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武化进程与印美核关系的演变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印度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有着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在其核武器发展进程中,走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经历了坚持和平利用到不放弃军事应用再到重视和平利用的过程,呈现出非连贯和不放弃的特点,直到1998年核试验后才成为事实上的核国家。随后,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印度调整了核政策,采取了冻结核试验以及重视与国际社会进行民用核能合作的政策,同时加强构建“三位一体”的核力量,制定了“可信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战略。在核武化进程中,印度与美国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冲突,印度视发展核武器为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方式,美国将防扩散作为国家的重要利益和对外政策的重点,在核问题上,印美之间经历了长期的博弈。直至印美正式开展民用核能合作之前,核问题一直是印美关系中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印度核武化与印美核关系,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首先,以时间为线索,系统阐述印度独立以来核武化的具体进程,详细考察印度历史上主要领导人对核武化道路的态度和影响,展现印度发展核武器从道义到现实的转变。其次,运用现实主义理论、历史学思维与层次分析法,从国际、地区、国家和个人四个层次解析印度发展核武器的动因。其三,分析并论述印美核关系的演变历程,重点论述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生效进程。其四,运用美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动态平衡的外交理念,分析美国对印度核政策转变的原因,论述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在双边、地区以及国际层面的影响力。最后,探讨和展望印度的核发展趋势、印度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奥巴马“无核世界”理念对印美关系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印美核关系的变动对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India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countries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ich has independent foreign traditions, goes a different way in its nuclear-weapon development process, experiences the process adhere to the peaceful use to do not give up of military applications and the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eaceful use, showing a non-consistent and not give up features. India becomes a fact nuclear-weapon state after nuclear test in 1998. Subsequently, India adjusted nuclear weapon policy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ressure, adopted the policy freezing it's nuclear test plan and taken the cooperation carrying out civil nuclear energ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seriously, at the same time reinforced the nuclear force structuring it's "Three-in-One" and developed "credible, minimum limit "nuclear deterrence strategy. In the nuclear process, India and USA have produced grave divergence and conflict. India regards development nuclear weapon as country's fundamental interests and the effective way safeguarding national security, and USA looks on to preven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as country's important benefit and the foreign policy priority.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a long-term game as to the issue of nuclear weapon. The nuclear-weapon problem has been always a topic of conversation of the India-US relationship until India-US carried out the civil nuclear energy formally.
     On nuclear-weapon process of India and India-US nuclear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five aspects. First, the nuclear weapons is systematically described the specific process since the independence of India through a chron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n, the main leaders in history are detailedly inspected attitude and effect of the nuclear-weapon road, showing India's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s from the moral to the reality of change, eventually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is formulated. Second, the article tries to resolve the motivation of development of nuclear weapon in India from four perspectives, namely the international, regional, national and personal by using realist theory, history and analytic thinking. Third, the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ia-US nuclear relations course. Among them,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effective process of India-US civil nuclear power cooperative agreement. Fourth,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that the USA transforms to the Indian nuclear policy by using the American idealism and realism dynamical equilibrium diplomatic idea, and then discusses significant impact of India-US civil nuclear cooperation in bilateral, local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in India's nuclear development trends, the status of India's nuclear-weapon states, Obama's "nuclear-free world" philosophy may bring changes to India-US relation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India-US nuclear relations impact on China.
引文
[1]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赵丕,李效东: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8页。
    [3]程瑞声: 《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153页。
    [4]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5]K.Subrahmanyam,"Nuclear Force Design and Minimum Deterrence Strategy for India", in Bharat Karnad ed., Future Imperilled:India's Security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New Delhi:Penguin books India(P)Ltd.,1994.
    [6]Jasjit Singh,"prospects for Nuclear Proliferation",in S. Sur, ed., Nuclear Deterrence: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1990s,New York: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Disarmament Research,1993,p66.
