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基于对产业集群及其动力机制的完整释义,继承前人在该领域研究的学术成果,以云南旅游产业集群为具体案例分析,在对旅游产业集群演进周期特点的研究基础上,运跨学科的知识点,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因子进行必要的归类,进而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传统模型进行必要修正,并结合昆明市旅游产业集群的实际发展特点,进行集群动力机制因子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全文围绕中心论题,即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其动力因子展开详细阐述与论证,揭示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模式,并提出发展集群动力因子、构建旅游集群孵化器模型,全面启动云南旅游产业集群的战略。
     本文研究论题旨在运用区域经济学中集群原理,分析产业存在的方式及其运行的规律,找出产业发展在集群的生成原因及促使企业参与集群的动力。并通过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为云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必要的政策建议与决策思路。本文的大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方法与技术路径予以介绍以及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做必要的诠释。
     第二章:文献综述,对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旅游产业集群的国内外研究予以详细阐述,把握研究的脉络。
     第三章:云南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对云南旅游产业进行分类并介绍集群的形成,进而阐述云南旅游产业集群的特点、模式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因子判析与理论模型构造:对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因子进行详尽分析,同时对其动力机制因素评价指标予以归类,进而建立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优化模型。
     第五章: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以昆明市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为案例,建立动力机制因子回归模型并予以检验。
     第六章:云南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本部分基于动力机制因子分析,提出发展主体动力因子以及构建孵化器模型及提出旅游集群战略的思想。
     第七章:本文研究小结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创新点、不足之处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予以介绍。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concept, and learned from the predecessors'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is files research, taking the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as the concrete case to analyze,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evolution cycle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o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take advantage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to carry on the essential classification to the industry cluster's driving mechanism factors, and then make some essential revision to the industrial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s conventional model, with the the actu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in Kunming, as well as take some positive necessary examination on industry cluster's driving mechanism factor multiple-regression model. The full text launches the detailed elaboration and the proof regarding the central thesis- industry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seek for the driv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and also put forward to make use of the major development driving factors,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hatchibator model, to start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comprehensively strategy in Yunnan.
     Utilizing the cluster principle of regional economics, analyze industry existence and the movement way, and discover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rging th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cluster's production reason, as well as through the driving mechanism's research of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seek for the essential policy proposal and the policy-making mentality for its developing and upgrading.
     The major frame of thie paper is roughly as follows:
     ChapterⅠ: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elected topic theory significance and the application value, th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the technical way as well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asic concept.
     ChapterⅡ: The literature summary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e industrial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ChapterⅢ: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Carry on its classification and 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pattern and the development existence problem.
     ChapterⅣ: The analysis of driving mechanism's factor with the theoretical model structure: with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s factors in Yunnan, with necessary factors'classification to establish the the optimized model of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
     ChapterⅤ: The driving mechanism posotive analysis of "Yunna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taking the Kunming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riving mechanism as the case.
     ChapterⅥ: To mak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based 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factorial analysis, propose to construct hatchibator model and thecluster strategy thought.
     ChapterⅦ: The conclusion and the forecast, some research innovation spot, the deficiency as well as some need to further study.
引文
[1]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及竞争力评价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
    [1]数据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文件(电子网络版).2006年,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
    [2]材料来源:云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云南省人民政府),努力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http://www.yn.gov.cn/yunan,china/73468276046299136/20060714/1085100.html.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见《经济学经典宝库》第1册,中译本,北京,文献出版社,6/2005,第659页。
    [2]刘尔思:《创新产业扶贫机制-产业链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匡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第12页。
    [3]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59-78页。
    [4]保罗·克鲁格曼克:《地理与贸易》,中译本,北京,北京本学出版社,2000,第124-127页。
    [5]徐康宁:《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6](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77-91.).
    [7]张新(江汉大学):《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7年9期
    [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译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第31-32页。
    [1]Schmitz · H.Does Local Co-operation Matter?Evidence From Industria Clusters in South Asia and Latin America[if.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vol.28,Issue3.
