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论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是一篇对北方曲艺品种“梅花大鼓”综合性的描述与总结,试图能够较为全面的总结梅花大鼓的整体艺术内容,通过上篇人文篇和下篇音乐篇,力求全面地将梅花大鼓的历史演变和蕴含在梅花大鼓里面的人文精神包括它的产生背景的探究、曲目中存在的众多的红楼梦选段、表演者和被演绎的众多角色为什么多为女性以及对表演中的艺术美学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甚至努力试图将一些遗失和零乱的曲目能够逐一的收集整理在一起,直到论文的截止也未能整理完全,一直让笔者感到遗憾。对于音乐篇中就重点对梅花大鼓的音乐唱腔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由于梅花大鼓属于综合体的音乐结构,笔者尝试总结梅花大鼓板腔体的音乐结构规律,并且对鼓曲中存在的曲牌进行音乐分析,专门将“梅花调”的音乐结构分析列为一个篇章,对梅花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对器乐伴奏也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还对各个流派代表曲目进行了个案分析,并用图表的形式将每一个唱腔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解释。
The essay is an integrated description and summary about Meihua Dagu which is one of Quyi varieties in North China. It tries to summarize whole content of Meihua Dagu by the piece of humanity and Music. It covers the issues of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Meihua Dagu and its humanism spirit including the study of the background of its occurrence, many Quyi selections of Red Mansion Dream, why its many roles and performers are females and how to read the esthetics of art in acting. It even tries to collect and comb some lost and messy Quyi works, however it wasn’t finished until the end of the essay, which the writer feels very pitiful.
     As for the stress in the piece of Music about Aria of Meihua Dagu, since Meihua Dagu belongs to musical structure of syntheses, the writer tries to summarize the musical structural laws of Meihua Dagu Banqiangti, analyses those existed Qupai in Guqu, has specified study about Meihua Diao and musical instrument accompaniments and meanwhile the writer has got the individual analyses about magnum opus of every genre and also explained every musical aria structure by forms.
引文
①胡沙《评剧简史》附录二:《王文瑞先生谈“梅花大鼓”》
    ②《曲艺漫谈》王决 著《打鼓说书唱今古——大鼓的源流及五种大鼓的介绍》 广播出版社 北京 1982年第一版
    ③《曲艺漫谈》王决 著《打鼓说书唱今古——大鼓的源流及五种大鼓的介绍》 广播出版社 北京 1982年第一版。
    ④《北京地区曲艺资料汇编》第一辑 中国曲艺集成·北京卷编辑部(内部刊物)1987 年 5 月
    ⑤笔者按即满清的八旗贵族子弟
     ①摘自贾立青 《梅花大鼓在天津》《艺术研究》1996 年春
     ①摘自贾立青 《梅花大鼓在天津》《艺术研究》1996 年春
     ①摘自贾立青 《梅花大鼓在天津》《艺术研究》1996 年春
    ① 《古调重弹——含灯大鼓与北京市曲艺团》 《中外文化交流》1997 年第一期
    ②摘自贾立青 《梅花大鼓在天津》《艺术研究》1996 年春
     ① 笔者按:私淑弟子即不方便正式拜入师门的弟子。
     ①《天津曲艺音乐发展史纲》,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93 年第 1 版 P79
    ①《天津曲艺音乐发展史纲》,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93 年第 1 版 P80
     ①《红楼梦曲艺集》 天津曲艺团编辑 1983 年。
    ①笔者按:封台就是每年年底,落子馆(坤书馆)都会由唱手(娼妓)邀请自己的嫖客为自己捧场显示自己实力的一场演出活动。
    ②《天津落子馆与小班考》,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93 年第 1 版 P118
    ③《天津曲艺音乐发展史纲》,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93 年第 1 版
    
    ①《天津曲艺音乐发展史纲》,刘梓钰《刘梓钰曲艺理论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天津 1993 年第 1 版
    ②花五宝著《情系梅花》之“东北受辱”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①《曲艺美学特征》,薛宝琨载于《艺术研究》1992 年秋冬合刊。
    
    ①《曲艺美学特征》,薛宝琨载于《艺术研究》1992 年秋冬合刊。
    ②《曲艺美学特征》,薛宝琨载于《艺术研究》1992 年秋冬合刊。
    
    ①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P121
    ②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P121
    
    ①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部 《中国曲艺集成·天津卷》 北京 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 P1097——1250
    ②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部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天津卷》 北京 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 P1189
     ①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部 《中国曲艺集成·天津卷》 北京 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 P1174——1188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 戏曲曲艺》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3
    [2]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北京卷》.北京: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 1996
    [4]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编辑部.《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天津卷》.北京:中国 ISBN 中心出社, 1996
    [5] 中国曲艺志编辑部.《中国曲艺志 北京卷》.北京: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2001
    [6] 中国曲艺志编辑部.《中国曲艺志 天津卷》.北京:中国 ISBN 中心出版社,2001
    [7] 姜昆,倪钟之 主编.《中国曲艺通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8] 姜昆,戴宏森 主编.《中国曲艺概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 倪钟之.《中国曲艺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10] 东方音乐学会编.《中国民族音乐大系 曲艺音乐卷》.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11] 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编.《曲艺音乐研究》.北京:作家出版社,1960
    [12] 于林青.《曲艺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3] 蔡源莉,吴文科.《中国曲艺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14] 栾桂娟.《中国曲艺与曲艺音乐》.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15] 吴文科.《中国曲艺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16] 冯光钰.《多重视野中的曲艺音乐》.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04
    [17] 冯光钰.《曲艺音乐传播》.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01
    [18]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9] 孙玫[新西兰].《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6
    [20]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1] 周青青,郑祖襄,梁茂春等.《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2] 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3] 刘梓钰.《天津曲艺音乐发展史纲》.《艺术研究》(第一期),1990:7~21
    [24] 贾立青.《梅花大鼓在天津》.《艺术研究》,1988:45~51
    [25] 钱国桢.《以声造型 致力革新——花五宝的演唱艺术简析》.《艺术研究》,1985:36~45
    [26] 李光.《巧使鼓板 唱曲唱情——谈史文秀的梅花大鼓艺术》.《艺术研究》,1985:27~28
    [27] 吴文科.《论曲艺的本质特征》.《浙江职业艺术学院学报》(第一期),1990:105~111
    [28] Cai YuanLi.“Falling for Quyi_Women’s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Quyi”.Women of China English Monthly ( NO.9),2002:43~45
    [29] 冯光钰.《鼓曲类音乐曲种的传播》.《黄钟》,2001,(2):23~26
    [30] 栾桂娟.《关于曲艺现状的几点思考》.《音乐研究》,1999(4):88~93
    [31] 关翠兰.《京城女鼓书艺人风雨路》.《北京纪事》,2006(7)
    [32] 曹会燕,王兰铃.《大鼓书的由来》.《档案天地》,1997(3)
    [33] 张卫东.《古调重弹──含灯大鼓与北京市曲艺团》.《中外文化交流》,1997(1)
    [34] 王春晖.《鼓曲演唱大师与 21 世纪的曲艺音乐》.《中国音乐》,1998(4)
    [35] 李壮.《鼓曲改革之我见》.《戏剧文学》,2005(12)
    [36] 黄卫青.《论鼓曲艺术的魅力》.《剧作家》,2006(4)
    [37] 唐晋渝.《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天津现象》.《中国音乐》,1997(4)
    [38] 周青青.《我国的说唱艺术与文学和语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
    [39] 冯光钰.《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
    [40] 吴文科.《北京曲艺的基本状况》.《北京观察》,200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