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择校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后期,美国出现了区别于传统择校的当代择校,当代择校的主要特征是赋予家长自由选择学校、选择教育的权力。美国政府因为不满公立学校历经数次改革后仍没有更多改善的状况,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消费者的自由择校来培育竞争的教育市场,以刺激公立学校在竞争的压力下主动谋求创新、改革和提高,因此自从公立学校制度建立并确立就近入学政策以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政府的名义和力量来大力支持、鼓励和推动择校发展的情况。然而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并没有使得美国择校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相反地,围绕择校出现了太多的争辩和分歧。这些辩论中除了对择校是否促进公立学校的改善、公立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公立学校家长对学校满意度的提升等就事论事式的争论外,更为重要的分歧在于择校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是否会损害公平和平等?择校是否导致民主社会的价值观念无法得到传承?择校是否会损害美国民族国家的统一等方面。
     因此,美国择校之所以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出现起伏和曲折,正是与这些分歧背后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因素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在最概括的层面上讲,就是美国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以及包括个人、国家、利益集团的利益在内的美国利益。具体说来,一方面,择校符合美国理想价值中对个人自由的追求,而它所面临的对于平等和公正的损害的指责和质疑已经成为影响择校继续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显现出平等在美国理想中的地位,然而当自由和平等必须进行取舍时,择校反映出的就是当代美国政治气氛中更为看重自由的事实,因为政界和学界的众多人士认为自由将带来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和公立学校制度的改革,从而为美国继续领先世界称霸世界培养更多的卓越人才,同时,在保守派看来,通过自由择校培育的竞争的教育市场也为市场经济原则或私营部门掌握公共领域开辟了道路;另一方面,择校也能更好地实现和满足当代美国社会中个体的、利益集团的、民族国家的利益,他们的政党利益、经济利益、宗教种族利益、文化利益等都能在择校中找到满足的途径,同时择校也会出现使一部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受损的情况出现,而这种利益的满足和利益的受损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围绕择校出现诸多分歧和论争的原因。
     在不断的辩论和妥协中,美国择校已经发展到21世纪初,强调教育消费者选择自由的择校还将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未来美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实施公共教育的主导学校形式上,它使得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区别于传统公立学校(government-run school)的“公共学校”(public school)能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a new wave of school choice featuring parents' authority in the free choice of school and education has emerged in America, distinguishing itself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Unsatisfied with the poor situation that public schools are now confronted with though with numerous reform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has pinned its hope on the free school choice policy to help foster the competitive education market, thus stimulating public schools to take initiative in innov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It has been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 that school choice is being supported, encouraged and even promoted in name of the govern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arby enrollment system stipulated by public schools. However, school choice is now under many debates in spite of governmental support. Among these debates, the common ones are, for instance, whether school choice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chools, or whether it is good for the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or whether it exal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public schools. In addition, the major divergences lie in such issues as whether school choice undermines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its pursuit of freedom; whether it impedes the inheritance of values held by the democratic society; whether it impairs the unity of the nation and American ethnic groups , and so forth.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the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school choice in the near 40 years has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ctors underlining those divergenc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factors include the ideal of liberty and equality as well as the American interest that is pertinent to individuals, nation and interest groups. Yet there are two aspects to be concerned with if we put it in a more specific way. On one hand, school choice is in line with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liberty in American values, whereas the doubt and accusation of its damaging effect on equality and fairnes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incontinuity of its development. In spite of the high status of equality in the American ideal, one cannot have liberty and equality both. School choice is in such dilemma that it cannot have them both either. In fact, school choic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resent American political preference of liberty, for most political leaders and scholars take it for granted that liberty would give ris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and quality in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school systems. In this case, more outstanding figures would be available to keep America ahead and maintain its hegemony. Meanwhile, in conservatives' perspective, the competitive education market that results from free school choice would pioneer a new way for the market economy principles or the mastery of public fields by private sectors. On the other hand, school choice would better serve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nation in the present American society. Their political, economical, religious and raci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would be achieved harmon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school choice. Nevertheless, school choice would decrease the interests of some individuals and groups at times. The fulfillment and decrease of interests explains in one way the disputes and divergences around school choice.
     American school choice has run into the early 21st century in spite of unceasing debates and compromises. The emphasis of consumer education on free school choice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fundament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free school choice enables the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and the public schools that differ from the government-run schools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American fundamental educat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its future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eading free school format of public education.