    [7]本书英文版为:Stephen P.Cohen, India:Emerging Power, New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中译本为:[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8]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绪论第6-7页。
    [9][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526-527页。
    [10]宋德星: 《论尼赫鲁政府的和平核政策》,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第78页。
    [11]陈平生: 《印度军事思想研究》,北京: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年,1992年版,第180页。
    [13]David Cortright, Amitabh Mattoo, India and the Bomb:Public Opinion and Nuclear Options (Indiana: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96),p.54.转引自宋德星: 《论尼赫鲁政府的和平核政策》,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第79页。
    [14]任鸣皋,宁明: 《论甘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205页。
    [15][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
    [16]印度原子能委员会在原子能部成立之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转换了职能。主要负责核政策的制订,向最高层建言,管理印度的核研究机构,从事核科学研究,向原子能部提交预算等。但从组织系统讲,仍属于原子能部。然而,该部的管理机构对原子能委员会的管理职权很小。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直接向总理汇报工作。在本文中,两个机构名称的使用是同时存在的,不是重复。
    [17]宋德星: 《论尼赫鲁政府的和平核政策》,载《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第80页。
    [18]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137页。
    [19]Manoj Joshi, Nuclear Shock Waves, India Today, May 25,1998.转引自孙士海: 《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20]陈挺: 《印度核政策探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6页。
    [21]王仲春: 《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0页。
    [22]按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核武器国家是指1967年1月1日前爆炸核武器或核装置的国家,美、苏(俄)、英、法和中国获得了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际地位,进一步限制了其他国家拥有核武器的权利,所以,印度认为这是一种“核种族隔离”
    [23][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24]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页。
    [26]Kamal Matinuddin,The nuclearization of South Asia,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67.转引自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27][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76页。
    [28]伦纳德·斯佩克特: 《走发展核武器的道路》,纽约:巴林杰出版社,1987年,第77页。转引自[美]约翰·纽豪斯: 《核时代的战争与和平》,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页。
    [29]朱明权: 《核扩散:危险与防止》,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30]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72页。
    [31]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8-139页。
    [32]陈继东: 《当代印度对外关系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89页。
    [33]India Today, May 25,1998,p.28转引自孙士海: 《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1页。
    [34][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35]曹永胜,罗健,王京地: 《南亚大象:印度军事战略发展与现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175页。
    [36]赵丕,李效东: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4-535页。
    [37]刘秋华: 《军备控制与裁军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页。
    [38]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111页。
    [40][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4: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854页。
    [41]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4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8: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542页。
    [43]聂云: 《印度成功试射两枚“大地”-2型弹道导弹》,人民网,2009-10-12,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3/53006/10179925.html。
    [4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8: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543页。
    [45]《印度烈火Ⅳ型弹道导弹计划曝光射程达6000公里》,人民网,2007-07-08,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960920.html。
    [46]聂云: 《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新华网,2010-02-11,http://news.china.com/zh_cn/international/1000/20100211/15813760.html。
    [47]《印度空军:规模世界第四战力号称世界第五》,人民网,2006-07-03,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553120.html。
    [48]C4I是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是指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的集成,重点运用在军事领域,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军队和武器进行指挥与控制。“C4”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I”代情报Intelligence。
    [49]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50]《印度成功试射潜射导弹水下战力跃升》,星岛环球网,2008-02-26,http://www.stnn.cc/glb military/200802/t20080226 738095.html。
    [51]《印度核武库实力成谜可能已有六十枚核导弹》,星岛环球网,2007-08-22,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708/t20070822_602734.html。
    [52]胡唯敏: 《印度国产核潜艇装备核导弹射程700多公里》,人民网,2009-07-27,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2937/52942/9729241.html.
