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金刑的适用与反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理论发展及各种因素推动下,近几十年来欧美各国的罚金适用率一直居高不下。与国外极高的罚金适用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罚金适用率微乎其微。多年来国内学者们为顺应世界潮流,从多方面论证对犯罪科处罚金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国的罚金刑在实践运作中已遭遇巨大困境:单处罚金刑极少被适用,并处罚金刑判决大多难以执行;少数已执行的罚金刑亦存在责任转移、先缴后判等问题;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若将犯罪视为可以单处罚金的行为,由于罚金同罚款对当事人的意义极为相似,故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之界限变得模糊。为什么在国外适用率很高的罚金刑难以为我国司法实务真正接受,是否应对屡遭困境的罚金刑“继续扩大适用范围”,论文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论述,进而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上述的问题逐一予以揭示和归纳。
     第二部分,西方国家罚金刑之适用率很高,主要与其宽泛的犯罪界域有关。外国刑法多将对社会有轻微危害的行为视作犯罪(轻罪、违警罪),并以罚金刑作为其主要刑罚方式——这些行为在我国大多尚不构成犯罪。我国犯罪皆系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此决定了我国的犯罪界域较之国外十分狭小其范围大致仅相当于国外的严重犯罪(重罪)。相应地,我国罚金刑主要被用于打击贪利性犯罪,其设置思路并非主要为实现刑罚宽缓,而是对犯罪之有效打击。我国的行政罚款反而与西方国家之罚金刑具有一定类似性。我国罚金刑屡遭困境之症结便在于用针对轻微犯罪的惩罚方式控制严重犯罪。
     第三部分,在现象发生学上,犯罪与刑罚相互依存和制约——没有能够区别于其它制裁方式的刑罚手段,便当然也不需要专门的“犯罪”名称及其性质判定。据此观念审视,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除在社会危害性大小上差异显著外,对二者之惩罚方式也存在根本不同。事实上,西方国家犯罪界域之重罪、轻罪、违警罪便主要按照惩罚方式予以区分:对重罪主要适用自由刑,对违警罪一般则只能适用小额罚金刑。由于我国犯罪大致相当于国外的严重犯罪,对其之主要惩罚方式应为自由刑。为有效避免前述各种困境,应取消单处罚金刑规定,将只须处以一定数额金钱的危害行为不视为犯罪,而以行政罚款方式处理。此外,还应减少必并处罚金刑之规定。
     第四部分,就应然状态而论,我国犯罪界域是否有必要扩大,即是否将各类仅须处以行政罚款的行为视作犯罪,受到历史传统、现实国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当前这种狭小之犯罪界域在短期内不大可能有显著扩张。对此,应坚持以自由刑划定犯罪界域,、将较长时期剥夺人身自由之行政处罚纳入刑罚范畴,并强化对行政罚款在内的各类行政处罚的司法监督。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and variety of factors, the fines applicable rates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always high (most of it is more than60%in declared punishment). In contrast with foreign high fines applicable rate, china's fine applicable rate is negligible. For many years,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world trend, domestic scholars prov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rime of fine punishment in kinds of the way. However, our criminal fine in the practice operation has encountered predicament:a simple criminal fine is rarely applied, concurrently criminal fine is most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 small number of the executed criminal fine of responsibility transfer, prepayment after contracting problems; the more serious problem is that if the crime as an acts can be punished with fines, the criminal and administrative violations have become blurred, because the Penalties and fines are very similar to the meaning of the parties. Why the high rate of applicable of criminal fine in the foreign country is difficult for china's judicial practice, whether should to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the repeated plight of the criminal fine, this article discuses this proble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raises a quest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 reveal and summarize each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second part is comparative analysis. Western countries have a high rate of criminal fine, mainly related to its broad criminal bounded domain. Foreign criminal law set the social behavior of minor hazards as a crime (misdemeanor and violation), and the main penalty is the criminal fine-these acts in our country are mostly not constitute a crime. The social behaviors can endangers society as the crimes, which determines the domain of criminal community compared to foreign countries is very small, roughly equivalent to serious crime in the foreign country. Accordingly, the fine of china mainly used to combat crimes of methods, its purpose is not mainl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penalty-relief, but to effectively combat crime. China's administrative fine is similar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e problem of china's fine repeated of the predicament is the control of serious crime form of punishment for minor offenses.
     The third part is the argument of jurisprudence.In Science phenomenon, crime and punishment is interdependence and constraints-which have not been able to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sanction means of the penalty, they certainly do not need special name of "crime" and the nature of the judgment. Accordingly, criminal and administrative violations in addition to have difference in the social dangers, the forms of punishment are als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In fact, the wester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penalty to distinguish the felony, misdemeanor, and crime of illegal police:criminal felony mainly for free punishment, illegal police offense is generally only applicable to small criminal fine. Because the crime in our country is roughly the equivalent of a serious crime abroad, the main form of punishment should be free punishment. For the simple property of punishment can effectively 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y, even more suite for the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Furthermore, it should reduce the provisions fined punishment.
