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问责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政府提出建设法治国家的时间并不太久,法治的一个当然之意就是任何人、组织包括国家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打造责任政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对责任政府的最终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在行政问责领域内的实践是丰富的,但至今仍不能说我国已经有了健全的行政问责制度,原因之一恐怕就是行政问责的程序规定不够完善。我国各地在行政问责程序方面的规定参差不齐,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行政问责的实践效果并不如人意。对行政问责的程序展开研究以使之日臻完善,便是笔者通过作出此文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
     本文以阐述行政问责制度的理论原理为基础,对问责制度的内涵尤其是行政问责的程序价值及其基本原则进行分析论述,在对发生的典型行政问责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概括出我国行政问责目前程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行政问责应当遵循的程序展开具体设计,以最终实现完善行政问责制、构建法治国家的目标。
     遵循以上的脉络,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引言:打造责任政府是我国政府提出的努力目标,发生在2008和2009年的多个重大行政问责事件说明我国的行政问责正在朝着常态化的方向发展。但应当认识到只有依据一定的规范性的程序去运行行政问责实践,才能发挥出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的作用。问责事件的频繁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程序保障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并且这种缺失客观上影响了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
     第一部分,行政问责的概念与内涵。通过对问责内涵的分析和对国内多位学者对行政问责所下定义的介绍,笔者着重对行政问责的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界定,即“行政问责是法定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未能合法合理地履行其所承担的公共职能的情形进行监督的一种事后责任追究机制。”之后,笔者通过对行政问责主体、客体、内容、程序、后果、救济的界定,完成了对行政问责基本内涵的分析。这部分是本文行文立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部分,行政问责程序的价值与基本原则。程序是行政问责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将行政问责的程序价值概况为实现正义、实现效率和保障人权,将程序法定、有效参与和效率这三个原则确立为行政问责程序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了虽然在行政问责的实体规范还不是十分明确的今天,理论界对程序的关注还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部分,我国行政问责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以程序为分析重点。我国的行政问责已在政策层面、立法层面展开了比较丰富的实践,但行政问责在制度化的进程中仍然是集中于地方性或者部门性试验模式,并没有形成全国统一适用的行政问责规范程序和制度模型,其在理念层面和制度设计层面和实践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正是需要对我国的行政问责加以完善的直接原因所在。
     第四部分,行政问责的基本程序设计。笔者将行政问责的基本程序界定为事前程序、事中程序和事后程序。事前程序是针对行政问责的启动和受理程序进行研究,事中程序是针对行政问责的调查、审理、作出结论程序进行研究,事后程序是针对行政问责的执行和救济程序进行研究。
     结语:鉴于情景需要的急迫性和制度及程序的不成熟性,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尚处于一个理论探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行政问责制的建立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在整体结构和制度设计上进行周全的考虑。笔者强调在重视对行政问责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必须重视对体制漏洞的填补,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进而最终构建一个真正的责任政府、实现法治。
The time when China's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rule of law isn’t very long. The rule of law, of course, means that anyone, including national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actions, the Government has the responsibility to create an irreversibl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ventual re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Since the accountability of the SARS crisis, China's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rich in practice. However, we still can not say that China has adopted a sound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are not perfect. Procedure is the essence of the rule of law -- "visible justice". It can be said that our country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varied, which to some extent led to the unsatisfactory result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of our practice. The article to achieve a direct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accountability process in order to study so that it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it.
     Founded upo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is essa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especially the value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d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summarizes the major problems abounding in China’s administrative prodedures for accountability grounded upon the analyses of some representativ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cases. Finally, the author provides a specific design for China’s administrative prodedures, which aims to enhanc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y and build a country ruling by law.
