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的管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试图通过管治理论借鉴、国外保护工作的历史回顾和太原市的实证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城市更新中历史环境变化的根源和动力是什么?如何建立社会的合力机制,避免城市更新中对历史环境的破坏?太原市的历史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转机是什么?
     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 首次将历史环境保护同公共物品管治理论相结合进行系统研究;
     (2) 通过实证调查探索历史环境破坏的深层根源;
     (3) 填补了太原市历史环境保护研究的理论空白。
     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问题的提出与理论探索,下篇为太原市的实证研究。
     第1章引言,介绍本文的缘起,研究目标与理论创新,研究方法与过程,相关概念辨析。
     第2章到第6章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并引入公共物品概念。分析了转型期城市历史环境作为公共物品面临“哈定悲剧”难题,即由个体理性而导致的集体非理性问题。进而提出管治思路是解决这种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管治理论的借鉴,结合国外历史环境保护管治的演变过程,确定了运用管治理论探索解决城市历史环境问题的研究方向。
     第7章到第9章回顾了太原市的历史环境演变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实例研究对于太原市当前几种历史环境更新模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需要构建管治思路指导下的多元和谐的历史环境保护和更新模式。以管治理论为基础探寻历史环境困境的根源。
     第10章结论对论文全篇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针对太原市历史环境保护的综合建议。
With the reference of the Governance theory, the retrospect of foreign historic conservation, the positivism methodology and a st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ity of Taiyuan, this study try to give the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the origin and motivity of historic environment's changing in Urban Renewal period? How can we build a mechanism to avoid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in urban renewal? What are the problem and the opportunity of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in Taiyuan?
    The theory innovation of the study is: 1. For the first time, combine the historic conserv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governance to study. 2. Search the deep reason by way of the positivism methodology. 3. Fill the blank of Taiyuan historic conservation research.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Part I is to put forward question and construct the framework. Part II is the positivism study of Taiyuan.
    Chapter 1, the introduction is the summary of the study origin, target and theory innovation, the way and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analyzing of interrelated concept.
    From Chapter 2 to Chapter 6, the problem i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cept of public goods is introduced. The fact that urban historic environment, as a kind of public goods, is facing "Harding Tragedy", in which rational action of individual may lead to non-rational result of collectivity, is analyzed. Furthermore, it is put forward that Governance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to reply this kind of problem. With the reference of the Governance theory and studying of foreign historic environment governance, the study framework is constructed.
    From Chapter 2 to Chapter 6, the historic evolve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 at present in Taiyuan is reviewed. From a st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 renewal model of Taiyuan, it is emphasized that a new series of historic renewal models which is harmonious in multi-subject and based on governance should be constructed. With the reference of the Governance theory, the reasons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problems
    are found.
    In the finality, Chapter 10 is the conclusion chapter, which summarize the whole dissertation and put forward general advices toward the Taiyuan historic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引文
1 尽管“整体性”和“全面性”在国内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属同一个范畴,但是笔者认为从词语的含义来说,“整体性”偏重于物质性,而“全面性”则包含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
    2 格里·斯托克总结了关于管治的5种观点:(1)权力中心多元;(2)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3)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5)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转引自:黄骊.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 袁昕.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1999:17
    2 2003年上海和北京都投资一个多亿人民币,用于城市遗产保护。
    3 首都北京提出要重点加大力度保护古城,重新划定了皇城内25片历史街区,并作了保护规划,作出了在古城内不得随意新建房屋的规定。在上海,2003年1月开始执行《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在确定398处优秀历史建筑以后,又公布了第四批230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的主要领导在过去的两年,对上海的城市遗产保护工作,指出要用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最严格的方法来保护好上海的历史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引自: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38
    1 迄今为止,在太原市区14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设了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7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0处,市级52处;此外还有50余处未列入市级以上保护单位的古代遗迹和近代建筑。67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属于9种类型,即古文化遗址2处,古城遗址2处,古瓷窑遗址1处,古墓葬4处,石窟3处,古建筑39处,石刻及铸造7处,近代建筑6处,革命纪念地6处。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文本.2004:2
    2 参见乔含玉先生书稿
    3 引自太原市紫线论证会会议记录,2005
    1 本文在第3章有关于公共物品概念的论述
    2 本文在第3章公共物品难题部分有关于“哈定悲剧”的论述
    1 仇保兴.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序言
    2 吴良镛.以城市研究与实践推动规划发展——在2004城市规划年会上的发言.城市规划,2005(4)
    3 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http://shss.sjtu.cdu.cn/shc/kxjj/ch01.htm.悉尼,1976
    1 实地研究也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田野调查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可以直接感知历史保护的主体对象,它所状得的是直接的、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参与观察更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其他调查方法所不及的。同时,在田野调查中,研究者亲自到调查对象的现场,直接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有利于直接了解被研究对象,而且研究者也可在共同活动中与被研究对象中的相关人物建立感情、发展友谊,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细致地了解被研究对象表层以下的有关情况及具体表现,这也是任何间接调查方法所不能做到的。
