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以来知、荘、章三系声母发展演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知、莊、章是漢語語音發展史上三系聲母的代表字。知,指知、徹、澄,在等韻圖中排在二等和三等,所以又叫知二、知三。莊指莊、初、崇、生,章指章、昌、船、書、禪,兩組聲母在唐宋三十六字母中都屬於照類聲母,而在等韻圖中分別排在二等和三等,故又叫照二、照三。知組、莊組和章組(文中經常簡稱知莊章)三組聲母在現代普通話中已經完全合流成現代捲舌音t(?)、t(?)、(?)一組(另有部分莊組字進入精組)。在語音發展歷史中,知莊章三系聲母的關係錯綜複雜,其發展演變是漢語語音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漢語聲母發展演變過程中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最為複雜的部分之一。
     本課題旨在探討漢語聲母系統中的知組、莊組和章組三組聲母在漢語發展歷史上特別是中古時期以來的發展演變情況。以歷代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韻學著作作為研究材料,試圖以歷史比較法為基礎,從語音發展的縱向角度來探討知莊章三組聲母的歷史發展軌跡,並結合同時期的相關語音资料從横向的角度加以比較,連結歷史的知莊章演化軌跡,加以細部分析,最終清晰地展示出知莊章三組聲母的發展脈絡和演變規律。
Zhi,zhuang,zhang are the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s of three initial systems in Chinese phonetic developing history.Zhi refers to zhi,che,cheng,which are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line of the equiprosody chart.So it is also called second zhi and third zhi. Zhuang refers to zhuang,chu,chong,sheng.And zhang refers to zhang,chang,chuan, shu,chan.Both of these two groups of initials belong to initial zhao according to the 36 initials listed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And they are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line of the equiprosody chart.So they are called second zhao and third zhao.The initial groups zhi, zhuang and zhang have completely merged into modern retroflex consonant t(?),t(?),(?) in modern mandarin(Some of the initials in zhuang group flew into jing group).In the history of phonetic development,the relationship among zhi,zhuang,zhang initial systems are extremely complicated.Their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link in Chinese phonetic history.It's also one of the cores of Chinese initial development,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parts.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ree Chinese initial systems zhi,zhuang,zhang in Chinese language development,especially after the mediaeval times.The materials are based on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honology works in the past dynasties.This study tried to used history comparative method and multi 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like the change of tunes to investigate the track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initial systems zhi,zhuang,zhang in the portrait view of phonetic development.It also makes lateral comparison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honetic data in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analyzes in details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track of initial systems zhi,zhuang,zhang and finally reveals the evolutionary skeleton and rules of zhi zhuang zhang initial systems clearly.
引文
[1]參考周祖庠《新著漢語語音史》,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6-14頁
    [1]周祖庠《新著音韻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2]邵榮芬《漢語語音史講話》,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頁
    [3]周祖庠《新著漢語語音史》,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頁
    [1]李行傑《知莊章流變考論》,青島師專學報,1994年第11卷第2期
    [2]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18-121頁
    [1]參考[瑞典]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59及72-76頁
    [2]葛毅卿《隋唐音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頁
    [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中華書局,2001年版,第48頁
    [2]李行傑《知莊章流變考論》,青島師專學報,1994年第11卷第2期
    [1]周祖庠《新著漢語語音史》,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頁
    [2]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92-93及127頁
    [1]系聯情況可參見李榮《切韻音系》“反切上字系聯形”一節,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89-90頁
    [2]《切韻音系》中根據聲韻配合關系將韻母分成六類,其中丑類和寅類並稱為“二三四等合韻”,也稱為三等韻。具體分類方法從略,可參見李榮《切韻音系》76-80、86頁
    [3]葛毅卿《隋唐音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85頁。具體情況可參考該書第76-93頁
    [1]邵榮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98-99頁
    [2]葛毅卿《隋唐音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91-93頁
    [3]邵榮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99頁
    [4]邵榮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33頁
