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初级汉字表》研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外汉语教学现在是,将来也一直会继续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事业。如何全面地、有效地开展这项事业,是值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以及学者们努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方面研究中,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教材的编写、辞书的编撰和教学测试。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最重要的一个大纲是《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它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1992年发布的,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不足也逐渐体现出来,近年来,汉语字词的定量分析取得了诸多成果,如:《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公布,这些研究成果使得《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可能。
     本文在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界有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研制《初级汉字表》的科学依据及其字目选取的标准,并且详尽描述了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步骤。
     《初级汉字表》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即四年制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或与此相当的非学历汉语教学阶段。《初级汉字表》是笔者在分析对比现有各类字表的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并进行适当的联想添加而成的。《初级汉字表》共选用了950个常用汉字。笔者认为如果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能认识这950个汉字,就能满足基本的阅读和日常生活需要,并为进一步学习汉语字词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还从语义的角度分析了《初级汉字表》的收字情况,结果表明《初级汉字表》的字目构成可以基本满足初级阶段教学用字的需要。另外,为了检验《初级汉字表》字量的合理性,笔者还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进行了识字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级汉字表》的字量是基本合理的。
     文章的最后附有在选字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得出的字表,以及实验部分的调查问卷,以供读者对本文的结论进行检验,同时也可以为汉字教学和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is,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a great undertaking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is regards, the discovery of method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and develop this undertaking using our inherent strength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which must be addressed. A vital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as been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utline which can be used to teach Chinese to foreigners.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n outline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matters, such as the writing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compilation of dictionaries and reference books and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t present, the most important syllabus in the field of TCFL is HSK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Grading Syllabus. It was published by the office of Chinese Language Council International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Hanban) in 1992, and ha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actice of TCFL.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ing on the teaching of TCFL, the incompletion and inadequacy of HSK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Grading Syllabu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fruits abo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vocabulary have been achieved, for exampl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reen Book (The Language Situation in China) gives us a clear picture of the present usag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the mass media, it has been made possible for us to improve the HSK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Grading Syllabus further.
     Apart from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comments on HSK Vocabulary and Chinese Character Grading Syllabus, the standards and every step of Chinese character selecting of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has been describ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primary" in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means the primary phase of TCFL, namely the grade one in Chinese as a foriegn language major and the other equivalent level. The writer has carefully analyzed different kinds of fruits about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vocabulary, and made some appropriate supplement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CFL practices.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is composed of 950 characters which ar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writer's opinion, when the primary learners master the usage of these characters, the elementary need of reading and of the daily life can be met, and a good groundwork for the further study can be set.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also analyzed the content of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it turned out that the characters of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ostly. In additi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has been verified through a sample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learn about the quantity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are mastered by primary students, it showed that the quantity of the list of primary Chinese characters for TCFL is reasonable.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research were enclos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can be taken as references for the reader and the others concerned who draw up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Program and compile text books for foreign students.
引文
1 参见:赵金铭、张博、程娟.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世界汉语教学.2003(03).
    2 参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3 参见:容庚 编著 张振林、马国权 摹辅.《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影印 1985.
    7 参见:费锦昌.常用字的性质、特点及其选取标准.语文学习.1988(9).
    8这几部教材是:《中级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汉语中级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现代汉语进修教程·精读篇》.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9 参见: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10 参见:李英.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火纲》的几个问题.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04).
    11 参见:刘镰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等级体制.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胡名扬编.1999.
    12 参见:赵会铭.外国人基础汉语用字表草创.《汉语研究》第二辑.1989.
    13 这四部教材是:《汉语教科书》.北京大学编.商务印书馆.1964;《基础汉语》.北京语言学院编.商务印书馆.1971;《基础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学院编.外文出版社.1980;《实用汉语课本》.刘珣、邓恩明、刘社会编.商务印书馆.1981。
    14 参见: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1992).
    15 参见: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中国语文》1957年第7期.
    又见:周有光.《字母的故事》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年修订版.2-7页.
    16 参见: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载《语文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42页.
    17 参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8页.
