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并表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在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银行业蕴含着种种的金融风险。风险的存在不仅可能造成外资银行经营的失败,也可能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的多米诺骨效应,对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有鉴于此,为趋利避害,保障经济健康稳定运行,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外资银行监管和控制。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监管当局尽快完善监管立法,规范和完善外资银行的经营行为,以顺应外资银行经营的发展大趋势。
     国际巴塞尔组织的并表监管理论对于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完善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的金融业走向国际化,必须考虑与国际监管规范相协调;中国对外资银行政策放宽的同时,也必须与巴塞尔并表监管原则相接轨。
     随着WTO的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在开放金融市场的问题上进一步放宽了政策。根据入世承诺,我国于2006年12月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国的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相关配套法律文件的出台也使得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法律环境得到了优化。然而,实践证明,单纯依靠传统监管方式不仅无法对外资银行形成有效监督,还容易导致部分监管工作的重复进行。因此,各监管当局更应注重方式的改进,而巴塞尔并表监管原则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对加强和完善对我国外资银行的法律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国际巴塞尔协议产生发展总体概况阐述的基础上,对巴塞尔协议性质予以明晰,结合巴塞尔协议进入我国及在我国的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况,剖析分行导向政策到法人导向政策过渡的原因。在对并表监管理论内容介绍之后,阐述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意见和认识,肯定并表监管理论对完善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体系大有裨益。
     文章以此逻辑线索,理论结合实际概括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立法的状况,并指出现有监管立法中存在问题。在借鉴巴塞尔并表监管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我国外资银行法律监管的整体思路。最后本文论述了对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的思考及建议。
The entry of foreign-funded banks into Chinese banking sector brings fresh air and pressure as well. While promot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y also consist of various risks. The existence of risks can bring not only failure to foreign banks, but also induce in-st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the host country, or even create a financial domino effect, thus forming threat to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 To avoid these risks and guarantee a smooth and healthy economic operation, the world community ha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ward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ver foreign ban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has required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to establish timely the regulatory legislation, streamline the control on the operation of foreign banks, so as to fi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funded banks.
     The consolidate sheet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asel Organization bears special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toward the compiling of regulatory legislation on foreign banks.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financial sector must consider the conformance with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forms, and the opening of Chinese policy over foreign banks shall also fall in line with the Basel consolidated sheet principle.
     With the ending of WTO transitory period, China has adjusted further her policy on opening the financial market. Following the commitment on WTO entry, China has promulgated the "Regulatory Code on Foreign-funded Banks" in December of 2006, opening further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The release of relative laws and rules has also enabled the optimization of legal circumstance over foreign banks in China. It is proved however that the traditional regulatory means itself cannot form effective regulation over the foreign banks, or opt to duplication of the regulatory work. Therefore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gulatory measures, while the Basel consolidate principle provides us a very valuable reference, hence having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n strengthening and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 on foreign bank.
     Based on the overall introduction of the 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Basel Agreement,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essence of the agreement,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policy shift from branch-oriented to legal-entity oriented policies, by consolidat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ts entry and evolutionary process in China. After introduction on the consolidate sheet regulation theory, the article explains comments and insight recognition on the related issues, thus reckons the benefits of the consolidated regulatory theory toward the build-up of Chinese legitimate regulatory system on foreign bank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overviews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regulations on foreign bank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s. Based on digesting the Basel theory and its practice, the outline thinking of Chinese legitimate regulation on foreign banks is specifi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illustrating the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in building such legitimate rules in China and provides some valuable recommendations.
引文
1 巴林银行曾是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深得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1994年下半年,职员尼克李森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杜杆效应”,以赌博的方式买进期货,伴随着日经225指数的不断下挫,最终导致14亿美元的损失。由于各方金融机构无人援助,巴林银行于1995年2月26日倒闭。
    2 梅新育,《外资纷纷入股国内银行是喜是忧》,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
    2 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3 BIS(国际清算银行)是一家由中央银行拥有并为中央银行服务的银行,其场所经常为金融官员举办的国际会议服务。除举办会议和提供秘书服务之外,BIS本身并不参与巴塞尔委员会制定政策的过程。
    4 美国、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和瑞典,以及瑞士和卢森堡共12国中央银行高级官员。
    6 由主要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以及银行监管部门组成的委员会,每三个月在国际清算银行召开会议。
    6 李仁真,《国际金融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8 强调指出本文所指的协议乃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于瑞士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群的整体统称,即巴塞尔协议体系。并非狄义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具体特指。
    9 即《库克协议》,又称“1975年协议”,于1975年9月26日出台“对银行的外国机构的监督”(Supervision of Banks'Foreign Establishments)。
    9 徐铭栋、章礼善,《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上),《福建金融》,.2003(1)第7页.
