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足住房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住房权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便使人们认识到:不应把住房仅仅看作是一个住处,或一种财产,而应该把它看作是和社会正义、人格尊严和人生幸福紧密相连的一个人权问题,以体会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论文总共七个部分:
     引论部分主要介绍适足住房权研究的缘起、现状、意义及本文写作特点。
     第一章是适足住房权的概念。对表述住房权的不同概念进行了分析,指出“housing”和“adequate”、“适当的”和“足够的”等词语对理解住房权内涵的重要意义;以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第四号一般性意见》中关于住房权概念的解释为基础,指出了国际上通用的住房权概念的规范内容;鉴于国内学界将居住权和住房权混淆一体的现状,对二者的关系从宪法和民法层面进行了区分。
     第二章是适足住房权产生的历程。梳理了住房问题从“住(living)”的问题到“住宅(house)”问题,再到“公共住房(public housing)”问题的发展过程。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公共住房的兴起,特别是分析了现代公共住房发展的人权意义。
     第三章是适足住房权在国际上的发展。研究了国际社会,通过将适足住房权搁置在适足生活水准权中的方式确立住房权的过程。以时间为线索,较为详细地罗列了联合国系统对住房权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是住房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承认为一种人权的事实基础。
     第四章是适足住房权的国家义务。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第1款的内容为基础,分析了国家住房权义务的性质及四个原则;研究了国家对住房权尊重、保护、促进和实施的一般义务以及国家住房权的最低核心义务。
     第五章是适足住房权的救济。以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的报告制度为例,分析了国际层面对住房权的救济方式;以欧洲人权法院审理塞浦路斯诉土耳其等几个人权案例为基础,研究了住房权在地区层面的人权救济;以南非宪法法院审理的Grootboom案为基础,分析了通过司法审判以救济住房权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第六章是住房权视野下中国住房政策的调整。以中国住房政策的演变为史料,反思了其中存在的人权问题。指出中国住房政策存在缺少公共住房意识、把住房问题产业化、过于依赖于市场等住房人权缺陷。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housing rights ,the dissertation wants to express the following nation: housing should not be taken only as a residency ,or as a property, but on the country ,we must know the meaning of housing to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from the aspects of justice ,dignity and happiness .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ing seven parts:
     The foreword mainly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meaning、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writing .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conception of housing rights. This part detailed analysis the different using condition of this conception .furthermore, express the accurate meaning of the word of“adequate”,it make readers can easily to grasp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housing rights.
     The second chapter is how to housing rights come into being. Housing problem from the“living”problem ,to“house”problem, then to“public housing”problem .in the end ,due to the need of public housing ,the human rights of housing was established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housing rights. from the course of housing rights was put in the rights of adequate living standard ,we can know how the human rights was accept .at the same time ,lis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rights of UN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ountry’s obligation to housing rights. Especially take the article of 2(1)of《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as the basis ,then analysis the nature of country’s obligation and four principles .Express the common and the mini-core obligation.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remedy to housing rights. From the opening out of the“report”system of the committe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introduce the international remedy of housing rights; from the case of Cyprus v Turkey, introduce the remedy in the level of region ;from the case of Grootboom, introduce the remedy from the national level.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adjustment of Chinese housing policy from the aspect of housing rights. from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housing policy ,rethink the problem of human rights of those policy. In the end,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 in Chinese housing policy: lack of the notion of public housing; take housing problem only as a problem of economic ; magnify the function of market in the course of settle the housing problem.
引文
7 United Nation Housing Rights Programme,Report No,1
     2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ray English》,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676 页
    13 《General Comment No.4(1991)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见 www.cohre.com.
    14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 Longman, 1976
    15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Copyright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Published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7 中经网数据管理中心,网址:http://202.121.135.18。
    18 http://cd.focus.cn/msgview/2451/65767476.html.。
    19 比如法国就要求公共住房中必须提供热水和煤气,而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就没有这一要求,这体现了不同经济条件下人的住房尊严需求的外在条件不同。
    20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 2 条第 1 款
    21 M.克拉温.《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载黄列译.[挪]A.艾德等编《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2001 年第二次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P522
     22 《General Comment No.4(1991) The Right to Adequate Housing》见 www.cohre.com.
     23 比如国家制定的《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节能规范》等专门的规范。
    
