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破产制度中的债务人财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压力。由于我国经济是不成熟的经济基础上的转型经济,是处于特别压力、任务、环境下的转型经济,是几乎经济惯性作用下的转型经济,因此,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变动必然非常巨大。此时,格外需要补全我国的破产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正当其时。首先,个人债务危机的出现呈现出一定的规模,相当数量的个人已经或者即将陷入不能支付、无以为继的财务危机。其次,考察历史就不难发现,个人破产制度其实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破产法的源头,而公司等集合体的破产,只不过是在个人破产基础上产生的。即便是在当代,在西方国家的司法实践中,个人破产案件数量在总体破产案件数量中也一直占据绝对比例。此外,对于个人而言,遭遇各种意外事故时,破产机制也是一种良好的保护和规避风险机制。个人破产法是通过制度化途径合理解决债务问题。同时,随着贷款消费在我国日益风靡,贷款消费者的人数和数额迅速扩张。个人破产制度在中国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本文立足于可行的个人破产制度中的债务人财产的识别与确定。
     在个人破产制度中,债务人财产担当了中流砥柱一样的角色,几乎就相当于整个制度的支撑。未厘清债务人财产,恐怕始终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起个人破产制度来。因此,在个人破产程序中,参照我国企业破产法的特别安排,首先是明确了哪些财产属于债务人财产。然后按照程序的进行,进一步明确可供破产分配的破产财产。这两者在其他很多国家和法域并不当然加以区分。但是我国立法上既然加以区分了,就不得不参考国外的法理和立法例分别讨论之。而实际上造成这中间的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在于个人破产制度与企业破产制度在财产上的区别,另一方面是则涉及到破产财产本身法律地位的纷争。破产财产的法律地位在大陆法系的法学理论中向来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是如果仅仅是出于体系逻辑的需要而作认定的话,对于破产法律制度并无多大益处。本文拟从实际需要出发去讨论其法律地位的认定,并着重考虑此种法律地位对破产财产的处理的作用和影响。
     就债务人财产而言,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有哪些财产是可归属于破产人的。从反面来说,就是哪些是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破产程序开始后,确定债务人的财产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破产程序的关键是要确定、收集、保管和处分债务人的资产。无论是重整程序还是破产清算程序,都是以债务人财产为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破产法中会清楚地确定哪些财产将受破产程序的管辖,在破产法中纳入有关这些问题的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将确保其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均具有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债务人财产是破产程序中用于清偿破产债权的财产,理论上讲,当债务人处于不能清偿的状态时,债务人的全部财产都应当成为清偿破产债权的对象。但在这样的前提下,制度上还应考虑各种政策需要和现实中可能出现的许多变量。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必然有很多个人参与到与他人的共有关系中。而当其中某个人发生破产时,将该债务人的财产从共有关系中加以识别就成为破产程序进行下去的一个必经步骤。在处理共有财产分割中,相较于按份共有,共同共有财产的分割更具有实践意义。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具有较多的司法实践经验,对于将来的个人破产立法中的共同财产分割也具有更多的参考意义。
     即便是能够为债务人所处分的所有财产及权益,也并非当然地全部构成破产财产,即能为债权人所享有的权益。破产法可将某些资产排除在破产财产的范围之外。如果说破产人的所有合法个人财产是一个集合,破产财产和豁免财产的界限意义无非是对这个集合进行区分,划分出用以破产分配的财产和留给债务人的部分。在分割债务人的财产时,应当给债务人留下足够的豁免财产。这是根据以下原因来考虑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待破产人日益宽容的态度自然能导出此结论;从对人格的尊重角度,对于破产人财产的谨慎对待也要求此种趋势;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构建中产阶层也需要此种理性的态度;从破产法本身的理念来看,利益平衡也导向此种处理模式。因此,从理论角度来说,豁免财产更多地体现了财产中与人格息息相关的特质。此外,关于居住保障的问题在本法域具有值得格外关注的现实意义。豁免财产的立法目的主要是基于保障债务人的人格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设计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时,豁免财产的规定在所难免。然而,目前我国仅有类似的规定也只限于生活必需品和生活必需费用。可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动物,我们人类的需求远远高于仅仅是活着这样一种生存本能。因此,前文所论述的四种需求,我们在设计我国的豁免财产时必然也应予以体现。但是,出于以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仅仅参考某一个国家或者说某些国家的规定而直接援引之。相反,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各种因素,并在将来的个人破产制度中将这些因素予以体现,即传统与历史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因素,财产类型的因素,财产来源的因素。
     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破产法对“债务人财产”和“破产财产”特意进行了区分。这一区分恰恰是以一个特定时间点作为分界线的。在这两个概念中,债务人财产与国外立法例中的“财团财产”或“破产财产”在意义上较为接近。制度上,由于一些国家的破产法将债务重整程序与传统的破产清算程序一并规定,因此统称债务人财产。破产财产中最主要的还是其法律地位、范围这两个问题。就其法律地位而言,主要是考虑那种方式更适合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而范围则在明确了内涵之后,更需要进一步明确外延,包括正向和反向两个方面。而破产财产的最终确定是以各种规则构建而成的。而这些规则,仍然因为各国及立法域的差别而体现出各种程度的差异性。这也充分说明,在我国将来的个人破产制度构建过程中,仍然需要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破产财产的确定规则。
     由于破产程序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程序,因此,对债务人财产的处理也必然有其时间上的延续性。在程序进行过程中,财产内容多寡必然发生变化,包括债务人可能持续取得一些财产。这不仅仅需要考虑破产财产时限性的立法体例,也需要考虑到对豁免财产的增减。因此,某些时点以后产生的或归属到债务人名下的财产,则因其时间上的特殊性而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尤其是在破产财产采膨胀主义的立法例中。此外,其他一些程序的进行可能会影响到债务人财产的识别与确定,因此需要加以考虑。而这些程序中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权利,例如与人身相关的一些请求权,在破产程序进行过程中,对个人破产制度中的债务人财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则需要特别加以探讨。
