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凭借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的相关资料、运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民族学访谈等方法,对民国时期有关新疆回族教育的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对史料进行辨析、考证,利用文献进行史料堪比,力求研究的结论,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以回族的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发展为切入点,对民国时期新疆回族的教育发展做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对新疆回族教育的特点、制约因素以及今后新疆回族教育发展建议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总结。
     第一部分介绍了民国前后新疆回族概况,这是研究回族教育的基础。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新疆回族分布、源流变迁、经济状况。民国前是新疆回族传统教育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新式教育得以萌芽发展的时期。
     第二部分以杨增新、金树仁统治时期(1912-1933)为时间段,对新疆回族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这一阶段受当时教育政策、民族政策以及宗教政策影响,新疆的回族教育状况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当时主政者以愚民政策为主,但是在时代浪潮的影响下,在新疆回族的传统教育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的同时,新疆回族新式教育有了初步发展。
     第三部分以盛世才统治时期(1933-1944)为时间段,介绍了当时新疆回族的教育情况。在省政府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影响,以及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成立了回族文化促进会,在回族传统教育发展的同时,使得新式教育得到了扩大发展。参与教育的回族人数增多,参与教育的受众面广,教育思想和教育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疆回族传统教育在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变革,改进了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观念,回族上层鼓励民众重视和参与新式教育,同时进行了扫盲运动,这一阶段是新疆回族教育的兴盛时期。
     第四部分以国民党直接管理新疆时期(1944-1949)为时间段,通过阐述国民党统治时期,主政者更替频繁,政局不稳。回族教育受当时教育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社会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出回族新式教育式微,传统教育继续发展的结论。
     第五部分介绍了民国时期新疆的回族教育家。近代回族教育家虽然身份各不相同,但都热心回族教育事业,对新疆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部分先后介绍了经堂教育家和新式教育家。
     第六部分分析了民国时期新疆回族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制约因素,从影响新疆回族教育的政策、环境、经济、家庭原因等入手,对新疆回族教育快速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做了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对当今回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Based on absorb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orting to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mean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search methods, case study, ethnology visit methods and so on,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viewing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nd summarizes meticulously the characteristic, conditional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s well a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Part one:we simply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before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hich is a base of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this part, 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rigin, economic condi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Part two: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n the period(1912—1933) ruled by YangZengxin and JinShuren. Affected by the contemporary policy in education, nationality and religion,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developed, at the meantime, the modern education got its elementary progress.
     Part three:we introduce the contemporary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uling by ShengShicai(1933—1944).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in education, nationality and religion, they founded Xinjiang Hui Cultural Prompting Association which kept Hui's traditional education developing and widen the modern education. We call this period Silver Age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Part four:the modern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declined a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progressed while ruled by Kuomintang(1944—1949)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policy in education, nationality and religion, and social situation.
     Part five:we introduce some educationalists of Hui in Xin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ifferent identities as the educationalists had in the modern times, they treated the career with great fervor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Part six:we analyse the characteristic, restricted factors of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in Xin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policy, environment, family cause which gives great influence to the education of Hui nationality, we summarize the reason foe its progress and get som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its development today.