    24 http://house.people.com.cn/xinwen/061018/article_1153.html。
    25 http://www1.umn.edu/humanrts/chinese/CHgencomm/CHgencomment4.htm。
    26 拉金达·萨查尔(联合国防止歧视及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特别报告员)编写.《适足住房权》.联合国《人权研究丛刊》第七期.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96.XIV.3.P10
    
    27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28 董云虎,刘武萍. 《世界人权约法总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第54页
    29 马开轩 《论居住权》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6 期。 同样文字也出现在了李莉 梁鹏 《关于我国居住权立法的理性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2006 年第 3 期
    30 牛丽云 《论居住权的社会价值》 《攀登》2006 年第 3 期
    31刘酉谞《居住权问题研究》 载于《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4 年第 1 期
    32 刘阅春 《居住权的源流及立法借鉴意义》 载于《现代法学》2004 年第 12 期
    33 杨柳 李卫华 《论物权法中的居住权》载于《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年第 2 期
    34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出版社, 1994年版,第361页
    
    1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一版.第 3 页
    2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5832/20060710/104545.shtml。
    3 http://member.chinaasc.org/?9531/action_viewspace_itemid_9719。
    4 http://www.gjsww.com/Book/B1406N7193.aspx。
     5 这里的“社会化”应当从最广泛意义上来理解,即两个人以上结成的集体就可以称之为社会。只不过原始人的社会型态是以家族、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方式出现的。
    6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一版,第 4 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459 页
    10 陆伟芳.《19 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载于《史学集刊》2006 年 1 月第 1 期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495 页
    12 同上,第 470 页
    13 同上,第 511 页
    14 其中,1998 年 7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是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
     19陆伟芳.《19 世纪英国城市现代化初探》.载于《史学集刊》2006 年 1 月第 1 期
    
    21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 1 版,第 13 页
    22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p32
    23 Rubinstein ,D.(ed).(1974)Victorian Homes ,Newton Abbot: David &Charles
     24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p35
    25 同上,p40
    26 之所以被称之为“委员会住房”,是因为尽管这些住房是由地方政府建造的,但是在住房租赁方面,是由一个由官员、市民代表等组成的委员会来进行决定的。
    27 Pole report(1944).private enterprise housing, report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 sub-committee of the central housing advisory committee, London :HMSO.p20
    28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p56
    29 PRO CAB 87/9,R(44)153,memo by Minster of Reconstruction on Housing Policy ,5 September 1944
    
    30 Craig,F.W.S.(1975),British Election Manifestos 1900-1974,London :Macmillan
    31 House of Commons Debates,17 October 1945,vol.414,col.1,222
    32 曹国安 曹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体制及其启示》 自《中国房地产》2003 年第 6 期
     33陈劲松 主编《公共住房浪潮:国际模式与中国安居工程的对比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 1 月第 1版,第 8 页
    34同上,第 9 页
    
    35同上,第 11 页
    36 陈伯庚 《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思考》。《上海房产》2005 年 6 月
     37 张继 赵倩《社会保障历史发展中的政府作用演进及原因分析》见《兰州学刊》2006年第6期
    38 谢圣远 《关于社会保障产生理论的思考》,《西北人口》2005 年第 2 期
    39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p56
    40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第一版.P140
    41同上,第 58 页
    42同上,第 142 页
    43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p71
    44 同上,p26
    45同上,第 142 页
    46同上,第 233 页
    47 同上
    2 UN doc.E/CN.4/AC.1/3(1947)
    3Matthew Craven 《History ,Pre-History and the Right to Housing in International Law》,see Scott Leckie 《Right to Housing in International Law》,p53
    4 UN doc.E/1371,9UN ESCOR,Supp, No.10(1949);UN doc.E/1681,11 UNESCOR ,Supp.No.5(1950)
    