Our country is on her way to the biggest revolution. Obviously, she had sustainedthe multiple pressure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problems produced from politics,economics, and society. Since the road is not so easy, and is twisted, the troubloustime is on. To construct a real bankruptcy system-includes the individualbankruptcy-is the only choice. Firstly, individual debt crisis became more and moreheavy; a great number of individuals can not sustain their normal lives. Secondly,given a passing thought to the history, one would admit that individual bankruptcywas the original model of the bankruptcy. And insolvency was the real branch. To anindividual, bankruptcy law would give her an umbrella when she suffered anunsustainable accident. Law of bankruptcy can solve the debt problem by systematicarrangement. Surely, the number of consumer debtors is growing. Nevertheless, itwould be a right choice to establish a real individual bankruptcy law.
     Here we agree that individual should be narrowed by the meanings of naturalperson. But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would be more neutral. And the directtranslation from British bankruptcy law made it more reasonable to share the culturalof the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So even may be default in the exact conception,here we take it.
     In the beginning, the early bankruptcy law worked for the creditors by makingthe debtor pay fairly. A blanket payment is still the purpose of today’s bankruptcy law.Considering from the social function, individual bankruptcy law play an importantrole as equal as the insurance law, to apportion cost. In the system of the bankruptcylaw, the debtor’s property is the core concept. Without this concept, the individualbankruptcy law can hardly become true.
     In the procedural of the individual bankruptcy law,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arrangement of our bankruptcy law, the concept of the debtor’s property headed theprocess. Then the property of the estate can show its value. The status of the propertyof the estate plays a valuable role in the system of the bankruptcy law.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cept of the debtor’s property and the property of the estateis not so important.
     The first importance of the system is the finding of the things which can berecognized as the debtor’ property. The key to the bankruptcy procedure is to makesure that what and how much the debtor may have. Then 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collect and liquidate the debtor’s assets.
     The tenancy in common should be partitioned when one of the partners is in mudof the bankruptcy. The basis of co-ownership may have influence to the portioning.
     Except for the exemption, the last is the real property of the estate. This part iswhat the creditors really want. But the exemption itself should be carefully designed,because a great number of the debtors may count on it, especially in such a society.
引文
1沈达明、郑淑君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09页。
    2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1页。
    3沈达明、郑淑君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10页。
    4齐树洁主编:《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页。
    5【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页。
    6When a debtor becomes bankrupt, the debt collection procedures that are otherwise applicable in the jurisdictionare replaced by a powerful and wide-ranging system of laws and procedures. Bankruptc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the debtor, creditors, and most other parties that have an interest in the debtor’s affairs.Bankruptcy takes different forms and is flexible enough to provide different goals. It is therefore difficult to devisea general definition of bankruptcy that is both precise and meaningful. However, one can begin to definebankruptcy by identifying some of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it so different from collection remediesunder state law:
    1. Bankruptcy is a remedial system provided for by federal law—more specifically, by Title11of the U.S. Code.
    (From now on, title11IS referred to as “the Code.” When a Code section is cited, only the section symboland number are used.)
