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上市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从2002年6月24日以后,中国股市便踏上了漫漫熊路。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股指一降再降,股价一跌再跌,股指一度曾击穿千点大关。股市低迷,投资者信心指数跌入低谷。但股市扩容的步伐并没有减慢多少,截止到2005年12月30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已达1378家。伦敦交易所经过190年的发展,上市公司才达到1000家,同样是1000家上市公司,纽约交易所走了160年,东京交易所走了98年,而我国股市仅仅走了十五年的时间,就使上市公司达到了将近1400家。我国股市的发展速度令世人瞠目!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亏损股票数量却在逐年递增。到2005年底达到141家,其中,还不包括已经退市的29家公司,仅2005年一年就新增ST股票75家。一些上市前标榜的所谓高成长、高盈利、绩优企业,上市一年甚至半年后便发出巨亏公告,在股市上演“变脸术”。例如蓝田股份、大庆联谊、红光实业、麦科特、通海高科等,这些公司在上市前通过各种造假手段疯狂造假,成功虚假发行、上市,上市后经不起市场的考验,于是虚假上市问题频频曝光,投资者的信心也被彻底打碎。本文正是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剖析,来探究虚假上市的成因及对策,以期从制度上、立法上来遏制这种股市“毒瘤”的再度产生。
     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虚假上市概论。本章主要对虚假上市进行界定,并分析虚假上市的危害与成因。通过对通海高科筹备其股票发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造假活动的分析,归纳出虚假上市具有的三个明显特征:参与虚假上市的主体的范围相当广泛。违法主体几乎涵盖了证券市场所有参与者的类型;参与虚假上市的主体之间的关联性特别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锁链;财务造假已经成为虚假上市公司的通用手段。通过对一些已经被查处的虚假上市公司的分析,并集合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指出虚假上市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严重扰乱证券市场秩序,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严重打击广大公众对证券市场的信心,降低股民对政府的信任;虚假上市公司被查处后,所募集资金大多损失殆尽,经济损失惨重;严重破坏了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并从上市公司、券商等中介机构以及我国证券监管制度等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虚假上市频发的原因。
     第二部分为中美防止虚假上市的立法比较,主要分析中美发行上市制度及赔偿救济制度。通过对美国和我国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在证券监管机构的设置、证券市场体系的构建以及证券立法等方面的优劣。
     第三部分为虚假上市的法律问题。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着重从虚假上市公司的法律责任、虚假上市公司存续以及虚假上市公司退市的法律问题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从我国的立法来看,虚假上市公司的法律责任主要有: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特别指出,不仅对虚假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股票罪进行惩处,还应该追究虚假上市公司在造假各环节中的刑事责任。其次,通过对虚假上市公司存续的分析,指出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推出的必要性。最后指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是上市公司退市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需要完善我国的诉讼制度从而为中小投资者特供更为经济可行的法律救济。
     第四部分提出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立法的建议。通过上述各章的研究分析,提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完善股票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相关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诉讼制度。
Since June 24, 2002, the China stock market was falling continuously. In nearly four years, the stock index continued to drop. In December 30, 2005, there were 1,378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Shanghai stock market and the Shenzhen stock market. Now, and there were nearly 1,400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s security market. The speed was extremely quick! To the end of 2005, there were 141 ST shares. In 2005, it increased 75 ST shares. Som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had own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started to lose money after a year even half a year. These listed companies had crazily made false impression before they listed the security market. When the question was exposed, the investor's confidence was also destroyed thoroughl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se real cas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about false listing. This chapter mainly carries on the limits. There are thre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ne is the main body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y is quite widespread. The illegal main body has covered nearly all of the main body which participates in the stock market. They had formed a complete catena. Making false finance information already became every company's method. It points out that the hazardous of false listing mainly displays in: It seriously harassed the order of stock market; It seriously attacked the confidence of general public; When they were invested, their fund had been wasted off, the economic loss was extremely serious; It seriously destroyed the legal supreme and the authority. Then, it seriously harmed the securities regulatory system.
     The second part compares the different system of preventing false listing between the China and the America. It mainly analyzes two country’s system.