    [53]具体参见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网站:http://www.sipri.org/;[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8: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541页;[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6: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933页;[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4: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851页;[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5: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第845页。
    [54]引关于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论述参见[美]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美]肯尼斯·汤普森,戴维·克林顿修订,徐听,郝望,李保平译,王辑思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一章,27-41页。
    [55][美]肯尼思·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信强译,苏长和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56]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0页。
    [57]克里斯特·阿尔斯特伦: 《印美<民用核合作倡议>的法律问题》,[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6: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953页。
    [59]《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年6月通过,1970年3月5日生效。条约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条约生效后二十五年应举行一次会议,以决定本条约是否应无限期地继续有效或应延长一段确定的时期。”
    [60]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145页。
    [61][印]桑贾亚·巴鲁: 《印度崛起的战略影响》,黄少卿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237页。
    [62]文中提到印度、巴基斯坦为“核国家”时,是基于事实上的考虑。笔者将在结论部分从事实和法理两个角度对印度的核武器国家地位做一些探讨。
    [63]以色列虽然没有公开进行核试验,但许多分析家认为以色列拥有一个隐藏式的核武库。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2008年年鉴报告认为,以色列可能拥有约80个完整弹头,其中50个是由弹道导弹发射的再入飞行器,剩余的是由飞机投掷的炸弹。此外,美国国防情报局在1999年估计,以色列拥有60-80个组装的核弹头。美国国防部预测,以色列库存在2020年将由65-85枚核武器组成。详见[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2008: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552-553页。
    [64]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95-96页。
    [65]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154页。
    [66]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02,p.110.转引自赵恒:《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67]Stephen Philip Cohen, Nuclear Prolifernation in South Asia, the prospects for Arms Control, Oxford:Westview Press,1991,P.34.转引自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68]John H. Herz,"Idealist Internationalism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Word Politics 2,No.2(January1950),pp.20,88.转引自[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69][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8页。
    [70][美]罗伯特·杰维斯: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译者前言第7页。
    [71]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72]王仲春: 《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75页。
    [73]滕建群: 《50年来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的演变》,人民网,2006-05-03,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51756/43240/43241/4347067.html。
    [74]Indian Ocean: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India Ocean,Islamabad.转引自孙士海: 《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4页。
    [75]王新龙: 《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载《国际论坛》,2004年1月,第6卷,第1期,第34页。
    [76]乔治·汤姆森: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问题》,纽约:国家战略情报中心,1970年版,第4页。转引自宋德星: 《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与印度的安全战略》,载《南亚研究》,2004年第1期,第21页。
    [77]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78]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
    [79]Summit Ganguly,"India's Pathway to Pokhran Ⅱ,"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3,No.4,Spring1999,p.158.转引自陈峰君: 《亚太安全析论》,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版,第238页。
    [80][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页。
    [81][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82]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没有哪个国家能获得全球霸权,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难以越过大片水域而投送力量,而地球的大部分为水域所覆盖。“当陆军不得不横越一个巨大的水体进攻一个充分武装的对手时,其进攻能力微乎其微。”[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任何大国不可能征服和占领被海洋隔离的地区,关键因素是巨大的水体限制了力量的投送,地区霸权无疑拥有强大的军事后劲,但跨洋对另一大国控制和防卫的领土实施两栖进攻,是一种自杀性冒险。[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4页。
    [83][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文版前言。在作者看来,美国是历史上唯一成功获得地区霸权的国家。
    [84][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85]以上数据参考百度百科以及孙士海、葛维钧: 《列国志·印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杨翠柏、刘成琼: 《列国志·巴基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6]比如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国将其“企业号”航母编队派往孟加拉湾,向印度施压。
    [87]王兆鸿,杨平学: 《印度军事战略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88][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89][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印度的发现》,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页。
    [90]Jawaharlal Nehru's Speech, Vol.3(1953-1957),p.264转引自张忠祥: 《尼赫鲁外交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91]共有知识是指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美]亚历山大·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161页。
    [92][美]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 《理清纷乱的世界:美国跨世纪全球战略评估》,林东等译,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7页。
    [93]《<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要点》,环球时报,2000年5月5日,第6版,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isessionid=D415051498F204B3 FC37C0ABBBC15FE5?baseid=1&docno=190380。
    [94]《世界政治中的军备动力》一书中,作者详细论述了“象征”在军备动力中的影响,详见[英]巴里·布赞,埃里克·海凌: 《世界政治中的军备动力》,薛利涛,孙晓春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十一章,第229-254页。
    [95][美]罗伯特·吉尔平: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219页。
    [96][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97]B.M.Jain, Nuclear Politics in South Asia of an Alternative Paradigm,Ravat Publications,1994,p.60.