     The fourth part talks about the perfect system. In the nature state, crimes in our country, whether need to expand the boundaries (whether to impose all kinds of only administrative penalty as crime) effect and constraint by the factors of history and tradition, and current condition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aking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forms of penalty should be restricted to the freedom punishment-oriented penal system which excludes the criminal fine. All the responsibility, which could be undertaken by property, should be put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on the basis of the present crime precincts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judicial supervision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fines.
引文
1参见李希慧主编:《中国刑事立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401页。
    2参见吴宗宪、陈志海、叶旦声、马晓东:《非监禁刑研究》,中国公安人民大学出版主2003年版,第269页。
    3包括1997年《刑法》、8部刑法修正案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8年12月29日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1参见代万旭:《罚金刑:空判断现状与出路》,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23日第6版。
    2参见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06页。
    3参见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页。
    4参见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292页。
    1参见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322页。
    2参见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3参见周光富:《罚金刑执行难之克服》,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6期。
    4姜国旺、王晨:《罚金刑:困境与出路》,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7期。
    1参见[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第五版),史晋川、董雪兵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491-492页。
    2[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3参见[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1[美]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何秉松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101页。
    2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3《法制日报》2005年7月5日。
    1参见《新京报》2006年9月19日。
    2参见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114页。
    3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4参见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1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0页。
    2参见《中国法律年鉴》(2001-2007年)
    3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4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180页。
    1参见《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1987年卷),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第40页。
    2参见康树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载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419页。
    3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3页。
    4参见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页。
    1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65页。
    2[日]庄子邦雄:《刑罚的理论与现实》,岩波书店1975版,第192-193页。转引自马克昌:《罚金刑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1981年第1期。
    1卢小毛:《罚金刑:困境与出路》,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57页。
    1参见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1 Sentencing Statistics, England and Wales,1993-2009 Statistics Bulletin, Justice of Ministry.
    2 Statistical Bulletin Crime and Justice Series:Criminal proceedings in Scottish Courts, Person with a Charge Proved By main Penalty,1997/98-2008/09.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3 Second Periodical Report on Crime and Crime Control in Germany, Bundesministerium des Innern &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2006, P80.
    4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1996-2009 Annual Report & Sourcebook of Federal Sentencing Statistics.
    1 The State of Texas,1993-2010 Annual Report table of contents:Justice Courts/Municipal Courts,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2 Jennifer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8/09,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Catalogue no.85-002-x, Vol.30, No.2, p.29.
    3 Supreme Court of Japan,Outlin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http://www.courts.go.jp/english/proceedings/criminal iustice.html;Haruhiko Ukawa,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United Nations Asian Far Eastern Institute,2009, p.7; Minoru Shikita & Shinichi Tsuchiya, Crime and Criminal Policy in Japan:Analy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Showa Era,1926-1988, Springer-Verlag,1992, p.112.
    1 Home Office, Criminal Statistics England and Wales 2001(cm5696),2002, p.86.
    2 Mike Hough & Julian Roberts, Sentencing Trend in Britain, Punishment & Society,1999, p.15.
    3 Mikhail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3/04, Canadian Center for Justice Statistics, Catalogue No.85-002, Vol.24, no.12,2004, p.11.
    4 Second Periodical Report on Crime and Crime Control in Germany, Bundesministerium des Innern &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2006, p.80.
    1刘仁文:《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3[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1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2参见《法国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参见[法]让·赛德哈:《法国的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1[法]卡斯东嘶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184页。
    1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189页。
    2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8-99页。
    1参见熊一新:《略谈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性质和特点》,载《福建法学》2007年第3期。
    2参见杨子云:《劳教制度如何终结——专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刘仁文研究员》,载《中国改革》2008年第1期。
    1参见刘瑞平:《犯罪定义的横向考察和纵向分析》,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参见《德国刑法典》,徐久生、庄敏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3其矫正和保安处分措施包括:收容于精神病院:收容于戒除瘾癖的机构:保安监督;行为监督;吊销驾驶证;职业禁止。
    4[德]冈特·斯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Ⅰ——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3-24页。
    1 Albrecht Hans Jorg, Strafzumessung und Vollstreckung bei Geldstrafen, Duncker & Humbolt,1980, Cited in Sally T. Hillsman, Fine and Day Fine, Crime and Justice,1990, p.53.
    2参见刘仁文:《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1参见[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213页。
    2 Federal Ministry of Interior & Federal Ministry of Justice, Second Periodical Report on Crime and Crime Control in Germany (Abridge Version),2006. p.78.