    2. It is a collective remedy in that, with a few exceptions, it encompasses all of the debtor’s assets and debts.
    3. It is designed to fulfill two functions: It affords relief to the debtor by resolving and settling current debts,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otecting creditors and guarding their interests.
    4. It is administered by a “system” consisting of specialized courts,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private persons.参见【美】BrianA. Blum布莱恩·A·布卢姆: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破产法与债务人/债权人),第二版,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第87-88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
    8沈达明、郑淑君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页。
    9【意】彼德罗·彭梵得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修订版,78-79页。
    10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07-15。
    11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07-15。
    12何旺翔:“德国个人破产制度及其思考”,载《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6期,2008年12月。
    13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07-15。
    14凌相权主编:《台湾商事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转引自文杰、张丽琴:《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问题研究》载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3期。
    15汤维建:“关于建立我国个人破产程序的构想”,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4期。
    16文杰、张丽琴:“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问题研究”,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3期。
    17文杰、张丽琴:“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问题研究”,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第3期。
    18USC Title11,chapter1101.
    19关于未成年人的破产能力,应当仅在例外情况下成立。此外,我国《民法通则》第13条将精神病人排除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之外,但在将来的个人破产立法时,还是应当承认精神病人的破产能力的。至少有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破产能力不应当完全被排除。因为破产考虑的更多的是对债务人财产的处理,而此过程中精神病人的意思能力可以由其代理人代为行使。
    20杨忠孝:《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6页。
    21主要有1991年11月7日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7月14日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7年3月6日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应当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2002年9月1日的《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通知》。
    22http://finance.jrj.com.cn/2008/08/2004581675128-1.shtml。
    23杨忠孝:《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6-17页。
    24《2011年中国信用卡报告》,http://swf.ws.126.net/money/doc/2012053101.pdf。另据央行《2012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31亿张,。——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3/20130219171948494508860/20130219171948494508860_.html。
    25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5页。
    26沈达明、郑淑君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页。
    27沈达明、郑淑君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页。
    28【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2页。
    29杜景林、卢谌译:《德国支付不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页。
    30尹正友、张兴祥著:《中美破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第6页。
    31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7-15。
    32季卫东:“法律编纂的试行——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反思机制”载法律思想网,转引自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7-15。
    33刘静:“现代个人破产制度发展动力比较研究”,载《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7-15。
    34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修订第三版,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69页。
    35郭广辉、王立军著:《我国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与重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第2页。
    36郭广辉、王立军著:《我国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与重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第3页。
    37关于“property of the estate”以及“estate”的翻译,目前国内尚未有特别统一的表述。本文主要采用“财团财产”和“财团”这样的表述。但在引述其他论著时也接受其他学者所译的诸如“破产财产”和“破产财团”这样的表述。后文不再赘述。
    38Elizabeth Warren&Jay Lawrence Westbrook, The Law Of Debtors And Creditors,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 p178.
    39李飞主编:《当代外国破产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714页。
    40李飞主编:《当代外国破产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26页。
    41李改华:“论破产免责制度”,载《消费导刊》,2009/02。
    42龙卫球著:《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43H.R. Rep. No.595,95th Cong.,1st Sess.340, reprinted in U.S. Code Cong.&Ad. News5963,6296.
    44foreclosure终止回赎权——原指终止抵押物回赎之诉。抵押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清偿抵押债务时,抵押权人有权起诉请求终止抵押人对抵押物的回赎权,由抵押权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权或变卖抵押物以清偿债务。现在一般指依法执行留置权、信托合同或者抵押权。《元照英美法律词典》第566页。
    45Tisha Morris Federico:《The Case for Broadening the Stay to Protect "Entities" Under§362(H)》,《AmericanBankruptcy Institute Journal》, October,1997(Approx. P2).
    46Baird&Jackson: Cases,Problems,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5).
    47韩长印:《简论破产法上的自动冻结制度》,载《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48沈达明、郑淑君:《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491986年英国《破产法》第269条。501986年英国《破产法》第283条第3款。
    51【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3页。
    52【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4页。
    53见Board of Trade of Chicago v. Johnson,264U. S.1,44s. Ct.232,68L. Ed.533(1924).