    5 GA Res.421(V),Sec.e,4th Dec,.1950
    6 E/CN.4/SR.222-223(1951)
    7 E/CN.4/SR.294-295(1952)
    8 UN doc.A/C.3/SR.739-743,11 UN GAOR,C.3(1957)293-311
    9 UN doc.A/C.3/L.586,11 UN GAOR,C.3(1957)
    10 E/CN.4/SR.222(1951)18; E/CN.4/SR.222(1951)20
    11 Yu(China), E/CN.4/SR.222(1951)17
    
    12 同上
    13 同上
    14 UN doc.E/CN.4/L.83,14 UN ESCOR,CN.4(1952)
    15 E/CN.4/SR.294(1952); E/CN.4/SR.294(1952)8
    16 E/CN.4/SR.294(1952)11
    17 A/C.3/SR.739,(1957)293,paras 1-8
    18 A/C.3/SR.739,(1957)295,paras 38
    19 A/C.3/SR.739,(1957)293,paras .11
    
    20 Morosov(USSR), ,E/CN.4/SR.294,P.6
    21 Mehta(India), ,E/CN.4/SR.294,P.8
    22 Azkoul(Lebanon), ,E/CN.4/SR.294,P.11
    23 Santa Cruz(Chile),E/CN.4/SR.294,(1952)8.
    24Cf.Bowie(UK), ,E/CN.4/SR.294,P.18;Whitlam(Australia), ,E/CN.4/SR.294,P.19;Metha(India) ,E/CN.4/SR.294,P.20
    25 Cheng Paonan(China), ,E/CN.4/SR.294,P.5
    26 Roosevelt(USA), ,E/CN.4/SR.222(1951)16
    27 E/CN.4/AC.14/Add,3,Section Ⅵ,p.4.
    28 Dupont-Willemin(Guatemala), E/CN.4/AC.14/Add,3,Section Ⅵ,p.416
    29 Bowie(UK), E/CN.4/AC.14/Add,3,Section Ⅵ,p.17
    30 Roosevelt(USA), ,E/CN.4/SR.222(1951)19
    31 E/CN.4/SR.222(1951)23
    32 UN doc.E/CN.4/L.48,14 UN ESCOR,CN.4(1952)
    33 同上
    34 Boratynski(Poland),E/CN.4/SR.294,(1952)PP.7-8
    35 Santa Cruz(Chile),E/CN.4/SR.294,(1952)8.
    36 Juvigny(France) E/CN.4/SR.294,(1952)89; Azkoul(Lebanon), ,E/CN.4/SR.294,P.11
    37 Roosevelt(USA), ,E/CN.4/SR.222(1951)7; Juvigny(France) E/CN.4/SR.294,(1952)9
    
    38 Bracco(Uruguay) E/CN.4/SR.294,(1952)10
    39 联合国大会 1386 (XIV) 号决议
    
    40 联合国大会第 2106 A (XX)号决议
    41联合国大会第 2200A(XXI)号决议
    42 联合国大会第 2542 (XXIV)号决议
    43 联合国大会第 3447 (XXX)号决议
    46 E/C.12/1990/8, Para. 249
    47 E/C.12/1990/8, pp. 88-110; Right to housing, at pp. 101-103
    48 联合国大会第 5/158 号决议
    
    49 E/CN.4/Sub.2/1992/15
    50 E/CN.4/Sub.2/1993/15
    51 E/C.12/1991/4, para. 330
    52 E/CN.4/ Sub.2/1992/15
     53 E/CN.4/Sub.2/1993/15
     54 UN doc. HS/C/15/INF.7
     55 E/CN.4/Sub.2/1995/12
    56 E/C.12/1997/4
    
    57 E/CN.4/RES/2000/13
    58 E/CN.4/RES/2001/28
    
     59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resolution 2003/27
    4 [日]大须贺明 《生存权论》,林浩译 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第 12 页
    5 几乎所有批准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国家同时也批准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43 个缔约国)。在批准或加入前者的 147 个国家中,只有美国、南非、海地、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等 5 个国家没有批准后者。见[挪]A.艾德 《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载于黄列译,A.艾德等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0 页。
    6 [挪]A.艾德 《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载于黄列译,A.艾德等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1 页。
    7 同上
    8 General Comment No.3
    9 以上数字来源于 United Nation Housing Rights Programmme, Report No,3, 2nd Edition, 2005
    10 E/CN.4/Sub.2/1995/12.P37
    11 United Nation Housing Rights Programmme, Report No,3, 2nd Edition, 2005
    
