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缺失与发展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软实力”( Soft Power )一词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先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代表着一种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中除“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反映并促进一个国家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制度、观念和文化,很多条件下它是一种不能被指标化,不能具体物化,不能市场化的抽象状态。
     将大学与文化软实力相联系,使之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影响力和感召力,囊括了大学品牌、形象、文化、价值观、团队精神等一系列因素,更多的是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日渐成为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无形资产。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对大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大学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是大学发展的永久支柱和内在动力,承载着大学本身的灵魂。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根基。大学是社会建设精英的集中地,大学文化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未来建设者的思想和品德。因此,打造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大学创造力和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特别是在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可喜的成绩。一些国内知名大学纷纷树立体现自身特色的办学理念,倡导建立勃发进取的人文精神。但是,仍有一部分高校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办学目标功利化,办学理念表层化、人文精神衰微,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行政权力色彩过浓,限制了“学术自由”的发展、创新意识明显不足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并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体系,并以高校管理者的身份着手安排工作计划,落实实施方案,同时还要求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评价监督,并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营造宽松的文化环境。
     本研究试图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出发,以我国大学文化软实力为重点和切入点,通过与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比较分析,试图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层面研究阐述目前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缺失与成因,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
The term of Soft power is first proposed by Joseph Nye who is a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his view, the ability of soft power represents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a component of something in addition to the "hard power". Cultural soft power mainly refers to reflect and promote a country's creativity and influence of ideas, systems, concepts and cultures, what is can not be target-oriented, specific physical and market-based abstract in a lot of conditions.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soft power is linked to become a university development influence and charisma,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brand, image, culture, values, team spirit and a series of factors, more often reflected in the university school philosophy, becoming an indispensable intangible assets the school system to schoo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cultural soft power is the University's influence and appeal, humanistic spirit, school culture, philosophy and system synthesis, what is a permanent pillar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motivation, carrying the soul of the University itself. University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s a social part of the culture. Universities are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elit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even a direct impact on the future builders of the ideas and virtues. Therefore, to build universitie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enhance crea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university is a global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t also implements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e recen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soft power of university culture have made preliminary and encouraging results particularly i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humanities and many others. Some well-known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establish a school culture to display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hilosophy advoca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blooming progressive humanistic spiri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kinds of problems, such as educational goals utilitarian, the surface-orien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e decline of humanities spirit, neglecting of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the thick administrative power color and the limiting of "academic freedom"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us to understand and construct the core system of the University of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to proceed work pla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university managers, while also to ask the government for providing policy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of appropriate supervision, creating a relaxed cul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need for all sectors of society strong support.
     This study attempt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perspective to our universities cultural soft power, focusing and the starting point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idea of trying to culture, system culture, spiritual level of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causes of the lack of existence. On this basis, the university built the core system of cultural soft power,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ideas and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capabilities providing useful lessons to serve the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overall on the current.
引文
[1]朱清时.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使我们无缘诺奖[J]高层视点,2008年第23卷第1期
    [2][7][10]孙晓峰.大学文化育人提升国家软实力[J]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2日
    [3]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81页
    [4][5][6]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东方出版社2005,前言、第70、7-16页
    [8]李培根,王恭南.论大学的软实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第12期
    [9]蔡先金.认识大学软实力打造大学软实力[J]航海教育研究,2006(1)
    [11]王冀生.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4):7.