引文
1 [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1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转型期西方公立学校改革透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13页。
    1 曾晓洁:《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2 朱科蓉:《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及其核心》,《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
    3 占盛丽:《“准市场”机制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改革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4 郝艳青:《教育券:一种谋求社会公平的途径——美国密尔沃基市2003-2004年教育券计划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5 吴姗:《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述评》,《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1 黄小平、唐春宝、陆冰:《论教育券制度与教育消费者主权回归》,《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
    2 沈有禄、谯欣怡:《教育券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张君辉、王敬:《从择校制度看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公平》,《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3 王晓波:《美国“择校”制度改革的最新动态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1期。
    4 马立武:《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市场化趋势及其借鉴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 金帷:《公平的延伸——美国佛罗里达州麦凯残疾学生教育券计划透视》,《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0期。
    6 姚文峰:《美国教育券制度及其蕴含的公平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7期。
    7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译者前言。
    1 曾晓洁:《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 《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朱科蓉: 《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及其核心》, 《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7期;占盛丽:《“准市场”机制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改革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马健生、张艳敏: 《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刘宝存: 《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周兴国: 《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与教育改革》, 《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2 胡建英:《浅析教育券的公平与效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 刘宝存: 《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4 郑双阳、洪明:《美国公立学校市场化改革初期失利现象透视——“教育选择公司”的经营破产说明了什么?》,《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5 徐建平:《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 《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孙冬: 《国外“家长择校”改革及对我国择校现象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0年第 11期。
    1 史万兵:《美国择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2期。
    2 王鹏:《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 王晓波、苑春鸣、何云:《美国“择校”制度改革的最新动态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1期。
    4 曹淑江:《作为蒂伯特选择问题的择校现象研究》,《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
    1 王霞:《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中适用教育券制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12期。
    2 王毛环:《教育券政策不宜在农村广为实施》,《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9期。
    1 Gerard Robinson, Survey of School Choice Research (Spring 2005),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1 http://www.schoolchoices.org/roo/fm.htm
    2 http://www.schoolchoices.org/roo/fm.htm
    3 本部分参见潘希武:《西方学者对教百市场化改革的检讨》,《教育科学》2006年第3期。
    1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9-80页。
    1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7-98页。
    2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0页。
    3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103页。
    4 [美] 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5 [美]迈克尔·阿普尔著,曲囡囡等译:《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序言第2-3页。
    6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3页。
    1 [美]迈克尔·W. 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33页。
    2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3 转引自程晓樵:《“择校”政策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 转引自程晓樵,《“择校”政策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New York: Allyn & Bacon, 2002), P. 81-88.
    3 《克利夫兰学券计划评估:1998-2002报告摘要》(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and Tutoring Program Summary Report 1998-2004), 来自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data/research/200602_clev_summary.pdf
    1 Sadler, M. E. (1900)How Far Can we Learn Anything of Practical Value from the Study of Foreign Systems of Education?Guilford,P11.见[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2 [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1 [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2 冯增俊著:《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2页。
    1 [美]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565页。
    2 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159页。
    3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1-12页。
    1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resources/index.html
    2 A SchoolChoice Glossary,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Schools/Schoolchoice_overview.cfm
    3 《择校ABC(2005-2006版)》中提到,“11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正在实施的具体择校计划有19种之多”,可见这个数据不是统一的,因为各自罗列的计划名称不同。
    4 Krista Kafer. Choices in Education: 2005 Progress Report,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bg1848.cfm
    1 除了常规的学术性课程外,磁石学校还提供学区内其它学校没有的特色课程,如有的以交流和传媒课程为特色,有的以家政为课程特色,还有外语课程、商业艺术课程等。另外,在一些学区,以开设回归基础的课程为特色,强调严格的纪律和校服标志的磁石学校也大受欢迎。
    2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18页。
    3 全美只有这两个州实施该特定择校计划。
    1 Choices in Education: 2005 Progress Report,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bg1848.cfm
    1 Joel Spring, American Educa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1 以下数据出自 Krista Kafer, Choices in Education: 2005 Progress Report,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按照时间顺序为佛蒙特州(1869年)、缅因州(1873年)、威斯康辛州(1990年)、俄亥俄州(1995年)、佛罗里达州(1999年)、首都华盛顿(2003年)、犹他州(2005年)。
    2 也有的国家,如瑞典采取的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普遍学券计划(Universal Voucher Programs)。
    1 Krista Kafer, School Choice in 2003: An Old Concept Gains New Life,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eh/Education
    2 Nina Shokraii Rees, School Choice 2000 Annual Report,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
    3 CSF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人权领袖Andrew Young、Martin Luther King Ⅲ和Dorothy Height, 还有政府领导人如前国务卿鲍威尔、芭芭拉·布什、美国参议院多数派和少数派领导人——共和党人特伦特·洛特(Trent Lett)、民主党人Thomas Daschle(D-SD),其他成员如棒球明星Sammy Sosa、演员Will Smith、迪斯尼的总裁Michael Ovitz、黑人娱乐电视台(Black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的创始人Robert Johnson、MTV的 总裁Tom Freston,还有一些著名的商业领袖,如传媒巨头Rupert Murdoch和“美国在线”的创始人Jim Kimsey。
    1 Jennifer Garrett, Progress on School Choice in the States,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
    1 Krista Kafer, School Choice in 2003: An Old Concept Gains New Life, http://www.heritage.org/Research/Education
    2 转引自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3年硕士论文,第36页。
    1 转引自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 2003年硕士论文,第35页。
    2 转引自刘燕:《现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第8页。
    3 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第228-229页。
    4 转引自刘燕:《现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
    1 宋懿琛:《美国择校政策分析及其启示——以择校政策的三种实施类型为例》,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
    2 另一个城市是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
    3 Joseph W. Newman, America's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Fourth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002.