     The third part is about the legal issues of false listing. It also is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article. It analyzes the legal liability of the listed company, First, studies our country’s legislation. Those listed companies made the false documents, therefore, they had to undertake the civil compensativ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Specially, it points out that we not only investigate the fraud crime, but also should investigate its all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when it made false impression in various links. It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establish the system about that the company withdraws from the market. Finally, the article points out protecting the young shareholder benefit and consummating our lawsuit system.
     The fourth part proposed the legal suggestion. The author gives the proposal that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issuing and listing the market; Promotion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about the facilitating agency; Perfecting lawsuit system.
引文
1 2005年十大法治事件之一发审委王小石受贿案。
    2谭丽莎欺诈上市第一案判了.见http://www.people.com.cn .2005年4月6日在对PT红光的处罚中,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作为公司诉讼代表人出庭的红光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周伟对于诉讼的后果表示:“罚钱呗。但我们根本没钱,上次证监会的罚款我们还没交呢。”上市公司以无力支付为由轻松应对处罚。
    1杨亚梅.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制度环境分析.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6月.12页
    2顾雷著.《证券违规犯罪新趋势与认定处罚》.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17页
    1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209-213页
    2例如通海高科一案中的金泉公司。
    3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209-213页
    4宋夏云.蓝田财务欺诈案例研究.《审计与理财》.2005,1.9页
    5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220-221页
    1顾雷著.《证券违规犯罪新趋势与认定处罚》.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年.9页
    2中国证监会决定:自2004年7月9日起3个月内不受理江苏琼花签字保荐代表人张睿、吴雪明推荐的项目。
    3见陈为.保荐制改革面临倒退危机.《证券市场周刊》. 2005,47.12-13页海通证券某投行负责人这样评价保荐制度:“从几次处罚的情况来看,管理层对于保荐代表人的惩罚过轻,江苏琼花这样大的事件,签字保荐代表人也只是停‘课’3个月,而之后对于其他项目中保荐代表人的处理更是轻描淡写,只是接受监管提醒。”
    1见http://www.cnfol.com wind资讯数据中心2005年12月30日
    2见http://www.szse.cn http://www.sse.com.cn 2005年12月31日
    3转引自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195页
    1强力主编.《金融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23页
    2李朝晖著.《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92-95页,
    1李朝晖著.《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4-6页
    
    1李朝晖著.《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0年.47页
    2强力主编.《金融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324页
    1何霞萨班斯法案引发的思考见http://www.cnii.com.cn 2005年8月8日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PCAOB)。负责监管执行公众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法案规定:PCAOB拥有注册、检查、调查和处罚权限,保持独立运作,自主制定预算和进行人员管理,不作为美国政府的部门或机构,其成员、雇员及所属机构不应被视为联邦政府的官员、职员或机构。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PCAOB实施监督。PCAOB和SEC可随时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特别检查。PCAOB有权调查、处罚和制裁违反该法案、相关证券法规以及专业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2、要求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合伙人和复核合伙人每5年必须轮换,规定了注册会计师需向公司审计委员会报告的事项。3、要求加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要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选择和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对呈报给SEC的财务报告予以保证;SEC有权对违反证券法规者担任公司的董事或管理人员采取禁入措施。4、对强化财务披露义务进行了规定,由SEC制定规则,强制要求公司审计委员会至少应有一名财务专家,并且要予以披露。强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管理层做出的评价出具鉴证报告。5、加重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对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最高可判处25年入狱。对犯有欺诈罪的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分别可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执行证券发行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复核工作底稿至少应保存5年。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必须对报送给SEC的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和公允表达进行保证。违反此项规定,将处以5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或判处入狱5年。起诉证券欺诈犯罪的诉讼时效由原来从违法行为发生起3年和被发现起1年分别延长为5年和2年。6、增加经费拨款,强化SEC的监管职能。从2003年起将SEC的拨款增加到7.76亿美元,加强欺诈防范、风险管理、市场监管与投资管理。其中9800万美元用于招聘200名工作人员,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业务的监管。
    1张旭东中国证监会:我国证券发行制度革命性变革见http://www.xinhuanet.com 2005年6月19日