    3 Robert W. Gillespie, Fines as an Alternative to Incarceration:The German Experience, Federal Probation,1980, p.22.
    4 Jorg-Martin Jehle, Criminal Justice in Germany (5th), Federal Ministry of Justice,2009, p.34,
    5 International Average Salary Income Database, Germany, http://www.worldsalaries.org/germany.shtml
    6[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7[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1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页。
    2可简单理解为更轻的罚金,罚金和科料都是以剥夺受刑人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为内容的财产刑。
    1参见[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通义》,陈承泽译,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转引自李秀清:《法律移植与中国刑法的近代化——以<大清新刑律>为中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1[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2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8页。
    3 Supreme Court of Japan, Outlin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http://www.courts.go.ip/english/proceedings/criminal_justice.html#2_1.2010
    1参见[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0页。
    2张明楷:《罚金刑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4期。
    3[美]奥布雷·福克斯:《美国的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参见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2参见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3参见《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4 Sally T. Hillsman, Fine and Day Fine, Crime and Justice,1990, p.49.
    5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Annual Report for the Texas Judiciary Fiscal Year 2010, p.57.
    1 H. Laurence Ross, Traffic Law Violation:A Folk Crime, Social Problem,1961, p.241.
    2 The State of Texas,1993-2010 Annual Report table of contents:Justice Courts/Municipal Courts,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3 U.S Census Bureau, Texas, 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states/48000.html
    4 Zamist Ida, Fine in Sentencing:An Empirical Study of Fine Use, Collection and Enforcement in New York City Court, Vera Institute of Justice,1986, p.86.
    1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Annual Report for the Texas Judiciary Fiscal Year 2006 ,p.10.
    1 Ministry of Justice, Sentencing Statistics:England and Wales 2006 Statistics Bulletin,2007, p.140.
    2 Ministry of Justice, Sentencing Statistics:England and Wales 2006 Statistics Bulletin,2007, p.140.
    1 Peter Seaso. Criminal Law, Sweet & Maxwell.1985, p.3.
    2 Lisa Almqvist & Anthony Beachey, etc., UK 2005:the Official Year Book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2005, p.148.
    1 Statistics Canada, Canada Year Book 2010,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NO.11-402-XPE, p.221.
    2 Margery Heath, The Fine Option Program:An Alternative to Prison for Fine Defaulters, Federal Probation,1979, p.22.
    3 Pat O'Malley, Fines, Risk, Damages:Money Sanctions and Justice in Control Societies, Current Issues in Crime Justice,2010, p.365.
    4 Pat O'Malley, Theorizing Fines, Punishment & Society,2009, p.68.
    5 Richard G. Fox & Arie Freiberg, Fines:the Law in Victoria, 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2, p. 550.
    6参见薛淑兰、罗国良:《澳大利亚轻罪案件的审理及刑罚适用》,载《人民司法》2005年第7期。
    1参见《意大利刑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参见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0页以下。
    2参见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0页以下。
    3《日本刑法典》,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
    4参见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5参见张永红:《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1我国之重罪、轻罪的区分与国外刑法重罪、轻罪抑或重罪、轻罪、违警罪之区分存在根本性不同,我国之犯罪都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故重罪、轻罪之区分都是在行为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这一范畴内进行的相对性区分,为避免概念混淆,特此注明。
    2参见汪红飞:《罚金刑适用范围之立法评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
    3邓文莉:《罚金刑配置模式之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1邓文莉:《罚金刑配置模式之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2李洁:《论中国罚金刑的改革方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陈兴良:《犯罪范围的合理定义》,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参见李洁:《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
    2参见邓君韬:《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论》,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1 H. Laurence Ross. Traffic Law Violation:A Folk Crime. Social Problem.1961.p.232.
    2 Pat O'Malley, Theorizing Fines, Punishment & Society,2009, p.77.
    3 Edward C Fisher, People's Cour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raffic Institute,1947, p.17.
    1参见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40页。
    2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7页以下。
    1参见[法]让·赛德哈:《法国的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参见《德国刑法典》,徐久生、庄敏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参见《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1[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1张丽:《论刑罚对犯罪的制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参见邱兴隆:《穿行于报应与功利之间——刑罚“一体论”的解构》,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6期。
    1张丽:《论刑罚对犯罪的制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王牧:《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1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2[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183页。
    3王牧:《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1何鹏:《资产阶级国家罚金刑的改革》,载《国外法学》1984年第4期。
    John J. Dilulio, The Costs of Crime, Brookings Review,1994,Fall.
    1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eform of Federal Criminal Laws,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eform of Federal Criminal Law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1, p.296.
    1 Jennifer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8/09,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Catalogue No.85-002-x, Vol.30, No.2, p.29.
