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流动——永定烟草历史及其文化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烟草传入永定三百年,在永定传承发展,使永定成为福建乃至中国烟草的一面旗帜。本文试图勾勒出这三百年来烟草在永定内部流动的历史文化图景,探讨永定烟草文化和烟草所衍生涵化的其它文化(第一章)。
     文章首先介绍介绍了永定烟草传入、发展、鼎盛、衰落的历史过程(第二章),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把永定烟草的历史发展分解为细微文化事项,阐述了永定烟草历史发展的动因及现象。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的梳理,文章寻找出逝去的永定烟作文化(第三章)。在永定烟草历史发展的时间坐标参照下,文章把重点聚焦在永定烟草文化的主要人群——永定烟商,他们的在传统的文化规范下的组织模式及其行为特点(第四章);他们和永定另一重要人文景观土楼的内在联系(第五章);他们和外界交流产生的人员流动移民迁徙的现象(第六章);他们对于永定社会文化民俗及教育的影响(第七章)。
     在永定烟草历史和永定烟草文化相互的参照下,笔者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永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机遇产生了永定烟商,他们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导致了永定社会结构的变迁,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永定社会文化。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Yongding three hundred years ago, tobacco has been planted and cultivated as a major economic crop in the local area, making Yongding a flagship leading the tobacco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even that of the entire country. 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tobacco cultivation culture and other derivative cultural phenomena intrinsically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in Yongding.
     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historic review of the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flourish and decline of tobacco plantation and cultivation in Yongding. Adopting a historic an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Chapter two elucidates the essential driving causes and specific cultural events testifying to Yongding's booming tobacco industry by deconstructing the entire tobacco cultivation history into minor cultural episodes. Based on vigorous field work and conscientious library work in search of relevant research findings and literatures, chapter three attempts to explore and restore the full glory of the long past tobacco cultivation culture in Yongd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chronical survey of the tobacco planting history in Yongding,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a special group of historical figures—tobacco barons in Yongding, including a study of their organization form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social and cultural norms. Chapter five investigates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obacco barons and the earth buildings in the local area, which is another important historic legacy in Yongding. Chapter six analyzes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as a result of increased exchanges with the outside boosted by tobacco business. Chapter seven reveals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obacco industry on the all-around progress of folk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Yongding.
     Based on this strong resonance and deeply-entrenched interplay between tobacco cultivation culture and the local history of Yongding,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uniqu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chance events in history jointly set a stage for tobacco barons in Yongding, who brought about fundamental changes and revolutions to the local social 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unique cultural features and social norms of Yongding.
引文
[1]永定是闽西客家地区建制较晚的县(1487年建县),它的行政区域在历史上是不断变化的,直到建国后才稳定下来。而永定周围的县邑一些乡镇的烟草历史文化和永定有密切的联系,亦纳入本文的考察范围。所以本文所指的永定包含了今永定县行政区域以及它周围的一些乡镇。
    [2]王梦奎 为陈松峰、陈文峰《菸史闻见录》[M]所作的序言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第2页。
    [3]洪馨兰《产业与聚落——屏北平原的烟作经济与客家聚落变迁之研究》[A],台湾《六堆历史文化与前瞻会议论文集》[C],2007年。第3页。
    [4]永定烤烟是中国许多著名香烟的原料:“七匹狼”香烟垄断许多区域的香烟市场;现今中国烟草专卖局局长为永定籍,福建烟草系统内的各级领导干部永定籍也占不小的比例。这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明永定烟草的强势。
    [1]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烟叶》[R]。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第1页。
    [1]江振文《条丝烟栽培法》[N],《农商公报》1923年10月15日,第110期(第10卷第3册),馆藏上海图书馆。
    [1]见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上海之菸与菸业》,《菸与菸业》[R],商业调查丛刊:1934年第九期《我国烟草事业之概述及战后就有措施之拟议》[J],《烟草通讯》一卷,二三四合刊,1942年。
    [2][日]税所重雄,台湾吴万煌译《台湾烟草栽培变迁史》[M],台湾文献委员会,1993年。
    [3]永定《烟草志》[Z],永定县烟草公司内部出版,1995年。