    [98]赵丕,李效东: 《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38页。
    [99][美]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
    [100]Sulakshan Mohan, India's Nuclear Leap,Delhi:India Publishers Distributors,2000,p.4.转引自赵恒:《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6页。
    [101]Jaswant Singh, Against Nuclear Apartheid, Foreign Affairs, Volume 77 No.5,September/October1998,p.47.转引自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02]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103]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3页。
    [104]1998年核试验后,瓦杰帕伊对《今日印度》的主编说道,“四十年来,我一直主张进行核试验,我的政党,即人民党和它的前身人民联盟,一直而且强烈地提出这个要求。现在,我们党掌握了政权,人民期望我们把我们的长期承诺付诸行动。我们的行动向他们展示出,我们说话是算数的。”转引自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105]瓦杰帕伊政府是一个以人民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各个政党都极力促进自身的利益,影响着联合政府执政的稳定性。联合政府本身的特性就是:越是由众多实力、资源不均衡的政党构成,它的寿命就越短。再加上堆积如山的国内问题,使得人民党一开始执政就面临着重大挑战。
    [106]赵恒: 《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页。
    [107]George Perkovich, India's Nuclear Bomb: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p.448转引自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9页。
    [108]赵小卓: 《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125页。
    [109]George Perkovich, India's Nuclear Bomb:The Impact on Global Proliferation,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 p.447.转引自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7页。
    [110]章节根: 《印度的核战略》,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8页。
    [111][美]斯蒂芬·科亨: 《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182页。
    [112]孙士海: 《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9-280页。
    [113]U.S.Department of State,The International Control of Atomic Energy:Growth of a Policy,Publication2702(1946),pp.108-112.转引自姜振飞: 《美国约翰逊政府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114]姜振飞: 《美国约翰逊政府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9页。
    [115]Gary T Gardner,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A Prim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Boulder&London,1994,p.40.转引自姜振飞: 《美国约翰逊政府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116]Pathak, Kanwal Kishore, Nuclear Policy of India:a Third World Perspective New Delhi Gitanjali Prakashan,1980,p.52.
    [117]孙士海: 《南亚的政治、国际关系及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
    [118]路透社,1998.5.13。转引自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155页。
    [119]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120]王仲春: 《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440页。
    [121]马嫂: 《当代印度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122]路透社,1999.9.23。转引自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123]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158页。
    [124]美《外交》杂志,1999年3月号。转引自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页。
    [125]这五项要求分别是:第一,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第二,合作参与谈判永久性禁止生产裂变材料,并在目前暂时冻结生产;第三,建立一项“战略性的限制机制”,以限制弹道导弹的开发,其中涉及印度已开发的两种弹道导弹,即“烈火”和“大地”型,在此项战略性限制机制之下,印度应同意不将导弹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的地区,也同意不在导弹上安核弹头或在那里储藏核弹头;第四,印度应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控制危险材料或技术的输出,以防止其他国家用来开发核武器或导弹;第五,与巴基斯坦恢复对话谈判,以解决两国紧张关系的根源,包括克什米尔问题。
    [126]赵干城: 《美印民用核能协议与印度核武器国家地位问题》,载《南亚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页。
    [127]赵蔚文: 《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169页。
    [128]同上,第170-174页。
    [129]同上,第187-196页。
    [130]马孆: 《当代印度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131]刘学成: 《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载《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6期,第28页。
    [132]李韡、伍浩松编译: 《美印全面核合作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载《国外核新闻》,2005.8.8,第8页。(消息来源:日本《原子能产业新闻》和美联社的相关报道)
    [133]"Joint Statement Between President George W. Bushand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White House Press Release, July 18,2005,Washington, D.C.转引自田景梅: 《美印核能合作的现状、影响及前景》,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8期,第53-54页。
    [134]赵品宇: 《浅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以美印核关系为案例》,载《国际论坛》2008年1月第10卷第1期,第21页。
    [135]赵青海: 《美印核合作及其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第26页。
    [137]储昭根: 《核协议促进印美关系升温》,载《观察》,2007.1.1,第53页。