    1 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那时共有76个缔约国,至今已增加到158个国家,包括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主权国家。引自: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238
    2 引自: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38
    3 蔡达峰.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3
    1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9
    1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义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7
    1 张文彬.新时期中国文物管理的制度建设.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25
    1 《西安宣言》的表述为“周边环境”,但是在脱离上下文的关联之后,“周边环境”的真正含义“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不易使人完整理解,因此在本文中为了概念的一致统一采用“历史环境”一词。
    2 第十五届国际古遗址大会发表《西安宣言》.http://www.icomoschina.org.cn/ggfb/24843.aspx
    1 第十五届国际古遗址大会发表《西安宣言》.http://www.icomoschina.org.cn/ggfb/24843.aspx
    1 “转型”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最初应用在数学,医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后来才延伸到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
    2 黄海峰.加入WTO之后的中国经济转型.www.dajun.com.cn.2002
    3 罗佳明,周海炜.制度转型期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理念.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78
    1 张茜茜.中国城市更新的迷茫与出路.http://www.louking.com.cn/2006-6/2006616141432.htm
    2 黄勇.“中国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城市管理,2004(2)
    1 许淑贤.社会转型与道德重构.太原市市委党校四轮五期县处级轮训班讲义.2005,12
    2 王乐夫.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http://www.xnus.com/paper/zhengzhi/mz/200412/836.html.2004-12-19
    1 胡鞍钢认为:中国改革可分为两代,第一代改革是发展经济,第二代改革的核心则是制度建设。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zongheng/yanjiu/hgfx/200306/40YW0Q99032404.htm. 2006-03-14
    1 仇保兴.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51
    1 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6-139
    2 引自:太原市紫线规划研讨会专家发言。
    3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4
    4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183
    1 2002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近年来我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建设性破坏等现象,超容量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威胁到这些珍贵世界遗产的完整与真实。引自:张成渝.“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见: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6-91
    2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183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
    2 引自:张成渝.“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见: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6-91
    1 孙立平,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经济观察报,2006,2,6
    2 王小霞.涉黑拆迁:北京一居民深夜遭绑 房屋被夷为平地.中国经济时报.http://finance.sina.com.cn.2003-09-24
    1 戴维.抗美援朝老战士不战沙场战房产 竟被开发商杀死.搜房网.http://www.soufun.com.2005-09-21
    2 申波,鹏伟.山西太原强制拆迁引发大规模群殴.太原晚报.http://www.sina.com.cn.2006-02-17
    3 鞠靖.外滩画报2003-09-03.http://www.sina.com.cn
    4 朱忠保.关注拆迁立法中的利益导向问题.2003-10-10.http://www.rednet.com.cn
    5 转引自:周义兴.警惕城市拆迁中的“灯下黑”.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3-10-03
    1 转引自: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2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2
    3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4
    1 张成渝.“真实性”与“完整性”是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76-91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03:3-34
    4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
    1 杨红伟.快速城市化背景(前景)下的旧城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1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2
    2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4
    3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162
    4 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6-139
    1 关于经济价值: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中国文化消费总值为800多亿元,而当年的旅游总收入约为4000亿元。如果保守地假设,旅游者中的80%是以文化与自然遗产为目标,那么相应的旅游消费约为3200亿元。它相当于同年文化消费的4倍。如果进一步考虑对其他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那么上述数值仍是一种低估。引自: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162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2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4
    1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59
    1 转引自: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
    1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12
    2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5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5
    2 转引自: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4:7
    1 段华洽.试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256.2006
    2 方巍.公共产品与环境质量 http://www.cees.fudan.edu.cn/teaching/download/undergraduate-courses01_02/hjjjx04.doc. 2004
    1 方巍.公共产品与环境质量 http://www.cees.fudan.edu.cn/teaching/download/undergraduate-courses01_02/hjjjx04.doc. 2004
    2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1 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 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6/02/833.html. 2006-02-09
    2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上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39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2 郭庆旺,赵志耘 《财政理论与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69,转引自:http://202.113.23.180:8070/Management/Part2-5/2-5-1.cfm. 2006
    1 方巍.公共产品与环境质量 http://www.cees.fudan.edu.cn/teaching/download/undergraduate-courses01_02/hjjjx04.doc. 2004
    1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引自:我的论文网 http://wt.wdlww.com/thesis/data/2006/0531/article_49.html. 2006
    2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上学位论义].广州:中山大学,2004
    3 转引自: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 海:同济大学,2004
    1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39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48.转引自: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2004.
