,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在实现近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艰难的摸索,直到维新派才认识到实现近代化关键的因素一人。
     严复是晚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认识到实现近代化最根本的是实现人的近代化,只有实现人的近代化才能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的民主富强。他大胆解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固有的劣根性,进而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以及宗法家族伦理制度和社会陋俗,要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来改造国民,使之实现近代化。他的人的近代化思想是:在政治上给予国民自由、权利,同时国民履行义务,在文化上摆脱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建立体现自由、平等的新的道德规范;教育上德、智、体三育并重;在社会上移风易俗;在法律上建立近代法律,保障国民的权利自由,使国民具有法律意识。由于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严复的人的近代化思想不能实现,但他的思想为后人所继承,为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作用。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capitalist powers of aggression in the role of the objective of China's slow start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oad. Groups of advanced Chinese people realize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road on a difficult exploration, only to find until Reformers Modernization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key factors-The people.
     Yan Fu is the later Qing Dynasty famous Enlightenment thinkers, he realized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s the realization of man's modern, and only the people can save the Modernization of serious national crisis, and make the country strong and prosperous democracy. Yan Fu bold anatomy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China inherent bad quality, then the criticism directed the spearhead at the feudal autocratic system, the feudal ethics and the patriarchal family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ystem of social custom, we should bourgeois ideology, culture, ethics, behavior to transform nationals so as to achieve modernization. He held tha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should be given national political freedoms, rights, the National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in the feudal culture of ethical thinking from the shackles of established embodies freedom, equality of the new moral education in ethics, intellect, of the three balanced; stone unturned to help in the community, while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laws to protect people's rights and freedoms, so that people have legal awareness. Because of its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es and historical limitations, Yan Fu achie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tireless efforts of the failure, after all, but his thinking for future generations by inheritanc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引文
[1]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1]李承贵:《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3]王中江:《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袁洪亮:《人的现代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郑大华、邹小站:《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6]何晓明:《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7]彭南生:《论严复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8]郑春奎:《严复对国民劣根的认识和改造》,《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9]袁阳春、刘力欣:《严复国民素质思想研究-以批判和改造国民“劣根性”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0]杨义银:《严复与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11]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长自学刊》2007年第3期。
    [12]郭国灿:《严复“三民”思想简论-“人的近代化”研究系列之一》,《福建论坛》1986年第6期。
    [13]喻大华:《要现代化必须改造国民性-谈晚清新民思潮》,《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4期。
    [14]虞和平《严复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启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底2期。
    [15]田文军:《“新民”与强国-严 复与梁启超“新民”学说评析》,《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6]吴乃华:《试析严复的近代化思想》,《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
    [17]王岗峰:《严复思想和现代性》,《福建论坛》2006年第7期。
    [18]俞政:《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思潮》,《东南学术》2004年第3期。
    [19]郭常英:《严复对近代中西社会差异的对比》,《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
    [20]周建超:《论辛亥前的国民改造思潮》,《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1]崔志海《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史学月刊1994年第4期。
    [2]刘小琳《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5卷第3期。
    [3]彭平一:《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潮》,《求索》2000年第4期。
    [4]梁景和:《清末国民性批判》,《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5]张岩岩《略论晚清的新民思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月第26卷第3期。
    [1]唐才常:《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页。
    [2]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28页。
    [3]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1]王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21页
    [3]王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51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31页。
    [5]王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14页。
    [2]王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3]王框:《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5页。
    [4]王拭:《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39-134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8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8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5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6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91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7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48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48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9]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1]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0页。
    [3]耶方斯著,严复译:《名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版,第64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4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8-929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8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8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2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4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0-1301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8-299页。
    [5]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1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0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4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6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8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53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3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3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89页。
    [8]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4页。
    [9]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6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91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7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3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5页。
    [6]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57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2-973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9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93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93页。
    [5]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8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0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6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0页。
    [4]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5]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8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8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89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2]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3页
    [3]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9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9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6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6页。
    [9]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22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8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19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4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3-344页。
    [5]亚当·斯密著,郭大力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84页。
    [6]亚当·斯密著,郭大力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08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2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8页。
    [4]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2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5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1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8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9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50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8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6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22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3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6页。
    [5]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8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5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8-469页。
    [9]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71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9页。
    [2]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7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9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0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2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33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0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253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9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8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2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5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5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4页。
    [4]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5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44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3页。
    [2]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79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674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5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93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4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03-1304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9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0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30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6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282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1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2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0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6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64-565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8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66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5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155页。
    [5]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39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2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04-205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7]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5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68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3]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1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9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6-87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0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09-1010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10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8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8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8页。
    [3]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5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38-939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0页。
    [6]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5页.