    12 General Comment No.3
    13 《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林堡原则》第 17 条,联合国文件 E/CN.4/1987/17.
    14 同上,第 18 条
    15 同上,第 19 条
    16 General Comment No.3
    
    17 General Comment No.4
    18 扬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 1 版,P263
    19 《国家人权机构手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04.XIV.8,P17
    20 同上
    21 General Comment No.4
    22 《国家人权机构手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04.XIV.8,P17
    23《国家人权机构手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04.XIV.8,P19
    24“郑州市将继续严禁自建经济适用房房。”3 月 4 日,郑州市房管局房改督导处处长钱庆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郑州市和中国很多地方的这样一种限制公民通过自助方式满足住房需求的政策,从住房权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倒退措施。以上报道见 http://house.dahe.cn/river/news.asp?ArticleID=23784
    25 E/CN.4/1987/17.
    26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20(1998),pp.691-705.
    27 General Comment No.4
    28 同上
     29 Robert E. Robertson,“Measuring State compliance with the obligation to devote the ‘maximum available resources’ to realising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in Human Rights Quartely,vol. 16,No.4(November, 1994),pp.693-694)
    30 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cin.gov.cn/Habitat/cn/default.htm。
    31 “fulfill”在联合国内部不同部门的文件中被翻译成以下两个词;“履行”(《国家人权机构手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实现”(《人居议程Ⅱ》、《第4号一般性意见》)。但是以上翻译都存在问题,如果把“fulfill”翻译成“履行”的话,给人们带来歧义,因为在汉语中“履行”一词常和“义务”连在一起使用,即“履行义务”。就国家的人权义务来说,包括fulfill在内的respect和protect都是“履行”住房权“义务”的形式,如果把fulfill再翻译成“履行”的话,就破坏了住房权履行及其形式之间的概念等级关系。如果把“fulfill”翻译成“实现”的话,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理解:尊重和保护的义务似乎成为了手段,而实现则成为了目的。因为“实现”一词本身表达的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过程。而实际上人权国家义务的三个层次表达的是人权实现的方式,是三个不同的过程,因而,翻译成“实现”容易导致对义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混为一体。而把“fulfill”翻译成“实施”一词较能表达其原义。因为“fulfill”的英文词义是“履行、实现、完成计划等”,也就是说这个词的含义包括了完成某件事的过程和结果两种意思。而在人权的国家义务的语言背景下,“fulfill”的意思是要求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以便使个人或团体能够行使其人权。即对国家而言,是采取积极措施,国家在这里的义务是一种行为和过程,对人权受益人来说则是一个结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里“fulfill”一词的主语是国家而不是个人,所以,在翻译这个词的时候,一定要将以上两种含义,特别是前一种含义要体现出来。而“实施”这个词相对来说比较恰当,它表达的是国家对一种既存的义务的完成,而且能突出国家在完成这种义务时候的积极性和目的性。
    32 See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12 (1999),para.15.
    33 Henry Shue, Basic Rights: Subsistence ,Affluence and U.S. Foreign Policy,pp.52-53. 转引自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53 页。
    34 Scott Leckie 《适当住房人权》,载于[挪]A.艾德等编 黄列译《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76 页。
    35多数组织和个人将“促进义务”与“实施义务”视作为一项义务,即“履行的义务”,但联合国人居署其发布的住房权方案中将这两项义务作了区分。所以,国家的“三层义务”就变成了“四层义务”。
    36 HS/C/17/INF.6,表2
    39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20(1998),pp.691-705
    40 同上
    41 S.莱基《适当住房人权》,载于[挪]A.艾德等编 黄列译《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76 页
    42 同上,第 177 页
    43 曾任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主席,国际人权领域内权威学者,对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4 主要是指《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和《包括食物权在内的适当生活水准权》两篇文章,均载于[挪]A.艾德等编 黄列译《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45 General Comment No.4,para.11.
    46 Scott Leckie 《适当住房人权》,载于[挪]A.艾德等编 黄列译《作为人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178 页。
    47 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55 页。
    48 Phillip Alston,Out of the abyss: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new U.N.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9(1987),pp.353
    49 General Comment No.3,para.10.
    50第二次进度报告(E/CN.4/Sub.2/1991/17),第10段
    51人权委员会第1993/14 号决议
    52美洲人权委员会1994 年年度报告(美洲国家组织,华盛顿特区)
    53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20(1998),pp.691-705
     56 General Comment No.3,para.10.
    4 A·罗萨斯和 M·谢宁 《实施机制和救济》载于 A.艾德等编,黄列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8 月第 1 版 ,第 478 页。
    5 同上
    6 同上
     13 该案例的更为详细的内容见 http://www.echr.coe.int。
    