    [4]龙岩《烟草志》[Z],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5]陈松峰、陈文峰《菸史见闻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6]杨学元《中国烟业史研究(1573—1937)》[D],香港:香港新亚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年。
    [1]王文裕《明清的烟草论》[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年。
    [2]李晓方《清代赣南烟草略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3]陶卫宁《明末清初吸烟之风及烟草在国内的传播方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地理历史论丛》2002年6月。
    [1]蒋卫东、王思明《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
    [2]林仁川 《明清福建烟草的生产与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三期。
    [3]《中国烟草文化集林》[M],杨国安编著。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
    [1]《中国烟草工作》编辑部:《中国烟草史话》[A]。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
    [2]郑天一、徐斌等著《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3]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出版,1998年。
    [4]洪馨兰《烟草美浓——美浓地区客家文化与烟作经济》[D1,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洪馨兰《产业与聚落——屏北平原的烟作经济与客家聚落变迁之研究》[A],台湾《六堆历史文化与前瞻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洪馨兰《台湾烟业》[M]。台北:远足文化出版,2004年。
    [1]见洪馨兰《产业与聚落——屏北平原的烟作经济与客家聚落变迁之研究》[A],台湾《六堆历史文化与前瞻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刘永华《明清时期闽西的民间文化与社会经济变迁中》[D]。厦门:厦门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1994年。
    [3]兰盆会:适中盂兰盆盛会,当地十年一次的大规模民间信仰活动。
    [4]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商品流通与城乡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5]如闵宗殿《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古今农业》,1991年第1期;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1]烤烟在1920年代才开始从国外引进小区域规模的种植,从那开始逐渐取代晒烟成为成为烟草的主要品种。
    [2]见王铭铭《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1]柯斯文著张锡彤译《原始文化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
    [2]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3]此书出版时,姚旅的朋友沙东人晋斗元和壅丘人侯元琛各写序一篇。其作序的时间,分别在万历壬子(1612年)和癸丑(1613年)的中秋。据此,《露书》的写作时间当在1611年以前。
    [4]姚旅《露书》卷10[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863页。
    [1]张介宾《景岳全书》[M],总64卷之第48卷。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2812页。
    [2]张介宾《景岳全书》[M],总64卷之第卷48之阴草部。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2823页。
    [3]见杨士聪《玉堂荟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5页;《上海烟草志》[Z]之大事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方以智《物理小识》[M],收于《续修四库全书》之《子部·杂家类》)卷九,草木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892页。
    [1]大多数研究中对这则材料的引用中均是“问徒”,刻本字迹模糊,“徒”和“徙”字均有可能,笔者认为应该为“问徙”方能解释的通。问徙:判决流放。
    [2]王逋《蚓庵琐语》[M],康熙四十四年(1805年)刻本,存厦门大学古籍库。第1167页。
    [3]谈迁《枣林杂俎》[M],罗仲辉胡明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8页。
    [4]沈李龙撰《食物本草会纂》[M],刊于1691年,藏厦门大学古籍库。第15页。
    [1]汪师韩《金丝录》[M],光绪年间刻本。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影印本,2004年。第32页。
    [2]陆耀.《烟谱》[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第22页。
    [3]蔡家琬《烟谱》[M],收于《拜梅山房几上书》,刻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藏于厦门大学古籍库。第98页。
    [1]咸丰四年(1854年)《长汀县志》[Z]物产志,存龙岩市方志委。第186页。
    [2]陈琮《烟草谱》[M],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底片影印,2004年。第7页。
    [1]姚旅《露书》卷10[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863页。
    [1]漳州河:应为漳州九龙江。
    [2][荷]威。伊。邦特库著,姚楠译《东印度航海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37页。
    [3]方以智《物理小识》[M],收于《续修四库全书》之《子部·杂家类》)卷九,草木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892页。
    [4]乾隆《南靖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672页。
    [1]《漳州烟草志》[Z]之大事记。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第8页。
    [2]康熙《平和县志》[Z]之货物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第446页。
    [3]康熙《宁洋县志》[Z]之物产志,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2001年。第92页。
    [1]康熙《宁化县志》[Z],李世熊总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5页。
    [2]张汉修、丘复纂,民国《上杭县志》[M]。上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2003年。第347页。
    [1]王廷抡撰《临汀考言》[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第332页。
    [1]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物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土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3]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货物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4]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礼俗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王文裕,《明清的烟草论》[M]。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第37-41页。