    1 The ABCs School Choice (2005-2006 Edition),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com
    2 Joseph W. Newman. America's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Fourth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002, P396.
    1 详细的家长择校指导细则见 http://www.ode.state.oh/us,而且家长还可以在Empowering Parents for Infomed Choices in Educaiton (http://epic.cuir.uwm.edu/EPIC/English/tips.html)网站上获得更多指导和信息。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9页。
    1 [美]威廉·贝内特:《改革中的美国教育》,《外国教育》1988年第4期。
    2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1页。
    1 崔相录等著:《迎接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94页。
    2 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页。
    3 黄日强:《英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国人才》1998年第6期。
    1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转型期西方公立学校改革透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29页。
    1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7页。
    2 赵汉平:《西方经济思想库·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
    3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59页。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页。
    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8页。
    3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155页。
    1 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出版,第491页。
    2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薛涌著:《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的政治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这种白人民粹主义在下层白人中尤其具有市场,因为对这些社会底层的白人而言,除了种族以外没有值得炫耀的资本,一旦种族平权将最后的他们值得骄傲的优越地位取消了,他们将一无是处,这样在他们之中往往能产生最强烈的种族情绪,他们认为自己的贫困都是由于政府将税收更多地用于其它种族群体所致。
    1 [澳]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译版序言。
    1 David N. Plank. Gary Sykes, The School Choice Debate: Framing the Issues, http://www.eric.ed.gov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8页。
    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9页。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3页。
    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4.175页。
    3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http://www.eric.ed.gov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http://www.eric.ed.gov
    2 Margaret Hadderman, the school choice debate, http://www.eric.ed.gov
    3 The ABC's of School Choice(2003-2004),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1 The ABC 's of School Choicer(2003-2004), http//www friedmanfoundation.org
    2 2000年,在密歇根大学召开了择校和教育变革国际会议,下面的一些问题就是对该会议上各方观点的综述。
    1 David N. Plank. Gary Sykes, The School Choice Debate: Framing the lssues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Choice and Educational Change), http://www.eric.ed.gov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http://www.eric.ed.gov
    1 Howard L. Fuller, Lies and Distortiongs: The Campaign Against School Vouchers.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data/research/lies2.pdf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http://www.eric.ed.gov2 Margaret Hadderman, School Choice: Trends and Issues, http://www.eric.ed.gov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http://www.eric.ed.gov
    1 Margaret Hadderman, School Choice: Trends and lssues, http://www.eric.ed.gov
    2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data/research/lies2.pdf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 "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149.
    2 利用学券选择私立学校就读的学生与仍然在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没有差异。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65.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68-69.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70-71.
    2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Allyn & Bacon 2002, P69.
    3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81-88.
    1 《私立学校学券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密尔沃奇择校计划的一项评估》(Private school vouchers and studentacnievem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Milwaukee parental choice program)
    1 1996年的报告是《密尔沃奇择校计划的影响:对该计划评估数据的再分析》(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Choice in Milwaukee: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Programs'Evaluation),该报告是递交给美国政治科学联合会年会的报告:1998年的报告是《择校在密尔沃奇:一项随机实验》(School Choice in Milwaukee:A Randomized Experiment)。
    2 《学券实验结果的调查:我们处在何处与我们所知晓》(A Survey of Results from Voucher Experiments:Where ww are and Whatwe know)
    3 Joel Spring, American Educa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P181.
    4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171-172.
    5 loel Spring, American Educa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P181.