    [1]參見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92-93頁
    [1]具體情況可參見邵榮芬《切韻研究》101-108頁“船母與常母”一節
    [1]參見李新魁《漢語音韻學》,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第213-224頁
    [1]周祖謨《漢語音韻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957年版,第198頁
    [2]周祖謨《問學集·射字法與音韻》,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663頁
    [3]周祖謨《問學集·宋代方言》,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656頁
    [4]參見李行傑《<韻補>聲類與南宋聲母》,載《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3年第1期
    [1]參看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589-591頁
    [1]麥耘《从<五音集韻>的並韻看其音系的性質》,載《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年
    [1]寧忌浮《<古今韻會舉要>及相關韻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9頁
    [1]參照楊耐思《漢語“知、章、莊、日”的八思巴譯音》,載《音韻學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84年,第394-402頁
    [1]詳見郑张尚芳《<蒙古字韵>所代表的音系及八思巴字一些转写问题》,載《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第164-181頁
    [1]參見羅常培《中原音韻聲類考》,載《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65-79頁
    [1]蒋冀骋《論<中原音韻>中知照莊三系的分合》,載《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6期
    [1]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0-21頁
    [1]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頁
    [2]羅常培《中原音韻聲類考》,載《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77頁
    [3]詳見陸志韋《釋中原音韻》,載《燕京学报》31期
    [4]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頁
    [5]李新魁《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2004版,第5頁
    [6]參照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72-73頁
    [1]詳見忌浮《<五音集韻>與等韻學》,載《音韻學研究》第三輯,中華書局,1994年,第80-89頁
    [2]參見寧忌浮《<古今韻會舉要>及相關韻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
    [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中華書局,2001年版
    [2]參照陳廣忠《韻鏡通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第58-59頁
    [1]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頁
    [1]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1年,第3本第2分
    [2]寧忌浮先生仍對此存疑,詳見其《洪武正韻的反切問題》,載《中國語言學報》第九期,1999年
    [1]見《洪武正韻聲類考》,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1年,第3本第2分
    [1]葉寶奎《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頁
    [2]劉文錦《洪武正韻聲類考》,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1年,第3本第2分
    [1]葉寶奎《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頁
    [1]參照張玉來《韻略易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1]張玉來《韻略匯通音系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頁
    [1]葉寶奎《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頁
    [2]李清桓《<五方元音>音系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張玉來《韻略易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6頁
    [2]王平《<五方元音>音系研究》,載《山东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3]李清桓《<五方元音>音系性质新论》,載《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1]張玉來《韻略易通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頁
    [1]王力《论禅船崇母的分化规律——兼说“有音变条件”和“音变规律”》,载《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務印書館,2002年
    [2]邵榮芬《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頁
    [1]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6頁
    [2]李新魁《論<切韻>中牀禪的分合》,載《中山大學學報》1979年第1期
    [1]劉文錦《洪武正韻聲類考》,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31年,第3本第2分
    [2]王力《论禅船崇母的分化规律——兼说“有音变条件”和“音变规律”》,載《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務印書館,2002年
    [1]鄭仁甲《論三等韻i介音——兼論重紐》,載《音韻學研究》第三輯,1994年
    [1]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2004年修訂版,第143頁
    [2]見忌浮《<中原音韻>二十五母集說》,載《中國語文》1964年第5期
    [1]可分別參見王力《漢語史稿》所附《現代北京話聲母和中古聲母對照表》和唐作藩《音韻學教程》書中附的《<廣韻>聲母和普通話聲母比較表》
    1.宋本廣韻(據張氏澤存堂本影印) 北京 中國書店 1982.6第1版
    2.[金]韓道昭著、寧忌浮校訂 校訂五音集韻(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本) 中華書局1992年9月第一版
    3.[元]周德清 中原音韻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96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4.[題宋]司馬光 切韻指掌圖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2
    5.[元]熊忠著;甯忌浮整理 古今韻會舉要 北京:中華書局,2000
    6.陳澧 切韻考:附外篇北京:中國書店,1984.7
    7.王力 漢語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2004
    8.王力 漢語語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5
    9.王力 漢語音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1991.10