    17 Case of Mellachen and others v, Austria ,Eu. Ct .Hum. Rts.Series A,No.169(Judgement of 19,December 1989)
    18 Case of Papamichalopoulos and others v, Greece ,Eu. Ct .Hum. Rts.A260-b(Judgement of 24,,June,1993)
    19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第一部分第 5 条。
    20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1 页。
    21 Craig Scott, “The Interdependence and Permeability of Human Rights Norm: Towards a Partial Fu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Human Rights ”,Osgoode Hall Law Journal ,Vol,27Nno.4(1989),p,833.载于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38 页。
    22同上,注释 9。
    23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出版社 1992 年 5 月第 1 版,第 755 页
    24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38 页。
    
    
    25 刘家兴主编 《民事法学》(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 1998 年 7 月第 1 版,第 399 页。
    26 潘剑峰 《民事诉讼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第 1 版,第 23 页。
    
    28 Centre on Housing Rights and Evictions, Litigating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Geneva, Switzerland; 2003) at p.9. Available at www.cohre.org/litigation
    29 General Comment No.4,para.17
    30 黄金荣 《司法保障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能性与限度——南非宪法法院格鲁特布姆案评》《环球法律评论》2006 年期
    31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v Grootboom and Others 2000 (11) BCLR 1169 (CC))自黄金荣 《司法保障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能性与限度——南非宪法法院格鲁特布姆案评》《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期
    32 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第 95 页
    33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and Others v Grootboom, 2001 (1) SA 46 ( CC) ,para. 4,自黄金荣 《司法保障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能性与限度——南非宪法法院格鲁特布姆案评》《环球法律评论》2006 年期
    34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and Others v Grootboom, 2001 ( 1) SA 46 ( CC) para. 66.自自黄金荣 《司法保障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能性与限度——南非宪法法院格鲁特布姆案评》《环球法律评论》2006 年期
    1 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 1 版,第 367 页.
    2 谢浩然 《中国住房商品化 20 年(1):从邓小平讲话谈起》,转自于http://www.ce.cn/new_hgjj/jzzl/haoran/jicui/200407/21/t20040721_1289171.shtml。
    3谢浩然 《中国住房商品化 20 年(1):从邓小平讲话谈起》,转自于http://www.ce.cn/new_hgjj/jzzl/haoran/jicui/200407/21/t20040721_1289171.shtml。
    4 《中央政府公务员住房制度研究》转自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http://www.ggj.gov.cn/wxzl/llyd/200406/t20040623_1779.htm。
    5 1979 年,当时的国家城建总局从国家补助的住宅建设资金中分别拨给陕西、广西一部分资金,在西安、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市进行建房全价出售给私人的试点,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售价为 120 元至 150 元。限于当时职工收入水平和低房租的因素以及售房的有关政策不够配套,人们感到买房不合算,开始登记购房的人不少,而标价后买房的人不多。几年中,有 50 个城市进行了向私人出售住宅的试点,总共才出售了 36.6万平方米。摘自于 http://house.sohu.com/news/1999-10-20/147.html。
    6从 1982 年 4 月到 1984 年初,四个城市共补贴出售住宅 1.214 万套住房,建筑面积 11.45 万平方米,投资1640 万元,收回的资金约占投资的 30%,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摘自于http://house.sohu.com/news/1999-10-20/147.html。
    7 到 1985 年底,全国共有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60 个城市和 300 个县镇实行了个人补贴出售住宅。
     这几年中,共向个人出售了 1000 万平方米以上的住房。摘自于 http://house.sohu.com/news/1999-10-20/147.html。
    8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 1 版,第 369 页
    9同上
    10 尹中立《国六条之后的房地产政策走势分析(1)》,见http://news.china.com/zh_cn/finance/11009723/20070116/13882132.html。
    11丁宁宁《我国住宅产业与住宅政策刍议》 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http://www.sdpc.gov.cn/tzgg/jjlygg/t20060803_79106.htm。
    12戴敦峰 张春蔚《开发商大腕异口同声称是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见http://www.realestate.cei.gov.cn/files/200612/2006f12d31c4348572.html。
    13 周文水《中国房产七年治政》,见《时代潮》2005 年 14 期。
    14潘石屹是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SOHO 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在北京开发了建外 SOHO、SOHO·尚都、SOHO 现代城等楼盘。