    [2]杨国安,《清代烟草业》[J],《文史》,第25辑,第201-203页。
    [1]杨士聪《玉堂荟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5页
    [2]舒位《兰州水烟篇》,《甘肃烟草行业志》[Z]。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272页。
    [3]方苞,《方望溪全集》卷一,《请定经制札子》。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5页。
    [4]包世臣《安吴四种》[M],卷26。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8年。第2页。
    [1]彭遵泗的《蜀中烟说》[A],嘉庆《四川通志》[Z]卷75,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第642页。
    [2]乾隆十六年《安远县志》卷一,《舆地志。土产》,安远县方志办重刊。第179页。
    [1]张翔凤《种烟行》[A],《国朝全蜀诗钞》[Z]卷八。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第563页。
    [1]黄开焕《慕农八十文存》[M],永定城关黄开焕老人自印书。第114页。
    [2]乾隆十七年《汀州府志》[Z]之货殖志,存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1]陈琮《烟草谱》[M],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底片影印,2004年。
    [2]《旧时代的手工业—永定皮丝烟》[N],《江西民国日报》1936年7月1日。
    [1]转引《福建省烟草志》[Z],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出版,1995年。第24页。
    [1]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杨彦杰主编《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出版,1998年。第468页。
    [1]乾隆《湖南通志》[Z]之物产志,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
    [2]吴熊光:《伊江笔录》[M]上篇。存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库。
    [3]同治《衡阳县志》[Z]卷11,同治11年刊本,收于《中国方志丛书》。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第459页。
    [1]曾继梧等编:《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物产类,衡阳,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2]适中今属于龙岩新罗区,和永定县龙潭镇及抚市镇交界。
    [3]康熙[Z]《续修瑞金县志》卷4.,瑞金方志办重刊,1995年,第232页。
    [4]同治《赣州府志》[Z]之物产志,赣州市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1988年,第354页。
    [1]民国《贵定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第70页。
    [2]《贵州烟叶生产概况》[J],、《烟讯》第5期,1947年11月。
    [3]光绪《湘潭县志》[Z]之货殖志。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第1730页。
    [1]《中国自种罂粟议》[N],《申报》,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二十五日。
    [1]蓝吉《高头条丝烟业的盛衰》[Z],《永定文史资料》第11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定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土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土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第四章。概述,存永定县方志办。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第四章,存永定县方志办。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物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物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4]民国《上杭县志》[Z]卷九物产志,上杭县方志办重刊,2003年。
    [5]《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第316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1]《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第316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物产志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实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实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姜尚老人言语不便,搀扶着回屋去纸笔写出回答内容交予我,时至今日还不能忘记当时老人的认真执着。在此写上题外话,感谢姜尚老人。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实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4]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交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各省烟酒业意见书汇编》[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2]《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各省烟酒业意见书汇编》[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3]http://www.ydxq.cn/right.asp?bookid=119&juanid=120 2008/03/02
    [4]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实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苏炯文等供稿 黄畴改写《永定条丝烟漫话》[Z],《永定文史资料》第11期。
    [1]李晓方《清代赣南烟草生产略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1]《英国驻华机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驻汉口商务报告》[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5页。
    [2]资料来源:http://www.tobaccochina.com/news/data/20026/603125524.htm,2007-11-22/2008-05-07。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礼俗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福建商务议员何成浩拟改良制烟事与商部往来文》[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85页。
    [1]《捷报》[N]卷54,1895年6月14日。转引自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529页。
    [1]《广西学务处为学生林觐光赴日本学习卷烟事与商部往来文件》[A],转引《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86页。