    6 报告名为《克利夫兰学券计划评估:1998-2002报告摘要》(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and Tutoring Program Summary Report 1998-2002 )
    1 《克利夫兰学券计划评估:1998-2004报告摘要》(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and Tutoring Program Summary Report 1998-2004), 来自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data/research/200602_clev_summary.pdf
    2 报告名为《克利夫兰学券计划的经验》(Lessons from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Program)
    3 报告名为《克利夫兰学券计划的经验》(Lessons from the Cleveland Scholarship Program)
    4 报告名为《两年之后的克列夫兰学券计划的评估》(An evaluation of the Cleveland voucher program after twoyears)
    5 Gerard Robinson, Survey of School Choice Research(Spring 2005),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6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176.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http://www.eric.ed.gov
    2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序8-9。
    3 Denis P. Doyle, Tuition Tax Credits and Education Vouchers: Private Interests and the Public Good, (1983-1984),http://www.eric.ed.gov
    1 [美]雅各布·尼德曼著,王聪译:《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2 [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0-31页。
    3 转引自陈华:《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4 转引自柴惠庭:《清教伦理价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
    1 转引自毕健康:《清教对殖民地初期马萨诸塞政治的影响》,《世界历史》1991年第5期。
    2 [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7年版,第139页。
    3 陈华:《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4 [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1 [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出版社1964年版,第5页。
    2 [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出版社1964年版,第6页。
    3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0页。
    1 李世安:《论清教思想和英国理性主义对美国早期人权政策的影响》,《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
    1 潘德重:《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6期。
    2 转引生潘德重:《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6期。
    3 潘德重:《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6期。
    4 [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53页。
    5 卢向国:《从古典到新古典:西方自由主义的嬗变与启示》,《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
    1 卢向国:《从古典到新古典:西方自由主义的嬗变与启示》,《兰州学刊》,2006年第7期。
    2 李小科:《澄清被混用的“新自由主义”——兼谈对New Liberalism和Neo-Liberalism的翻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 赵汉平编:《两方经济思想库·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9-550页。
    2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1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129页。
    2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3 [英]安德鲁·甘布尔著,王晓冬、朱之江译:《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页。
    4 赵汉平著:《西方经济思想库·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7页。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嫒、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1页。
    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5页。
    3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1页。
    4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5页。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8页。
    2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2页。
    3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3页。
    1 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0页。
    2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7-68页。
    3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5页。
    4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5 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1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2 瞿葆奎主编,马骥雄选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1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22页。
    2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16-217页。
    1 “隔离但平等”的原则是在1895年最高法院判决普莱西(Homer Plessy)案中确立的,普莱西是个有1/8黑色血统和7/8白色血统的混血儿,由于在坐火车时拒绝上有色人种车厢而违法了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律规定。对此,最高法院判决认为,如果隔离的设施是平等的也没有劣等的标志,那么这种隔离就是符合平等法律规定的,便是合理的。
    2 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159页。
    1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8-99页。
    1 冯大鸣:《美国国家教育战略的新走向——<美国教育部2002-2007战略规划>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 vlilton Friedman.Public Schools: Make Them Private,Washington Post,1995.2.19,转引自: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1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页。
    1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3页。
    2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本,第4页。
    3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嫒、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1页。
    4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1-162页。
    1 John C. Goodman. Matt Moore. School Choice vs. School Choice. http://www.eric.ed.gov
    2 John C. Goodman, Matt Moore, School Choice vs. School Choice, http://www.eric.ed.gov
    1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2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3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 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2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02-103页。
    3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44-45页。
    4 [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1 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福利国家、大政府也是在“自由”的名义下提出的。
    2 [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51页。
    1 Louann Bierlei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http://www.eric.ed.gov
    1 [美]詹姆斯·M·布坎南、罗杰·D·康格尔顿著,张定淮、何志平译:《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版,译者序第1页。
    1 李保润编著:《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1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一部著名的美国教育影片,也是内涵非常深刻的影片“Dead Poets Society”中看到。在那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身份的家长们,也包括少数没有什么身份地位的家长们为了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未来的律师、医生等等精英人物而把孩子们送进“地狱般的”贵族预科学校(该校的原型是美国著名的Stanton College Prep学校),而这些学校的目标是为了将学生送入耶鲁或者哈佛。一位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教师与之做了唐吉柯德式的斗争;另一部相似的影片是“MonaLisa Smile”,表现了几乎完令相同的故事。
