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以及其在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图通过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达到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效益,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从而打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良性循环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在制约我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的多种因素中,找到一个改进和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效益的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尽力;二是提出加快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改进农村学校管理,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从理论上通过阐述农村中小学校长在农村中小学办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与农村学校效能的关系;农村中小学校长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农村学校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农村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引导者。农村中小学校长对农村学校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在学校办学、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决定着学校办学效能。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以后最紧迫的任务。要实现农村小康,就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这就是要求提高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学校教育使命。所有这些关键都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
     文章研究的主要问题:假设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领导效能取决于校长个人素质、校长领导行为以及校长工作环境和条件;那么提高校长领导效能就是要在确保校长个人素质的前提下,为校长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建立校长工作标准、规范校长领导行为;同时,建立有效的校长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因此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现状如何?影响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因素有哪些?怎样为农村中小学校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怎样去保障农村中小学校长必备的个人素质?怎样去规范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领导行为?怎样建立有效的校长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
     文章的主要观点:学校效能主要取决于校长领导效能,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高低在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反之,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低说明校长领导效能存在问题;从广西情况看,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与同类地区相比不差,但是广西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与教育投入不相称,主要体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益不高,农村中小学教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大。研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不高。
     研究证明:影响广西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因素主要有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体制的因素、办学条件的因素、教师队伍的因素、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农村中小学校长自身的因素。概括起来影响校长领导效能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即校长个人素质、校长领导行为以及校长工作环境和条件。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改善农村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策略:从教育管理体制上看,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地方政府的办学责任;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保障农村中小学自主办学;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建立家庭、社区参与农村中小学办学的新模式。从校长管理制度上看,要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要求,完善相应的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规范农村校长领导行为,建立有效的校长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从校长个人素质来说,要努力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转变其领导方式,促使校长个人的价值观转变为老师、学生们的渴求和行动,以合乎人性的方式激励他们为学校作贡献。
The aim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explore the decisive importance of principals' leadership efficiency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schooling; improving rural schooling performance through enhancing the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presidents; making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ine with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forge a benign circular for ru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First, it locates a breakthrough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rural schooling among many constraining factors, 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population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building of new countryside; second, it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s of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o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mproving management on rural school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expounding the status and role of principals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ing based on related theories, this dissertation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dership efficiency and school performance; principals are educators, leaders and managers of rural schools, and they are organiz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rural schooling as well as leaders guid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Principals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lay a vital role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s. Their role in schooling and management decide o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To strengthen capacity building of presidents and improve their capabilities in schooling and management have become the most urgent task after the reform 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investment guarantee systems governing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moderately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quality of rural population must be improved; to this e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quality of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t be consolidated and improved. For this, management and schooling efficiency must be improved to seek for a balanced development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 as to realize the mission of rural education. The key to all these issues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dership of presidents.
     Major issues in this dissertation: Suppose the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principals rests with their own qualifications, behaviours,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then to improve their leadership efficiency is,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ir full competence, to create soun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 for them, establish working rules to regulate their behaviours, at the same time, to set up effective systems on the supervis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incipals. Therefore, issues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are: How is the status quo of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presidents? What a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leadership efficiency? How to create better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the presidents? How to guarantee their good qualifications? How to regulate their leadership behaviours? How to establish effective systems on the supervis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sidents?
     Points of this dissertation: School performance is mainly decided on by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principals,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schooling performance. On the contrary, low schooling performance testifies possible weaknesses in principals' leadership efficiency. For example, investment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Guangxi is no less than the investment in other similar provinces; however, the schooling performance in Guangxi fails in satisfying expectations. In specific, rural schooling performance is poor, and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contributes little to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key reason lies in the poor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their principals.
     Studies have proved that factors affecting leadership efficiency include investment mechanism,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schooling, teaching staf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s well as competence of their principals. To sum up,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affecting principals' leadership efficiency, i.e. personal qualifications, leadership behaviour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Based on these factors, this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improving leadership efficiency of principals in rur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o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be deepened, management system on "county-centre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clarified; establish new type of politics-schooling relationship to ensure independent schooling; further improve principals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ster a new mode with participation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in schoo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system on presidents, relevant systems should be impro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o regulate leadership behaviours of the principals so as to establish effective systems on supervision,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incip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qualifications,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upgrade qualifications of principals and improve their leadership style, so that the principals can better accommodate and serve the interes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incipals should be encouraged, in proper ways, to do more contribution to the school.