    26 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编《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语文出版社.(1986)。
    27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增订三版.
    28 《现代汉语词汇》符怀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http://lingua.mtsu.edu/chinese-computing/statistics/笪骏.2004.
    [1]艾伟《汉字问题》.北京:中华书局.(1949).
    [2]陈鹤琴《语体文应用字汇》.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3]陈原主编《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北京: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范可育、费锦昌《现代汉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冯志伟《现代汉字和计算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8]江新《对外汉语字词与阅读学习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9]蒋善国《汉字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10]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24/1992).
    [11]李大遂《简明实用汉字学(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刘镰力《汉语水平测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1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1982)
    [14]吕叔湘《语法讲义》.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15]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载《语文近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16]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
    [17]马建忠《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1983).
    [18]潘文国 《汉语的构词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9]彭聃龄《汉语认知研究》.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20]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1]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2]苏培成《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学研究》.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23]苏培成《现代汉字学参考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4]万业馨《应用汉字学概要》.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5]王力《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6]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7]邢红兵《基于统计的汉语字词研究》.北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28]杨润陆《现代汉字学通论》.北京: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29]章士钊《中等国文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07/1935)
    [30]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1]赵元任《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载《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32]周有光《字母的故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
    [1]我国第一部分析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年度报告[J].长江学术.2007(01).
    [2]“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J].语言文字应用.2004(01).
    [3]“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的几个重要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4]“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4(01).
    [5]蔡丽、贾益民.海外华语教材选词共性分析[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02).
    [6]崔永华.汉字部件和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7]程娟、许晓华.HSK单双音同义动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4).
    [8]陈仁凤、陈阿宝.一千高频度汉字的解析及教学构想[J].语言文字应用.1998(01).
    [9]陈章太.语言国情调查研究的重大成果[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10]丁方豪.《现代汉字造字法探索》[J].语文现代化丛刊第10辑.1990.
    [11]费锦昌.常用字的性质、特点及其选取标准[J].语文学习.1988(9).
    [12]伏学凤.《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名量词系源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13]傅永和.现代汉语字频统计取得新成果[J].文字改革.1985(3).
    [14]傅永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研制[J].语文建设.1988(2).
    [15]郭曙纶.《雨中登泰山》的超纲词统计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16]郭熙、祝晓宏.海外华语传播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17]“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的几个重要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2).
    [18]简启贤.汉字偏旁的名称与翻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05).
    [19]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5(04).
    [20]江新.汉字频率和构词数对非汉字圈学生汉字学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4).
    [21]江新.外国人汉语双字词习得中的频率效应再探[J].语言科学.2006(6).
    [22]江新.赵果.黄慧英.外国学生汉语字词学习的影响因素——兼论《汉语水平大纲》字词的选择与分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2).
    [23]姜德梧.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4(01).
    [24]李大遂.突出系统性 扩大识字量——关于中高级汉字课的思考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2004(03).
    [25]李大遂.中高级留学生识字量抽样测试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02).
    [26]李红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收“语”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04).
    [27]李清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01).
    [28]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基础词语的难度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7(03).
    [29]李绍林.《等级大纲》与汉语教材生词的确定[J].汉语学习.2006(05).
    [30]李绍林.高水平汉语阅读难点词语调查及其有关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5(03).
    [31]李绍林.《等级大纲》与汉语教材生词的确定[J].汉语学习.2006(05).
    [32]李晓琪.《HSK词汇等级大纲》中形容词和副词的词类标注问题[J].汉语学习.1997(4).
    [33]李英.关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个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04).
    [34]李宇明.关于《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35]梁汉平.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与汉语新变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6]刘长征.《词汇大纲》与2005媒体高频词语比较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03).
    [37]刘华杰.筛选汉字小字符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科技术语研究.1999(04).
    [38]刘建梅、许嘉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4(03).
    [39]刘兰民.试论汉语造词理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5).
    [40]刘晓梅.“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04).
    [41]刘英林.《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试行)的研究方法[J].世界汉语教学.1989(01).
    [42]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9).