    1 [美]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4页。
    2 [美]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3 [美]托马斯·班德尔:《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变异问题和自由主义》,《文艺评论》,2000年第4期。
    1 [美]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1 夏之莲主编:《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211页。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页。
    3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4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 冯大鸣:《美国国家教育战略的新走向——<美国教育部2002-2007战略规划>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2 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174页。
    1 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页。
    1 甚至就国家利益来说,严格意义上也是一种集团利益。
    2 刘伟忠、张宇:《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3 关于美国政府政策制定的一般性理论知识,参见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 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46-548页。
    1 该组织成立于1999年,目标在于积极推动赋权家庭,支持家长择校,并为提高黑人孩子的教育选择努力。2000年秋季开始,BAEO发起了一个公共信息运动来提高公众对于扩大教育选择的需要和价值的认识,它在《华盛顿邮报》和《新共和党》上刊登了连续广告,同时,电视和广播媒体上也有报道。
    2 这是一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保守主义思想库。
    1 [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2 美国企业研究所成立于1943年,自称为代表美国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与保守的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库。由于大企业的慷慨捐助,这个研究所财源丰富,2000年拥有2400多万美元的巨额经费。它又是美国共和党的人才库和下野高级官员的藏身之地,其政治与学术观点反映共和党右翼与布什政府的立场。现有的挂名研究人员中就包括切尼副总统的夫人与上届布什总统的演讲撰稿人弗鲁姆。企业研究所宣称,布什当上总统之后,从该所选拔了12名研究人员担任政府官员,比任何其他的研究机构都多。
    1 压晓:《试论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传统基金会之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1 博林、夏志刚:《美国公立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的形成与终结》,《史学集刊》,2006年第3期。
    1 该组织致力于面向西班牙裔父母,促进教育改革和择校。
    2 李茂编译:《美国少数民族与择校运动》,《中国民族教育》2003年第5期。
    1 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第117-118页。
    1 赵中建:《教育可以营利吗?——今日美国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2 John Walton和Howard Fuller在该组织的委员会中任职。
    3 由Theodore J.Forstmann和原教育部长威廉·本内特领导。
    1 克林顿:《为美国的教育,行动起来》,载陈玉琨、钟海青、江文彬主编:《9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2 http://www.usehartersehools.org
    1 薛涌著:《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的政治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2 孔凡义:《论政党的基本功能及派生功能》,《党建研究》2006年第8期。
    1 赵中建:《教育可以营利吗》,《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2 赵中建:《教育可以营利吗》,《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1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媛、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页。
    1 迈克尔·阿普尔:《谁改变了我们的常识——美国教育保守主义运动与教育不平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2 王璞:《保守主义的复兴与阿普尔“批判的教育研究”的展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3 迈克尔·阿普尔:《谁改变了我们的常识——美国教育保守主义运动与教育不平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4 刘军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从哈耶克到中国》,《开放时代》1998年第4期。
    5 砖引自易承志、朱晓鸣:《保守主义探源:对象、实质与启示》,《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6 彭春艳、郭韬杰、徐进:《美国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 王恩铭:《论美国新保守主义——解读当代美国新型保守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0期。
    1 ALEC的目标是推动杰斐逊提出的自由市场、有限政府、联邦主义和个人自由。在教育的任务上,ALEC提出,支持在公立学校实施绩效原则,推动诸如特许学校、学券之类的教育改革政策,以促进国家教育体系的卓越和优异。同时,ALEC还每年推出“年度美国教育报告卡”(annual Report Card on American Ecucation),并对如何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更负责任和研究私人企业如何承担教育下一代的任务方面的政策不断予以关注。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P173.
    1 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0页。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页。
    2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2 相当于我国的教育局长、教委主任,但责任和权限并不同。
    3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译版序言。
    2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1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页。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1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4页。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3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6页。
    4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5 [英]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1 Gerald W. Bracey,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Allyn & Bacon 2002.
    2 实际上,Public School翻译为公共学校为妥当。因为这里的英文原词并不涉及学校的所有制。而是强调该学校的公共服务特性。这也是美国择校拥护者们所持有的态度。
    1 [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9页。
    2 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1 教会学校(天主教学校系统足与美国公立学校体系相对应的最大的学校系统)的存存、家庭学校(全美大约何200万家庭学校的孩了)的兴起等都是基于对公立学校传递的价值体系的不认同。
    1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立学校,实际上公立学校的说法是不规范的,关于这点见前文的相关探讨。
    2 这是2006年4月《人民日报》记者和2006年7月《学习时报》记者专访教育部部长周济时,他所表达的共同观点。 http://edu.people.com.cn/GB/1053/4274466.html http://education.163.com/06/0727/11/2N1LK7BO00291MUF_2.html
    3 这是2006年4月周济部长在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表达的观点。
    4 曾天山著:《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1 朱开轩:《切实纠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高收费》,《人民日报》1996年3月1日。朱开轩:《对当前若干教育热点问题的认识》,《中国教育报》1997年5月15日。
    2 曾天山著:《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1 http://edu,people.com.cn/GB/5339205.html
    2 http://edu.people.com.cn/GB/5339205.html
    3 这是2004年周济部长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观点。 http://learn ing.sohu.com/2004/03/25/74/article219597452.html
    4 http://learning.sohu.com/2004/03/25/74/article219597452.html
    5 http://www.qingdaonews.com/gb/content/2006-07/28/content_7353324.html
    6 http://edu.people.com.cn/GB/5113764.html
    7 http://edu,people.com.cn/GB/5339205.html
    1 htpp://education.163.com/06/0727/11/2N1LK7B000291MUF_2.html
    1 坯中建 顾建民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21页。
    2 [美]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李亚玲译:《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出自瞿葆奎主编,马骥雄选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588-589页。
    1 转引自顾叨远、梁忠义编:《世界教育大系·美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60页
    1 引自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市场化:台、港、中趋势之比较》,高等教育出版社(台北)2002年版,第339页。