    [2]《广西学务处为学生林觐光赴日本学习卷烟事与商部往来文件的商部批复文》[A],转引《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86页。
    [1]孙会《近代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广告本土化战略初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四期。
    [2]参见孙会《近代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广告本土化战略初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四期;经盛鸿《民国年间香烟市场的广告大战》[J],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王家林《历史上的中外烟草大战》[J],消费经济1997年第2期。
    [1]宋绩成《中国烟草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2]民国初年《烟酒税法提纲》[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6页。
    [1]《盛宣怀未刊信稿》[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247页。
    [2]《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316页。
    [1]《苏州皮丝烟业意见书》[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318页。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大事记,存永定县方志办。
    [2]《闽永定的皮丝烟——二十年前可说是盛行一时,自共匪蹂躏后已一蹶不振》[N],《江西民国日报》1936年7月1日。
    [3]郑月槎自传《浮生记略》[M],未刊稿。
    [4]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土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5]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忠烈传之邱质彬,存永定县方志办。
    [6]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土产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林伟《闽西苏区的烟草经济》[J],《海峡烟草》2006年10月期。
    [2]《永定县志》[Z]之大事记,永定县方志编纂委员会编,1994年。
    [1]《福建条丝烟之产销状况》[J],《工商半月刊》,第一卷,1929年。
    [1]郑月槎自传《浮生记略》[Z],未刊稿。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外交志,存永定方志办。
    [1]详见卢东昌《卢平民与永定考烟》[Z],《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2]引自王文照《永定烤烟的荣耀与新追求》[Z]、翁鼎山《赖耿新与永定新式烤房》[Z],《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1]施伟平《龙岩召开种植种植红烟座谈会》,http://www.fjycw.com/ViewNews.aspx?GUID=52-51-54-55-522007-12-17/2008-03-04。
    [1]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杨彦杰主编,《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出版。第468页。
    [2]《厦门市场烟叶原产地的情况》[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1920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
    [1]《烟草种类》,引自《烟叶》[R],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第4页。
    [2]《民国初年福建烟叶和烟制品》[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第121页。
    [1]江振文《条丝烟栽培法》[N],《农商公报》1923年10月15日,第110期(第10卷第3册)。标点符号是笔者自加,部分用字改为现在用字习惯。
    [2]如胡大新提到的烟叶种植程序,见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出版,1998年。第468页。
    [1]《民国初年福建烟叶和烟制品》[C],《支那省别全志》[R],第十四卷。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第123页。
    [1]《福建烟叶运销路》,引自《烟叶》之[R],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第123页。
    [2]《福建条丝烟产销之状况》[N],《工商半月刊》,第一卷,1929年1月。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城市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交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3]《潮州志》[Z]第三册之商业志,第1173页。饶宗颐总纂,潮州地方志办公室重刊,2006年。
    [1]资料来源于《潮州志》[Z]第三册之商业志。饶宗颐总纂,潮州地方忐办公室重刊,2006年。第1204页,第1267页。虽然该资料没有说明烟草来自永定,但是基本可以推断汕头出口的烟草大部分来自永定。
    [1]《民国初年福建烟叶和烟制品》[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第129页。
    [1]黄开焕《永隆昌楼群平话》,引自《慕农八十文存》[M],黄开焕白印书。
    [2]江城《“日升“烟刀打造出振成楼》[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14页。
    [1]江城《“日升“烟刀打造出振成楼》[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16页。
    [2]《永定苏三九郎公族谱》[Z]。永定苏三九郎公宗亲会编,2005年。第234页。
    [1]陈炎荣《遗经楼说部》[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58页。
    [1]《劝闽永烟商速组织烟业公会意见书》[N],《中华国货月报》,1916年3月10日,第7期。
    [1]郑月槎先生自传《浮生记略》[Z],未刊稿。据郑月槎儿子郑慕岳回忆,当时南京的福建会馆参与者大部分为永定人及少数汀州其它县邑的人,福建其它地区的人未参加这个组织。
    [2]详见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之《会馆与民间社会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157-336页。
    [1]湖南省城《烟店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2页。
    [1]湖南安化《烟店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4页。
    [2]湖南安化《烟店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4页。
    [3]湖南益阳《烟匠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205页。
    [1]《近事:皮丝业要求维持》[J],《中国实业杂志》1914年11月1日,第5年第11期。
    [1]民国政府财政部《财政公报》[A]第六十八期,1933年,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749页。
    [1]《近事:闽商吁免皮丝产地税》[J],《中国实业杂志》,1915年1月1日,第6年第1期。
    [1]林基亮《谈说衍香楼》[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28页。
    [2]黄慕农、黄良章、章概《“永隆昌”故事》[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45页。
    [1]陈炎荣《遗经楼说部》[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1]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文中省略部分在下文中单独出现。