    [139]《美警告印:若搞核子试验将终止美印核合作》,中国评论新闻网,2007年08月15日,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3/0/1/10043012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30126
    [140]赵青海: 《美印核合作及其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第27页。
    [141]《核供应国集团质疑美印核合作》,人民日报,2006年03月25日,第3版。
    [142]《就取消对印度核禁运 核供应国集团未能达成一致》,人民日报,2008年08月24日,第3版。
    [144][美]亨利·基辛格: 《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145]王缉思: 《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146]张力: 《印度、美国围绕民用核合作的利益关联》,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第24-25页。
    [147]Lu Yong,"U.S.-India Nuclear Deal:Benefits and Losses",Carnegie China Insight Monthly,Vol.14,No.3,2006.转引自张力: 《印度、美国围绕民用核合作的利益关联》,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第24页。
    [148]张力: 《美印民用核合作:利益对接与矛盾》,载《亚非纵横》,2007年第3期,第36页。
    [149]储昭根: 《核协议促进印美关系升温》,载《观察》,2007.1.1,第53页。
    [150]Henry A. Kissinger, Diplomacy, 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94,pp.23-24.转引自马家力:《重视印度战略地位凸显》,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7期,第75-76页。
    [15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55页。
    [152][美]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67页。
    [153]闫元元,潘远强: 《<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战略解读》, 载《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2期,第21页。
    [154]王磊: 《禁令解除多国想进印度民用核领域》,环球网,2008年09月12日,http://finance.huanqiu.com/world/2008-09/224478.html。
    [155]张力:《印度、美国围绕民用核合作的利益关联》,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第25页。
    [157]储昭根: 《核协议促进印美关系升温》,载《观察》,2007.1.1,第53页。赵青海: 《美印核合作及其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第4期,第25页。
    [158]张力: 《美印民用核合作:利益对接与矛盾》,载《亚非纵横》,2007年第3期,第36页。
    [159]郑瑞祥: 《对印美民用核合作协议的评估》,中国军控协会:《2007: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160]周戎: 《布什在南亚刮起“核旋风”》,光明日报,2006年03月24日,http://www.gmw.cn/01gmrb/2006-03/24/content_393475.htm。
    [161]江亦丽: 《美印关系为何骤然升温?——从印度支持NMD看美印关系的发展》,载《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第20页。
    [162]田景梅,胡思德: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分歧与弥合》,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1页。
    [163]李少军: 《论核不扩散体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期,第37页。
    [164]欧阳立平,吴兴佐: 《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2期,第1页。
    [165]田景梅,胡思德: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分歧与弥合》,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0期,第4页。
    [168]储昭根: 《核协议促进印美关系升温》,载《观察》,2007.1.1,第53-54页。
    [169]《印度全球寻购核燃料发展核能投资纳米比亚矿产》,搜狐新闻网,2009年09月08日,http://news.sohu.com/20090908/n266543427.shtml。
    [170]赵干城: 《印度:大国地位与大国外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页。
    [171]《奥巴马吁召开核安全会议或提倡消灭全球核武器》,中国新闻网,2009年04月05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j/qqjs/news/2009/04-05/1633052.shtml。
    [172]《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新华网,2009年09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9/24/content_12108136.htm。
    [173]《美欧首脑会议支持实现核不扩散及裁军》,新华网,2009年11月04日,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11/04/content_18826611.htm。
    [174]《美俄核裁军新约迈向“无核世界”的第一步》,中国新闻网,2010年04月12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lwxwzk/news/2010/04-12/2220399.shtml。
    [175]《印度总理表示确保核安全非常重要》,中国日报网,2010年04月10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04-10/content 138294.html。
    [176]《印度媒体称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印度为“核国家”》,中国新闻网,2009年11月26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gjzj/news/2009/11-26/1985016.shtml。
    [177]郑瑞祥: 《对印美民用核合作协议的评估》,中国军控协会: 《2007: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1. [加]罗伯特·杰克逊, [丹]乔格·索伦森.国际关系学理论与方法[M].吴勇,宋德星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2. [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M].萧伟中,梅然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
    3.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陈景彪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4. [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6. [美]亨利·基辛格.美国的全球战略[M].胡利平,凌建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
    7. [美]亨利·基辛格.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的前景[M].国际关系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
    8. [美]杰里尔·A·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周启明,傅耀祖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9. [美]康威·汉得森.国际关系:世纪之交的冲突与合作[M].金帆译.海口: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3.