    15 沈小杰《房地产成地产商"暴富制造器" 房改让百姓没房住》,自《瞭望东方周刊》,见http://bj.house.sina.com.cn/bbs/2006/1103/15099470.html。
    16 所有数据来自于《北京市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其中 2006 年数据来自于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0701/t20070122_84023.htm;2005 年数据来自于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0605/t20060526_42176.htm;2004 年数据来自于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0605/t20060526_42172.htm;2003 年数据来自于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0605/t20060526_42171.htm。;2002 年数据来自于http://www.bjstats.gov.cn/xwgb/tjgb/ndgb/200605/t20060526_42170.htm。
    17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6-12/11/content_5469941.htm。
    18 任志强,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其领导的华远集团在北京开发了诸如尚都国际中心、盈都大厦、华亭嘉园、华清嘉园等楼盘。任志强在开发商中以“敢说”而著称。提出了“不给穷人盖房子”说、“房地产就应该暴利”说、“所有的房价永远上涨”说以及“住房穷人区和富人区划分”说等广泛引起争论的话题。自“任志强地产语录”,见 http://hi.baidu.com/zzxhj/blog/item/be28f11b04fff5d5ad6e7526.html。
    19《中国青年报》2006 年 05 月 08 日文章:“2006 年 4 月 17 日,本报以《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为题,报道了部分按揭买房者为还房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一现象。这篇报道被互联网广为转载,一时间,‘房奴’成了网友议论的热点话题。”
     20 《中国青年报:79.1%网友表示支持不买房行动》,见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06-05-08/0902126733.html。
    21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6-12/11/content_5469941.htm。
     22 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2006-11/30/content_5412729.htm。
    
    23自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 http://www.realestate.gov.cn/news.asp?recordno=60900&teamno=2&line=3。
    24 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742&teamno=261&line=2。
    
    25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财政部关于印发《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建房[1994]761 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3069&teamno=22&line=1。
    26 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3555&teamno=22&line=1。
    27 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741&teamno=261&line=2。
    
    28 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建住房[2000]196 号)
    29 沈晓杰《中国住房问题十大批判》,见天涯网站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house/1/31549.shtml。
    30 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投资[1998]1474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758&teamno=22&line=1。
    31 建设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行为的通知》(建住房[2000]196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45&teamno=22&line=1。
    32 周文水 《中国房产七年治政》,自《时代潮》 2005 年 第 14 期,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3/15416/1366078.html。
    33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4]77 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29571&teamno=22&line=1。
    3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46793&teamno=261&line=2。
    35谢浩然 《中国住房商品化 20 年(1):从邓小平讲话谈起》,转自于http://www.ce.cn/new_hgjj/jzzl/haoran/jicui/200407/21/t20040721_1289171.shtml。
    36 建设部办法厅《关于印发侯捷同志在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建办房[1991]111 号),见http://www.robroad.com/data/2006/0723/article_91524.htm。
    3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国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1]73 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3857&teamno=261&line=2。
    38 《国务院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61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1528&teamno=261&line=2。
    3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741&teamno=261&line=2。
    40 《国务院关于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加快住房建设的意见》(国发[1998]34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1526&teamno=261&line=2。
    