    [2]《专家曾五岳: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N],《厦门晚报》2004年7月9日。
    [3]见吴福文《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A]、胡大新《论永定客家土楼的价值》[A]、《客家文化的象征》[A],见《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第84页、第1页、第74页。
    [1]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2]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3]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1]关于这点,张弘昌先生有更详细的考证。见张弘昌《土楼的误会与土楼文化的解读》[A],《龙岩客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未刊稿。
    [2]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3]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1]乾隆二十一年刊本《永定县志》[Z],良吏传,存永定方志办。
    [1]石奕龙《泥土版筑的城堡——福建土围楼》[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2]《土楼的分布》,《永定客家士楼志》[Z]初稿。
    [1]资料来源于2007年7月永定土楼申遗办的资料统计。
    [2]详见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苏志强《土楼探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1]资料来源《适中镇志》[Z],《方形土楼》,适中镇志编撰委员会编,2007年。
    [2]《适中镇志》[Z],《方形土楼》,适中镇志编撰委员会编,2007年。第87页。
    [3]资料来源《从土楼看适中经济》[N],闽西日报,2006年10月12日。
    [4]林伟《福建烟丝行销天下》[J],《海峡烟草》,2006年第5期。
    [5]康熙四十八年《续修瑞金县志》[Z]卷二《地舆志·物产》。瑞金县方志办重刊,1995年。
    [1]见《漳州烟草志》,漳州市烟草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
    [2]黄开焕《永隆昌楼群平话》[M],《慕农八十文存》,黄开焕自印书。
    [1]石奕龙《泥土版筑的城堡—福建土围楼》[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广东省兴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2003年。第79页。
    [2]见曹树基《清代前期浙江山区的客家移民》,[J],《客家学研究》,第四辑;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内部差异》[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周雪香《明清闽西粤东北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原因和影响》[A],陈支平、周雪香主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C]。安徽:黄山书社2005年。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周雪香《明清闽西粤东北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原因和影响》A],陈支平、周雪香主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交化印象》[C]。安徽:黄山书社2005年。
    [2]《福建省志。华侨志》[Z],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1]《烟叶》[R],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
    [2]《潮州志》[Z]第三册之商业志。饶宗颐总纂,潮州地方志办公室重刊,2006年。第1245页。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商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应相足《松阳烟叶之研究》[J],《工商半月刊》,第一卷,1929年。
    [2]曹树基《清代前期浙江山区的客家移民》[J],《客家学研究》第四辑
    [1]《永定颍川陈氏族谱。人物传》[Z],永定陈氏宗亲会编,2002年。
    [2]张力《清代各省商界设在孝感的会馆》[Z],《孝感文史资料.工商经济专辑》,1988年。第72页。
    [1]清。袁焯《丛桂草堂医案》[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1959年。第5页。
    [2]《民国初年江西烟草及制品》[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第322页。
    [3]《北平京工商业概况》[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138页。
    [4]《贵州烟叶概况》[J],《烟讯》,第5期,1947年11月。
    [1]莫钟駥《四川烟草调查》[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14J4页。
    [2]《烟草》,引自《台湾新报》,明治29年(1896年)8月6日。笔者朋友廖风莲女士为笔者翻译。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外交志,存永定方志办。
    [2]林伟《台湾烟叶源于福建》[J],《海峡烟草》,2005年第9期。
    [3]邱文鸾,刘范徵,谢鸣珂《台湾旅行记》[M]。台北:台湾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第55页。
    [1]《抚市社前村志》[Z],卷五,《竹居公裔皆和公房》,1990年。
    [1]资料来源:《永定抚市中寨苏姓族谱》[Z],永定抚市中寨苏姓宗亲会编,1993年。第81页。
    [1]郑慕岳《我所知道的柳州新华卷烟厂》,《永定文史资料》[Z],第12期。
    [2]廖勇飞《永定烤烟技术在异地生金》[J],《福建烟草》,2007年第2期。
    [1]民国三卜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大事记,存永定县方志办。民国三十四年《永定县志》采用民国纪元法,这里的前四三四年指民国前434年,即1478年。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萧熙桢《重修县志序》,存永定县方志办。
    [3]“搞”在客家方言中是玩耍的意思,“使田”是指插秧。
    [1]“聊”在客家方言也是玩耍休闲的意思。
    [2]《永定颍川赖氏族谱》[Z],永定县赖氏宗亲会编,1998年。第1378页。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礼俗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1]刘永华《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1]赖春航《天后庙记》[Z],《永定抚市社前村志》,1990年。
    [1]原文如此,应是一百年。
    [2]赖春航《天后庙记》,《永定抚市社前村志》,1990年。
    [1]陈支平《推展客家民系与其他民系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历史与社会经济》[C]。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2]周雪香《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以三江流域为考察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教育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出版,1998年。第468页。
    [3]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教育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4]资料来源:http://www.ngdsc.org.cn/lsrw/lsrw1-3.htm,2007-03-23/2008-04-25.