    54【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42页。
    55【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289-290页。
    56In re Knaus,889F.2d773(8thCir.1989).
    57【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95页。
    58In re Burgess234B.R.793(Bankr. D. Nev.1999).
    59Re Rae,[1995], BBC102,参见【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290页。
    60杜景林、卢谌译:《德国支付不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61【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1月版,第347页。
    62【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1月版,第346页。
    63§547(b)原文如下,文中为了分析需要将转让的是债务人在财产上存在的利益也作为构成要件之一。
    §547(b) Except as provided in subsection (c) of this section, the trustee may avoid any transfer of an interest of
    the debtor in property--
    (1) to or for the benefit of a creditor;
    (2) for or on account of an antecedent debt owed by the debtor before such transfer was made;
    (3) made while the debtor was insolvent;
    (4) made--(A) on or within90days before the date of the filing of the petition; or(B) between ninety days and one year before the date of the filing of the petition, if such creditor at the time of
    such transfer was an insider; and
    (5) that enables such creditor to receive more than such creditor would receive if--(A) the case were a case under chapter7of this title;
    (B) the transfer had not been made; and
    (C) such creditor received payment of such debt to the extent provided by the provisions of this title.
    64美国破产法典第11篇§101(54).
    65参见Jack E. BROWN v. THIRD NATIONAL BANK,67F.3d1348.
    66参见Max Sugarman Funeral Home, Inc. v. A.D.B. Investors,926F.2d1248,1254(1st Cir.1991); Matter ofFitzpatrick,73B.R.655,657(Bankr.W.D.Mo.1985), aff'd in part&rev'd in part by Kidder Skis Int'l v. Williams,
    60B.R.808(W.D.Mo.1985).
    67参见Max Sugarman Funeral Home, Inc.,926F.2d at1254-55(citation omitted).
    68Durrett v. Washington Nat. Ins. Co.,621F.2d201(1980).
    69In re Bundles,856F.2d815,820(1988).
    70In re Madrid,21B.R.424(Bkrtcy.App.Pan. CA91982).71512U.S.1247,114S.Ct.2771.
    72参见BFPV. 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 Critiquing the Supreme Courts Method of Determining "ReasonablyEquivalent Value" Within the Context of Bankruptcy Foreclosures,31Cal. W. L. Rev.345
    73沈达明、郑淑君编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第38-39页。
    74《德国破产法》第35条。
    75【德】罗森贝克、施瓦布、戈特瓦尔德著:《德国民事诉讼法》,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77-285页。
    76【日】伊藤真著:《破产法·新版》,刘荣军、鲍荣振译,肖贤富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33页。
    77苏号朋主编:《民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713页。
    78同前注,第720页。
    79同前注,第719-720页。
    80苏号朋主编:《民法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93页。
    81同前注,第94页。
    82王利明著:《物权法研究》,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7页。
    83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84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69页。
    85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70页。
    86与此相对应,丧妻的丈夫则拥有鳏夫产业,即夫对妻的财产继承权:根据普通法,如果其有继承权的孩
    子是在结婚期间所生,夫对其妻的财产享有终身权益。
    87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65-666页;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383-384页。
    88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66-667页。
    89参见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382页。
    90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67页;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383-384页。
    91参见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419-420页。
    92陈苇:《婚姻家庭继承法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201页。
    93杨大文等:《婚姻家庭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94李志敏:《比较家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页。
    95巫昌祯主编:《婚姻法执行状况调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96胡苷用著:《婚姻合伙视野下的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120页。
    97参见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382页。
    98参见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第667页;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第383-384页。
    99占有在一些国家及法域也是一种财产性权益。
    100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04页。
    10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法释[2004]15号)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下列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一)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家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二)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
