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经过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创造和积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二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特点,三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规律、衡量评价标准,四是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路和设想。
     本文首先从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历史维度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发展历程,讨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成果、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等,着重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接着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内容、特点、面临的挑战、制度健全完善的思路和设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文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接着研究了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内各项具体制度的内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文从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三个层面研究了政治制度的内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制度建设的核心和方向,文化建设领域中各项具体制度的内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文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管理方面的具体制度,二是与改善民生相关的具体制度,本文对这两部分制度的内容分别进行了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经从制度确立期进入制度完善期,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作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衡量评价制度完善与否的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初步总结,接着分析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思路和设想。
After90year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Chinese people establish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conditions,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keeps the strong vitality. Currently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While economicis growing,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is rising,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such as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development still remain as serious challenges. To resolve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problems, achiev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eds to be improved since it is a fundamental element for thesoci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content mainly has four aspects: First, reviewing the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Second, dividing the socialism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to four part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then studying them respectively asof its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 Third, analyzing the construction rules andevaluation standard of socialism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urth,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sys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proposals to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per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three phrases, ancien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summarizes the basic experience, system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cquired byChina. The paper stress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is the choice made by Chinese people and it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which must come to China. The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from four aspect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s of itsformation process, contents, characteristics, challenges fac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socialist syste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advanced from establishment stage toimprovement stage.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general rule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utsforwards the sugges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ocialist syste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s.
引文
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94.
    4[美]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6.
    7佟玉华,张小莉.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4).
    8李忠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J].前线,2011,(8).
    9任理轩.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2-6-13.
    10佟玉华,张小莉.“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4).
    11佟玉华,张小莉.“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4).
    12江必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若干思考[J].红旗文稿,2011,(17).
    13叶庆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三)[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14冯德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的理论思考[J].学术交流,2011,(9).
    15叶庆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三)[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16徐振光.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发展史稿[M].东方出版中心,2011.
    17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8游洛屏.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体系[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2010.
    19李春.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20宋才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1朱玉福.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回顾与前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2周勇,马丽雅.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8.
    23徐付群.村民自治:现状与案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24刘友田.村民自治: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5陈文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6张兴茂等.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7赵晓雷,王昉.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8崔希福.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9何干强.唯物史观的经济分析范式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30薛汉伟,王建民.制度设计与变迁:从马克思到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31叶庆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32周利兴,范德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探研[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3秋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J].求是,2010,(18).
    3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32页.
    3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页.
    3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7.
    37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156-157.
    38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82.
    39周训芳.延安时期党的科技政策与陕甘宁边区的自然科学运动[J].求索,1992,(6).
    40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79.
    41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陕甘宁边区概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21.
    4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8.
    4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2.
    4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46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卷)[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52.
    47张尔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史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260.
    4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8.
    49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J].理论研究,2009,(2).
    50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173.
    51许耀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政治制度[J].科学社会主义,2013,(1).
    52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5).
    53黄样兴,熊轶欣,伟大预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实践和启示[J],党史博采,2010,(7).
    54黄样兴,熊轶欣.伟大预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实践和启示[J],党史博采,2010,(7).
    5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8.
    56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33.
    57黄样兴,熊轶欣.伟大预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实践和启示[J].党史博采,2010,(7).
    58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第一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78.
    59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100.
    60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120.
    61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125.
    62张俊南,张宪臣,牛玉民:.陕甘宁边区大事记[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120.
    63王寅城.陕甘宁边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24.
    64苏渭昌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66.
    65苏渭昌等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12.
    66国家劳动总局计划劳力组,北京日报社理论部编.劳动就业和劳动制度[M].1980:214.
    67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加快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68李学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J].求是,2005,(7).
    69仲祖文.努力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N].人民日报,2006-12-18(1).
    7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71徐斌.制度建设与人的自由全民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26.
    72包心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律[J].科学社会主义,2012,(5).
    7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3.
    7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1.
    7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7.
    7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16.
    7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7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
    7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8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列宁选集(第一~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专题文集(第一~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文集(第一~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泽东选集(第一~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邓小平文选(第一~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江泽民文选(第一~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2]胡锦涛9.19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8.