    11 并表监管原则,就是母国监管当局应对整个银行或银行集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球业务活动总体负责全面监管。母国监管机构应在全球范围内对银行或银行集团的资本充足率、资产集中度和资产质量进行监督。
    12 协议第一次树立了,“资本是上帝”(Capital Is King)的新监管理念,扭转了单纯以资产规模作为银行实力象征的传统观念;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国际通用的以加权方式衡量表内与表外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有效扼制了与债务危机有关的国际风险;第一次抓住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资本充足率,不仅统一了关于国际银行监管的银行核心资本的构成和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具体标准,也有效的打击了国际银行不公平竞争的根源。
    15 杨晓骅,《关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制现状和市场准入的思考》,《经济与法》,2006,(4)第78页。
    16 其中,上海由100家增至121家,深圳由42家增至49家,北京由37家增至39家,广州由28家增至34家,天津由17家增至20家。
    17 2005北京地区调查即发现年北京新开业的外资银行分行机构网点就有6家,已开业的外资银行分行25家,支行4家。外资银行经营范围不断拓宽,外资银行网点出现了从CBD向中关村和金融街延伸的新格局。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外国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亦有相关分类规定。
    20 宋晶.微观规制与市场监管.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11:28
    21 对银行的监管理论主要是源自于经济学中的管制论,主要的管制理论有以下三种:(一)、社会利益论。其认为管制是一种减低或者消除同市场破产相联系的代价手段,在假定市场可能发生破产的三种情况下(即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性),管制是满足公众缓解自由市场运行的缺陷的一种需求办法。该理论提倡在市场破产的三种情况下对市场进行管制,来保护消费者利益;(二)、追逐论。其认为管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者的利益而不是消费者的利益,被管制者可依通过疏通的办法让管制为自己增加福利,管制机构的生命循环开始于保护消费者而终结于保护生产者。(三)、管制新论。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管制可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得益。管制不仅为被管制者主宰,也会被不同的利益集团所利用,还为压力集团所利用,任何集团都可能是利益争端中的胜者。
    22 依照《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监督(supervise)是指照看、主管和检查;管理(regulate)是指决定、确立或控制:依一定的规则、方式或确定的模式进行调整,依照规则或限制进行指导;在管理原则和法律的指引下行为。参见马卫华著:《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2页。
    23 马卫华著:《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24 See Basle Committee,Consolidated Supervision of Bank's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March,1997),paragraph 1
    28 See Duncan E.Alford,,Basle Committee Minimum Standards: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to the Failure of BCCI,George Washingt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Economics,p.241.
    29 李仁真,《论跨国银行的并表监管》,《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第69页。
    30 后者在开曼群岛注册BCCI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金融集团。该集团的控股公司为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控股公司(BCCI Holdings),其注册地在卢森堡,主要业务所在地却为伦敦,两个子公司分为BCCI.S.A和BCCI Overseas,前者在卢森堡注册。母国的缺位与并表监管的不力直接导致BCCI欺诈交易盛行,负债累累,最终倒闭。
    31 但也有例外。20世纪前期,美国法院曾见海外分行视为“独立的法人”,并免除跨国银行总行对其海外分行债务承担责任。参见陈小敏:《美国银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32 依据传统国际法,确定法人国籍的标准主要有三种依成立地(或登记地)法律确定。b控制原则c3、主营业
    36 蔡奕,银行监管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7 吴寒青,金融隐私权保护制度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所规定的审慎性条件,至少包括下列的内容:(1)具有良好的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2)具有良好的持续经营业绩,资产质量良好:(3)管理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4)具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关联交易风险;(5)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7)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8)具备有效的资本约束与资本补充机制;(9)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39 徐义国,《乘东风,坐享金融盛宴—另类解读<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西部论丛》,2007,(1),第38页。
    41 以上三大基本法律,成为我国银行监管法制体系的核心。参见李金泽著,《我国银行监管法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法律图书馆2003年版,第34页。
    43 马丽娟,《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的监管》,《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49 焦志勇:《我国实施“国民待遇”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载《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2007年4月刊
    50 Brain P.volkman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bank regulation and standards for compliance" Banking L.J(1998) 115.p 555
    53 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
    54 Daniel R.Fischel,Andrew M.Rosenfield and Robert S.Stillman,the Regulation of Banks and Bank Holding Companies,Virginia Law Review,March 1987,pp.15.
