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它已超越了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来说,影响更为深远。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于发展的新战略思想,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它确立了“以人为本位”的新观念,这与精神文明建设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弄清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梳理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不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遵循的原则和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In the world of toda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in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human society. Moreov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gone beyond the bounds of nations,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It is without exception affecting the course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China, moreover, the effect is bigg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inseparated, It is human's new strategic thinking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rational, balance and coordinated growth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economic and society, people and people, and set up the new idea of Human Standard. So we should study carefully the internal rel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hich are insisted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udy, the principles and ware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ecause it is significant both the erotically and practically for us to take activ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ccomplish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an as soon as possible.
引文
[1] 贾廷秀、周从标,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江汉论坛[J],2001,8,33
    [2] 卢黄熙,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东党史[J],1997,5,23
    [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389
    [4] 冯志勇,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现代化建设,河南社会科学[J]2000,2,73
    [6] 朱燕,高宜新,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探索[J],1999,3,43
    [7]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54
    [8]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208
    [9]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44
    [10]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78
    [11] 《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10
    [12]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08
    [13]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190
    [14]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0
    [15]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20
    [16]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0
    [17]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54
    [18]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53
    [19]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99,100
    [20]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244
    [21] 《邓小平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31
    [22]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312
    [23]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38
    [24]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265
    [25]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409
    
    
    [26]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211
    [27]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68
    [28]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67
    [29]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168
    [30]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版,359
    [31] 《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144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0,42,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列宁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5、博登海歌,《法理学—哲学及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高春花,《道德问题研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2
    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1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12、潘琦,《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光明日报,2001-09-11.
    13、http://www.acca21.org.cn/cca2lpa.html,2003-10-28
    14、谢明,《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邓小平理论[J],2003,5
    15、载玉琴,《论邓小平民主政治的特征》,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7
    16、刘集纯,《论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求实,2003,5
    17、吴友发,《论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中可持续发展思想》,江汉论坛,2003,3
    18、陈勇,《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论丛,2002,5
    19、牛文元,《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新视野,2002,1
    20、韩(扌長)峰,《政治文明建设论纲》,求实,2002,10
    21、龚安福,康涛,《论“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江西社会科学,2002,1
    22、张振海,《浅释“可持续发展”》,历史学习,2002,6
    
    
    23、崔文魁,《关于邓小平持续发展途径的思想》,邓小平理论,2002,3
    24、雍涛,《邓小平哲学论纲》,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
    25、孙慧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论丛,2002,5
    26、赵秀忠,《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人的现代化》,晋阳学刊,2002,2
    27、胡鞍钢、王亚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2001,4
    28、余其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与发展》,学术研究,2001,12
    29、贾廷秀、周从标,《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江汉论坛,2001,8
    30、蒋冰海,《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论丛,2001,2
    31、侯树栋,《注重系统性》,求是,2000,9
    32、李振伦,《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河北学刊,1999,3
    3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34、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5、弗里兹·福尔霍兹,《享乐主义造成的负担》,新华文摘,1996年12月
    36、佩鲁,《新发展观》,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7、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38、[法]阿·施韦兹,《敬畏生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0、威利斯哈曼,《未来启示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