    2 引自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市场化:台、港、中趋势之比较》,高等教育出版社(台北)2002年版,第339页。
    3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转型期西方公立学校改革透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100页。
    1 宋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转型期西方公立学校改革透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95页。
    1.[美]艾萨克·康德尔著,王承绪等译:《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冲原丰著,刘树范、李永连译:《比较教育学》,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美]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4.冯增俊著:《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5.冯增俊著:《教育人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6.冯增俊著:《教育创新与民族创新精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7.顾明远、薛理银著:《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8.赵中建、顾建民选编:《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9.王承绪主编:《比较教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10.徐辉著:《比较教育的新进展——国际教育初探》,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11.朱勃、王孟宪编译:《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12.朱勃著:《比较教育史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版。
    13.周满生、吕达主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多国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14.邱白莉编著:《当代美国中小学教育绩效责任探析》,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5.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印书馆 1999年版。
    16.刘杰著:《当代美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17.赵汉平编:《西方经济思想库·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8.刘军宁、王焱、贺卫方主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5年版。
    19.[美]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著,类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年版。
    20.[美]布坎南著,吴良健、桑伍、曾获译:《自由、市场和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年版。
    21.[德]威廉·冯·洪堡著,林荣远、冯兴元译:《论国家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2.[美]阿瑟·奥肯著,王奔洲等译:《平等与效率》,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23.[英]哈耶克著,杨玉生,冯兴元,陈茅等译:《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4.[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年版。
    25.[美]约翰·E·丘伯、泰力·M·默著,蒋衡等译:《政治、市场和学校》,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7.[美]迈克尔 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28.[美]迈克尔·阿普尔著,曲囡囡等译:《官方知识——保守时代的民主教育》(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9.[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著,胡骑、席学嫒、安强译:《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30.[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著,张瑞玉译:《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 1986年版。
    31.[美]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美国自由的故事》,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32.[美]雅各布·尼德曼著,王聪译:《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华夏出版社 2004年版。
    33.[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
    34.[德]马克斯·韦伯著,于晓、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87年版。
    35.[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出版社 1964年版。
    36.[英]亚当·斯密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 1972年版。
    37.[英]安德鲁·甘布尔著,王晓冬,朱之江译:《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38.[美]詹姆斯·M·布坎南、罗杰·D·康格尔顿著,张定淮、何志平译:《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版。
    39.[美]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0.[英]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41.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市场化:台、港、中趋势之比较》,高等教育出版社(台北)2002年版,第339页。
    42.曾天山著:《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3.卢海弘著:《当代美国学校模式重建》,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4.李保润编著:《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45.崔相录等著:《迎接21世纪的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探索》,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46.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47.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48.汪霞主编:《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9.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7出版。
    50.薛涌著:《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的政治走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1.[澳]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2.季苹著:《美国公立学校的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53.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54.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55.瞿葆奎主编,马骥雄选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
    56.夏之莲主编:《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7.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58.吕达、周满生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59.陈玉琨、钟海青、江文彬主编:《9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60.陈如平著:《效率与民主——美国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1.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62.顾明远、梁忠义编:《世界教育大系·美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年出版。
    63.[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涂艳国、方彤译:《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4.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转型期西方公立学校改革透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博士论文。
    65.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国家、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66.周小虎:《利益集团视角下的美国教师组织对教育政策影响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006年博士论文。
    67.龚兵:《从专业协会到教师工会:美国全国教育协会角色转变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68.赵厚勰:《美国择校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69.刘燕:《现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现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
    70.宋懿琛:《美国择校政策分析及其启示——以择校政策的三种实施类型为例》,华东师范大学 2005年硕士论文。
    71.王冰洁、王雪莹:《救救孩子》,《山东教育》2005年Z4。
    72.丁媛媛:《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4期。
    73.王田合:《各地秋季高中择校费收取情况的调查》,《中国统计》2004年第10期。
    74.李志华,王坤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5期。
    75.高振千:《择校难可以这样破解》,《校长参考》2006年8月。
    76.王友文、俞路石:《一个没有择校的城市——安徽省铜陵市破解“择校难题”纪实》,《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6年第4期。
    77.杨东平:《择校热可以消除吗?》,《新京报》,转引自《山西教育》2005年第10期。