引文
[1]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中国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综合提要》,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
    [2]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6年2月7日。
    [1]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
    [3]陶行知:《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陶行知文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3]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5]国家教育委员会外事司:《国际中小学校长教师考察报告和比较研究汇编》(内部资料),1997年9月号。
    [6]肖川:“校长的职责与境界”,《山西教育(综合版)》,2006年第8期
    [1]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页。
    [1]Wayne k.Hoy and Cecil 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tice.Liba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1996.
    [2]贾汇亮:“中小学校长领导的有效性及其评估体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3]王莉萍:“山西省中学校长领导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优秀论文,2006年。
    [1]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2]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④⑤,同上。
    [4]谢旭红:“菲德勒权变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
    [5]张琴秀.王媛:“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20年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8期。
    [1]萧宗六:“正人必先正自”,《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12期
    [2]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协作组编著:《校长素质》,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年。
    [3]张曼玲:《谁掌管明天的学校》,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4]曲绍卫等主编:《校长素质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张晓霞:“论当代中小学校长的特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
    [6]谢学政、廖秉权主编:《校长素质手册》,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
    [7]李大健:“21世纪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讨”,《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第11期。
    [8]周在人:“中外中小学校长素质比较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3期。
    [1]刘淑明主编:《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与培养》,北京同心出版社,2000年。
    [2]褚宏启:“校长要具备依法治教的素质”,《人民教育》,1998年第10期
    [3]吴回生:“论校长的法律素质”,《教育管理》,2001年第3期。
    [1]见程方正:“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及类型状况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第2期。
    [2]张忠山、吴志宏:“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2期。
    [3]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4]于博:“校长领导行为研究-运用PM理论对山东省部分普通高中的调查分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张涛:“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王芳:“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的调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陈光军:“试论校长领导效能及其提高途径”,《当代教育科学》,1994年第4期。
    [1]郑文:“论学校领导环境对领导效能的影响”,《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5年1期。
    [2]谢旭红:“菲德勒权变理论及其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3]贾汇亮:“中小学校长领导的有效性及其评估体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4]贾汇亮、凌玲:“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表现及影响因素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年第6期。
    [1]王莉萍:“山西省中学校长领导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2]朱科蓉、李春景:“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教学与管理》,2003年1期。
    [3]汤春林:“学校效能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谌启标:“学校效能论”,《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6期。
    [2]朱科蓉、李春景:“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教学与管理》,2003年1期。
    [3]谌启标:“学校效能研究与学校重建”,《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0期
    [4]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教育与经济》,1994年第3期。
    [1]杨琼、范国睿:“学校效能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上海教育科研》,2003年第6期。
    [2]谌启标:“学校效能研究与学校重建”,《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10期。
    [3]陈武林,谌启标:“论学校组织变革中的校长领导效能”,《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年第4期
    [1]阮爱民:“WTO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及回应策略”,《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10期。
    [2]高耀明:“命题的分析、笔谈: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3]张晓梅:“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4]于鸣超:“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1期。
    [5]王萍:“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1期。
    [1]袁爱玲:《简明教育词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2][美]罗伯特·G·欧文斯:《学校组织行为学》(第7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0页。
    [3]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R.M.Stogdill:Handbook of Leadership,N.Y:The Free Press,1974.p8.
    [5]俞文钊:《领导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6]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07页。
    [7]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4页。
    [8]R.M.Stogdill,Handbook of Leadership,Y.N:The Free Press,1974.p8.Bernard M.Bass:Handbook of Leadership,Y.N:the Free Press,1981.p80.
    [1]R.M.Stogdill,Handbook of Leadership,Y.N:The Free Press,1974.p10.
    [2]Robert G.Owe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ducation,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1987,P129.