    [2]Porter 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
    [3]Bagella M.Becchetti L.and Sacchi S.The Positive Link Betwee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and Export Industry:The Engine of Italia Endogenous Growth?[A].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stricts:Theoretica and Empirical Analysis[C].A 5pringer-Verlag Company,2000.
    [4]Theo J.A.Roelandt.Cluster Analysis and Cluster-based Policy Making inOECD Countries:An Introducing to the Theme.Boosting Innovation:The ClnsterApproach[M].OECD Proceeding,2000.
    [5]金祥荣: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J].经济研究,2002,8。
    [6]钱志新: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4
    [7]陈继祥: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24-25。
    [1]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18。
    [2]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5。
    [3]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1。
    [4]刘友金:产业集聚、集群与工程机械工业发展战略(J),载《求索》,2004,8。
    [5]张明龙等:《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第220页。
    [6]刘尔思:《创新产业扶贫机制-产业链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第16页。
    [7]Peter Knorringa,Jorg Meyer Stamer,"New Dimension si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From Clusters to Industrial Distrits" 1998,(10)
    [1]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
    [2]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3]邢晓强:山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宁市为例》,2008.4
    [1]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外国经济与管理 第26卷第7期,2004年7月。
    [1]陈继祥等著《产业集群与复杂性》,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第31页。
    [2]王云平:产业集群的运行机理分析,2007-10-20 15:31:00,中国科技信息网。http://www.ssfcn.com/wenzhang_detail.asp?ID= 115289&sPage=3
    [3]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第175-177页。
    [4]马建会,出版《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第9页。
    [1]陈继祥等著《产业集群与复杂性》,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第35页。
    [1]陈继祥等著《产业集群与复杂性》,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第36页。
    [2]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6卷第7期,2004年7月。
    [1]杨伟容(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1期2008.2。
    [1]孟利清,龙勤(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与扶贫战略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4期,2005,12。
    [2]晏钢,杨 伟(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摘自云南财经大学报,第22卷第2期,2006.10。
    [3]李佩桑,武友德,周智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促进迪庆香格里拉特色经济发展,摘自《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1期。
    [4]黄磊(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2期。
    [1]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经济年鉴编辑部,《云南经济年鉴2007》,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9。
    [2]图片来源:云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云南省人民政府),努力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http://www.yn.gov.cn/yunan,china/73468276046299136/20060714/1085100.html.
    [1]云南日报网:《云南省旅游业辉煌“十五”展望“十一五”》,http://www.yndaily.com.2006年04月05日18:30。
    [2]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第150-163页。
    [1]相阵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摘自《旅游科学》第21卷第6期,2007年12月,
    [1]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J]·中国软科学,2006,(3):83-90。
    [2]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探讨,摘自《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
    [3]Luxem Bourg.Innovation Hot Spots in Europe: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J].Trend ChartPolicy Workshop,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2003,(5):5-6.
    [1]王优妮,杨晓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可行性分析,摘自《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6期。
    [2]者丽铯: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昆明大学学报,2008,19(2):76-80
    [1]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7》第47页,《云南经济年鉴2007》。
    [1]廖志豪,张光远,吴丽华: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襄樊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9
    [1]晏钢,杨伟(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摘自云南财经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第2期,2006.10。
    [2]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市场分析和对策[J],旅游学刊,2007,(5):13-14
    [3]廖建华:云南旅游产业国际化探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6期。
    [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http:www.studa.net/Travels/030402/200342162131.html.
    [1]徐峰:对云南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定位的思考,资料来源软件世界,2005,7。网址参考:http://media.ccidnet.com/media/swm/197/04701.htm.
    [1]罗明义:谈“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投资蓝图,来源:云南电视网,发布时间:2005-12-19 10:48:02。http://www.yntv.cn/yntv_web/category/10108/2005/12/19/2005-12-19 302773 10108.shtml.