    78.南丰:《民办教育VS择校:突破在即?》,《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第21期。
    79.朱永新:《如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河南教育》2006年第7-8期。
    80.权菊青:《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原因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81.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年第2期。
    82.吴远芳、吕正军:《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当前的择校现象》,《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83.邱小健等:《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教育探索》2004年第9期。
    84.邱小健:《择校:一个值得研究的经济学问题》,《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85.巫丽君、费坚:《个人择校行为的成本收益因素分析——基于内部报酬率的估算》,《扬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
    86.王丽、王善迈:《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教育科学》2005年第6期。
    87.王兆萍:《择校的人本经济学分析》,《南方人口》2004年第2期。
    88.唐秋风:《择校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法制与经济》2006年第1期。
    89.朱科蓉:《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及其核心》,《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7期。
    90.王鹏:《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91.潘希武:《西方学者对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检讨》,《教育科学》2006年第3期。
    92.程晓樵:《“择校”政策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93.贝内特:《改革中的美国教育》,《外国教育》1988年第4期。
    94.黄日强:《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国人才》1998年第6期。
    95.陈华:《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96.柴惠庭:《清教伦理价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2期。
    97.毕健康:《清教对殖民地初期马萨诸塞政治的影响》,《世界历史》1991年第5期。
    98.陈华:《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99.李世安:《论清教思想和英国理性主义对美国早期人权政策的影响》,《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
    100.潘德重:《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6期。
    101.冯大鸣:《美国国家教育战略的新走向——<美国教育部2002-2007战略规划>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102.马健生、张艳敏:《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03.[美]托马斯·班德尔:《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变异问题和自由主义》,《文艺评论》,2000年第4期。
    104.刘伟忠、张宇:《利益集团与公共政策制定》,《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105.任晓:《试论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传统基金会之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106.傅林、夏志刚:《美国公立学校种族隔离制度的形成与终结》,《史学集刊》,2006年第3期。
    107.李茂编译:《美国少数民族与择校运动》,《中国民族教育》2003年第5期。
    108.赵中建:《教育可以营利吗?——今日美国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5期。
    109.孔凡义:《论政党的基本功能及派生功能》,《党建研究》2006年第8期。
    110.迈克尔·阿普尔:《谁改变了我们的常识——美国教育保守主义运动与教育不平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111.王璞:《保守主义的复兴与阿普尔“批判的教育研究”的展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112.刘军宁:《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从哈耶克到中国》,《开放时代》1998年第4期。
    113.易承志、朱晓鸣:《保守主义探源:对象、实质与启示》,《东南学术》2006年第4期。
    114.彭春艳、郭韬杰、徐进:《美国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15.王恩铭:《论美国新保守主义——解读当代美国新型保守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10期。
    116.幸强国:《美国公共职能私有化的理性思考》。《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17.曾晓洁、代俊:《当代西方公立学校制度中的“国家观念”与“市场逻辑”》,《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4期。
    118.曾晓洁:《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119.占盛丽:《“准市场”机制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改革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120.郝艳青:《教育券:一种谋求社会公平的途径——美国密尔沃基市2003-2004年教育券计划透视》,《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21.吴姗:《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述评》,《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122.黄小平、唐春宝、陆冰:《论教育券制度与教育消费者主权回归》,《消费经济》2005年第1期。
    123.沈有禄、谯欣怡:《教育券的重要价值取向:教育公平》,《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124.张君辉、王敬:《从择校制度看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公平》,《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125.王晓波:《美国“择校”制度改革的最新动态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1期。
    126.马立武:《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市场化趋势及其借鉴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27.金帷:《公平的延伸——美国佛罗里达州麦凯残疾学生教育券计划透视》,《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10期。
    128.姚文峰:《美国教育券制度及其蕴含的公平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17期。
    129.王毛环:《教育券政策不宜在农村广为实施》,《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9期。
    130.占盛丽:《“准市场”机制理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改革实践》,《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131.刘宝存:《西方国家的择校制度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
    132.周兴国:《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与教育改革》,《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133.胡建英:《浅析教育券的公平与效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34.郑双阳、洪明:《美国公立学校市场化改革初期失利现象透视——“教育选择公司”的经营破产说明了什么?》,《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135.徐建平:《中美中小学择校制度的比较》,《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36.孙冬:《国外“家长择校”改革及对我国择校现象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0年第11期。
    137.史万兵:《美国择校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2期。
    138.王晓波、苑春鸣、何云:《美国“择校”制度改革的最新动态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1期。
    139.曹淑江:《作为蒂伯特选择问题的择校现象研究》,《教育科学》2004年第3期。
    2003-2004 ABC's of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2005-2006 ABC's of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Addonizio, Michael. School Choice: Economic and Fiscal Perspectiv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Allen, Jeanne and Michael J. McLaughlin. A Businessman's Guid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Debate.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Bierlein, Louann. A National Review of Open Enrollment/Choice: Debates and Descrip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Bolick, Clint. School Choice, The Law, and the Constitution: A Primer for Parents and Reformer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Bolick, Clint. The Wisconsin Supreme Court's Decision on Educaiton Choice: A First-of-Its-Kind Victory for Children and Familie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Bracey, Gerald W. The War Against America's Public Schools: Privatizing Schools, Commercializing Education. New York: Allyn & Bacon, 2002.