    [3]贾轶峰主编:《行为科学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28页。
    [4]许民生:“论校长的领导行为与教职工积极性的关系”,《中等医学教育》(教育管理),1997年第2期。
    [5]金华荣:“浅议学校领导行为”,《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6]陈光军:“现代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7]翟文明,李治成:《现代汉语辞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286页。
    [1]陈光军,“现代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2]贾汇亮:“中小学校长领导的有效性及其评估体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汤春林:“学校效能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朱科蓉、李春景:“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期。
    [1]唐晓杰编译:《学校效能研究的起源》,查原书http://www.tianhe.org.cn/guangzhou/elab/ehengguo.htm
    [2]谌启标:“学校效能论”,《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第6期。朱科蓉 李春景:“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1期。
    [3]张煜:“学校效能评价”,《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7期。
    [1]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经济与教育》,1994年第3期。
    [2]张煜:“学校效能评价”,《中小学管理》,1997年第7期。
    [3]孙绵涛、洪哲:“学校效能初探”,《经济与教育》,1994年第3期。
    [4]汤春林:“学校效能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叶谰:“试论当代中国教育价值取向之偏差”,《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2]陈乃林:“关于教育“本体论”和“工具论”讨论之我见”,《教育研究》,1989年第10期。
    [3]王卫东,石中英:“关于建国后教育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4期。
    [1]FRED C.Lunenburg,ALLAN C.Ornstein,孙志军,金平等译:《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13页。
    [2]汤林春:“学校效能研究略论”,《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2期。
    [3]FRED C.Lunenburg,ALLAN C.Ornstein,孙志军,金平,等译:《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13页。
    [1][美]托马斯·萨乔万尼,张虹译,冯大鸣校:《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贾汇亮:“中小学校长领导的有效性及其评估体系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3]王莉萍:“山西省中学校长领导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谢逸:“中国中小学校长角色的演变”,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1][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Marsha.Speck.ThePrincipal ship,Prentice-Hall inc.,1999.pp33-69.
    [2]程普宽:“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责和角色”,资料来源:中基网:2001年4月26日。
    [3]蒋蜊:“对中小学校长角色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4]唐京、程正方、应小平:“校长领导行为与校长类型”,《心理学探新》,1999年第3期。
    [1]周荣国:“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我国提供的机遇及提出的挑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1期。
    [1]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赵绪福:“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种模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刘凤琴:《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赵绪福:“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种模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3]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赵绪福:“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种模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2]蔡铋琨:“乡村发展的后现代意涵”,台湾:《农业推广学报》,2001年第18期。
    [1]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编:《当代国际农村教育的改革大趋势》(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476页。
    [1]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1]韦本辉:“广西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和对策”,《广西农业科学》,2000年第4期。
    [2]唐伟光:“广西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问题及协调对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1]同上。
    [2]唐伟光:“广西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问题及协调对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3]韦本辉:“广西农业现状及发展战略和对策”,《广西农业科学》,2000年第4期。
    [1]谭彦红:“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2]广西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03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
    [1]宁耀,梁全进主编:《广西教育结构与布局调整研究》,接力出版社,2005年。
    [1]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2004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1]盘明英:“广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调查与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9期。
    [1]谭彦红:“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2]邓泽辉:“桂黔三省农民收入问题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盘明英:“广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调查与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9期。
    [1]张军、陈钢:“陕西农村教育调查:‘穷财政'背不动‘教育包袱'”,《半月谈》,2004年5月。
    [2]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上海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制度创新--“九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进展情况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1期。
    [2]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1]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1]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无参考文献内容
    [1]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1]广西教育厅师范处:《新时期广西中小学教师队伍均衡性发展研究》(内部资料)。
    [2]广西教育厅师范处:《新时期广西中小学教师队伍均衡性发展研究》(内部资料)。
    [3]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4]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1]梁全进等编写:《广西义务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内部资料),2004年。
    [1]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1]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1]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1]《冯之浚呼吁农村义务教育应该免费》,《新京报》2004年10月26日。
    [1]黄娟娟:“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黄娟娟:“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范秀双:“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8期。
    [1]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
    [2]黄娟娟:“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郭景扬:《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郭景扬:“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7月第4卷第4期。
    [1]郭景扬:《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2]郭景扬:《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人民教育》,2001年第6期。