    2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93页。
    3参见[奥]弗兰克·霍普菲尔:《不同法律体制下轻微犯罪处罚的比较研究》,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 Diane Burrell, Financial Analysis of Traffic Court Collection in Ada County, Idaho, The Justice System Journal,1997, p.104.
    1参见[奥]弗兰克·霍普菲尔:《不同法律体制下轻微犯罪处罚的比较研究》,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7页。
    1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2-45页。
    1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刘明祥:《论解决罚金刑执行难题的立法途径》,载《法学家》2009年第2期。
    1刘明祥:《论解决罚金刑执行难题的立法途径》,载《法学家》2009年第2期。
    1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2参见[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98页。
    3参见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4参见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4页。
    1[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2页。
    2李汉军:《论犯罪观》,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第90-91页。
    1参见赵锡元:《中国奴隶社会史述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31页-32页。
    2参见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8-289页。
    3参见邵维国:《罚金刑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44页。
    4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0页。
    1陈顾远:《中国法制史》,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289页。
    2宁汉林、魏克家:《中国刑法简史》,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页。
    3参见郝际陶译:《格尔蒂法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4参见《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71-184页。
    5参见《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87-200页。
    1参见王立民:《古代东方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2参见翟中东:《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及运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3参见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参见[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7页。
    2霍布斯将自然权利解释为“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望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参见[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07页。
    3袁华音:《西方社会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页。
    1[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9页。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页。
    3[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4[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0页。
    1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9-81页。
    2参见[法]让·赛德哈:《法国的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1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177页。
    1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
    2参见宋浩波主编:《犯罪学新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1页。
    3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4参见康树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载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423页。
    1参见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1中国社会公众为什么不支持废除死刑?往往最简单的话语会得到最广泛的理解,赢得最广泛的支持。“杀人偿命”与“欠债还钱”一样,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法律传统,而且是中国的重要文化传统。无论从发展史,还是社会影响、传播范围,人道主义、人权保障远不能同“杀人偿命”这样的传统文化相比。广大乡村社会仍为传统文化所控制,费孝通所描述的“差序格局”秩序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秩序,即使城市化的地区,传统文化仍有广泛深入的影响。参见翟中东:《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及运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46-247页。
    2参见翟中东:《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及运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39页。
    1王越生:《经济转轨与经济学家》,载《读书》2006年第2期,第95页。
    1 Sanford H. Kadish, The Crisis of Overcriminalization,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374, Combating Crime, Nov.,1967.
    1.蔡墩铭:《刑法总论》,台湾三民书局2002年版
    2.陈顾远:《中国法制史》,中国书店1988年版
    3.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
    4.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陈兴良、刘树德:《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证》,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6期
    6.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7.陈兴良:《本体刑法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陈兴良:《刑法哲学》(修订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陈兴良:《刑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陈兴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罪量要素——立足于中国刑法的探讨》,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12.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兴良:《刑法教义学方法论》,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4.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5.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16.陈兴良:《犯罪范围的合理定义》,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17.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陈劲阳:《新康德主义与新古典犯罪论体系》,载《当代法学》2004年11月刊
    19.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0.陈忠林:《意大利刑法纲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陈忠林:《刑法散得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2.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储槐植:《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1988年第2期
    24.储槐植:《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储槐植:《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中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26.储槐植:《论教养处遇的合理性》,载《法制日报》1999年6月3日版
    27.储槐植:《议论刑法现代化》,载《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28.储槐植、汪永乐:《再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29.储槐植、张永红:《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
    30.储槐植等:《刑法机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1.杜宇:《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的习惯法——刑法视域下习惯法违法性判断机能之开辟》,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
    32.丁译芸:《刑法法益学说论略》,载北京大学《刑事法学要论》编辑组:《刑事法学要论——跨世纪的回顾与前瞻》,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3.董必武:《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4.董淑君:《刑罚的要义》,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5.代万旭:《罚金刑:空判断现状与出路》,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23日第6版
    36.戴治勇:《选择性执法》,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37.邓君韬:《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载《刑事法评论》第24卷
    38.邓君韬:《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论》,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39.邓文莉:《罚金刑配置模式之研究》,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40.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1.冯军:《德日刑法中的可罚性理论》,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
    42.冯军:《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43.冯卫国、王志远:《刑法总则定罪量刑情节通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44.冯亚东:《刑法的哲学与伦理学》,天地出版社1996年版
    45.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6.冯亚东:《刑法学研究的层面划分》,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47.冯亚东:《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我国现阶段之适用》,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年第5期
    48.冯亚东、叶睿:《性别差异:认识女性犯罪的又一视角》,载《嬗·热道》2010年第7期