    当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必需的生活费用依照该标准确定;(三)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四)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五)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六)被执行人所得的勋章及其他荣誉表彰的物品;(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条约程序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名义同外国、国际组织缔结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中规定免于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第六条规定: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第七条规定: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证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
    102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34页。
    103【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589页。
    104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104页。
    105【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590页。
    106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28、33页。
    107由于我国无个人破产立法,故对于豁免财产,我国的相关规定可参考强制实行中的禁止扣押财产。关于禁止扣押财产与豁免财产的联系的详细论述具体可参见下文。
    108【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600页。
    109见《英国破产法》第308条和第283条(2)。
    110【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593页。
    111西班牙《民事诉讼法典》第1449条第二段:不得扣押不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的工资、日薪、月薪、养老金、报酬或类似的财产。第1451条前面几段: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的工资、日薪、月薪、养老金、报酬或类似的报酬,不论涉及何类债务,其扣押标准如下: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一倍以内的部分,扣押30%;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二倍以内的部分,扣押40%;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三倍以内的部分,扣押50%;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标准四倍以内的部分,扣押70%;对于超过行业最低薪金
    标准五倍以内的部分,扣押80%;对于其余的超过部分,扣押90%。如果上述工资、日薪、月薪、养老金、报酬或类似的报酬需支付固定的或临时的折扣、税金、费用,法律费或其他公共开支,债务人在支付这些金额之后受到的净额将作为依照上述扣押款项的参考金额。
    112德国《民事诉讼法》第850条之一:下列各种请求权,不得扣押:1.劳动所得中,对加班加点劳动支付的部分的半数;2.休假期间超出劳动所得而发给的收入,因营业商的特别成绩而发给的报酬费,以及慰劳费,以其未超过通常范围的为限;······4.圣诞节报酬,数额以一月劳动所得的半数为限,最高不得超过
    470德国马克;······。
    113马汉宝著:《法律思想与社会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40-42页。
    114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32页。
    115该法中的“破产人财产”即指破产财团。
    116【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590页。
    117《日本民事执行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同时,其执行也较明确能体察到其立法目的。在日本,法院执行财产的范围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和执行根据(如判决书)的内容,不得超额执行。法院在执行中应该严格地遵守法律的规定,依法排除对被执行人豁免财产的执行。但考虑到现实情况千变万化,为避免法条列举式规定的僵化给实际执行工作带来的困难,日本的民事执行法中专门规定了变更禁止扣押财产范围的程序。法院根据被执行人的申请,考虑债务人的生活状况及其他情况,可命令撤销扣押的一部或全部;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法院可依新的申请改变原来的决定。无论是申请扣押还是申请撤销扣押,无论法院的决定对被执行人是有利还是不利,对其决定不服的一方均可提出执行抗告,要求上一级法院重新审查并改变其错误决定,从而获得二审救济。但此类抗告一般不能阻止原决定的执行。
    118【德】恩斯特·里特尔:“对不动产的强制执行”,载黄松有主编:《强制执行法起草与论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57-165页。
    119【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42页及以下。
    120美国《破产法典》第541条。
    121英国1986年《破产法》第283条。
    122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47页。
    123英国1986年《破产法》第283条第1款。
    124【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298页。
    125【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3页。
    126【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41页。
    127【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01页。1281986年英国《破产法》第269条。1291986年英国《破产法》第283条第3款。
    130【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3-34页。
    131见Board of Trade of Chicago v. Johnson,264U. S.1,44s. Ct.232,68L. Ed.533(1924).
    132【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658页。
    133同前注,第36-37页。
    134【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142页。
    135【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52页。
    136【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80页。
    137【日】伊藤真著:《破产法·新版》,刘荣军、鲍荣振译,肖贤富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180-181页。
    138同前注,第181-183页。
    139【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13-314页。
    140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93页。
    141【日】伊藤真著:《破产法·新版》,刘荣军、鲍荣振译,肖贤富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第184页。
    142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版,第293-297页。
    143【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78页。
    144【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09页。
    145Re J Leslie Engineers,[1976]2ALL ER85.
    146Elizabeth Warren&Jay Lawrence Westbrook, The Law of Debtors and Creditors,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178页。
    147【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2页。
    148同前注,第475-478页。
    149【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245页。
    150【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89-91页。
    151【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67页。
    152In re Williams,171B.R.451(Bankr. D. N. H.1994).
    153【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和个人破产法(第二版)》,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10-311页。
    154In re Palmer,57B.R.332(Bankr. W.D. Va.1986).