    [1]赖鸿谨《福州祠记》[A],《永定颍川赖氏族谱》[Z],永定赖氏宗亲会编,1998年。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列传,存永定县方志办。
    [2]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名胜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3]周雪香《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以三江流域为考察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4]永定建县1487年,到明代结束约150年时间。
    [1]有关文化的传播见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29页。
    [1]《民国初年福建烟叶和烟制品》[C],《支那省别全志》[R],第十四卷。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第122页。
    [2]峰市旧属上杭,今属永定,但是从地理位置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和永定联系更为紧密。
    [1]民国三十四年刊本《永定县志》[Z]之交通志,存永定县方志办。
    [2]今龙岩漳平市永福镇。
    [3]民国《上杭县志》[Z]卷九实业志,上杭县方志办重刊,2003年。
    [1]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顺治——嘉庆朝)》,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39页。
    [2]民国《上杭县志》[Z]卷九物产志,上杭县方志办重刊,2003年。
    [1]姚旅《露书》卷10[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1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2]张介宾《景岳全书》[M],总64卷之第48卷。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3]杨士聪《玉堂荟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4]方苞,《方望溪全集》卷一,《请定经制札子》。南京:商务印书馆,1935年。
    [5]包世臣《安吴四种》[M],卷26。台北:文海出版社印行,1968年。
    [6]彭遵泗的《蜀中烟说》[A],嘉庆《四川通志》[Z]卷75。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
    [7]方以智《物理小识》[M],收于《续修四库全书》之《子部·杂家类》)卷九,草木类,顾廷龙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8]张翔凤《种烟行》[A],《国朝全蜀诗钞》[Z]卷八。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
    [9]王逋《蚓庵琐语》[M],康熙四十四年(1805年)刻本。存厦门大学古籍库。
    [10]谈迁《枣林杂俎》[M],罗仲辉 胡明校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1]沈李龙撰《食物本草会纂》[M],刊于1691年,藏厦门大学古籍库。
    [12]汪师韩《金丝录》[M],光绪年间刻本。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影印本,2004年。
    [13]陆耀.《烟谱》[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14]蔡家琬《烟谱》[M],收于《拜梅山房几上书》,刻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藏于厦门大学古籍库。
    [15]袁焯《丛桂草堂医案》[M],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1959年。
    [16]陈琮《烟草谱》[M],北京易学研究会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底片影印,2004年。
    [17]康熙三十六年《永定县志》[Z],存永定县方志办。
    [18]乾隆二十一年《永定县志》[Z],存永定县方志办。
    [19]民国三十四年《永定县志》[Z],存永定县方志办。
    [20]《永定县志》,永定县方志办编,1991年。
    [21]咸丰四年《长汀县志》[Z],存龙岩市方志委。
    [22]乾隆《汀州府志》[Z],存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3]乾隆《南靖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24]康熙《平和县志》[Z],《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
    [25]康熙《宁洋县志》[Z],李世熊总纂。漳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2001年。
    [26]康熙《宁化县志》[Z],李世熊总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27]张汉修、丘复纂,民国《上杭县志》[M],,上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2003年。
    [28]王廷抡撰《临汀考言》[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29]乾隆《安远县志》,安远县方志办重刊,1999年。
    [30]同治《衡阳县志》[Z]。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年。
    [31]民国《贵定县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
    [32]光绪《湘潭县志》[Z]之货殖志。台办: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33]康熙[Z]《续修瑞金县志》,瑞金方志办重刊,1995年。
    [34]乾隆《湖南通志》[Z],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
    [35]《潮州志》[Z],饶宗颐总纂,潮州地方志办公室重刊,2006年。
    [36]同治《赣州府志》[Z],赣州市方志编纂委员会重刊,1988年。
    [37]《适中镇志》[Z],适中镇志编撰委员会编,2007年。
    [38]《福建省华侨志》[Z],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39]永定《烟草志》[Z],永定县烟草公司内部出版,1995年。
    [40]龙岩《烟草志》[Z],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41]《漳州烟草志》,漳州市烟草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
    [42]《福建省烟草志》[Z],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出版,1995年。
    [43]《甘肃烟草行业志》[Z],甘肃文化出版社,2003年。
    [44]《上海烟草志》[Z],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5]《云南省烟草通志》[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46]《贵州省烟草志》[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47]《永定客家土楼志》[Z]初稿。
    [48]《永定颍川陈氏族谱》[Z],永定陈氏宗亲会编,2002年。
    [49]《抚市社前村志》[Z],卷五,《竹居公裔皆和公房》,1990年。
    [50]《永定抚市中寨苏姓族谱》[Z],永定抚市中寨苏姓宗亲会编,1993年。
    [51]《永定颍川赖氏族谱》[Z],永定县赖氏宗亲会编,1998年。
    [52]《永定苏三九郎公族谱》[Z],永定苏三九郎公宗亲会编,2005年。
    [53]吴熊光:《伊江笔录》[M]。存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库。
    [54]曾继梧等编:《湖南各县调查笔记》[R],民国二十年铅印本。