    49.冯亚东、叶睿:《再论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区分》,待刊稿
    50.付立庆:《论犯罪概念的功能区分——立足于刑事一体化之学科建设的考察》,载《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1.付立庆:《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之重构: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52.樊文:《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
    53.高铭暄、王作富主编:《新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4.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5.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6.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7.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9.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60.高铭暄、赵秉志主编:《新中国刑法学五十年》(中册),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61.高莹:《法治背景下的教养执行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问题》,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2.洪福增:《刑法理论之基础》,台湾三民书局1977年版
    63.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4.胡联合、胡鞍钢:《对转型期中国犯罪实际发案情况的估测》,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65.胡联合:《转型与犯罪:中国转型期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66.胡建淼:《中外行政法规分解与比较》,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7.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上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8.何秉松:《犯罪理论体系研究导论》,载《政法论坛》第22卷第6期2004年月刊
    69.何鹏:《资产阶级国家罚金刑的改革》,载《国外法学》1984年第4期
    70.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与中国法——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1.何卫平:《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72.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3.贾宇:《社区矫正导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
    74.贾宇主编:《刑法学》(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5.姜国旺、王晨:《罚金刑:困境与出路》,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7期
    76.姜涛:《刑事程序分流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77.康树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犯罪发展变化及其理性思考》,载王牧主编:《犯罪学论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78.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刘明祥:《论解决罚金刑执行难题的立法途径》,载《法学家》2009年第2期
    80.刘艳红:《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载《法学》2001 年第10期
    81.刘艳红:《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证》,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82.刘仁文:《关于调整我国刑法结构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5期
    83.刘沛谞:《出罪与入罪:宽严相济视阈下罪刑圈的标准设定——一个基于实证范例的考察》,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
    84.刘瑞平:《犯罪定义的横向考察和纵向分析》,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85.刘之雄:《犯罪概念多元论:一个虚幻的功能诉求——关于犯罪概念理论的系统反思》,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
    86.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系统》,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1期
    87.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8.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89.李洁:《论中国罚金刑的改革方向》,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90.李洁:《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
    91.李洁:《罪刑法定之明确性要求的立法实现》,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
    92.李洁:《中日刑事违法行为类型与其他违法行为类型关系之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93.李翔:《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6期
    94.李秀清:《法律移植与中国刑法的近代化——以<大清新刑律>为中心》,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3期
    95.李汉军:《论犯罪观》,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96.李居全:《也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与储槐植教授和汪永乐博士商榷》,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
    97.李居全、胡学相:《犯罪概念的哲学思考》,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98.李立丰:《美国法的“刑”与“非刑”》,载《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2期
    99.李洁:《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4期
    100.李汉军:《论犯罪观》,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版
    101.李海东:《刑法原理人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2.李海东:《日本刑事法学者.上》,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03.李立众:《犯罪成立理论研究——一个域外方向的尝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04.李立众、柯赛龙:《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2期
    105.李希慧主编:《中国刑事立法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06.李秀清:《<大清违警律>移植外国法评析》,载《犯罪研究》2002年第3期
    107.梁根林:《刑法改革的观念走向》,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8.梁根林、何慧新:《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上),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109.梁根林:《非刑罚化——当代刑法改革的主题》,载《现代法学》2000年12月刊
    110.梁根林:《刑事法网:扩张与限缩》,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11.黎宏:《罪刑法定原则下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犯罪概念新解》,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
    112.黎宏:《日本刑法精义》,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13.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4.黎宏:《日本刑法精义》(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15.劳东燕:《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背后》,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6.林纪东:《刑事政策学》,台湾正中书局1969年版
    117.林山田:《刑法特论》(上),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版
    118.林山田:《刑法通论》,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119.林亚刚主编:《武大刑事法论坛》(第5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0.林亚刚主编:《武大刑事法论坛》(第6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1.卢小毛:《罚金刑:困境与出路》,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22.马克昌:《罚金刑比较研究》,载《法学评论》1981年第1期
    12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4.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125.马克昌:《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1999年版
    126.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27.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8.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9.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130.马荣春:《罪刑关系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31.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32.米传勇:《刑事违法论》,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3.宁汉林、魏克家:《中国刑法简史》,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134.彭泽君:《日本刑法中的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借鉴》,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135.齐文远:《刑法应对社会风险之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载《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136.齐文远、王安异:《试论罚金刑的效率》,载《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
    137.邱兴隆:《穿行于报应与功利之间——刑罚“一体论”的解构》,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6期
    138.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9.邱兴隆:《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40.渠涛:《日本民法编纂及学说继受的历史回顾》,载《环球法律评论》2001 年秋季号
    141.翟中东:《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及运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42.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3.屈学武:《“轻罪”之法取向与人身权利保护》,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11期