    [43]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续十)[J].世界汉语教学.1994(4).
    [44]吕文华.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03).
    [45]马清华.唯频率标准的不自足性——论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大纲设计标准[J].世界汉语教学.2008.(2).
    [46]马燕华.论汉字教学的性质、类型、特征对不同类型语言教材中的汉字选择[J].汉字与汉字教学.2005.
    [47]木欣.谈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个原则[J].八桂侨刊.2003(05).
    [48]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J].汉字文化.1999(02).
    [49]钱旭菁.词汇量测试研究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50]任瑚琏.字、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单位及教学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51]沈烈敏、朱晓平.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字频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4(04).
    [52]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53]石定果.从认知科学看对外汉字教学[J].载吕必松主编《汉字与汉字教学研究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4]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55]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8(02).
    [56]史有为.对外汉语教学最低量基础词汇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1).
    [57]司玉英.从四种汉字频度的比较看汉字的性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3).
    [58]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9(04).
    [59]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准备工作中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9(01).
    [60]苏培成.现代汉字研究简述[J].语文建设通讯.1992(2).
    [61]苏培成.《规范汉字表》的研制[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62]苏新春.计量方法在词汇研究中的作用及频级统计法[J].长江学术.2007(02).
    [63]苏新春.对外汉语词汇大纲与两种教材词汇状况的对比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02).
    [64]苏新春、杨尔弘.2005年度汉语词汇统计的分析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65]孙德金.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科学本质[J].世界汉语教学.2007(04).
    [66]孙建一.现代汉语字频测定及分析[A].现代汉语定量分析[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67]孙瑞珍.中高级汉语教学语法等级大纲的研制与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02).
    [68]孙新爱.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02).
    [69]佟乐泉(1993)《扫盲用字表》的研制.《语言文字应用》第3期。
    [70]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4(02).
    [71]王汉卫.论词汇大纲研制原则[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03).
    [72]王汉卫.量词的分类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02).
    [73]王惠、余桂林.汉语基础教材的字频统计与跨区域比较——兼论全球华语区划与汉字教育问题[J].长江学术.2007(02).
    [74]王敏.新中国常用字问题研究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2007(02).
    [75]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76]王宁.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7(01).
    [77]王铁琨.语言使用实态考察研究与语言规划——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8(01).
    [78]王铁琨.关于<规范汉字表>的研制[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79]王铁琨、侯敏、杨尔弘.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用字用词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80]王晓光.在甲级字解析基础上的对外汉字教学构想[J].语言研究.2002(S1).
    [81]王燕灵、张霞.汉字特点和词汇教学[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3(01).
    [82]王又民.中外学生词汇和汉字学习对比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83]王周炎、卿雪华.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05).
    [84]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06).
    [85]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02).
    [86]徐彩华、张必隐.汉语单字词的通达:词频和累计频率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4(02).
    [87]徐通锵.“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4.(3).
    [88]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4).
    [89]杨捷.对外汉语语素教学的实施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6(S2).
    [90]易洪川、杨夷平、朱全红.从基本字表的研制看汉字学与汉字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8(04).
    [91]尹春梅.《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问题研究综述[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
    [92]印京华.美国大学汉字初级阶段教学效率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01).
    [93]余文青.对留学生口语词汇和笔语词汇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2(04).
    [94]苑春法、黄昌宁.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02).
    [95]苑春法.汉语构词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0(01).
    [96]张德劭.汉字等级与对外汉字教学[J].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1辑)潘文国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97]张和生.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大纲建设的一点思考[J].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主办.汉语教学学刊编委会编.2005(7).
    [98]张和生.外国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状况计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6(01).
    [99]张凯.汉语构词基本字的统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100]张学涛.基本字带字教学法应用于外国人汉字学习[J].汉字文化.1997(4).
    [101]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2).
    [102]赵果.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识字量与字的构词数[J].语言文字应用.2003(03).
    [103]赵金铭.外国人基础汉语用字表草创[J].《汉语研究》第二辑.1989.
    [104]赵金铭、张博、程娟.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J].世界汉语教学.2003(03).