    10.[瑞典]高本漢 中國音韻學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1.李新魁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1983.11
    12.董同龢 漢語音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2001.10
    13.李新魁 中古音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1
    14.李新魁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1983.11
    15.李新魁 李新魁自選集 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6.唐作藩 音韻學教程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5
    17.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11
    18.潘悟雲 漢語歷史音韻學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9.楊耐思 近代漢語音論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0.趙蔭棠 等韻源流 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21.陸志韋 陸志偉近代漢語音韻論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2.葉寶奎 明清官話音系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23.周祖庠 新著漢語語音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24.周祖庠 新著音韻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25.耿振生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9
    26.何九盈 上古音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1
    27.李榮 切韻音系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28.邵榮芬 漢語語音史講話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
    29.邵榮芬 切韻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3
    30.葛毅卿 隋唐音研究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1.陳廣忠 《韻鏡》通釋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2
    32.李新魁 《韻鏡》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4
    33.羅常培 《通志.七音略》研究——景印元至治本《通志.七音略》序載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4.楊軍 七音略校注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7
    35.唐作藩 《四聲等子》研究 載漢語史學習與研究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6.許紹早《切韻指掌圖》試析 音韻學研究.第三輯 北京:中華書局,1994.4
    37.董小征 《五音集韻》與《切韻指南》音系之比較研究 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6
    38.甯繼福 中原音韻表稿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39.[美]薛鳳生 中原音韻音位系統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0.6
    40.李新魁 中原音韻音系研究 上海:上海文化年鑒出版社,1983.2
    41.楊耐思 中原音韻音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42.寧忌浮 《洪武正韻》研究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3.6
    43.劉文錦 《洪武正韻》聲類考 史語所集刊第三本第二分
    44.寧忌浮 《古今韻會舉要》及相關韻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
    45.張玉來 韻略易通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04
    46.張玉來 韻略匯通音系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47.葉實奎 明清官話音系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1
    48.楊軍 《韻鏡》與《切韻指掌圖》語音比較研究 貴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5
    49.楊劍橋 《洪武正韻》音系研究 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5
    50.梁振仕 對照系聲母源流的再認識 廣西大學 碩士學位論文1997.6
    51.張曉 《五方元音》音系 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5
    52.楊劍橋 明代官話語音演變研究 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4
    53.張平忠 試論中古以來齒音的開合口 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4.4
    54.張平忠 中古以來齒音聲母的歷史演變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4年第10期
    55.羅常培 知徹澄娘音值考 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4.12
    56.羅常培 中原音韻聲類考 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4.12
    57.徐通鏘 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内部擬测法_上_漢語的介音對聲母系統的演變的影響 語文研究1994年第3期
    58.徐通鏘 音系的結構格局和内部擬測法_下_漢語的介音對聲母系統的演變的影響 語文研究1994年第4期
    59.李行傑 知莊章流變考論 青島師專學報1994.6
    60.蔣冀騁 論《中原音韻》中知照莊三系的分合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第6期
    61.朱聲琦從《玉篇》看舌上音知系聲母的產生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62.桑宇紅 止開三知莊章組字在近代漢語的兩種演變類型 語文研究 2007年第1期
    63.曹正義 中古的崇、船、禪與現代的tS、tS'、S濟南:山東大學學報 1963
    64.陳潔 知莊章組後-i丟失的規律 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6
    65.張建軍 知照組及喻三喻四字古聲母辨析 河西學院學報 2006年第6期
    66.任福祿 舌上音_娘_母獨立時間的考察報告 西北大學學報2001.11
    67.尋仲臣 論中古船禪二母的分合演變古漢語研究1994年第2期
    68.張衛東 論中古知照系部分字今讀同精組 深圳大學學報1984(創刊號)
    69.高曉紅 北京話莊組字分化現象試析 中國語文 2002年第3期
    70.李瑞禾《廣韻》莊組、章組、知組和精組字在現代漢語方言區的合流與分化西昌學院學報 2005.6
    71.羅元浩 高本漢知照兩組音值擬測述評 江西大學學報 1988年第3期
    72.陳會兵 漢語聲母系統的發展軌跡 學術論壇 2006年第3期
    73.郭鷺娟 等韻學中的聲類評述 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2002.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