    144.钱贤良:《透析政法经费中央财政投入惊人增长数》,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24日版
    145.邵维国:《罚金刑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6.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147.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8.孙战国、顾艳丽:《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理论基础探讨——以可罚的违法性为基础》,载《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149.孙笑侠:《法学的本相——兼论法科教育转型》,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3期
    150.孙长永:《日本刑事诉讼法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51.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2.苏彩霞、刘志伟:《混合的犯罪概念之提倡——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载《法学》2006年第3期
    153.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4.申柳华、李佩霖:《刑法文化对犯罪预防控制的影响——从四种刑法文化类型进行的分析》,载《河北法学》2007年8月刊
    155.童伟华:《数额犯若干问题研究》,载《华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56.童伟华:《犯罪客体论纲》,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7.童伟华:《犯罪客体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8.田宏杰:《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59.滕炜:《论劳动教养立法问题》,载陈泽宪:《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60.宋浩波、靳高风主编:《犯罪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1.王钧:《刑罪关系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2.王立民:《古代东方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63.王琼:《罚金刑实证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4.王牧:《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载《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
    165.王世洲:《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5期
    166.王世洲:《罪与非罪之间的理论与实践——关于德国违反秩序法的几点考察》,载《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2期
    167.王越生:《经济转轨与经济学家》,载《读书》2006年第2期
    168.王政勋:《论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条件中的地位——兼论犯罪构成理路的完善》,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69.王政勋:《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条件中的地位——兼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载《政法论坛》2007年7月刊
    170.王志远:《如何应对传统定罪思维的困境——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体系完善的核心问题》,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6期
    171.王威海:《韦伯:摆脱现代社会两难困境》,辽海出版社1999年版
    172.王立民:《古代东方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173.汪红飞:《罚金刑适用范围之立法评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
    174.汪明亮:《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5.吴鹏森:《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76.吴宗宪、陈志海、叶旦声、马晓东:《非监禁刑研究》,中国公安人民大学出版主2003年版
    177.薛淑兰、罗国良:《澳大利亚轻罪案件的审理及刑罚适用》,载《人民司法》2005年第7期
    178.薛瑞麟:《关于犯罪对象的几个问题》,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179.薛瑞麟:《犯罪客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0.许章润:《法律之道》,载《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秋季号
    181.许章润:《法律的实质理性——兼论律师从业者的职业伦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82.许章润:《说法.活法.立法:关于法律之为一种人世生活方式及其意义》 (增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3.许章润:《活着的法律宣谕者——<司法过程的性质>与卡多佐的司法艺术》,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夏季号
    184.许玉秀:《当代刑法思潮》,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85.熊秋红:《程序法上的犯罪定义及相关问题》,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6.熊一新:《略谈我国治安管理处罚的性质和特点》,载《福建法学》2007年第3期
    187.夏黎阳:《论我国刑法犯罪概念的分立化》,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4期
    188.肖扬主编:《中国新刑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9.肖娅曼:《索绪尔“价值”理论初探》,载《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第4期
    190.杨兴培:《刑法新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1.杨忠民、陈志军:《刑法第13条“但书”的出罪功能及司法适用研究》,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92.杨开湘:《奥地利刑法新变革评介》,载《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6月刊
    193.杨春洗主编:《刑事政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94.杨春洗、甘雨沛、杨敦先、杨殿升:《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95.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6.杨晓维、戴治勇:《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载《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197.杨子云:《劳教制度如何终结——专访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刘仁文研究员》,载《中国改革》2008年第1期
    198.郁振华:《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载《复旦学报》2007年第6期
    199.余能斌主编:《民法典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0.袁华音:《西方社会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1.游海东、郭猛:《建构简易程序中的被告人参与模式》,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6月刊
    202.尹东华、刘晓山:《犯罪数额的理论基础——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载《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03.赵秉志:《犯罪主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04.赵秉志:《刑法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05.赵秉志主编:《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06.赵锡元:《中国奴隶社会史述要》,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207.赵运锋:《以刑制罪:罪刑关系的反思与展开》,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7期
    208.张明楷:《罚金刑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4期
    209.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11.张明楷:《新刑法与法益侵害说》,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12.张明楷:《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3.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4.张明楷:《法益初论》(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5.张明楷:《刑法分则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6.张明楷:《刑法学研究中的十关系论》,载《政法论坛》2006年3月刊
    217.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18.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19.张小玲:《论刑事程序中的“程序分流”》,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
    220.张甫旗、沈秋媛等:《日本的犯罪状况》,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12月18日版
    221.张绍彦:《中国的轻刑——劳动教养的轨迹及去向》,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2.张永红:《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23.张丽:《论刑罚对犯罪的制约》,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24.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5.周光富:《罚金刑执行难之克服》,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6期
    226.周光权:《抽象性问题及其意义——对刑法领域法治立场的初步考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227.周光权:《论刑法的公众认同》,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228.周光权:《刑法理论应在对抗、论争中求发展》,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3期
    229.周光权:《刑法学中“人”的观念的演变》,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1期
    230.周光权:《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载《政法论坛》2006年3月第24卷第2期
    231.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2.周光权:《刑法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3.周治平:《刑法概要》,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
    234.周建达、马荣春:《论犯罪危害性评价的属性》,载《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1期
    235.周少华:《“类推”与刑法之“禁止类推”原则——一个方法论上的阐释》,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236.周少华:《刑罚在立法上的评价功能》,载《政法论坛》2007年5月卷