    [7]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0页。
    [8]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4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40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4页。
    [3]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82页。
    [4]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94页。
    [5]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28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4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51页。
    [3]孙应祥、皮后锋:《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0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8页。
    [2]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一严复与西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1]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0页。
    [2]王栻:《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页。
    [1]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2]陈独秀:《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7页。
    1 王栻 主编:《严复集》(总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 孙应祥、皮后锋主编:《严复集补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3 王蘧常编:《严几道年谱》,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
    4 孙应祥主编:《严复年谱》,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5 刘梦溪、严复:《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6 罗耀九 主编 林平汉、 周建昌编著:《严复年谱新编》,福州:鹭江出版社,2004年。
    7 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8[英]斯密著 严复译:《原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9[英]穆勒著,严复译《群己权界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10[法]孟德斯鸠著,严复译:《法意》,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11[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
    12[英]甄克思著,严复译:《社会通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3[英]耶方斯著,严复译:《名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4[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15[英]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16 沈云龙、严复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集》.第十八辑.179:侯官严氏丛刻: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4年。
    17 沈云龙、严复、王 常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十八辑.179:侯官严氏丛刻:严几道年谱 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年。
    18 沈云龙、严复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四十二辑.417:严几道诗文钞 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年。
    1 皮后锋著:《严复大传》,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2 皮后锋著:《严复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3 郭良玉著:《严复评传》,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杨正典著:《严复评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5 黄瑞霖:《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
    6 张广敏主编:《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化》,福州:海风出版社,2003年9月。
    7 福建省严复研究会著:《'93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
    8 苏中立 涂光久著:《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9 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福州市严复研究会编:《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
    10 董小燕著:《严复思想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 习近平主编:《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 张志建著:《严复思想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13[美]施沃茨著,滕复等译:《严复与西方》,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
    14[美]史华兹著,叶凤美译:《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 李承贵著:《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16 俞政著:《严复著译研究》,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 伍杰著:《严复书评》,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8 王中江著:《严复与福泽谕吉:中日启蒙思想比较》,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19 张志建著:《严复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
    20 刘桂生著:《严复思想新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 马勇著:《严复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
    22 袁洪亮著:《人的现代化》,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3 黄克武著:《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弥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24 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5 李泽厚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天津文史出版社,2003年。
    26[美]明恩溥著:《中国人的素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27 王尔敏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8 王尔敏著:《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续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 俞政:《严复思想与近代社会思潮》,《东南学术》2004年第3期。
    2 郭常英:《严复对近代中西社会差异的对比》,《史学月刊》1998年第1期。
    3朱志敏:《严复与中国文化现代化》,《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
    4 杨义银:《严复与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5 王岗峰:《严复思想和现代性》,《福建论坛》2006年第7期。
    6 崔志海《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史学月刊1994年第4期。
    7 黄顺力《吹响近代社会思潮转型的战斗号角-严复思想学说的历史价值》《东南学术》2004年第3期。
    8 张春燕:《严复国民性思想评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3期。
    9 吴小曼:《浅析严复的国民素质思想渊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 张玉乡:《严复国民素质教育思想浅论》,《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
    11 黄仁贤:《严复三民教育论与近代公民教育的发韧》,《福建论坛》2000年第5期。
    12 彭南生:《论严复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13 叶方骐:《中国近代化的先声-严复传播“西学”述评》,《福建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14 吴乃华:《试析严复的近代化思想》,《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
    15 田文军:《“新民”与强国-严复与梁启超“新民”学说评析》,《武汉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16.郭国灿:《严复“三民”思想简论一“人的近代化”研究系列之一》,《福建论坛》1986年第6期
    17 袁阳春、刘力欣:《严复国民素质思想研究-以批判和改造国民“劣根性”为例》,《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8 郑春奎:《严复对国民劣根的认识和改造》,《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3期。
    19 隋淑芬:《严复的中两国民素质及其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2004年第8期。
    20 虞和平:《论戊戌维新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清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1 周建超:《论辛亥革命前的革命思潮》,《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22 张岩岩:《略论晚清的新民思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月26卷第3期。
    23周建超:《论辛亥前的国民改造思潮》,《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24喻大华:《要现代化必须改造国民性-谈晚清新民思潮》,《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4期。
    25梁景和:《清末国民性批判》,《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6彭平一:《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潮》,《求索》2000年第4期。
    27刘小琳:《论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5卷第3期。
    29虞和平:《严复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思想启蒙》,《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