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德市城郊失地农民的调查与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城市化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给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几年来,常德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无地、无业、无保障”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各种问题和矛盾日趋激烈。
     通过对常德市武陵区四个乡镇从经济、就业、居住和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入户调查得知:在经济方面,绝大多数失地农民较失地前相比收入有所下降,生活支出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在就业方面,失地农民再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失业率高,隐性失业现象严重,无业游民增多,而且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居住方面,存在新建住房困难、无法“以房换房”、村转居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和周边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心理方面,失地农民在身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心理认同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
     在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上,本文认为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一是征地制度、法规和程序的不合理,二是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三是缺乏法定安置途径,失地农民就业难,四是现有各项保障机制不健全,五是村转居社区建设不到位,六是农民自身资本薄弱。
     论文认为,要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二是健全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三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四是建立健全各类保障机制,五是加强村转居社区的软硬件建设,六是为失地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
Urbanization is an objective law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But with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sperity of city, urbanization had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on the lives of the majority of farmers. In recent years, with Changde Cit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more and more land-lost farmer join in the group of "no land, no job and no insurance," and all kinds of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rough the household survey in the four towns of Wuling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from the economic, employment, insurance, accommod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the paper can get a conclusion as follows. On economic aspect, the majority of land-lost farmers earns less and cost more than before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goes down. On the respect of employment,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m to obtain a new job, the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very high and many of them are in a state of latent unemployment. More and more tramps appeared and their initiative of attending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s very low. On the respect of resid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build new house, the infrastructure of new community is weak and the outskirt has been polluted severely. In addition, on psychological respect, they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identifying with system, status and culture.
     Relating the causes of land-lost farmers' dilemma, the paper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major points. First, the system, regulations and procedures of land requisition are unreasonable. Second, the l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too low. Third, lacking of statutory resettlement way, the employment of land-lost farmers is too difficult. Fourth, the existing safeguards mechanism is not sound. Fif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changed from village needs to be improved. Last, the capital of farmers is too weak.
     The paper thinks that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land-lost farmers, we must do the following works. First, reform the land requisition system. Second,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land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ird, try our best to promote employment. Fourth, establish and perfect all kinds of insurance mechanisms. Fifth, strengthen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ty changed from village. Last,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land-lost farmers.
引文
[1]董鹏鹏:《关于建立健全失地农民补偿机制的思考》,《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2期。
    [2]胡霁,邵昱:《为失地农民装上腾飞的翅膀》,《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第3期。
    [3]胡媛:《失地农民,路在何方》,《法律与生活》,2007年第4期。
    [4]华新荣:《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研究》,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2005年。
    [5]黄爱芳:《简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6]黄丽芬:《云南省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4期。
    [7]金英铁:《从生存成本看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延边党校学报》,2006年第1期。
    [8]孔详智、顾洪明、韩纪江:《我国失地农民状况及受偿意愿调查报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
    [9]李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
    [10]李文:《失地农民的补偿困境》,《法律与生活》,2007第4期。
    [11]李新功:《失地农民利益损失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12]李亚华:《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月。
    [13]林丕:《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失地致贫的问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4]刘海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5]刘华珍,雷洪:《失地农民的社会权利贫困》,《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
    [16]刘菁:《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3期。
    [17]刘薇:《张金亮:让失地农民端上“金饭碗”》,《乡音》,2007年第1期。
    [18]刘杨林,陈喜红:《关于湖南株洲市失地农民的调查与思考》,《甘肃科技》,2006年第4期。
    [19]刘远新:《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20]娄英英:《差异与融合:关注失地农民市民化》,《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6期。
    [21]吕春莲:《失地农民的安置与补偿》,《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2期。
    [22]罗时万:《中国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研究》,《经济论坛》,2006年第4期。
    [23]马丽琴:《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4]孟祥林:《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广州商学院商报》,2006年第7期。
    [25]裴海平:《代表建议落实万余名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中国人大》,2006年第1期。
    [26]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缺陷与重建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7]史先锋,曾贤贵:《我国城市化进行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经济纵横》,2007年第2期。
    [28]宋斌文、樊小刚,《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及化解对策》,《经济前沿》,2003年第12期。
    [29]孙旭友:《失地农民的含义思考》,《山东处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30]孙永军:《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8期。
    [31]王翠英,王小鱼:《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对策研究》,《理论导刊》,2007年第1期。
    [32]王淦生:《应给失地农民更多的人文关怀》,《乡镇论坛》,2007年第1期。
    [33]王国良:《建立城郊失地农民共同基金的思路及动作原则》,《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34]王晓群:《失地农民市民化及成人教育的因应举措》,硕士学位论文,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35]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6]王政:《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世界农业》,2006第3期。
    [37]隗晶月:《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8]徐忠红:《建立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9]杨波:《论我国失地农民治理机制的转型》,《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年第2期。
    [40]杨明品,贺筱玲:《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功能论》,《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41]于静:《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0期。
    [42]张博:《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辽宁经济》,2007第1期。
    [43]张蕾:《人力资本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生计模式转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6年。
    [44]赵新龙:《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财贸研究》,2006年第9期。
    [45]周海珍:《浙江省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的调查研究》,《浙江金融》,2006年第1期。
    [46]朱立芳:《建立长效机制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