    237.曾粤兴、王志祥:《犯罪概念及其特征的结构分析》,载《法学论坛》2003年11月
    238.[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9.[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40.[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一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41.[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42.[德]卡尔.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版
    243.[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44.[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245.[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陈光中主编:《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246.[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Ⅰ——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47.[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犯罪行为及其构造》,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48.[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温小洁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9.[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版
    250.[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51.[日]大塚仁:《刑法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2.[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53.[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4.[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55.[日]棚懒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6.[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通义》,陈承泽译,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257.[日]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25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59.[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260.[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61.[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62.[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法 律出版社2000年版
    26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264.[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法总论讲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5.[法]让·赛德哈:《法国的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6.[英]凯伦.法林顿:《刑罚的历史》,陈丽红、李臻译,希望出版社2003年版
    267.[英]安德鲁.桑达斯、瑞恰德.杨:《起诉》,载江礼华、杨诚主编:《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68.[英]梅特兰等:《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屈文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9.[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70.[英]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李贵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1.[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272.[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7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74.[英]边沁:《立法理论——刑法典原理》,孙力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276.[美]塞斯.伯纳德特:《神圣的罪业——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义疏》,张新樟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77.[美]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年版本
    278.[美]卫姆塞特、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颜元叔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87年版
    279.[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
    280.[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第五版),史晋川、董雪兵等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81.[美]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何秉松译,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82.[美]奥布雷·福克斯:《美国的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83.[奥]弗兰克·霍普菲尔:《不同法律体制下轻微犯罪处罚的比较研究》,载陈泽宪主编:《犯罪定义与刑事法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84.[荷]克里斯杰.布莱兹、[英]斯迪沃特.菲尔德:《起诉中的裁量权与责任——关于法庭外处理犯罪的比较研究》,载江礼华、杨诚主编:《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85.[日]武内谦治:《日本犯罪状况及刑事政策》,胡晗、李黎明译,载日本法在线http://www.japanlawinfo.sdu.edu.cn/html/xingfa/20071202/363.ht ml
    286.白利勇、胡月军:《<美国刑法>:简约,不简单》,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big5.chinalawinfo.com/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5659
    287.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载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081h/content_926172.htm.
    288.宋尔东、严从兵:《2008年社会治安形势》,载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09zgshxs/content_17 100517.htm
    289.梁根林:《重刑化还是轻刑化?——重刑主义批判》,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l.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 2803
    290.霍存福:《法家重刑思想的逻辑分析》,载北大法律信息网 http://articlel.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 38966
    291.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22/content_783765 2.htm
    292.陈忠林:《谈劳动教养制度问题》,载法律博客http://chenzhonglin.fyfz.cn/art/592630.htm
    293.《美国模范刑法典及其评注》,刘仁文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94.《澳大利亚联邦刑法典》,张旭、李海滢、李綦通、蔡一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5.《奥地利联邦共和国刑法典》,徐久生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96.《保加利亚刑法典》,张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7.《加拿大刑事法典》,罗文波、冯月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8.《芬兰刑法典》,肖怡译,卢建平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9.《德国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00.《荷兰刑法典》,颜九红、戈玉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1.《法国刑法典》,罗结珍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02.《匈牙利刑法典》,陈志军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3.《意大利刑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4.《日本刑法典》,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05.《朝鲜民主义人民共和国刑法典》,陈志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6.《马耳他刑法典》,李凤梅译,谢望原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7.《波兰刑法典》,陈志军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8.《瑞士联邦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309.《格尔蒂法典》,郝际陶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10.《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311.《法制日报》2005年7月5日
    312.《新京报》2006年9月19日
    313.《中国法律年鉴》(2001-2007年)
    314.《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1987年卷),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1. Jorg-Martin Jehle, Criminal Justice in Germany (5th), Federal Ministry of Justice,2009.
    2. Albrecht Hans Jorg, Strafzumessung und Vollstreckung bei Geldstrafen, Duncker & Humbolt,1980, Cited in Sally T. Hillsman, Fine and Day Fine, Crime and Justice,1990.
    3. Joel Waldfogel, Are Fines and Prison Terms Used Efficiently? Evidence on Federal Fraud Offenders,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1995.
    4. Sentencing Statistics, England and Wales,1993-2009 Statistics Bulletin, Justice of Ministry.
    5. Statistical Bulletin Crime and Justice Series:Criminal proceedings in Scottish Courts, Person with a Charge Proved By main Penalty,1997/98-2008/09.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6. Second Periodical Report on Crime and Crime Control in Germany, Bundesministerium des Innern & Bundesministerium der Justiz,2006.