    155【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第91页。
    [1]陈秋云:“论个人破产制度的中国选择”,载《理论月刊》,2010(3)。
    [2]陈旭琴:“论国家所有权的法律性质”,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陈苇:“婚内所得知识产权的财产期待权之归属探讨”,载《现代法学》,2000(4)。
    [4]韩长印:“建立我国破产财团制度刍议”,载《法学》,1999年第5期。
    [5]韩长印:“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法律科学)》,2002(7)。
    [6]黄有仕:“离婚案件中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分析”,载《东南大学学报》第7卷增刊。
    [7]黄万丽:“我国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思考和构想”,载《宜宾学院学报》,2003(24)。
    [8]刘静:“不断变革中的美国破产法”,载《中国人大》,2006年第17期。
    [9]齐爱民:“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0]邱柳:“浅析我国个人破产制度构建之自由财产制度”,载《学理论》,2009(7)。
    [11]邱柳:“试论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制度准备”,载《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2]宋刚勇:“我国公务员个人财产公开制度遇到的困境及解决办法”,载《新西部》,2010年第12期。
    [13]苏亦工:“现行美国破产法与个人债务调整”,载《外国法评议》,1996年第2期。
    [14]汤维建:“《个人破产法》的立法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9)。
    [15]汤擎:“试论个人数据与相关的法律关系”,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16]谭甄:“国家所有权概念辨析及物权法中的国家所有权”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
    [17]王利明:“关于制定我国破产法的若干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10)。
    [18]王士伟、王润鳞:“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和公务员依法申报个人财产的理论思考”,载《理论导刊》,2002(4)。
    [19]向东:“台湾地区《消费者债务清理条例》研究”,载《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20]张敏:“建立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相关思考”,载《法制与社会》,2010(5)。
    [21]张兆臣:“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实性分析”,载《学海》,2001(6)。
    [22]张学军、张素娟:“论基于夫妻身份对夫妻个人财产处分权的限制”,载《金陵法律评论》,2005(2)。
    [23]章礼强:“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所有权立法新论”,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4]郑胜利、袁泳:“从知识产权到信息产权——知识经济时代财产性信息的保护”,载《知识产权》1999年第4期。
    [25]钟茂初、宋树仁、许海平:“中产阶层的定量界定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趋势”,载《未来与发展》,2010年第2期。
    [26]蔡福华:《夫妻财产纠纷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27]陈宗荣著:《破产法》,台湾三民书局1994年版。
    [28]陈计男著:《破产法论》(修订版),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版。
    [29]陈小君等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现实考察与研究——中国十省调研报告书》,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
    [30]程春华著:《破产救济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
    [31]崔建元著:《准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
    [32]丁昌业译:《英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2月。
    [33]杜景林、卢谌著:《德国新给付障碍法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4]费安玲主编:《罗马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35]付翠英编著:《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36]房绍坤、谢哲胜主编:《中国财产法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37]冯桂著:《美国财产法——经典判例与理论探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6月。
    [38]郭广辉、王立军著:《我国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与重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0月。
    [39]胡志刚著:《不动产物权新论》,学林出版社,2006年1月。
    [40]胡戎恩著:《走向财富——私有财产权的价值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9月。
    [41]黄松有主编:《强制执行法起草与论证》(第二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42]高仰光著:《<萨克森明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43]蒋永甫著:《西方宪政视野中的财产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44]江平、米健著:《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45]焦洪昌著:《公民私人财产权法律保护研究——一个宪法学的角度》,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46]李浩主编:《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47]梁慧星、龙翼飞、陈华彬著:《中国财产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
    [48]刘静著:《个人破产制度研究——以中国的制度构建为中心》,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4月。
    [49]刘汉富主编:《国际强制执行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
    [50]刘惠荣著:《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
    [51]刘明波:《中外财产申报制度述要》,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52]刘志刚著:《立宪主义语境下宪法与民法的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53]刘保玉著:《物权体系论——中国物权法上的物权类型设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2月。
    [54]刘智慧主编:《<物权法>立法观念与疑难制度评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55]李宜琛著:《日耳曼法概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56]李秀清著:《日耳曼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7月。
    [57]林秀雄:《夫妻财产制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8]林旭霞著:《虚拟财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4月。
    [59]马汉宝著:《法律思想与社会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60]孟勤国著:《物权二元结构论——中国物权制度的理论重构》,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三版。
    [61]宁金成主编:《私有财产权、私有经济的价值与法律保护》,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62]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63]石佑启:《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研究——宪法与行政法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64]沈达明、郑淑君编著:《比较破产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
    [65]沈达明编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66]孙加瑞著:《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1999年12月。