引文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
    1.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M]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
    2.周东郊:《新疆十年》1948年,兰州油印本
    3.陈慧生陈超:《民国新疆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周泓:《民国新疆社会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金炳镐:《中国民族自治区的民族关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宋蜀华:《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杨圣敏:《中国民族志》[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11.秦惠彬:《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12.杨启辰杨华:《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和现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丁宏张国杰:《百年中国穆斯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丁明仁:《伊斯兰文化在中国》[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
    15.金宜久:《伊斯兰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
    16.马跃樊前锋:《清真寺边的那些事儿》[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7.杨捷生:《伊斯兰伦理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8.丁宏张国杰:《百年中国穆斯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邱树森:《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1.马坚:《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陈慧生:《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3.包尔汉:《新疆五十年》[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
    24.王伏平王永亮:《西北地区回族史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5.王锡宏:《中国边境民族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6.齐尚明崔淑芳:《焉耆回民》[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曹尚亭:《吐鲁番五千年》[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王永亮:《西北回族社会发展机制》[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马品彦赵荣织:《新疆宗教史略》[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秦惠彬:《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31.周菁葆邱陵:《丝绸之路宗教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2.王怀德:《伊斯兰教教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杨艾马万新:马正忠阿訇与新疆回民经学教育[J]中国穆斯林.2009年,第二期
    2.王晓梅:新疆回族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J]新疆地方志.2007年,第三期
    3.杨文炯千里:大师马良骏[J]回族文学.2007年,第五期
    4.虎隆:以经诠经弘正道著述等身炳汗青——纪念马良骏大阿訇归真50周年[J]中国穆斯林.2007年,第四期
    5.王平:爱国爱教虔信传世——马良骏阿洪传略[J]回族研究.2007年第三期
    6.胡玉萍:关于新疆回族教育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回族研究,2004年,第三期
    7.马湘云:新疆回族教育探析[J]回族研究.1996年,第三期
    8.韩军海燕:新疆回族教育探析[J]回族研究.1996年,第三期
    9.单生魁:回忆马宏道教授[J]回族研究.1997年,第四期
    10.王平:记忆深处——记回族学者马云文先生[J]回族文学.2006年,第三期
    ①洪涤尘:《新疆史地大纲》,载《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本,第十四卷,第90页。
    ②蒋君章著:《新疆经营论》,南京:正中书局,1936年版,第52-56页。
    ③世居新疆的民族应当是十三个,当时把塔兰奇作为单独的民族,实际上属于维吾尔族。
    ①白寿彝:《中国回族教育史论集》序,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①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上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71页,
    ②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55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③马海云:《回族“概念”的重新解读》,载《甘肃民族研究》,1998年,
    ①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3852-3857页
    ②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台北,兰溪出版社,1980年版,第3858页
    ③以上论述资料参考刘荫楠.《乌鲁木齐掌故》(一),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政协伊犁地区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伊宁:政协伊犁地区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④以上论述资料参考刘荫楠.《乌鲁木齐掌故》(一),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政协伊犁地区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伊宁:政协伊犁地区委员会伊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①逊尼派分了四大教律学派:哈乃斐派、马立克派、沙菲仪派、罕伯里派。
    ②哈乃斐派共有三支:格底木、西道堂、伊赫瓦尼
    ③道统就是信众通过何种方式认识和接近真主的问题
    ④米寿江,尤佳:《中国伊斯兰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第153页.
    ⑤《中国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编写组:《中国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第二册),新疆人民出版社,第24页.
    ①《清德宗实录》,第565卷,
    ②袁大化,王树楠:《新疆图志》学校卷文海出版社
    ③陈雪勋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03、321、338页。原载学部总务司编:《光绪三十三年分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单印本学部总务司编:《光绪三十四年分第二次教育统计图表》,单印本 学部总务司编:《宣统元年分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单印本
    ①沈敬修:《解放前焉耆教育事业回顾》.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焉耆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8年版,第47页
    ②袁大化,王树楠:《新疆图志》学校卷38,文海出版社
    ③杨春:《解放前各个时期的吐鲁番教育》,政协吐鲁番地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编,《吐鲁番文史资料》第6辑,吐鲁番:吐鲁番地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编,1990年版,第171页
    ④呼图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呼图壁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第496页