     Guided by this thought,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It is a goal propos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to construct a government with responsibility. It can be infered from the multiple fierce event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at our country’s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striving towards a normalized direction. Nevertheless 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only i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practise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normative procedures, can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exert its corresponding strength.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e event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carcity o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the aspect of procedure guarantee has objective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system or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art One, an overview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By introducing the connotation of accountability and analysis of a number of national scholars on the theory of executive accountabilit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executive accountability for more comprehensive definition. Then, the author has completed analysis on conno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rough defining the subject, object, content, procedures, consequence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art Two, value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valu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 are achieving justice, achieving efficiency, guaranteeing human rights. Procedural value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 is an independent part of the entity laws and regulations. Meanwhile it also identifies that although the current entity regulations are not very clear, it’s very essential that the theory circle be concerned about the procedure. Aft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the author ultimately establishes the law-set procedure, effective involvement, and efficiency as the basic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
     Part Three, the practice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its relevant problem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cedures. China’s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has been extensively practised on both policy and legislation layers. However,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still manifists itself as local trial models or department trial models and nationally unified and applicabl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and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on concept layer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layer, which directly contribute to the deman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art Four, the design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The procedures concludes three parts: the previous procedures, in-progress events and the executive program of expost fact events. The previous explores the start of accountability for administrative and processing procedures.The in-progress events analyses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of the investigation, trial proceedings.And the executive program of expost fact events analy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from three aspects.
     Conclusion: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urgenc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immaturity of the system and proceures, China’s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is still at the stage of theory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It is a complex social process to establish and promot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the institution design.
引文
1. [美]特里·L·库珀著:《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2. [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3.曾祥瑞:《行政救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胡建森等著:《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5.杨解君著:《行政责任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6.沈开举著:《行政责任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7.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6月北京第1版。
    8.张贤明著:《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9.蔡定剑著:《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10.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1.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12.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13.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15. [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6. [美]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一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7.翁岳生:《行政法》,中国法治出版社,2002年9月版。
    18.罗豪才:《现代行政法制的发展趋势》,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马怀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0.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2000版。
    22.崔卓兰:《行政程序法要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3.徐亚文:《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4.朱维究、王成栋:《一般行政法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5.应松年:《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6.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7. [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原理》,中国人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28.胡肖华:《走向责任政府——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9.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学术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0.田平安:《程序正义初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1. [美]霍尔著,张友星、刘五一、沈勇译:《组织:结构、过程及结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33.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4.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杨中林:《论“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动因及其完善》,《前沿》2005年第8期。
    2.喻希来:《行政问责制与民主问责制》,《领导文萃》2004年第7期。
    3.张创新、赵蕾:《从“新政”到“良政”: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林波:《试论行政问责制的建立》,《科学决策》2004年第12期。
    5.陈瑞莲、邹勇兵:《香港高官问责制:成效、问题和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11期总第221期。
    6.鲁彦平、肖娜:《略论责任政府及其在我国的实现》,《兰州学刊》2003年第6期。
    7.高秦伟:《构建责任政府:现代政府管理的必然要求》,《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8.陈芳:《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东南学术》2005年第2期。
    9.黄健荣、梁莹:《建构问责制政府:我国政府创新必山之路》,《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
    10.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第22卷第2期。
    11.王学军:《论我国政府问责制之现实困境以及出路》,《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1期。
    12.李汪洋、顾爱华:《论中国行政责任制度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13.王小莉、陈勇:《论行政责任实现机制(上)—行政责任的评价》,《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总第35期。
    14.王小莉、陈勇:《论行政责任实现机制(下)—行政责任的调控》,《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总第37期。
    15.刘俊生:《政府官员政治责任研究》,《新视野》2003年第1期。
    16.王成栋:《行政法律关系基木理论问题研究》,《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7.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8.石东坡、周政训:《论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9.薛刚凌:《行政法基木原则研究》,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0.胡建森:《关于中国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的探讨》,载于《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
    21.王晓波、张定淮:《高官问责制及其对香港政治及行政体制发展的影响》,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7期。