    [67]孙宪忠著:《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8]孙宪忠著:《争议与思考——物权立法笔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9]孙笑侠、钟瑞庆等著:《复活的私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70]王铁雄著:《美国财产法的自然法基础》,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71]王一鸣著:《论个人财产》,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72]王仰文著:《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73]汪华志著:《公司欺诈性财产权转让行为及其法律控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2月。
    [74]汪世虎著:《公司重整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
    [75]文秀峰著:《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研究——兼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76]吴易风、关雪凌等著:《产权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77]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78]肖厚国著:《财产,如何让我们安身?》,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
    [79]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0]徐国栋著:《罗马法与现代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81]严军兴、管晓峰主编:《中外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
    [82]杨晋玲:《夫妻财产制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83]杨立新著:《共有权理论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
    [84]杨荣馨主编:《强制执行立法的探索与构建——中国强制执行法(试拟稿)条文与释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85]尹田著:《法国物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5月。
    [86]曾哲著:《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7月。
    [87]张玲著:《跨境破产的国际合作——国际私法的角度》,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
    [88]张卫平、陈刚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89]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编:《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90]朱岩、高圣平、陈鑫著:《中国物权法评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91]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1月。
    [92]邹浩著:《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93]【德】赖纳·施罗德:“德国物权法的沿革与功能”,载《法学家》,2000年第2期。
    [94]【德】卡尔·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王晓晔、邵建东、程建英、徐国建、谢怀栻译,谢怀栻校,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
    [95]【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
    [96]【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债法总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97]【德】M·沃尔夫著:《物权法》,第20版,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
    [98]【法】弗朗索瓦·泰雷,菲利普·森勒尔著:《法国财产法》(上、下),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99]【美】约翰·G.斯普兰克林著,《美国财产法精解》,第二版,钟书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100]【美】约翰·E·克里贝特、科温·W·约翰逊、罗杰·W·芬德利、欧内斯特·E·史密斯著,《财产法:案例与材料》,第七版,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101]【美】查尔斯·K·罗利编:《财产权与民主的限度》,刘晓峰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
    [102]【美】大卫·G·爱泼斯坦,史蒂夫·H·尼克勒斯,詹姆斯·J·怀特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03]【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04]【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
    [105]【美】贝哈安特著:《不动产法》,第三版,董安生,查松注,汤树梅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106]【日】竹下守夫:“倒产法的现代课题和日本倒产法”,载《中外法学》1996年第2期。
    [107]【日】宫川知法:“日本倒产法制的现状与课题”,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2期。
    [108]【日】五十岚:“东欧各国的夫妻财产制”,王来纪译,载《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年第5期。
    [109]【日】星野英一著:《私法中的人》,王闯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2月。
    [110]【日】伊藤真著:《破产法·新版》,刘荣军、鲍荣振译,肖贤富译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5月。
    [111]【日】石川明著:《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
    [112]【意】朱塞佩·格罗索著:《罗马法史》,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修订版(校订本)。
    [113]【意】桑德罗·斯契巴尼选编:《物与物权》,范怀俊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114]【英】巴里·尼古拉斯著:《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4月。
    [115]【英】梅兰特等著:《欧陆法律史概览——事件,渊源,人物及运动》,屈文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116]【英】丹尼斯·基南著:《史密斯和基南英国法》,第14版,上、下册,陈宇、刘坤轮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
    [117]【英】彼得·甘西著:《反思财产:从古代到革命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18]【英】费奥娜·托米著:《英国公司法和个人破产法》,汤维建、刘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19]【英】F·H·劳森、伯纳德·冉得著:《英国财产法导论》,曹培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1月。
    [120]【英】杰里米·边沁著:《论一般法律》,毛国权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4月。
    [121] Margaret Jane Radin, Property and Personhood,34Stan. L. Rev.957(1982).
    [122] Frank Michelman, Possess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ConstitutionalIdea of Property,72Iowa L. Rev.1319(1987).
    [123] Harold Demsets,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57Am. Econ.Rev.347(1967).
    [124] Carol Rose, Crystals and Mud in Property Law,40Stan. L. Rev.577(1988).
    [125] Carol Rose, The Comedy of The Commons: Custom, Commerce, andInherently Public Property,53U. Chi. L. Rev.711(1986)
    [126] Duncan Kennedy and Frank Michelman, Are Property and ContractEfficient?,8Hofstra L. Rev.711(1980).
    [127] Edwin Baker, Property and Its Relation to ConstitutionallyProtected Liberty,134U. Pa. L. Rev.741(1986).