    7. 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1996-2009 Annual Report & Sourcebook of Federal Sentencing Statistics.
    8. The State of Texas,1993-2010 Annual Report table of contents:Justice Courts/Municipal Courts,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9. Jennifer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8/09,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Catalogue no.85-002-x, Vol.30, No.2.
    10. Supreme Court of Japan, Outlin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http://www.courts.go.jp/english/proceedings/criminal justice.html
    11. Haruhiko Ukawa,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United Nations Asian Far Eastern Institute,2009.
    12. Minoru Shikita & Shinichi Tsuchiya, Crime and Criminal Policy in Japan: Analy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Showa Era,1926-1988, Springer-Verlag,1992.
    13. Home Office, Criminal Statistics England and Wales 2001(cm5696),2002.
    14. Mike Hough & Julian Roberts, Sentencing Trend in Britain, Punishment & Society,1999.
    15. Mikhail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3/04, Canadian Center for Justice Statistics, Catalogue No.85-002, Vol.24, No.12,2004.
    16. Federal Ministry of Interior & Federal Ministry of Justice, Second Periodical Report on Crime and Crime Control in Germany (Abridge Version),2006.
    17. Robert W. Gillespie, Fines as an Alternative to Incarceration:The German Experience, Federal Probation,1980.
    18. International Average Salary Income Database, Germany, http://www.worldsalaries.org/germany.shtml
    19. Supreme Court of Japan, Outlin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http://www.courts.go.jp/english/proceedings/criminal justice.html#21,2010
    20. Sally T. Hillsman, Fine and Day Fine, Crime and Justice,1990.
    21.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Annual Report for the Texas Judiciary Fiscal Year 2010.
    22. The State of Texas,1993-2010 Annual Report table of contents:Justice Courts/Municipal Courts,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23. U.S Census Bureau, Texas, 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states/48000.html
    24. Zamist Ida, Fine in Sentencing:An Empirical Study of Fine Use, Collection and Enforcement in New York City Court, Vera Institute of Justice,1986.
    25. Orla St. Clair, The Traffic Problem:The Lawyer's Responsibilities,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Journal,1958.
    26. Office of Court Administration, Annual Report for the Texas Judiciary Fiscal Year 2006.
    27. Ministry of Justice, Sentencing Statistics:England and Wales 2006 Statistics Bulletin,2007.
    28. Peter Seago, Criminal Law, Sweet & Maxwell,1985.
    29. Lisa Almqvist & Anthony Beachey, etc., UK 2005:the Official Year Book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2005.
    30. Statistics Canada, Canada Year Book 2010,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NO.11-402-XPE.
    31. Margery Heath, The Fine Option Program:An Alternative to Prison for Fine Defaulters, Federal Probation,1979.
    32. Pat O'Malley, Fines, Risk, Damages:Money Sanctions and Justice in Control Societies, Current Issues in Crime Justice,2010.
    33. Pat O'Malley, Theorizing Fines, Punishment & Society,2009.
    34. Richard G. Fox & Arie Freiberg, Fines:the Law in Victoria, Melbourne University Law Review,1982.
    35. H. Laurence Ross, Traffic Law Violation:A Folk Crime, Social Problem,1961.
    36. Edward C Fisher, People's Cour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raffic Institute, 1947.
    37. Sentencing Statistics, England and Wales,1993-2009 Statistics Bulletin, Justice of Ministry.
    38. Supreme Court of Japan, Outline of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http://www.courts.go.ip/english/proceedings/criminal iustice.html
    39. Haruhiko Ukawa, Criminal Justice in Japan, United Nations Asian Far Eastern Institute,2009.
    40. Minoru Shikita & Shinichi Tsuchiya, Crime and Criminal Policy in Japan: Analysis and Evolution of the Showa Era,1926-1988, Springer-Verlag,1992.
    41. John J. Dilulio, The Costs of Crime, Brookings Review,1994,Fall.
    42.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eform of Federal Criminal Laws,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Reform of Federal Criminal Laws,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1.
    43. Jennifer Thomas, Adult Criminal Court Statistics 2008/09, Minister of Industry,2010, Catalogue No.85-002-x, Vol.30, No.2.
    44. Diane Burrell, Financial Analysis of Traffic Court Collection in Ada County, Idaho, The Justice System Journal,1997.
    45. Sanford H. Kadish, The Crisis of Overcriminalization,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374, Combating Crime, Nov., 1967.
    46. Deng Juntao, On Theory of Essence of Crime. China Legal Science,2006.
    47. Tang Huojian, Ye Rui, On the Burden of Proof in Justifiable Defense—— From a Perspective of Crime Constitution System. China Legal Science,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