    [55]《厦门市场烟叶原产地的情况》[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1920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
    [56]《民国初年福建烟草及制品》[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1920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
    [57]《民国初年江西烟草及制品》[R],《支那省别全志》,第十四卷,1920年。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编制,1943年。
    [58]《烟叶》[R],实业部国际贸易局编。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40年。
    [59]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调查部编《上海之菸与菸业》,《菸与菸业》[R],商业调查丛刊;1934年第9期。
    [60]《我国烟草事业之概述及战后就有措施之拟议》[J],《烟草通讯》一卷,二三四合刊,1942年。
    [61]《贵州烟叶概况》[J],《烟讯》,第5期,1947年11月。
    [62]《福建条丝烟之产销状况》[J],《工商半月刊》,第一卷,1929年。
    [63]《皮丝业要求维持》[J],《中国实业杂志》1914年11月1日,第5年第11期。
    [64]《闽商吁免皮丝产地税》[J],《中国实业杂志》,1915年1月1日,第6年第1期。
    [65]应相足《松阳烟叶之研究》[J],《工商半月刊》,第一卷,1929年。
    [66]《从土楼看适中经济》[N],闽西日报,2006年10月12日。
    [67]《劝闽永烟商速组织烟业公会意见书》[N],《中华国货月报》,1916年3月10日,第7期。
    [68]《烟草》,引自《台湾新报》[N],明治29年(1896年)8月6日。
    [69]《旧时代的手工业——永定皮丝烟》[N],《江西民国日报》1936年7月1日。
    [70]《中国自种罂粟议》[N],《申报》,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二十五日。
    [71]江振文《条丝烟栽培法》[N],《农商公报》1923年10月15日,第110期(第10卷第3册),馆藏上海图书馆。
    [72]《闽永定的皮丝烟——二十年前可说是盛行一时,自共匪蹂躏后已一蹶不振》[N],《江西民国日报》1936年7月1日。
    [73]《捷报》[N]卷54,页529,1895年6月14日。转引自孙毓堂《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74]《福建旅宁皮丝烟业意见书》[A],《各省烟酒业意见书汇编》[A],1916年。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75]《苏州皮丝烟业意见书》[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76]《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 版社,2002年。
    [77]《福建商务议员何成浩拟改良制烟事与商部往来文》[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78]《广西学务处为学生林觐光赴日本学习卷烟事与商部往来文件》[A],转引《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79]宋绩成《中国烟草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0]民国初年《烟酒税法提纲》[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1]《盛宣怀未刊信稿》[A],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2]《北平京工商业概况》[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3]莫钟駥《四川烟草调查》[A],转引《中国烟叶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4]湖南省城《烟店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85]湖南益阳《烟匠条规》[A],引自彭泽益《中国工商行会史料集》[C]。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86]民国政府财政部《财政公报》[A]第六十八期,一九三三年,转引自《中国烟业史汇典》[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
    [87]《中国烟草工作》编辑部:《中国烟草史话》[A]。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年。
    [88]陈振汉等编《清实录经济史资料(顺治——嘉庆朝)》,农业编,第二分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89][荷]威。伊。邦特库著,姚楠译《东印度航海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90]郑月槎自传《浮生记略》[M],未刊稿。
    [91]王梦奎 为陈松峰、陈文峰《菸史闻见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92]袁庭栋《中国烟草史话》[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
    [93]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
    [94][日]税所重雄,台湾吴万煌译《台湾烟草栽培变迁史》[M],台湾文献委员会,1993年。
    [95]陈松峰、陈文峰《菸史见闻录》[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年。
    [96]郑天一、徐斌等著《烟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97]洪馨兰《台湾烟业》[M],台北:远足文化出版,2004年。
    [98]柯斯文著张锡彤译《原始文化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
    [99]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古代社会》。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100]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101]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
    [102]石奕龙《泥土版筑的城堡——福建土围楼》[M],第15页,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
    [103]石奕龙《应用人类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4]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5]苏志强《土楼探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106]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广东省兴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2003年
    [107]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08]邱文鸾,刘范徵,谢鸣珂《台湾旅行记》[M]。台北:台湾古籍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109]刘永华《明清时期闽西的民间文化与社会经济变迁中》[D]。厦门:厦门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1994年。
    [110]王文裕《明清的烟草论》[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2002年。
    [111]李晓方《清代赣南烟草略论》[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