    [1]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第53页。
    [1]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2]庄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5。
    [1]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1]程静: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江宁区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分析,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
    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第70页。
    [2]刘力,程华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摘自 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1]李灿光:《云南资源大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1,第401-402页。
    [1]董荣:2008年上半年昆明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昆明市旅游局信息处。http://www.kmta.gov.cn/html/_trs_3_001_/_AOY703_9190_2370_kmtatl_18_/2008-06-16/lytj/fxbgnr_25.html。
    [2]董荣:昆明市旅游产业基本情况,昆明旅游局昆明市旅游局信息处,2008年7月,网络资料来源:http://www.kmta.gov.cn/html/_trs_3_001_/_AOY703_9190_2370_kmtatl_18_/2008-07-11/lytj/fxbgnr_26.html
    [1]董荣:云南省1995-2007年旅游接待主要指标一览表,来源:昆明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kmta.gov.cn/structure/lvtj/tjnr?infid=19;
    昆明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7》,昆明:中国出版社,2007,6,第358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1999-2005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3]云南统计局:《2007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第47页。
    [1]《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2007》,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第310-317页。
    [1]庄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5,第27页。
    [1]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选自《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2卷第6期2006年11月。
    [1]中国产经新闻网:http://www.cien.com.cn及: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008/22425368944.shtml。
    [2]庄军: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孵化器构想设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第11卷第一期,2004,6。
    [1]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1]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及竞争力评价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
    [2]经济数据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办公室文件(电子网络版),2006年,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见《经济学经典宝库》第1册,中译本,北京,文献出版社,2005.6第659页。
    [4]刘尔思:《创新产业扶贫机制-产业链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第12页,第16页。
    [5]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第59-78页。
    [6]保罗·克鲁格曼:《地理与贸易》,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124-127页。
    [7]陈耀:产业集群的迁移与承接策略(J),《市场周刊》,2008年第10期。
    [8]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9]张新:《谈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7年9期。
    [10]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译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第31-32页。
    [11]材料来源:云南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云南省人民政府),努力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http://www.yn.gov.cn/yunnan,china/73468276046299136/20060714/1085100.html
    [12]Schmitz · H.Does Local Co-operation Matter?Evidence From Industria Clusters in South Asia and Latin America[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vol.28,Issue3.
    [13]Porter 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
    [14]Bagella M.Becchetti L.and Sacchi S.The Positive Link Betwee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and Export Industry:The Engine of Italia Endogenous Growth?[A].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stricts:Theoretica and Empirical Analysis[C].A Springer-Verlag Company,2000.
    [15]Theo J.A.Roelandt.Cluster Analysis and Cluster-based Policy Making in OECD Countries:An Introducing to the Theme.Boosting Innovation:The ClusterApproach [M].OECD Proceeding,2000.
    [16]金祥荣: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J].经济研究,2002,8。
    [17]钱志新: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3-4
    [18]陈继祥:产业集群与复杂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2,第24-31页。
    [19]黄建康:产业集群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7-18。
    [20]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35。
    [21]朱英明:《中国产业集群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06,1。
    [22]张明龙等:《中国区域经济前沿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0,第220页。
    [23]刘友金:产业集聚、集群与工程机械工业发展战略(J),载《求索》,2004,8。
    [24]Peter Knorringa,Jorg Meyer Stamer,"New Dimension si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From Clusters to Industrial Distrits" 1998,(10))。
    [25]陈剑锋,唐振鹏:国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8。
    [26]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27]邢晓强:山东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区域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以济宁市为例》,2008.4
    [28]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6卷第7期,2004年7月。
    [29]http://blog.pinggu.org/z/397966/6312.html(2008-9-4 16:21:00)《国内外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30]王云平:产业集群的运行机理分析,2007-10-20 15:31:00,中国科技信息网,http://www.ssfcn.com/wenzhang_detail.asp?ID=115289&sPage=3。