    Butcher, Jonathan and Krista Kafer. Congress Establishes First Federal Voucher Program for D. C. Student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Buying a Movement: Right-wing Foundations and American Politics. http://www.PFAW.org.
    Carlos, Lisa. The Privatization of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Carpenter, Wade A. Behind Every Silver Lining: The Other Side of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Dawson, Thomas. Why Congress Should Foster Research on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Domanico, Raymond. Bringing School Choice to the Nation's Largest School System: A Community-Based Strategy.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Doyle, Denis P.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Choice: Why It Matters Where Poor Children Go to School.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Doyle, Dennis P. Tuition Tax Credits and Education Vouchers: Private Interests and The Public Good.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Enlow, Robert. Grading Vouchers: Ranking America's School Choice Programs, Available at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Enright, Louisa Philpott. The School-Choice Movement: An Effect of Neoliberalism's Passive Revolution.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Florida Voucher Reform: Easier Said Than Done. Available at http://www.pfaw.org.
    Fuller, Howard. Lies and Distortions: The Campaign Against School Vouchers. Available at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Garrett, Jennifer. Progress on School Choice in the State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Glossary,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Current Programs, Available at http://www.friedmanfoundation.org
    Goodman, John C. and Matt Moore. School Choice vs.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Hadderman, Margaret. School Choice: Trends and Issues.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History of Failed Vouchers and Tax Credits. Available at http://www.pfaw.org.
    Hakim, Simon, Paul Seidenstat and Gary W. Bowman, Privatiz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Choice. Westport Connecticut London, 1994.
    Hoxby, Caroline M. A Straightforward Comparison of Charter Schools and Regular Public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vailable at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Johnson, Gary E. School Vouchers: A Report from the Western Front.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afer, Krista. Choices in Education: 2005 Progress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afer, Krista. Don't Over Regulate D. C. Voucher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afer, Krista. School Choice 2003: How States Are Providing Greater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afer, Krista. School Choice 2003: overview.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afer, Krista. School Choice in 2003: An Old Concept Gains New Life.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Kevin Harley, How School of Choice Can Improve the Public School System,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Lee, Daniel. and Theodore Coladarci. Effects of School Choice on Academic Commit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NELS 88.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Levy, Daniel C., Suny-Albany, Private Education. Studies in Choice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Loury, Glenn. School Choice and Equality(Conference Abstracts). Available at http://www.ode.state.oh/us.
    Lowe, Robert and Barbara Miner. False Choices: Why School Vouchers Threaten Our Children's Futur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Lubienski, Chris. School Choice and Privatization: Toward an Alternative Analytical Framework.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Martin, Oneida L. Administrators, Teacher, and Parents Respond to Some School Choice Issues.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Metcalf, Kim K., Patrica A. Muller and Natalie A. Legan, School Choice in America: The Great Debat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Miller, Virginia. The New Definition of Standards in American Edu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Newman, Joseph W. America's Teachers: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Fourth Edi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 Pearson Education Company, 2002.
    Omand, H. Lillian. The Struggle for School Choice Policy After Zelman: Regulation Vs. the Free Market.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Paige, Rod. Leading American Education into the 21st Century.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PFAW Foundation Charter School Policy Posi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pfaw.org.
    Plank, David N. and Gary Sykes. The School Choice Debate: Framing the Issues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Choice and Educational Change).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A Joint Venture of Charity and Power. Available at http://www.pfaw.org.
    Responses to a Harvard Study on School Choice: ls Ita Study At All.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Rees, Nina Shokraii. Accountability+Freedom=Straight A'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Rees, Nina Shokrail and Jennifer Garrett. How Members of Congress Practice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Rees, Nina Shokraii and Sarah E. Youssef. School Choice 1999: What's Happening in the States.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Rees, Nina Shokraii. School Choice 2000 Annual Report, Available at http://www.hedtage.org.
    Robinson, Gerard. Survey of School Choice Research(Spring 2005). Available at http://www.schoolchoiceinfo.org.
    School Choice: A Marketplace for Education.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School Vouchers: What the Public Thinks and Why. Available at http://www.pfaw.org..
    Shokraii, Nina H. What People Are Saying About School Choice.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Spring, Joel. American Educa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1998.
    Tucker, Allyson. Assessing Bush's School Voucher Plan. Available at http://www.heritage.org.
    Uchitelle, Susan. School Choice: Issues and Answers. Available at http://www.eric.ed.gov.
    Vassallo, Philip. The Choice Movement and Education Equity.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y. Vouchers: Who's Behind It All?. Available at http://www.aasa.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