    2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4年7月9日发布公告称:江苏琼花的违规行为,对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公司董事长于在青、董事兼总经理敖吟梅未能履行诚信勤勉义务,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直接的责任,本所决定对江苏琼花和公司董事长于在青、董事兼总经理敖吟梅予以公开谴责。对于江苏琼花及上述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公开谴责处分,本所将记入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3和讯网专题组江苏琼花事件背后拷问发审制度和保荐制度见http://www.news.hexun.com 2005年12月15日
    1李国光、贾纬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3年.107-111页
    1王增丽世通前CEO被判25年监禁见http://www.sina.com.cn.2005年12月25日
    
    1李国光、贾纬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3年.37页
    2李国光、贾纬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3年.80页
    1王作富主编.《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60页
    2金琼.通海高科:从假寐到真死.《四川金融投资报》. 2002年9月9日
    
    1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244页
    2见http://www.xyfund.com 2005年10月22日
    1钱政宜、吴天一等.严义明铆上段永基:春节后调查中关村.《国际金融报》.2006年01月18日
    1见http://www.stockstar.com 2005年12月31日
    2郑顺炎著.《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34页
    3顾肖荣、张国炎著.《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556-581页
    4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说,从执法方面来看,监管部门执法手段有限,同时也还存在着执法效率低等问题。
    5见http://www.scrc.gov.cn 2006年3月5日
    
    1顾肖荣、张国炎著.《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年.112页
    2顾肖荣、张国炎著.《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3年.23-25页
    3转引自齐斌著.《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 2000年.26-27页
    4郑重首例高管配股案判决山东巨力再现量刑过轻http://www.zgjrw.com 2005年12月6日
    5转引自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371页
    1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3年. 282页
    1李朝晖著.《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0年. 49页。
    1转引自郑顺炎著.《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216页
    【1】李国光、贾纬编著.《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3年
    【2】顾雷著.《证券违规犯罪新趋势与认定处罚》.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
    【3】强力主编.《金融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齐斌著.《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法律出版社,2000年
    【5】郑顺炎著.《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李朝晖著.《证券市场法律监管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
    【7】吴志攀、白建军主编。《证券市场与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8】徐明、郁忠民主编.《证券市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年
    【9】徐冬根、陈慧谷、潘杰编著.《美国证券法律与实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10】郭锋编著.《中国证券监管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
    【11】白建军著:《证券欺诈及对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
    【12】胡晓珂著:《证券欺诈禁止制度初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13】祝二军著:《证券犯罪的认定与处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
    【14】何伟、张建华、蔡朝录主编:《股票发行上市辅导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15】黄振中编著:《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与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3年
    【16】顾肖荣主编:《证券犯罪与证券违规违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
    【17】张明远著:《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
    【18】顾肖荣、张国炎著:《证券期货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
    【19】王作富主编:《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李志君著:《证券市场政府监管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1】钱弘道著:《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
    【22】顾肖荣主编:《证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9年
    【1】孙会.通海高科案庭审直击.《证券市场周刊》.2003,45.
    【2】于颖、孙会.通海终结者.《证券市场周刊》.2003,47.
    【3】宋夏云.蓝田财务欺诈案例研究.《审计与理财》.2005,1.
    【4】陈为.保荐制改革面临倒退危机.《证券市场周刊》. 2005,47.
    【5】金琼.通海高科:从假寐到真死.《四川金融投资报》.2002年9月9日
    【6】钱政宜、吴天一等.严义明铆上段永基:春节后调查中关村.《国际金融报》.2006年01月18日
    【1】杨亚梅.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制度环境分析.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6
    【1】谭丽莎欺诈上市第一案判了见http://www.people.com.cn 2005年4月6日
    【2】张旭东中国证监会: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性革命见http://www.xinhuanet.com 2005年6月19日
    【3】何霞萨班斯法案引发的思考见http://www.cnii.com.cn 2005年8月8日
    【4】见http://www.xyfund.com 2005年10月22日
    【5】郑重首例高管配股案判决山东巨力再现量刑过轻见http://www.zgjrw.com 2005年12月6日
    【6】和讯网专题组江苏琼花事件背后拷问发审制度和保荐制度http://www.news.hexun.com 2005年12月15日
    【7】见http://www.news.hexun.com 2005年12月15日
    【8】王增丽世通前CEO被判25年监禁见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9】见http://www.cnfol.com wind资讯数据中心2005年12月30日
    【10】见http://www.szse.cn 2005年12月31日
    【11】见http://www.sse.com.cn 2005年12月31日
    【12】见http://www.stockstar.com 2005年12月31日
    【13】见http://www.scrc.gov.cn 2006年3月5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