    10.[美]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信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M].宋新宁,杜建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美]罗伯特·杰维斯.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秦亚青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3.[美]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理清纷乱的世界:美国跨世纪全球战略评估[M].林东等译.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
    14.[美]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和平地理学[M].刘愈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16.[美]斯蒂芬·科亨.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M].刘满贵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17.[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M].张小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8.[美]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秦亚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9.[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0.[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阎学通,陈寒溪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2.[瑞典]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委员会.恐怖武器:让世界摆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23.[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4: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2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5: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25.[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6: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26.[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7: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27.[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2008: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28.[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齐文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
    29.[印度]桑贾亚·巴鲁.印度崛起的战略影响[M].黄少卿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0.[英]巴里·布赞,埃里克·海凌.世界政治中的军备动力[M].薛利涛,孙晓春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1.[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M].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32.[英]劳伦斯·弗里德曼.核战略的演变[M].黄钟青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曹永胜,罗健,王京地.南亚大象:印度军事战略发展与现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陈峰君.亚太安全析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3.陈继东.当代印度对外关系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5.
    4.程瑞声.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5.国玉奇,В.П.丘德诺夫.地缘政治学与世界秩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6.韩召颖.美国政治与对外政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7.胡宗山.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8.姜振飞.美国约翰逊政府与国际核不扩散体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马嫂.当代印度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任晓,沈丁立.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1.沈丁立,任晓.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2.孙培钧,华碧云.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13.孙士海,葛维钧.列国志·印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4.孙士海.南亚的政治、国际关系及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5.孙士海.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6.王缉思.国际政治的理性思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7.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18.王仲春.核武器·核国家·核战略[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19.吴永年,赵干城,马孆.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0.肖敬民,吴鹏.南亚核风云——印巴核试验扫描[M].北京:长虹出版公司,1998.
    21.阎学通,孙雪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2.杨成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3.杨翠柏,刘成琼.列国志·巴基斯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4.叶章蓉,姚文彬,韩彬.大国军事战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25.张忠祥.尼赫鲁外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6.赵干城.印度:大国地位与大国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7.赵恒.印度核政策的历史分析[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8.赵丕,李效东.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29.赵蔚文.印美关系爱恨录:半个多世纪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30.赵晓卓.南亚雄狮——印度军事力量透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1.郑瑞祥.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32.中国军控协会.2007: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3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战略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2.
    34.周琪.国会与美国外交政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5.周琪.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6.朱明权.核扩散:危险与防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1.薄燕.印度核政策的演变[J].国际论坛,2000,(6).
    2.陈继东.印巴核对抗及其双边关系的发展趋势[J].国际观察,2002,(3).
    3.陈挺.印度核政策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陈曦.从非暴力走向核威慑的印度国防政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2,(6).
    5.杜朝平.印度海军与核战略[J].舰载武器,2003,(2).
    6.杜健.南亚核风暴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7).
    7.杜幼康.印度核试验与中印关系[J].国际问题论坛,1998,(3).
    8.杜幼康.在核战争边缘上徘徊——1990年印巴核危机揭秘[J].国际展望,1994,(2).
    9.傅小强.核印度[J].国际资料信息,2000,(3).
    10.傅小强.美印核合作:双重标准[J].世界知识,2007,(1).
    11.傅小强.印度缘何核军备动作频繁[J].现代国际关系,2003,(2).
    12.高子川.印度核试验的背景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8,(4).
    13.江亦丽.冷战后南亚外交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变化[J].当代亚太,1995,(5).
    14.江亦丽.美印关系为何骤然升温?——从印度支持NMD看美印关系的发展[J].当代亚太,2001,(7).
    15.李少军.论核不扩散体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1).
    16.刘学成.美印战略关系互动及其发展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2005,(6).
    17.欧阳立平,吴兴佐.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国际关系,2006,(12).
    18.潘远强,周鹏.美国对印核政策的思维变化[J].南亚研究季刊,2006,(4).
    19.桑中林.印度核战略剖析[J].现代兵器,1998,(7)-(8).
    20.宋德星.从印度拒签《全面核禁试条约》看其核战略[J].南亚研究,1997,(1).
    21.宋德星.论90年代印度的“区域性威慑”军事战略[J].南亚研究季刊,1998,(3).
    22.宋德星.论尼赫鲁政府的和平核政策[J].史学月刊,2002,(5).