    ①陈雪勋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97、315、332页。原载学部总务司编:《光绪三十三年分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光绪三十四年分第二次教育统计图表》、《宣统元年分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单印本
    ②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①沈敬修:《缅怀焉耆回族教育的奠基人李兆星老师》.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编.《焉耆文史资料》第4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0年.第34-36页。
    ②吐鲁番地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吐鲁番文史资料》第四辑,吐鲁番:吐鲁番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年
    ③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续编》卷13,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
    ④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续编》卷13,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
    ①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642页。
    ②笔者根据2009年8月在吐鲁番、鄯善、昌吉、乌鲁木齐等地访谈综合而成。
    ③教坊:是以清真寺为中心、包括周围穆斯林居民的一种宗教和社会的群体单位。
    ④舍若阿提指的是干功,就是要严格履行念、礼斋、课、朝五件天命功,坚定信仰安拉、天仙、经典和圣人、前定、后世、复生六大信仰。
    ①孟一鸣:《第二期三年计划概观》,载《反帝战线》,四卷一期。
    ②孟一鸣:《在第二次全疆教育行政会议上的报告提纲》,载《新疆日报》,1940年8月23日。
    ①呼图壁县志编撰委员会,《呼图壁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6页
    ①以上论述参考资料:沈敬修:《漫话焉耆近代文化教育》.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编.《焉耆文史资料》第一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0年.第75-84页。沈敬修:《焉耆回族文化促进会及对发展回族教育的贡献》.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焉耆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8年版,第20-23页。苏效泉.《解放前焉耆回族教育概况》.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编.《焉耆文史资料》第4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90年.第12页
    ②霍城县志编撰委员会:《霍城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①小先生:小学高年级学生
    ②《新疆日报》1936年4月29日
    ③《新疆日报》1942年10月28日 《开展扫盲工作》
    ④沈敬修:焉耆回族文化促进会及对发展回族教育的贡献》.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焉耆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焉耆:焉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8年版,第22页。
    ⑤霍城县志编撰委员会,《霍城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97页
    ⑥贾合甫:《哈萨克教育史简介》,第277页
    ①寺娘:寺娘:是指阿訇的妻子。阿訇在家中将知识传授给妻子后,再由妻子向来学习的回族女学生传授。
    ②郭德.《新疆回族文化促进总会始末记》.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昌吉: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5年5月版,第162-163页
    ③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①王玉春:《解放前昌吉县回族小学教育》.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昌吉: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5年5月版,第171-178页
    ②马玉琪:《解放前呼图壁县回民教育》.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昌吉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昌吉: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出版,1985年5月版,第124页。
    ③王孟杨:《启新小学创建始末》.政协乌鲁木齐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乌鲁木齐文史资料》第9辑.乌鲁木齐: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85年3月版,第110-116页。
    ④《新疆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548页。
    ⑤呼图壁县志编纂委员会,《呼图壁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99页
    ①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② 陈华等:《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①《新疆教育大事记》,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42页
    ②《新疆教育大事记》,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47页
    ③本书编写组:《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第2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④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马明心开始传教
    ①齐尚明、崔淑芳:《焉耆回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①寺娘:是指阿訇的妻子。阿訇在家中将知识传授给妻子后,再由妻子向来学习的回族女学生传授。
    ②呼图壁县志编委会,《呼图壁县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③笔者在2009年8月的调研中,采访了很多马良骏的弟子及弟子的学生,在访谈中他们都表示马良骏阿訇多次强调进行新式教育的重要性。其中有一位阿訇当年说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马良骏教育道“你只要把宗教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学好了,不要说自行车,将来轿车都会有的”。
    ①齐尚明、崔淑芳:《焉耆回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②日寇为了分化我国民众,不仅在穆斯林内部设计,说“在包头把回教划成两派:一是天山派,一是长城派;天山派是指新疆省的回教人口,长城派是指甘宁青一带的回教人,特为这两派人,组织两个会体”(《伊光》第97期。)而且,广泛宣扬、尽可能地挑拨回汉关系,说“回回本非中国人,来华以后,除遭受欺凌外,无它收获”,说抗战是汉族人的事情。
    ①笔者于2009年8月先后在吐鲁番东大寺(虎夫耶门宦的清真寺)和西大寺(哲赫忍耶的清真寺)访谈,加上东大寺理事会史料佐证得出的结论。
    ②据笔者民间访谈和查阅资料,马良骏先祖包括父母属哲赫忍耶门宦,其授业恩师有逊尼派和虎夫耶门宦的,因而马良骏逐渐形成了宗教宽容的观念
    ③齐尚明、崔淑芳:《焉耆回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①参见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
    ①喇秉德:《关于回族文化教育的再思考》,《回族研究》,1998年第1期。
    ②托太哈著,马坚译:《回族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第132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