    41《评论:反思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若干政策》见 http://cq.qq.com/a/20060718/000058_1.htm。
    42 易宪容《房地产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可持续吗?》见 http://news.soufun.com/2006-06-14/732008.htm。
    43 http://forum.enorth.com.cn/thread_1116656_.html。
    44 同上
    45 住房是由纯自然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构成的统一体,它的价值实际上是由非劳动产品(即土地)和劳动产品所构成的,住房的这种构成形态称之为住房的“二元形态”。
    46 即住房具有投资功能和消费功能。住房既可以用来居住,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载体,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对住房建设的控制性等,加之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对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些都使得住房很容易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投资对象。通过投资租赁等方式,人们可以实现住房保值、增值的目的。
    47 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 1 版 第 7 页。
    48同上
    49拉金达·萨查尔(联合国防止歧视及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特别报告员)编写.《适足住房权》.联合国《人权研究丛刊》第七期.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96.XIV.3.P10
    50 沈晓杰 《中国住房十大批判》 见 http://bbs.iyaya.com/114/669229.htm。
    51 谢浩然 《中国住房商品化 20 年(1):从邓小平讲话谈起》,转自于http://www.ce.cn/new_hgjj/jzzl/haoran/jicui/200407/21/t20040721_1289171.shtml。
     5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国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1]73 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3857&teamno=261&line=2。
    53 《中国住房的 50 年变迁》,自 http://www.cnoffice.net/bbs/topic1.asp?wid=19132216。
    54 《中国新闻周刊:究竟是谁让我们成了房奴》见 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06-05-25/1559129489.html。
    5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全国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1]73 号),见建设部网站 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3857&teamno=261&line=2。
    5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 号),见建设部网站http://www.realestate.gov.cn/file.asp?recordno=741&teamno=261&line=2。
    57 中国住房自有率全世界最高”一说最早可追溯到 2002 年。当时在包头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建设部的一位副部长宣布,中国的“城镇家庭 80%拥有住房,农村 100%有住房,住房自有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中国人“住房自有率世界第一”的“美名”从此而来。,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7/05/content_4797752.htm。
    58 丁宁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部长)《我国住宅产业与住宅政策刍议》,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http://www.sdpc.gov.cn/tzgg/jjlygg/t20060803_79106.htm。
    [日]大须贺明 《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挪]艾德等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姚玲珍 《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杨宇冠主编 《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印]拉达金·萨查尔 《适足住房权》联合国人权事务中心《人权研究丛刊》第 7集
    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编:《国际人权法教程》(第一卷)
    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编:《国际人权法教程》(第二卷)
    金俭:《中国住宅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 年 6 月第 1 版
    董云虎,刘武萍. 《世界人权约法总览》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出版社, 1994 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陈劲松《公共住房浪潮:国际模式与中国安居工程的对比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年版
    黄金荣,《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研究》(博士论文)
    潘剑峰 《民事诉讼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第 1 版
    葛明珍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潘多拉:《“为穷人盖房子”是一个政治问题》,载《民生观察》2006年第6期
    张宁:《澳门公共房屋政策:“居者适其屋”》,载《港澳台之窗》2006年第3期
    周林洁: 《德国住房保障制度值得借鉴》,载《城市开发》2003年第6期
    愈慰刚:《公共住宅的政策愈管理》,载《上海城市管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王志华 刘 尧:《公共住宅秩序与公共住宅政策》,载《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第3期
    张雪涛:《韩国住宅宏观调控之政策》,载《城市开发》2006年第7期
    刘润秋 聂 靖 于蕴芳:《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共住房制度》,载《新时代论坛》2006年第2期
    柯年满:《美国的公共住宅政策及其启示》,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11期
    张庭伟:《美国住房政策的演变及借鉴》,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第7期
    余南平:《市场经济与住房社会权利保护》,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5期
    李维哲 吕萍:《完善的住房保障-澳大利亚住房资助计划》,载《城市问题》2003年第3期
    万婷:《完善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性研究》,载《中国房地产金融》2006年第3期
    黄辉:《我国不同阶段房改方案研究》,载《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毛军:《我国城镇住宅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实选择》,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王坤 王泽森:《香港公共房屋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载《住宅与城市房地产》2006年第1期