    22.高秦伟:《行政违法及其责任制度研究》,载于《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23.金太军:《民主行政与责任行政》,载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4.关保英、许长华:《重大事故的行政责任探讨》,载于《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25.张贤明:《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载于《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26.郑贤君:《对行政法理论基础问题讨论的评价》,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27.苏万寿:《责任行政机制略论》,载于《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8.刘祖云:《权责统一——新政的理论逻辑》,载于《行政与法》2003年第10期。
    29.王珊:《对实现责任行政的几点思考》,载于《行政与法》2001年第6期。
    30. 30.[德]格奥尔格·诺尔特:《德国和欧洲行政法的一般原则一一历史角度的比较》,于安译,载于《行政法学研究》1994年第2期。
    31.资禹剑:《强化行政责任问题的研究》,载于《行政论坛》2005年第3期。
    32.王行宇:《我国实现责任政府的理念转变与制度保证》,载于《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3.郑曙村等:《完善我国责任政治的现实思考》,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34.蔡放波:《论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4期。
    35.孟治刚:《行政问责制及其建设研究》,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6.赵蕾:《问责机制下我国责任政府建构研究》,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7.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社会科学家》,2004年5月第3期,总第107期。
    38.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论与改革》,2004年第4期。
    39.智贤:《GOVERNANCE——现代“治道”的新概念》,载《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1. 200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 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3. 200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4.《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0.《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11.《抚州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12.《晋城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13.《大庆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14.《南阳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15.《瓦房店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16.《巫山县安全生产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17.《黔南州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暂行办法》
    18.《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19.《海口市行政首长问责试行办法》
    20.《全而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2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2.《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
    23.《国家文物局机关行政许可过错责任暂行追究办法》
    24.《九江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5.《南昌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26.《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7.《河北省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28.《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29.《太原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小作为问责办法(试行)》
    30.《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暂行办法》
    31.《北京市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32.《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1何士清徐进:《责任政府与政治文明》,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同上。
    
    3张羽:《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仍需完善》,http://www.bbtnews.com.cn/depth/channel/political56130.shtml。
    4万丽华、蓝旭译:《孟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页。
    5 [美]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6英国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编:《麦克米伦高阶美语词典(英语版)》[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9页。
    7 Jay M. Shafritz.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Z]. 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98.6。
    8 Jay W.Shafritz. The facts on fole dictionar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s,l985。
    9如有研究在总结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分析指出目前关于行政问责的概念定义主要形成了三种说法,第一是制度说,第二是活动说,第三是规范说。详细可以参见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25期。
    10如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5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的“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行政权力监督,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自觉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更有效地监督政府。”
    11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2卷第2期。
    12张创新、赵蕾:《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载《理论与改革》2007年第七期,第42页。
    14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1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16张贤明:《论政治责任的相对性》[J],载于《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7沈开举:《行政责任研究》,郑州人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18吕尚敏:《引咎辞职:法理阐释与与制度构建》,载于《法学》2002年第四期。
    19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页。
    20毛寿龙:《政府官员引答辞职、问责制与治道变革》,载于《浙江学刊》2005年第一期。
    21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二期。
    2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4页。
    23 Stewart·J,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public accountability in A,Hopwood &C. Oxford,Philip/Men。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38页。
    25商务印书馆修订组编:《辞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307页。
    26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27徐亚文:《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
    28田平安:《程序正义初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29冯景文主编:《现代西方价值观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1-62页。
    30 See generally Robert S. Summers,“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Legal Process-A Plea for‘Process walues’”,(1974)60 Cornell LR 1。
    31沈宗灵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页。
    32杨一平著:《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页。
    33 [英]麦考密克著,周叶谦译:《制度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页。
    34柴发邦:《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35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36卓泽渊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版,第172页。
    37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l62页。
    38卓泽渊:《法治国家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39王人博程燎原:《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369页。
    40季卫东:《法律秩序的建构》,中国政府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41 erry L. Mashaw,Due Process in the Admimistrative State(New Haven:Yale Unver-sity Press,1985,p176),转引自应松年:《比较行政程序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42罗豪才:《健立公民参与机制,推动政治文明建设》[N],载于《人民日报》2003年9月9日第D6面。
    43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等译:《政府末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
    
    44 [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8页。
    45 [英]威廉·韦德著,徐炳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页。
    
    47 [英]弗雷德里希?哈耶克,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48 [美]汉密顿、杰伊、麦迪逊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1页。
    49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50季卫东:《法律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51 [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8页。
    52 [英]威廉·韦德著,徐炳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3页。
    53陈剩勇、杜洁:《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载于《学术界》2005年第5期。
    55王人博、程燎原:《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357页。
    56石国胜:《谁有权撤换民选村官》,http://www.djcs.gov.cn/dydj/news/2007-8/219_11272.shtml。
    57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人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58翁岳生:《行政法》(上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59曾祥瑞:《行政救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60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61胡建森等著:《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3-135页。
    62同上,第12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