    [13]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胡振良,常欣欣.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16]胡振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论研究--科学体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
    [17]肖枫.社会主义:转折与创新[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8]张兴茂等.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9]叶庆丰,白平浩.社会主义发展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0]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1]李春.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22]叶庆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姚洋.作为制度创新过程的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4]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5]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6]徐振光.中国共产党人大制度理论发展史稿[M].东方出版中心,2011.
    [27]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8]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9]游洛屏.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体系[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2010.[40]
    [30]靳江好,王郅强主编.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矛盾调节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1]孙中山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2]孙中山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3]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第一—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4]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5]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6]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党的创新理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上、下)[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7.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8]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39]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0]郑杭生,刘少杰主编.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1]王伟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42]王伟光主编.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3]青连斌.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4]陆学艺,李培林主编.中国社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5]赵晓雷,王昉.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6]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7]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
    [48]埃里克·弗鲁博顿.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9]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50]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1]查尔斯·沃尔夫.市场,还是政府[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07.
    [52]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3]丹尼尔·W·布罗姆利.充分理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4]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5]道格拉斯·C·诺思.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6]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7]蒂莫西·耶格尔.制度、转型与经济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58]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9]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0]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1]塞缪尔·鲍尔斯.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治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2]托斯丹·B·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3]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4]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65]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6]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67] V·奥斯特罗姆.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8]约翰·L·坎贝尔.制度变迁与全球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9]约翰·R·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70]崔希福.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1]薛汉伟,王建民.制度设计与变迁:从马克思到中国的市场取向改革[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7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3]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4]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6]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7]丁宁宁,葛延风主编.构建和谐社会——30年社会政策聚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7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L].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9]陈文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80]包心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J].理论视野,2008,(2).
    [81]李小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82]房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J].民主与科学,2007,(1).
    [83]李金河.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
    [84]汪异明.世界国有企业存在原因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5).
    [85]谢尔盖·米罗诺夫.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J].西伯利亚研究,2006,(6).
    [86]徐凌云,苏湘赣.市场结构范式选择:完全竞争跨向寡头垄断[J].社会科学战线,2004,(5).
    [87]谢广生.江泽民先进文化建设思想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88]张苏峰.江泽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1).
    [89]韩同友.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文化观的着力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5).
    [90]陶林,朱宗友.我国“三代领导核心”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10).
    [91]黄向阳.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探索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5).
    [92]陈辉.毛泽东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6).
    [93]李文祥.社会建设中的制度风险与制度协调[J].天津社会科学,2007(3).
    [94]吴忠民.关于社会公正的几个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4(2).
    [95]吴忠民.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2).
    [96]卢卫红.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6).
    [97]青连斌.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几个问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5(3).
    [98]郑秉文.改革开放30年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N].上海证券报,2008-12-13.
    [99]蒋红.马克思的社会建设思想[N].光明日报,2008-05-20.
    [100]章传家,郭凤海.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战略地位[N].解放军报,2005-11-16.
    [101]范鹏.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N].甘肃日报,2005-04-27.
    [102]潘叔明.社会建设应包括五大体系[N].福建日报,2005-10-11.
    [103]财富中文网.2011年中国500强利润率最高的40家公司[EB/OL].2011-7-13,http://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1-07/13/content_62959.htm.
    [104]李荣融.想不通为啥国企好不好我都要挨骂[N/OL].中广网,2009-12-11,http://www.cnr.cn/gundong/200912/t20091211_505743319.html.
    [105]徐香梅.九成以上民企是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EB/OL].新浪财经,2005-07-01,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lccircle/20050701/08071747636.shtml.
    [106]新华网.美媒关注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N/OL].2010-11-17,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17/c_12783256.htm.
    [107]紫荆.新一轮“中国崩溃论”卷土重来[EB/OL].中国新闻网,2010-7-1,http://www.chinanews.com/hb/2010/07-01/2375897.shtml.
    [108]中财网.2011年胡润百富榜前50名榜单[EB/OL].2011-9-7,http://www.cfi.net.cn/p20110907000841.h.
    [109]郑楚宣,萧玉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模式和路径选择[J].岭南学刊,2008,(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