    [31]胡宇辰:《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6,第70页,175-177页。
    [32]马建会,出版《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第9,53页。
    [33]刘力,程华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摘自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34]杨伟容(华中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国内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综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9卷第1期2008.2。
    [35]孟利清,龙勤(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学院):云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与扶贫战略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卷第4期,2005,12。
    [36]晏钢,杨伟(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与周边国家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摘自云南 财经大学报,第22卷第2期,2006.10。
    [37]李佩燊,武友德,周智生(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促进迪庆香格里拉特色经济发展,摘自《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1期。
    [38]黄磊(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培育旅游产业集群促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2期。
    [39]庄军: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5第27页。
    [40]冯卫红:河南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2008.5。
    [41]程静: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江宁区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分析,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
    [42]刘力,程华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演化的动力机制研究(J),摘自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43]李灿光:《云南资源大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1,第401-402页。
    [44]董荣:2008年上半年昆明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昆明市旅游局信息处。http://www.kmta.gov.cn/html/_trs_3_001_/_AOY703_9190_2370_kmtatl_18_/2008-06-16/lytj/fxbgnr_25.html。
    [45]董荣:昆明市旅游产业基本情况,昆明旅游局昆明市旅游局信息处,2008年7月,http://www.kmta.gov.cn/html/_trs_3_001_/_AOY703_9190_2370_kmtatl_18 /2008-07-11/lytj/fxbgnr_26.html
    [46]董荣:云南省1995-2007年旅游接待主要指标一览表,来源:昆明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kmta.gov.cn/structure/lytj/tjnr?infid=19。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1999-2005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48]云南统计局:《2007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第47页。
    [49]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酌条件及效应探讨,选自《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2卷第6期2006年11月。
    [50]《昆明年鉴》编辑部:《昆明年鉴2007》,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第310-317页。
    [51]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云南经济年鉴编辑部,《云南经济年鉴2007》,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9。
    [52]云南日报网:《云南省旅游业辉煌“十五”展望“十一五”》,http://www.yndaily.com,2006年04月05日18:30。
    [53]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1,第150-153页。
    [54]相阵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徐红罡(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国内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争议评述,摘自《旅游科学》第21卷第6期,2007年12月。
    [55]张建华,张淑静: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J]·中国软科学,2006,(3):83-90。
    [56]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探讨,摘自《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
    [57]Luxem Bourg·Innovation Hot Spots in Europe:Policies to Pro-mote Trans-Border Clusters of Creative Activity[j]·Trend ChartPolicy Workshop,Background Paper on Methods for Cluster Analysis,2003,(5):5-6。
    [58]王优妮,杨晓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旅游产业集群化的可行性分析,摘自《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8年6期。
    [59]者丽艳:对影响云南旅游持续发展消极因素及其原因的分析,昆明大学学报,2008,19(2):76-80
    [60]数据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7》第47页,《云南经济年鉴2007》。
    [61]廖志豪,张光远,吴丽华: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襄樊学院学报第25卷第5期,2004,9
    [62]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市场分析和对策[J],旅游学刊,2007,(5):13-14
    [63]廖建华:云南旅游产业国际化探析,《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6期。
    [64]中国论文下载中心,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网址参考:http://www.studa.net/Travels/030402/200342162131.html。
    [65]徐峰:对云南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定位的思考,资料来源软件世界,2003,7。网址参考:http://media.ccidnet.com/media/swm/197/04701.htm。
    [66]罗明义:谈“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投资蓝图,来源:云南电视网,2005-12-19 10:48:02。http://www.yntv.cn/yntv_web/category/10108/2005/12/19/2005-12-19 302773 10108.shtml。
    [67]昆明统计局:《昆明统计年鉴2007》,昆明:中国出版社,2007,6,第358页。
    [68]徐康宁:《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中国土业经济》,2001年第11期。
    [69]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耀老师:中国产经新闻网:http://www.cien.com.cn 及: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008/22425368944.shtml。
    [70]庄军: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孵化器构想设想,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第11卷第一期,2004,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