    [112]洪馨兰《烟草美浓——美浓地区客家文化与烟作经济》[D],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
    [113]杨学元《中国烟叶史研究(1537-1937)》[D],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论文,2005年;
    [114]黄开焕《慕农八十文存》[M],永定城关黄开焕老人自印书。
    [115]洪馨兰《产业与聚落——屏北平原的烟作经济与客家聚落变迁之研究》[A],台湾《六堆历史文化与前瞻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16]吴晗《谈烟草》[N],《光明日报》1959年10月20日。
    [117]陈瑞泰《我国兰州水烟和新疆莫合烟的历史现状和展望》[J],中国烟草1981年第4期
    [118]唐宇元,《中国作物栽培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年。
    [119]李漪云《烟草经由蒙古传入女真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
    [120]王元春、李敏莉、夏炳乐《明清之际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
    [12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合浦上窑窑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6年12期:
    [122]郑超雄《广西合浦明代窑址内发现瓷烟斗及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问题》,[J]《农业考古》1986年2期;
    [123]刘翔《明清两代烟草种植及对外贸易—兼论『明万历年间烟草传入中国说』有误》[J],《中国农史》,1993年第12卷第2期等;
    [124]陶伟宁《论烟草传入我国的时间及其路线》[J],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3期;
    [125]蓝日勇《广西合浦上窑烟斗的绝对年代及烟草问题别议》[J],,《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126]陶卫宁《明末清初吸烟之风及烟草在国内的传播方式与途径研究》[J],《中国地理历史论丛》2002年6月。
    [127]蒋卫东、王思明《烟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中国农史》,2006年第2期。
    [128]林仁川《明清福建烟草的生产与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三期。
    [129]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商品流通与城乡市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130]闵宗殿《海外农作物的传入和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古今农业》,1991年第1期;
    [131]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132]杨国安,《清代烟草业》[J],《文史》,第25辑。
    [133]蓝汉民《汀江上杭河段航运与风俗》[A],杨彦杰主编《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出版,1998年。
    [134]胡大新《永定县烟草业的历史考察》[A],杨彦杰主编《汀州府的宗族庙会与经济》[C]。 香港: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研究社、法国远东学院出版,1998年。
    [135]孙会《近代英美烟草公司在华广告本土化战略初探》[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36]经盛鸿《民国年间香烟市场的广告大战》[J],民国春秋,1998年第5期;
    [137]王家林《历史上的中外烟草大战》[J],消费经济1997年第2期。
    [138]林伟《闽西苏区的烟草经济》[J],《海峡烟草》2006年10月期。
    [139]林伟《台湾烟叶源于福建》[J],《海峡烟草》,2005年第9期。
    [140]赖福东、王文照《永定条丝烟史话》[J],《福建烟草》2004年第4期;
    [141]廖勇飞《永定烤烟技术在异地生金》[J],《福建烟草》,2007年第2期。
    [142]卢东昌《卢平民与永定考烟》[Z],《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143]郑慕岳《我所知道的柳州新华卷烟厂》,《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144]王文照《永定烤烟的荣耀与新追求》[Z],《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145]翁鼎山《赖耿新与永定新式烤房》[Z],《永定文史资料》第12期。
    [146]蓝吉《高头条丝烟业的盛衰》[Z],《永定文史资料》第11期。
    [147]苏炯文等供稿 黄畴改写《永定条丝烟漫话》[Z],《永定文史资料》第11期.
    [148]江城《“日升“烟刀打造出振成楼》[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49]陈炎荣《遗经楼说部》[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0]林基亮《谈说衍香楼》[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1]黄慕农、黄良章、章概《“永隆昌”故事》[A],《永定客家土楼故事风情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2]黄汉民《福建土楼探秘》[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153]曾五岳《福建圆土楼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N],《厦门晚报》2004年7月9日。
    [154]吴福文《客家土楼的文化内涵》[A],《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5]胡大新《论永定客家土楼的价值》[A],《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6]胡大新《客家文化的象征》[A],《永定客家土楼论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年。
    [157]胡大新《永定客家土楼》[J],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1期。
    [158]张弘昌《土楼的误会与土楼文化的解读》[A],《龙岩客家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 年,未刊稿。
    [159]曹树基《清代前期浙江山区的客家移民》,[J],《客家学研究》,第四辑;
    [160]周雪香《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内部差异》[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2期。
    [161]周雪香《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以三江流域为考察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62]周雪香《明清闽西粤东北地区人口向外流动的原因和影响》[A],陈支平、周雪香主编《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C]。安徽:黄山书社2005年。
    [163]张力《清代各省商界设在孝感的会馆》[Z],《孝感文史资料.工商经济专辑》,1988年。
    [164]刘永华《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3期。
    [165]陈支平《推展客家民系与其他民系的比较研究》[A]《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历史与社会经济》[C]。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166]王铭铭《我所了解的历史人类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