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院+特殊学校监狱监管模式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监禁刑执行的历史使命。我国监狱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监狱工作的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但近年来,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日趋严重,重新犯罪率呈波浪上升态势。而且,重新犯罪以其手段高明、情节复杂、危害严重及强烈的反社会性,对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很大威胁。
     重新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除了社会环境、家庭生活等客观因素,监狱改造工作难度大、改造质量不高是导致重新犯罪的首要因素。如何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是监狱机关面临的关键问题。仔细研究现行的以劳动改造为主的监狱监管模式,还存在诸多需要认真反思的硬伤,这些硬伤直接影响了改造质量的提高,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狱监管模式,已成为监狱工作迫切之需要。本文以监禁刑执行社会效果为视角,以对西北某监狱调查研究的资料为实例,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监狱监管模式比较研究、分析总结,最后提出笔者认为可行的监管模式,以期通过该模式能够提高改造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率。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监禁刑的执行情况及社会效果。
     第二部分:新中国监狱监管模式的确立及发展。
     第三部分:现阶段我国监狱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四部分:康复医院+特殊学校监管模式构建。
     综上所述,全文在通过对各时期监管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狱监管模式。笔者希望这次写作尝试能对现实有些意义。
Prison is national executive organ of penalty, which shoulders the historic mission of performing imprisonment. The guideline of prison work in China is combining the punishmen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To transform the criminals into the citizens abiding the law is the pursuit of value and ultimate goal of prison work.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re-crime of the reintegrating released prisons has been rising. Furthermore, the re-crime threatens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greatly by various methods of offense, serious plot, severe damage and intense anti-sociality.
     Re-crime is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In addition to th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amily life, the primal causes are the difficulty and poor quality of transformation to prisoner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duce the re-crime are the critical problems setting in fro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rison. After the carful investigation to the present management modes in prison which have been based on labor-transformation, we find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needing careful reflection which influenced directly the quality of transformation.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pervisory modes in prison. Taking the research materials as examples, the thesis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modes of imprison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since the found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ffects of imprisonment, and finally the writ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supervisory modes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duce the re-crime.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e thesi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writer introduces the executive situation and social effects of imprisonment.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upervisory modes in prison. Chapter three shows the problems on present supervisory modes in prison,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ory modes by combining t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with the special school.
     All in all, the writer expects that this attempt will hav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upervisory modes in prison.
引文
1 参见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页
    2 参见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80页
    3 参见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4 参见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页
    5 参见薛梅卿、叶峰著《中国法制史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1-32页
    6 卢琦 关于“把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研究与思考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年第十二期
    7 参见吴宗宪“论西方国家监狱私营化及其借鉴”一文,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4卷
    8 参见郑祥:“再论实行宽严相济政策与遏制重新犯罪”载《中国监狱学刊》2008年第一期
    9 数据来源: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关于监狱释放罪犯重新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10 参见俞雷主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总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3-424页
    11 参见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3页
    12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编:《中国监狱史料汇编》(下册),群众出版社 1988年版 第351-352页
    13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编:《劳改工作经验选编》(上册),群众出版社 1989年版 第368页
    14 参见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06页
    15 参见余言著:《新中国监狱工作的回顾与展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1998年,第11期
    16 王忠民“牢固树立监狱工作理念”载《甘肃监所》2007年第二期
    17 甘肃省监狱管理局《监狱体制改革文件汇编(一)》第140页
    18 参见柳忠卫著《监禁刑执行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63页
    19 参见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8页
    20 参见于爱荣等著《矫正技术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70-271页
    21 参见张全桑、张苏军主编《亚太地区当代矫正制度纵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22 参见于爱荣等著《矫正技术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76-277页
    23 参见吴宗宪著《当代西方监狱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68-772页
    24 参见吴宗宪编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2页
    25 参见吴宗宪编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26 参见于爱荣等著《矫正技术原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06页
    27 参见杨殿升、张金桑主编《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
    28 参见杨殿升、张金桑主编《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1、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阮浩主编:《罪犯心理矫治》,北京金城出版社,2003年版。
    3、于爱荣主编:《矫正技术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夏宗素主编:《监狱学基础理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黄兴瑞主编:《罪犯心理学》,北京金城出版社,2003年版。
    6、冯建仓主编:《中国监狱服刑人员基本权利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7、王忠民主编:《监狱管理理论研究文集》,甘肃监狱管理局编辑出版,2008年版。
    8、杜雨主编:《罪犯劳动改造》,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何为民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王泰主编:《狱政管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1、葛炳强、孟宪军主编:《中国监狱法制建设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12、王祖清、赵卫宽主编:《罪犯教育学》,北京金城出版社,1998年版。
    13、柳忠卫著:《监禁刑执行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张秀夫著:《中国监狱现代化建设》,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5、夏宗素主编:《矫正教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6、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7、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俞雷主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2003年版。
    19、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张金桑、张苏军主编:《亚太地区当代矫正制度纵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吴宗宪编著:《国外罪犯心理矫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2、杨殿升、张金桑主编:《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3、吴宗宪主编:《中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4、于爱荣主编:《罪犯改造质量评估》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夏宗素主编:《罪犯矫正与康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王顺安著:《刑事执行法学》,群众出版社,2001年版。
    27、俞静尧著:《刑事执行权机制研究》,群众出版社,2005年版。
    28、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9、袁登明著:《行刑社会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戴艳玲著:《中国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张秀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讲话》,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2、翟中东著:《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卢琦:“关于‘把刑满释放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研究与思考”,载于《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年第10期。
    2、魏远、余言:“环境优势与环境效应”,载于《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3期。
    3、王忠民:“论监狱工作首要标准”,载于《甘肃监所》2009年第2期。
    4、张智辉:“论刑法理性”,载于《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5、江伟、赵秀举:“论执行行为的性质与招待机构的设置”,载于《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第1辑。
    6、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立法的完善”,载于《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7、吴宗宪:“论西方国家监狱私营化及其借鉴”载于《刑事法评论》第14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94年12月29日通过并颁布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
    3、《监狱体制改革文件汇编》,2003年甘肃监狱管理局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