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因为其信息公开、自由共享的特点,网络空间通常被作为一个公共领域来看待。然而,对于网络主力军之一的青年大学生群体,当网络已经变成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虚拟空间对于他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存在,他们在网络中也慢慢在构建自己的私人领域。
     本研究以一个有着7年多历史的非官方校园Y BBS为对象,开展参与式观察。通过对Y BBS长时间的田野调查,本文展现了网友们在Y BBS的互动中公共和私人领域构建的动态过程,以及其中存在的权力关系;同时也展现了以时间为导向,Y BBS中公共和私人领域边界的转变和重构。通过对Y BBS的整个历史时间跨度为基础的公共性和私人性的深描,揭示了这两种不同的领域对于当代青年群体的多重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权力组织结构并非稳固,它随着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边界也随之发生着转变;当Y BBS空间变得越来越具有公共性的时候,网友的自我意识逐渐被唤醒,空间中个体对私人性的要求越来越强烈。Y BBS如今的社会化并非是个偶然的结果,也并不表明Y BBS公共领域的扩大。在学校校方长时间的监督之下,Y BBS的社会化是网友自我意识崛起的必然结果。
Internet breaks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provide a broader communication platform. The cyberspace is usually seen as a public sphere, due to its publicness and freedom. College youth group is the key user of internet, they can't live without it. So, the meaning of virtual space to them is not just as a public sphere, they constitute their own private sphere.
     Y BBS, which is a years old unofficial campus BBS is chosen for the objective to do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ith a longtime fieldwork, the article drew a holistic picture of the active process of building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 between the interactions of users, of which the power relationship is also the concern. Time is also a direction for study the changing and reconstitut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 For thick descript the historical line of public and private of Y BBS, multiple meanings of the two spheres are appeare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structure of the power relationship is not stable, it is changing with the transfer of the time and space, so the boundary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 is changing too. The stronger publicity, the more clear self-awareness. It is not a coincidence that Y BBS go out of the campus, and it not represents the broader of public sphere. With the longtime supervision of the school, Y BBS go out of the campus is the corollary of people's self-awareness.
引文
1国内著名社交网站。
    2引自张春生.高校校园BBS:从公告板系统到校园门户网站[J].青年研究,2005/10:14
    3引自许英.论信息时代与公共领域的重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引自徐敬宏,王欢.我国网上公共领域的特点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9:44
    5引自静恩英,杨励轩.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实考察——以BBS论坛为例[J].新闻界,2007/1
    6引自朱清河,刘娜.“公共领域”的网络视景及其适用性[J].现代传媒,2010/9:109
    7引自马长山.公共领域的时代取向及其公民文化孕育功能[J].社会科学研究,2010/1:69
    8引自白淑英,何明升.BBS互动的结构与过程[J].社会学研究,2003/5:8-18.
    9引自张瑜.BBS的网络空间的社会交往领域——以水木社区的实证分析为例[J].青年研究,2007/8:22-29.
    10引自彭小川,毛晓丹.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J].青年研究,2004/4:39-44.
    11引自靖元.从网络征友看当代青年的择偶标准——对“我爱南开BBS”鹊桥版内容分析[J].青年研究,2007/2:9-16.
    12引自陈洁.BBS: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J].中国青年研究,1999/5:52-54.
    13引自A.Appadurai. Modernity at Large:Culture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M].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6:33-37.
    14考虑到保护隐私,用Y来代替该BBS的真实名称,后文的Y站也指Y BBS。
    15讨论区是BBS中划分版面类型的区域。一般一个BBS先划分几个讨论区,每个版面都有隶属的讨论区。
    16用户在BBS上发表的一项内容,也可以叫发文、发文章。
    17Y-Q是YBBS的创始人之一,YBBS第一任站长。
    18引自Y-Q在Y BBS [SysOp/系统讨论区]的帖子。
    19BBS用语,即用户大量发帖、讨论。
    20使用Telnet软件的好处是只需要用键盘操作,方便、快速。Y BBS的用户几乎都习惯用这个软件在Y BBS灌水。
    21Y-B是Y BBS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批站务管理人员之一
    22Y-M是Y BBS的创始人之一,第一批站务管理人员之一
    23BBS站点事务管理人员的简称。BBS同时会有几个站务,分别负责管理不同的方面。
    24讨论区区长。
    25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这两种聊天工具是住国内网民中使用范围最广的。
    26特殊用语,在网络上流行甚广,指政府对反动内容的强制性行动。在网络上通常表现为删除和设置权限等。
    27SEX版是Y BBS转型商业化后开设的特色版面,中文版名为人之初,开设目的是为了传播性知识,开展健康的性教育,后并没有按照开设目的运行。
    28B-B是Y BBS的活跃用户,从Y BBS开站开始上Y BBS至今。
    29个人版面是由注册用户以个人名义在BBS上中请的讨论空间。版面由中请人管理,由中请人制定版面规则、指定其他版面管理人员。是属于个人的讨论空间。Y BBS为所有个人版面专门设有一个讨论区。