    23.宋德星.南亚地缘政治构造与印度的安全战略[J].南亚研究,2004,(1).
    24.孙建波.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与印美关系的未来发展[J].南亚研究季刊,2006,(2).
    25.滕建群.50年来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演变[J].南亚研究,2000,(2).
    26.田景梅,胡思德.《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分歧与弥合[J].现代国际关系,2006,(10).
    27.田景梅.核威慑与核战争[J].外交学院学报,1997,(4).
    28.田景梅.美印核能合作的现状、影响及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6,(8).
    29.王德华.克什米尔争端与印巴核竞赛[J].南亚研究,1996,(1).
    30.王宏伟.美印核协议风波的深层原因[J].环球,2007,(9).
    31.王晓彬.大漠烽烟——印度核试验的来龙去脉[J].当代世界,1998,(7).
    32.吴健.神秘的印度核军备[J].当代世界,1998,(7).
    33.吴康和,宋德星.论印度核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核武化的危害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6).
    34.吴志浩,章节根.以核促变——印度的大国构想[J].南亚研究季刊,2003,(1).
    35.夏立平.巴基斯坦核政策与巴印核战略比较研究[J].当代亚太,2008,(3).
    36.夏立平.论印度核政策与核战略[J].南亚研究,2007,(2).
    37.徐进.试析印度核指挥与控制体系中的“文官治军”原则[J].当代亚太,2007,(3).
    38.闫元元,潘远强.《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的战略解读[J].国际资料信息,2007,(2).
    39.裕绍国.接通最后一根导线建立陆海空核力量谋求大国地位——印度核军备的现状及未来[J].国际展望,2001,(7).
    40.原狄.印度新型战略导弹的开发与“核威慑”[J].南亚研究季刊,2000,(1).
    41.张力.从“核协议”解读印美战略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05,(3).
    42.张力.从“核协议”解读印美战略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05,(3).
    43.张力.印度、美国围绕民用核合作的利益关联[J].南亚研究季刊,2006,(2).
    44.张力.印度的核政策与核战略[J].南亚研究季刊,2000,(2).
    45.张力.印度核试以来的中印关系[J].南亚研究季刊,2000,(1).
    46.张力.印度学者谈印度核战略[J].南亚研究季刊,2000,(1).
    47.张力.影响印度未来核身份的不确定因素—对印美民用核协议的追踪[J].南亚研究季刊,2006,(3).
    48.张位均.印度核试验与南亚安全[J].当代亚太,1998,(6).
    49.张文木.核试验后南亚形势及走向[J].战略与管理,1999,(2).
    50.张文木.印度的大国战略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J].战略与管理,2002,(4).
    51.章节根.核学习与印巴核威慑的稳定性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4,(4).
    52.章节根.论印度的核原则[J].南亚研究季刊,2008,(1).
    53.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上海:复旦大学,2007.
    54.章节根.印度核战略产生的国内政治过程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7,(4).
    55.赵干城.美印民用核能协议与印度核武器国家地位问题[J].南亚研究,2007,(2).
    56.赵品宇.浅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以美印核关系为案例[J].国际论坛,2008,(1).
    57.赵青海.美印核合作及其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6,(4).
    58.郑治仁.印度核战略[J].兵器知识,2002,(3).
    59.周学海.核威慑的条件——兼论南亚核威慑的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4).
    60.周学海.南亚:能否实现核威慑[J].世界知识,1999,(13).
    61.周义.印度核力量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航天,2002,(5).
    1. Ashley J.Tellis. India's Emerging Nuclear Posture. Between Recessed Deterrent and Ready Arsenal.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2001.
    2. Bharat Karnad. Nuclear Weapons & Indian Security. The Realist Foundations of strategy. Delhi. Macmillan India Limited.2002.
    3. General K.Sundarji.vision 2100.A Strateg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elhi. Konark Publishers Pvt Ltd.2003.
    4. Jasjit Singh."prospects for Nuclear Proliferation".in S. Sur. ed.. Nuclear Deterrence.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the1990s.New York. 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Disarmament Research.1993.
    5. K.Subrahmanyam. "Keeping the Option Open, in Robert M. Lawrence and Joel Larus eds.. Nuclear Proliferation Phase Ⅱ. Lawrence/Manhattan/Wichita.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74.