    [1]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一司编译,The New Basle Capital Accord(Draft)(The Second Version),2007,中信银行内部资料.
    [2]莱明·雷理查德·波德皮尔著,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热潮分析,银行业战略转型,2007.3.
    [3]See Basel committee on bank supervision:home-host information sharing for effective Basel Ⅱ implementation,June 2006.
    [4]Domanski D.,Foreign Banks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Changing Players,Changing Issues,BIS Quarterly Review,December 2005,pp.69-81.
    [5]Andrew Cornford.,The WTO Negotiations on Financial Services:Current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UNC-TAD/OSG/DP/2004/6.
    [6]Jonathan Herbst & Mike Rebeiro.Lower your risk,LegalWeek,March 4,2004.
    [7]Sydney J Key,The Doha Round and Financial Service Negotiations,2004.
    [8]Altman,E.I.and Saunders A.,An analysis and critique of the BIS proposal on capital adequacy and rating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2004.
    [9]Basel on committee Banking Supervision 2001b "Consultive Document 90 perational Risk",Supporting Document to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January,2001.
    [10]Gillian Garcia,Deposit Insurance:Actual and Good Practices,IMF Occasional Paper No.1997,2000,at 64-67,Table A2.
    [11]William.A.lovert,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Law,in a Nutshell 4thed,1997.
    [12]See Basle Committee,Consolidated Supervision of Banks'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March,1997),paragraph 4.
    [13]See Treasure and Civil Service Committee,Banking Supervision and BCCI: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Regulation(HMSO March 1992).
    [14]Richard Dale,Regulatory Consequence of the BCCI Collapse:US,UK,EC,Basle Committee—Current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Supervision,International 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in 1990s,Chia-Jui cheng,J.J.Norton and I.Fletcher(ed.),Graham.
    [15]See basal committee,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article 5,principle 24.
    [17]Jumorg P·Muller,Banking and Economic Confidentiality under Swiss law,the Swiss Bank Account,practicing law institute,Vol·9,1970,p11-13.
    [1]曾文革著.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法律问题研究,北大出版社,2007年2月版.
    [2]李成主编.金融监管学,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韩军著.现代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朱崇实著.中国外资法研究:在WTO背景下的思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5]曾筱清著.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202页.
    [6]彰著.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7]曾筱清,杨益著.金融安全网法律制度研究,第1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陈安,蔡奕著.跨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9]李荣著.金融隐私权和信息披露的冲突和制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0]陈继勇著.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11]董彦岭著.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版.
    [12]马卫华著.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8页.
    [13]郑先炳著.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14]贺晓勇著.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5]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6]陈安著.国际投资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
    [17]柳炳华著.国际法(上卷),朴国哲、朴永姬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7页.
    [18]余劲松著.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9]周道许著.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0第1版.
    [1]张敏.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审慎性监管,国际融资,2007年1月第1期.
    [2]刘义.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渗透与我国金融法规的完善,天津市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3]郑晖.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段青.浅析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国际接轨——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视角,时代金融,2007.
    [5]陈永蓉.外资银行监管指标的立法完善,经济与法,2007年底2期.
    [6]陈根红.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2期.
    [7]朱慧彬.外资银行的优势及借鉴意义,中外企业家,2007年3月.
    [8]王兆星.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求实杂志,2007年5月.
    [9]匡青松、胡君.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制的不足与完善,湖南商学报,2006年2月.
    [10]蒋敏.我国内外资银行一体化监管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06.
    [11]曾斌.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我国银行有效监管研究,甘肃农业,2006年11月.
    [12]徐立新.我国跨国银行法律监管的完善,经济天地,2006年第12期.
    [13]黄希哲.新巴塞尔协议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财经界(下半月),2006年12月.
    [14]王晓博.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制度的国际接轨,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15]杜明颖.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看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2期.
    [16]邵春玲,何丽华.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金融与经济,2005年10月.
    [17]王晓林.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的影响,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18]叶立新.新巴塞尔协议及我国的对策,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年8月.
    [19]陈填.论母国对跨国银行的监管On Home Country's Supervision of Multional Banks,商业研究,2004年17期.
    [20]蔡奕.跨国银行并表监管实施的法律问题——兼评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的倒闭,北大法律信息网,2003年第1期.
    [21]王晓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启示,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年3月.
    [22]何德旭.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业监管,上海金融,2003年7月.
    [23]吴雪琴.论外资银行监管合作的国际法依据,北大法律信息网,2002年1月.
    [24]郭玉军,甘勇.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3期,第267页.
    [25]钟伟,李冰.从对冲基金和跨国银行看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重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