    30俱乐部权限是由版面主要管理人员提出中请的一种特殊版面权限。有俱乐部权限的版面,只有被管理人员授予权限的用户才能入内。版面管理人员权限由讨论区区长授予。
    31会议室也是一种特殊权限服务,但是它不是把权限设置在原有版面,而是另外设立一个讨论版面。一般由集体版面管理人员以集体名义中请。
    32m和g都是BBS当中版主操作的功能键,代表发表的帖子被保留和被录为文摘存档。版主使用功能键后帖子前面会出现一个m和g的标记符号,这样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篇帖子被保留了或被作为文摘了。功能键m和g也方便版主整理版面,因为版土进行大量的普通删除操作的时候,有这两个标记的帖子会做保留在版面上。同时,这两种标记也方便用户阅读帖子,在telnet软件平台上,可执行操作直接阅读有这两种标记的的帖子,因为它们代表着重要的、有质量的文章。
    33Y-Q好朋友之一,站务组成员。
    34BBS上对原始创作的、有质量的帖子的叫法。
    35BBS特定词汇,指用户帐号连续区几乎所有的版面发文,帖子的内容大多为没有意义的回复。
    36BBS特定词汇,指用户帐号同时往一个版面回复—屏以上的帖子,整个屏幕看过去只有这一个帐号在发帖。
    37即版主,利用了版主一词的谐音。
    38 Message的缩写。
    39引自Y BBS [Mediate/争议处理中心版]
    40即登录BBS。
    41MSN上的一种功能,可以实现同时几个人在线即时聊天。
    42英文身份的缩写,在BBS上代表注册帐号。
    43日月光华BBS的附属站,相对日月光华讨论比较自由。
    44BBS上的特殊ID帐号,没有个人帐号的人都可以用来登录BBS并浏览站内帖子的内容,但是不能发帖子。
    45BBS上一个版面的第一个版主。一般也是权力最大、最有威信的一个版主。
    46BBS上一个版面的第二个版主。
    47BBS用语,第三个版主。一般一个版面版主数量的上限为三。
    48BBS用语,表示主动请求辞去管理职务。
    49Y-O是Y BBS的第二批站务之一,从Y BBS开站至今一直属于活跃用户,与Y-Q是好朋友。
    50BBS上非公开版面,普通需要版主授予权限才能进入浏览、发文。
    51版面规则。BBS每个版面都有版规,大部分公共版面都使用通行的版规。个人版面则比较自由,完全由版主来决定规则,可以有版规,也可以没有版规。
    52网络用语,指利用网络的无限资源找到网络空间中当事人物理空间的真实身份。
    53随着个人版面开放俱乐部权限中请的服务,团体版面也开放了这项服务,但是只有个别版面中请这一项服务。
    54R-A是R组织及R版的核心成员之一,也是Y BBS的创始人之一
    55R-C是R组织及R版的核心成员之一。
    56R-F是R组织的开创者之一,在R版建立初期非常活跃。
    57R-I是R组织核心成员之一,不常灌水。
    58R-O是R组织及R版核心成员之一,一直在做R版的版主。
    59BBS用语,指版面的线下聚会,参与者都是平时在版面灌水的用户。有时也会有非版面灌水人员的加入。
    60R组织的基地,物理系某寝室,寝室里所有人都是R组织成员。
    61网络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区,私人小组是指设有限制的小组,只有相关成员有权限进入。
    [1]Don Tapscott. Grown Up Digital: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 [M]. New York:McGraw-Hill,2009.
    [2]Nicholas Garnham. The Role of the Public Spher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Regulating the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M]. London:Routledge,2000.
    [3]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M]. New York:Basic Books,1973.
    [4]Aries Philippe. Centuries of Childhood:A Social History of Family Life [M]. New York:Vintage Books,1962.
    [5]Bernard Russell. 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 [M]. CA:Sage Publications,1994.
    [6]Boling Patricia. Privacy and the Politics of Intimate Life [M]. 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7]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9]庾虎.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发展的影响[D].南宁:广西大学,2007.
    [10]赵亿.公共领域视野下的网络论坛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1]朱奇红.高校BBS公共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2]网传晓.博客——私人领域还是公共空间[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3]钟巍.私人事件的公共讨论:中国女同志网站的言论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05.
    [14]靳雪莲.个案研究:大学校园BBS对学校事务公共协商的影响[D].重庆:重庆大学,2009.
    [15]刘灿.论网络时政论坛对中国公共领域构成的影响[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16]童彩华.社会空间视域中的网络文学女性写作[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0.
    [17]陈晨.赛伯空间下的“自由”城邦——基于网络社区的公共领域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18]周婷婷.博客私人日志:一个“独立叙事”的公共空间[D].南宁:广西大学,2007.
    [19]吴宗伟.中国当代网络论坛的发展和公共论语的“生活化”转型[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0]王胜源.网络交往与我国公共领域的建设[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21]吕虹.“涂鸦”:公共空间的私人表达[D].北京:北京大学,2008.
    [22]陈美达.基于博客传播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23]Michel Foucault. Of Other Spaces [J]. Diacritics,1986/16:22-27.
    [24]陈洁.BBS: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J].中国青年研究,1999/5.
    [25]周金运.透视高校宿舍中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J].理论观察,2008/1:106-107.
    [26]吴献举.在私人性与公共性之间:博客传播的伦理冲突及秩序建构[J].学术论坛,2009/6:168-183.
    [27]赵瑞华.网络论坛浅水区,算不算公共领域?——以“强国论坛”为例[J].新闻界,2004/5:42-43.
    [28]陈栗,陈冰.网络:虚拟的公共领域——以BBS上的议程设置为例[J].新闻界,2005/1:58-60.
    [29]杨武.互联网:中国公共领域的曙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9-11.
    [30]李蕉.博客:收复公共失地——兼论公共领域的实现[J].学术界,2007/3:251-25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