    6. K.Subrahmanyam."Nuclear Force Design and Minimum Deterrence Strategy for India", in Bharat Karnad ed.. Future Imperilled. India's Security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New Delhi. Penguin books India(P)Ltd..1994.
    7. Raja Menon. A Nuclear Strategy for India.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2000.
    8. V.N.Khanna. India's nuclear Doctrine. New Delhi. Samskriti.2000.
    1.白宫网站.http://www.whitehouse.gov/
    2.核武器档案网.http://nuclearweaponarchive.org
    3.军备控制协会.http://www.armscontrol.org
    4.全球防务网之印度军事.www.defenee.org.en/aspnet/india-mil
    5.上海社会科学院.www.sass.Stc.Sh.cn
    6.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http://www.sipri.org
    7.四川大学南亚研究中心.www.isas.net.cn
    8.印度大使馆.http://www.indianembassy.org
    9.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www.sinoir.com
    10.中国南亚网.www.easas-pkueis.org.en
    11.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www.iapscass.cn
    1.《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要点[N/OL].环球时报,2000-05-05,(6),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jsessionid=D41505149 8F204B3FC37C0ABBBC15FE5?baseid=1&docno=190380.
    2.周戎.布什在南亚刮起“核旋风”[N/OL].光明日报,2006-03-24,http://www.gmw.cn/01gmrb/2006-03/24/content_393475.htm.
    3.滕建群.50年来印度核武器发展政策的演变[J/OL].人民网,2006-05-03,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51756/43240/43241/4347067.html.
    4.印度空军:规模世界第四 战力号称世界第五[EB/OL].人民网,2006-07-03,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553120.html.
    5.印度烈火Ⅳ型弹道导弹计划曝光射程达6000公里[EB/OL].人民网,2007-07-08,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960920.html.
    6.美警告印:若搞核子试验 将终止美印核合作[EB/OL].中国评论新闻网,2007-08-15,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4/3/0/1/10043012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 0430126.
    7.印度核武库实力成谜可能已有六十枚核导弹[EB/OL].星岛环球网,2007-08-22,http://www.stnn.cc/glb military/200708/t20070822 602734.html.
    8.印度成功试射潜射导弹水下战力跃升[EB/OL].星岛环球网,2008-02-26,http://www.stnn.cc/glb military/200802/t20080226 738095.html.
    9.王磊.禁令解除 多国想进印度民用核领域[EB/OL].环球网,2008-09-12,http://finance.huanqiu.com/world/2008-09/224478.html.
    10.奥巴马吁召开核安全会议 或提倡消灭全球核武器[EB/OL].中国新闻网,2009-04-05,http://www.chinanews.com.cn/gj/qqjs/news/2009/04-05/1633052.shtml.
    11.胡唯敏.印度国产核潜艇装备核导弹 射程700多公里[EB/OL].人民网,2009-07-27,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52937/52942/9729241.html.
    12.印度全球寻购核燃料发展核能 投资纳米比亚矿产[EB/OL].搜狐新闻网,2009-09-08, http://news.sohu.com/20090908/n266543427.shtml.
    13.联合国安理会举行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EB/OL].新华网,2009-09-24,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9/24/content 12108136.htm.
    14.聂云.印度成功试射两枚“大地”-2型弹道导弹[EB/OL].人民网,2009-10-12,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3/53006/10179925.html.
    15.印度媒体称美国首次公开承认印度为“核国家”[EB/OL].中国新闻网,2009-11-26,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gjzj/news/2009/11-26/1985016.shtml.
    16.美欧首脑会议支持实现核不扩散及裁军[EB/OL].新华网,2009-11-04,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11/04/content 18826611.htm.
    17.聂云.印度拟一年内首次试射洲际导弹[EB/OL].新华网,2010-02-11,http://news.china.com/zh cn/international/1000/20100211/15813760.html.
    18.印度总理表示确保核安全非常重要[EB/OL].中国日报网,2010-04-10,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0-04-10/content 138294.html.
    19.美俄核裁军新约 迈向“无核世界”的第一步[EB/OL].中国新闻网,2010-04-12,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lwxwzk/news/2010/04-12/2220399.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