    [105]赵悦.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习得规律与教学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报.2005(4).
    [106]周健、刘圣心.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汉字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 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06).
    [107]周庆生.语言生活与生活语言——《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上编)编后[J].语言文字应用.2007(01).
    [108]周有光.现代汉语用字的定量问题[J].辞书研究.1984(4).
    [109]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1]安雄.《构建对外“理性汉字教学方法”的基础研究》[A].陆俭明.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安雄.《一级阅读字表》的编制及说明[A].陆俭明.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常宝儒.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的报告[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
    [4]常宝儒.汉语教学常用汉字的优选问题——(前1.000个高频字的对比分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
    [5]陈晶.小学语文改革实验教材语言文字状况分类调查简要报告[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福建厦门.2006.
    [6]崔永华、陈小荷非汉字圈汉语学习者汉字使用情况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汇编[C].(内部资料).1999.
    [7]韩秀娟、赵小兵、张志平.现代汉语基本词汇先验集的考察分析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C].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语文出版社.2004.
    [9]“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C].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语文出版社.2004.
    [10]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C].中国浙江杭州.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2004.
    [11]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
    [12]刘镰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等级体制[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胡名扬编.1999.
    [13]刘珣、黄政澄、方立.汉语水平考试的设计与试测.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 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4]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C].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1999.
    [15]吕文华.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C].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1999.
    [16]马燕华.论汉字教学的性质、类型、特征对不同类型语言教材中的汉字选择[A].陆俭明.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潘先军.对外汉字教学与小学识字教学[C].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1999.
    [18]石定果.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北京.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胡明扬编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1996.
    [19]孙德金.(HSK词汇等级大纲》问题浅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0]孙晖.关于编制对外汉语教学非学历教育汉语教学大纲的几点构想[C].德国下萨克森州汉诺威市.1999.
    [21]王惠、余桂林.华语教材用字的地域分布与频率统计——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中国大陆对比.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2]杨艳.入门级对外汉语教材词汇的计量研究——基于四套教材与大纲的比较.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3]杨子菁、严越.中级汉语精读教材中的词汇选取与处理情况分析[C].中国福建厦门.2006.
    [24]叶德明.外籍学生阅读与书写汉字之策略.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语言研究》编辑部出版.2001.
    [25]周健.论对外汉字教学的阶段性策略.第三届国际华文教育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26]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J].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语文出版社.1988.
    [1]蔡丽.海外华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2.
    [2]陈俊羽.语素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D].北京语言大学.2007.
    [3]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4.
    [4]郭楚江.华文教材汉字研究——以《中文》、《汉语》、《标准中文》为例[D].暨南大学. 2004.
    [5]韩秀娟.现代汉字部件规范和HSK汉字等级大纲部件的属性调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
    [6]韩秀娟.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的通用词语用字研究及字词语关系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7.
    [7]胡岚.对初级阶段留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词汇量的调查报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8]李文韬.字“因素”对日韩留学生双字词词义理解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9]刘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火纲》形容词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10]欧阳晓芳.《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动词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11]王娟.留学生单音节多义语素习得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
    [12]吴俊英.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13]吴玉荣.汉语水平考试大纲(HSK)制定、调整的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14]许红花.HSK甲级词中的兼类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
    [15]薛靓.汉字“成字部件”与对外汉字教学[D].广西民族大学.2007.
    [1]北京师范大学.三千五百常用字表·说明[A].《三千五百常用字表》[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2.
    [2]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3]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汉字频率表[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4]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S].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5]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6]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修订本)》[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处编.《现代汉语常用字表》[Z].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9]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
    [10]李公宜、刘如水(主编).《汉字信息字典》[Z].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1]容庚 编著 张振林、马国权 摹辅.《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影印 1985.
    [12]王力.《实用解字组词词典·序》[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13]叶绍钧等.《十三经索引(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1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5.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整理研究室编.《姓氏人名用字分析统计》.北京:语文出版社.1986.
    [17]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文信息司.《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18]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文信息司.《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9]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常用字表》[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