    [1]路甬祥:“关于新世纪科学教育的几点思考”,《科学时报》,2000年6月8日。
    [1][美]罗文·吉布森著,杨丽君,彭灵勇,倪旭东译:《重思未来》,海南出版社,1999年。
    [1][美]杰拉尔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辛西娅·J·诺里斯著,黄崴、龙君伟主译:《校长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美]威廉·坎宁安、保拉·科尔代罗著,赵中建主译:《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美]杰拉尔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辛西娅·J·诺里斯著,黄崴、龙君伟主译:《校长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美]威廉·坎宁安、保拉·科尔代罗著,赵中建主译:《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加]迈克尔·富兰著,赵中建,陈霞,李敏译:《教育变革新意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加]迈克尔·富兰著,赵中建等译:《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美]Pam Robbins,Harvey Alvy,常永才,曹宏等译:《新校长成功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美]Robert J.Marzano著,杨宁,卢杨译:《学校如何运作-长研究到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美]韦伯,诺顿著,徐富明等译:《教育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人事问题与需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美]弗瑞德·伦恩伯格著,孙志军译:《教育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美]托马斯·萨乔万尼著,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托马斯·萨乔万尼著,张虹译,冯大鸣校:《校长学一种反思性实践观》,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译,杜育红校:《政治\市场和学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杰拉尔德·C·厄本恩、拉里·W·休斯、辛西娅·J·诺里斯著,黄崴、龙君伟主译:《校长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威廉·坎宁安、保拉·科尔代罗著,赵中建主译:《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美]斯蒂芬·罗宾斯著,孙建敏译:《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斯蒂芬·罗宾斯著,黄卫伟译:《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刘李胜等译:《领袖论》,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96年。
    [美」罗纳德·W·瑞布著,褚宏启等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一种管理的趋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中小学校长通用管理100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部:《校长角色与校长发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年
    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10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修订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铁军,《科学发展观与中小学教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铁军:《校长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冯大鸣主编:《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衔学者世纪汇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国内外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编著:《普通学校校长成长·培训·管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
    卢盛忠,全凯成,徐昶,钱冰鸿:《:组织行为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史万兵:《教育行政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关鸿羽主编:《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孙忠生等主编:《农村九年一惯制学校管理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曲绍卫,张金宝:《校长素质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
    余永德主编:《农村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吴志宏,陈韶峰,汤林春:《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吴志宏主编:《中小学管理比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吴志宏等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吴秀娟:《成功校长的实践与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吴能枝,杨锦兴主编:《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吴能枝,杨锦兴主编:《贵港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张曼玲:《谁掌管明天的学校》,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
    张新平著,《教育组织范式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张楚廷:《校长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李少元:《农村教育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
    李剑萍主编:《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肖川:《办好学校的策略》,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郑燕祥:《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赵中建:《学校文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赵家冀,杨东:《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
    凌文辁:《领导与激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
    殷爱荪,周川主编:《校长与教育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郭景扬:《中小学校长管理与培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陶西平:《启动学校内部活力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年。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阎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黄威:《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工作报告》,1991年。
    蒋伯惠等编:《中小学领导管理体制的改革》,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年。
    褚宏启主编:《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1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褚宏启主编:《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2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廖其发主编:《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课题组:“关于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4期。
    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第5期。
    王敬良等:“浅析中小学校长任用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问题”,《潍坊教育学院学》,1999年第1期。
    王湛:“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北京:《人民教育》,2002年第8期。
    冯大鸣:“新世纪的学校领导”,《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7期。
    叶民强,张世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其目标实现过程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第2期。
    孙孝花:“从“局外人”到“局内人”--美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角色转变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上海教育科研》,1999年第4期。
    吴志宏:“中小学校长领导权力问题之调查”,《教育评论》,1999年第4期。
    吴怛山:“中小学校长选拔与培训的中外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年第5期。
    应俊峰,王浩:“建立完善校长管理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
    应俊峰、王洪斌、胡伶:“名校长素质特征的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2期。
    张丽华:“改造型领导与组织变革过程互动模型的实证与案例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张忠山、吴志宏:“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第2期。
