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今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产业内贸易正在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并极大地影响着国际分工、新兴和主导产业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参与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加强,我国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快发展。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河南省农业资源丰富、生产规模大、农产品品种多,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同时,迫切需要进口大量农产品原料,产业内贸易发展潜力巨大。本文根据HS分类法,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2004-2008年河南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产品贸易仍以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水平很低,发展明显滞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本文还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市场规模、地理接近度、产品差异程度、规模经济、技术进步以及政策因素都会影响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产业内贸易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贸易流通成本较高,农产品出口治理机制落后以及农产品比较优势较为明显是导致河南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河南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际,本文提出了转变农业经营模式;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完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措施;构建新型农产品交易混合治理机制;促进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良性互补等政策建议。
In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ctivity, intra-industry trade (IIT) has replaced inter-industry trade as the mail source of trade benefit, and has been greatly affecting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of certain areas. In recent years, China participat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widely and deeply, while IIT expands fast in China. As the largest agricultural province and largest food industrial province in China, Henan has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large output and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This is very advantageous for Henan to ex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 On the other hand, it urgently needs to import agricultural product. So the potential of agricultural IIT is huge in Hena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of Henan from 2004 to 2008 in accordance with HS classification and real diagnosis research, and contrasts with the overall II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China. The following is the conclusion.
     1. The inter-industry trad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still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trade, agricultural IIT is in a low degree and development lag.
     2.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VIIT) is the main part of agricultural IIT of Henan, and horizontal intra-industry trade (HUT) is in a low degree.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agricultural IIT. Factors such as scale of market, geographic proximity,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scale economics, technology advancing and policies etc. could ha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IT. In this found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analysis of restriction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IIT in Henan and finds out the main reasons.
     In view of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specific conditions of Henan,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policies such as 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attern, optimizing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y, improving the quality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facilitating agricultural trade, etc.
引文
[1]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喻志军、姜万军:《中国产业內贸易发展与外贸竞争力提升》,《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1]根据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8年12月。
    [2]佟家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其阶段划分》,《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第6期。
    [1]罗余才:《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农村经济》2002年第9期。
    [2]宋玉华、刘春香:《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
    [3]刘晴:《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9期。
    [4]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
    [1]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
    [2]《海关统计商品目录》(2009年版),中国海关出版社。
    [1]陈卫平:《中国加工食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决定因素分析》,《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2004年。
    [1]根据农业部公报2003年第1期、2004年第10期、2008年第10期综合形成。
    [1][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1]文启湘、陶伟军:《农产品交易困境与对策: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9期。
    [2]文启湘、陶伟军:《农产品交易治理结构转型与农业竞争力培育》,《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9期。
    [1]Chen Kevin:Export Competition in China's Agri-food Import Market:Pattern,Assessment,and China's Entry to th WTO.Department of Rural Economy,University of Alberta Can.J.Agric.Econ.48 p479-491
    [2]D.Kettle,Sharing Power:Public Governance and Private Markets,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93,p.22.
    [3]蔡岩、吕美晔、王凯:《我国蔬菜产业及其主要出口蔬菜品目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6期。
    [4]崔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第9期。
    [5]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陈永福、魏荣:《世界蔬菜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4期。
    [7]陈振宇:《治理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启示》,《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2期。
    [8]程国强:《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结构与贡献》,《管理世界》2004第11期。
    [9]傅朝阳:《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
    [10]黄祖辉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11]课题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中介组织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3期。
    [12]雷朝阳、资树荣:《河南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3]李崇光:《论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因素与比较优势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14]李富荣、吴礼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模式研究》,《市场周刊》2004年第9期。
    [15]刘厚俊、袁志田:《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比较》,《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6]刘晴:《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 第35卷19期。
    [17]刘展、冯宗宪:《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16卷第3期。
    [18][美]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美]小艾尔佛雷德J.菲尔德著,龚敏等译《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19]彭廷军、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回顾与展望》,《国际贸易问题》1999第5期。
    [20]强小昌:《产业内贸易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山世英、姜爱萍:《中国水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
    [22]帅传敏、程国强、张会隆:《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23]宋玉华、刘春香:《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
    [24]汤可可、穆宝成:《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创新》,《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第10期。
    [25]陶伟军、钟辉:《农产品交易治理模式的目标选择与机制构建》,《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6]王晶:《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1期。
    [27]温思美、罗必良:《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制度创新》,《学术研究》2001年第1期。
    [28]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文献综》,《经济学》2001年第7期。
    [29]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30]尹希果、雷虹、谭志雄:《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区域贸易战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3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32]张建红:《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