    [12][37]王冀生,王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第23卷第1期
    [13][14]徐同文.大学品牌战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12、15页
    [15][16][17][18][19][20]陈永明,朱浩,李昱辉.大学理念、组织与人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33——35页
    [21]周济.创造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22][26][27][28][29][31][33]王冀生著.大学理念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2、97、36、53、116、166、161页
    [23]人民网·天津视窗——寻找我们失去的精神,2007年10月17日
    [24][25]戴林富.以创新大学文化塑造大学形象[J]高教探索,2008(5)
    [30]新华网·胡锦涛: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08年1月22日
    [32]爱德华?希尔斯著、林杰译.论学术自由[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1月第3卷第1期
    [34]刘钢锁.关于高校校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24期
    [35]宋长春.关于新时期大学校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29期
    [36]潘敏学、王在民.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3月第11卷第1期
    [1]约瑟夫·奈著.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约瑟夫·奈著.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3]德雷克·博克著,侯定凯等译.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冀生著.大学理念在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刘念才,Jan Sadlak主编.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董云川著.找回大学精神[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7]亨利·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等译.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胡显章,曹莉主编.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陈利民著.办学理念与大学发展---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历史探析[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10]张秀清等著.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1]徐同文著.大学品牌战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陈永明,朱浩,李昱辉著.大学理念、组织与人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3]帅相志主编.现代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4]帅相志主编.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1]戴林富.以创新大学文化塑造大学形象[J].高教探索,2008(5)
    [2]梁金霞.和谐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使命[J]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2卷第1期
    [3]李培根,王恭南.论大学的软实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27卷第12期
    [4]孙雷.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卷第6期
    [5]邱柏生.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第3卷第3期
    [6]郭传杰.用特色撑起大学文化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
    [7]王冀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大学文化[J]大学教育科学,2007(1)
    [8]王冀生,王霁.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第23卷第1期
    [9]贺建民等.试论和谐大学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管理,2008年第2卷第1期
    [10]戴林富.论大学文化与大学形象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11]王秀来.大学文化与文化大学建设[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卷第4期
    [12]朱清时.缺乏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使我们无缘诺奖[J]高层视点,2008年第23卷第1期
    [13]孙晓峰.大学文化育人提升国家软实力[J]《光明日报》,2007年12月12日
    [14]徐同文.大学如何实施品牌战略[J]《光明日报》,2006(2)
    [15]信德俭,方亮.大学文化:大学核心能力的基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8卷第12期
    [16]王伟廉.从大学文化建设入手推动创新教育——点评汕头大学教学改革的三个理念及其初步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第23卷第2期
    [17]陈怡.关于“文化、先进文化和大学文化”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第23卷第1期
    [18]曹洪军.和谐文化建设之大学文化责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第26卷第2期
    [19]邓振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创新[J]决策探索,2008(9)
    [20]刘天娥.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路径再探[J]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第12卷第3期
    [21]刘天娥.现代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
    [22]连漪.试论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J]职教探索与研究, 2008(1)
    [23]孙鹤汀.对建构大学和谐文化的思考[J]校园文化,2008(11)
    [24]顾顺奎.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第17卷第2期
    [25]宋一.和谐文化建设视阈下的大学文化建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0卷第1期
    [26]徐可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
    [27]方小玲.大学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J]科技创业,2006(6)
    [28]孙秀江.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培育大学文化精神[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19卷第1期
    [29]邓成超.论社会和谐发展视野中大学文化的构建[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年第3卷第3期
    [30]寇平平.关于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思考[J]文化学刊,2008(6)
    [31]何致瑜.重视和加强高等学校的文化建设---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J]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7
    [32]蔡先金.认识大学软实力打造大学软实力[J]航海教育研究,2006(1)
    [33]林国建,杨雪飞.大学文化塑造与大学形象设计[J]商业经济,2006(12)
    [34]冯跃林.和谐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2卷第1期
    [35]于洪良.试论大学发展软实力的内涵及其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7(6)
    [36]周济.创造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37]人民网·天津视窗——寻找我们失去的精神,2007年10月17日
    [38]新华网·胡锦涛: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08年1月22日
    [39]潘敏学、王在民.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3月第11卷第1期
    [40]爱德华·希尔斯著、林杰译.论学术自由[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1月第3卷第1期
    [41]辛增平.学术自由与创新:大学学术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9期
    [42]袁祖望.论大学自治[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第6期
    [43]尚洪波.大学伦理精神与大学自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2期
    [44]刘钢锁.关于高校校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24期
    [45]宋长春.关于新时期大学校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29期
    [46]朱天利.论现代大学校风建设及其时代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