    王宁楠:《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及其借鉴》,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
    邓宏乾:《英国的公共住宅政策发展及其启示》,载《中外房地产导报》2000年第2期
    黄波:《战后初期美国住房问题及政府对策》,载《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6期
    陈龙乾 许鹏 张志杰 陈龙高:《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前景》,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李基铉:《中国住房双轨制改革及其不平等性》,载《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李文斌 牟家华:《住房政策的局限性:政策的初衷与实施效果的背离》,载《城市发展研究》2006 年第2 期
    Rachel G. Bratt, Michael E. Stone, Chester Hartman.. A right to housing : foundation for a new social agenda,Philadelphia, PA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c2006..
    Peter King A Social Philosophy of Housing,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03
    Paul Balchin Housing Holicy in Europe, first published by Routledge 1996
    John Doling Comparative Housing Policy,first published in great Britain,1997
    Peter malpass Housing and the Welfare State ,first published by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20(1998)
    Bennett, Arnold, Shelter, Housing, and Homes: A Social Right, Montreal: Black Rose Books (June 1996)
    Scott Leckie: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Rights ,The Hague: Kluwer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01)
    Alston, Philip, Promoting Human Rights through Bills of Right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xford: Oxford Univ.Press (1999)
    Alston, Philip, The U.S. and the Right to Housing: 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in 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vol. 1, pp. 120 – 133 (1996)
    Alston, Philip ,out of the Abyss: 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New UN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n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9, no. 3, pp. 332-382 (1987)
    Eide, Asbj?rn, Realiz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ights and the Minimum Threshold Approach, in Human Rights Law Journal, vol. 10, pp. 35-51 (Winter-Spring 1989)
    Robertson, Robert E., Measuring State Compliance with the Obligation to Devote the ‘Maximum Available Resources’ to Realizing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n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16, no. 4, p. 69 (1994)
    Blomkvist, Hans, Housing and the State in the Third World: Misperceptions and Non-percep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Debate, in Scandinavian Housing & Planning Research, vol 6., pp. 129-141 (1989)
    Cook, A Right to a Home?, in The National Law Journal, vol. 9(36) (1987)
    Craven, Matthew, Drafting History of Article 11(1) of the CESCR, i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 Rights (Scott Leckie, ed.), The Hague: Kluwer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01)
    Engel, Kathleen C., Moving Up the Residential Hierarchy: A New Remedy for an Old Injury Arising from Housing Discrimination, in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vol. 77, p. 1153 (1999)
    Herman, Marc-Oliver, Fighting Homelessness: Ca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Make A Difference?, in Georgetown Journal of Fighting Poverty, vol. 2, p. 59 (Fall 1994)
    Kanter, Arlene S., A Home of One’s Own: The Fair Housing Amendments Act of 1988 and Housing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in Americ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 43, p. 925 (Spring 1994)
    McAfee, Kathy, Socialism and the Housing Movement: Lessons from Boston, i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Housing(Rachel G. Bratt, Chester Hartman and Ann Meyerson, eds.),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6)
    Smith-Reid, Inez, Law, Politics and the Homeless, in West Virginia Law Review, vol. 89(115) (1986)
    Stavropoulou, Maria, The Right Not To Be Displaced, in Americ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Policy, vol. 9, p. 689 (Spring 1994)
    住房权与驱离中心网站:www.cohre.org
    联合国人居署网站:http://www.unhabitat.org
    联合国人居署北京信息办网站:
    http://www.cin.gov.cn/Habitat/cn/default.htm。
    建设部网站 http://www.cin.gov.cn。
    住房权亚洲联盟网站:http://www.achr.net
    住房政策中心网站:http://www.york.ac.uk/inst/ch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