    [128] Keith Aoki, No Right to Own?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lienLand Laws” as a Prelude to Internment,40B. C. L. Rev.37(1998).
    [129] Langbein, John, The Twentieth-Century Revolution in Family WealthTransmission,86Mich. L. Rev.722(1988)
    [130] Vandevelde, Kenneth, The New Property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oncept of Property,29Buff. L. Rev.325(1990).
    [131] Jeremy Paul, The Hidden Structure of Takings Law,64S. Cal. L. Rev.1393,1402(1991).
    [132] Jesse Dukeminier, James E. Krier, Property, fifth edition, CiticPublishing House,07/2003.
    [133] Joseph William Singer, Property Law: Rul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third edition, Citic Publishing House,12/2003.
    [134] Barlow Burke and Joseph A. Snoe, Property,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
    [135] Elizabeth Warren&Jay Lawrence Westbrook, The Law of Debtors andCreditors, Citic Publishing House,07/2003.
    [136] David G. Epstein, Bankruptcy and Related Law,6th Edition, Law Press,China,08/2005.
    [137]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2nd Edition, CiticPublishing House,01/2004.
    [138] Beal Bank, SSB v. Almand&Associates,780So.2d45(Fla,2001)
    [139] Tenhet v. Boswell,554p.2d330(cal.1976)
    [140] Webb v. Erickson,134Ariz.182,665P.2d6(1982)
    [141] Commonwealth Edison v. Denson,144Ill. App.3d383,494N.E.2d293,98Ill. Dec.859(1986)
    [142] Network Solutions, Inc. v. Umbra International, Inc.,529S.E.2d80(Va.2000)
    [143] In re Johnson14B.R.14(Bankr. W.D. Ky.1981)
    [144] In re Pizzi153B.R.357(Bankr. S.D. Fla.1993)
    [145] In re Williams171B.R.451(Bankr. D.N.H.1994)
    [146] Holmes v. Blazer Financial Services369So.2d987(Fla. Dist. Ct.App.1979)
    [147] In re Palmer57B.R.332(Bankr. W.D. Da.1986)
    [148] In re Orkin170B.R.751(Bankr. D. Mass.1994)
    [149] In re Burgess234B.R.793(Bankr. D. Nev.1999)
    [150] Andrews University v. Merchant958F.2d738(6th Cir.1992)
    [151] Nissan Motor Acceptance Corp. v. Baker239B.R.484(Bankr. N.D.Tex.1999)
    [152] Taylor v. Freeland&Kronz503U.S.638(1992)
    [153] In re Walsh5B.R.239(Bankr. D.D.C.1980)
    [154] In re Mitchell103B.R.819(Bankr. W.D. Texas1989)
    [155] In re Reed12B.R.41(Bankr. N.D. Tex.1981)
    [156] In re Coplan156B.R.88(Bankr. M. D. Fla.1993)
    [157] In re Harron31B.R.466(Bankr. D. Conn.1983)
    [158] In re Reed700F.2d986(5th Cir.1983)
    [159] In re Dorsey120B.R.592(Bankr. M.D. Fla.1990)
    [160] In re D’Ettore106B.R.715(Bankr. M.D. Fla.1989)
    [161] In re Hill184B.R.750(Bankr. N.D. Ill.1995)
    [162] In re Milbank1B.R.150(Bankr. S.D.N.Y.1979)
    [163] In re Pendlebury94B.R.120(Bankr. E.D. Pa.1988)
    [164] In re Burr160F.3d843(1st Cir.1998)
    [165] In re Latanowich207B.R.326(Bankr. D. Mass.1997)
    [166] Pacor, Inc. v. Higgins,743F.2d984,994(3d cir.1984)
    [167] Zerand-Bernal Group, Inc. v. Cox,23F.3d159(7th Cir.1994),
    [168] In re Fedpad Systems,80F.3d207(7th Cir.1995).
    [169] Celotex Corp. v. Edwards,514U.S.300(1995).
    [170] Associates Commercial Corp. v. Rash,520U.S.953(1997)
    [171] Bank of America v.203North Lasalle Street Partnership,526U.S.434(1999)
    [172] Carr v. Deking765P.2d40(Wash. Ct. App.1988)
    [173] O’Brien v. O’Brien,489N.E.2d712(N.Y.1985)
    [174] Pacific Gamble Robinson Co. v. Lapp,622P.2d850(Wash.19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