    张忠山、吴志宏:“校长领导行为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第1期。
    张曼玲:“新世纪校长遴选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6期。
    李超平,时勘:“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上海:《心理科学》,2003年第1期。
    杨兴聚:“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聘探讨”,《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杨海燕:“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
    杨锦兴:“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及其思考”,《广西教育》,2008年第4期。
    邱阳:“论我国中小学校长领导效能的发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陈光军:“现代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研究”,《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陈则牛:“中小学校长管理机制研究”,《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陈丽:“欧共体成员国中小学校长比较”,《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年第2期。
    陈桂生:“漫话“校长角色定位”,《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
    周在人:“中外中小学校长素质比较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9年第3期。
    周荣国:“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体们化为我国提供的机遇及提出的挑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11期。
    周逸先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相关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4期。
    孟慧:“企业管理者大五人格特质、特质目标定向和变革型领导”,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林存华:“中小学校长领导权力的个案调查与比较”,《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5期。
    林维林:“转换型、交易型领导行为与领导效能关系之研究--以台湾省政府建设厅为个案分析”,台湾:东海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96年。
    范秀双:“论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8期。
    俞丽青,程平:“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安徽教育》,2002年第10期。
    赵绪福:“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三种模式”,《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9期。
    钟启泉:“从校长资格制度与研修制度看校长素质”,《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6期。
    唐京等:“校长领导行为与校长类型”,《心理学探究》,1999年第3期。
    贾汇亮:“中美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与标准比较分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郭景扬:“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4期。
    顾秀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校长-关于有效中小学领导行为之研究”,《上海教育》,2000年第11期。
    戚振江、张小林:“领导行为理论:交换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经济管理》,2001年第12期。
    黄丹媚,张敏强:“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综述”《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第3期。
    黄寿:“论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与任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
    黄娟娟:“家长、社区人员在现代学校管理中角色与职能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曾光清等:“关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3期。
    曾艳:“女校长的领导方式探究--对广州市某普通中学女校长的个案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程正方:“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卷及类型状况的初步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第2期。
    程正方等:“领导类型与学校气氛状况初探”,《中小学管理》,1994年第10期。
    褚宏启,杨海燕:“校长专业化及其制度保障”,《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
    Alan M.Barnett.The Impact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tyle of School Principal on Schoo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Selected Teacher Outcomes:A Preliminary Report Paper Presented at AERA,Auckland,New Zealand,November 2003 BAR03777
    Anderman,E.M.(199I).Teacher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The Role of School Culture and Principal Leadership.Chicago: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ER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75497)
    Bass,B.M: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ations,New York:Free Press.1985
    Bernard M.Bass: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Y.N:the Free Press,1981.
    Deluga,R.J.& Souza,J.The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 on the Influencing Behavior or Subordinate Police Officers.Journal of Occupalional Nsychology,1991,64(1).
    Halling,P.Leading Educational Change:Reflections on the Practice of Instru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2003.33(3).
    Hoy,W.K.,& Miskel,C.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w York:Random House 1987.
    K,Leithwood & Doris Jantzi.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ffects:A Replication,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99,Vol.10,No.4
    Leithwood,K.& Jantzi,D.The relative effects of principal and teacher sources of leadership on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Schoo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9.35
    Leithwood,K.Leadership for school restructuring.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4.30(4).
    Matthews J.Analysis of Seven Framework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Paper-Presented to the 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1994(19).
    P,C.Kirby & L,V.Paradise & M,I.king Extraordinary leaders in Education: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2 Vol.85
    R.M.Stogdill,Handbook of Leadership,Y.N:The Free Press,1974.
    Robert G.Owe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ducation.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87.
    Roberts,N.Transforming Leadership:A Process of Collective Action.Human Relations,1985,38(11).
    Sergiovanni,T.J.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5).
    Sergiovanni,T.J:Educational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1999.
    Silins,H.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nd School Improvement Outcomes.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994,5(3).
    Wayne k.Hoy and Cecil G.Miskel,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theory,research,and pratice.Liba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