    2 北京大学的张维迎教授将之译成《公共地悲剧》,但哈定那里的the commons不仅仅指公共的土地,而且指公共的水域、空间等等;武汉大学的朱志方教授将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译成《大锅饭悲剧》,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切合哈定所表达的意思。将the commons译成“公共资源”似乎更确切些。哈定描述的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我们可称为哈定悲剧。
    3 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63
    1 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2004
    2 林中小筑.http://blog.ustc.edu.cn/wjl/archives/cat_aueaiiaeoa.html#000831
    1 “没有技术的解决途径”,所谓技术解决途径,是指“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而很少要求或不要求人类价值或道德观念的转变”。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林中小筑.http://blog.ustc.edu.cn/wjl/archives/cat_aueaiiaeoa.html#000831
    3 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01
    1 王颖,孙斌栋.运用博弈论分析和思考城市规划中的若干问题.城市规划汇刊,1999,(3):61—63
    1 陈振光,胡燕.“管制”:理论角度的探讨和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25
    1 黄骊.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5
    2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1 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13-19
    2 转引自: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7-12
    3 格里·斯托克总结了关于管治的5种观点:(1)权力中心多元;(2)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3)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5)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转引自:黄骊.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振光,胡燕.“管制”:理论角度的探讨和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25
    1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2 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7-12
    3 易晓峰,甄峰.城市开发中的城市管治研究——以汕头市南区开发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1):22
    1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1 陈振光,胡燕.“管制”:理论角度的探讨和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25
    2 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7-12
    3 易晓峰.城市管治: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
    1 陈振光,胡燕.“管制”:理论角度的探讨和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25
    2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1 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13-19
    1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1 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7-12
    1 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15
    1 赵荣福 戴志刚.论城市的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引自:http://www.szum.gov.cn/Magazine/MagazineDetail.aspx?id=971. 2004-08-10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冶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2 同上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2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1 罗小龙.多中心城市区域管治研究——以苏锡常多中心城市区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12
    2 罗小龙.多中心城市区域管治研究——以苏锡常多中心城市区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12
    1 同上
    2 引自:http://www.blogchinese.com/userl/51413.archives/2005/93267.shtml. 2004-12-13
    1 埃丽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一书详细介绍了她的研究过程及 理论思辨。见:毛寿龙主编.余逊达、陈旭东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 毛寿龙. http://www.1488.com/china/Intolaws/LawPoint/Default.asp?ProgramlD=22&pkNo=2114. 2006-03-07
    1 张建川.http://wiapp.88990.com/bookreview/bookreview08.html. 2005-06-22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3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同上
    3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5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转引自: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2
    2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1 1906年,在巴黎城市议会的一份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巴黎的6个“小卫生地区”。调查表明,这些地区的肺结核病死亡率是城市平均数的两倍。到1920年,不卫生地区从6个增加到17个,包括了巴黎市的4290栋房屋,涉及到186594个居民,这些地区被称为巴黎的黑点。引自: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95
    2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2
    1 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
    2 1875年和1890年的《住宅改善法》(Dwelling Improvement Act),提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清除贫民窟的法律。1890的《工人阶级住宅法》(The Housing of the Working Class Act),要求地方政府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居住区,即没有良好的给排水设施、道路紊乱、缺乏必要日照间距等的房屋进行改造。在英国政府60年代中期开始的解决内城问题、振兴城市中心区的过程中,也是以清除贫民窟重建作为主要改造方式。转引自: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1 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
    1 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14
    1 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15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的大中城市里,与英国同样遇到了城市环境极其恶劣的问题。针对公共卫生环境改善的压力,美国采取的措施是颁布《住宅管理建设法》,当时认为传染病产生的根源在于贫民窟,因此希望通过对住宅卫生设施的配套解决卫生问题。在“卫生城市”成为城市更新、改良的主题之后,清除贫民窟、解决社会居住问题就成为新的城市更新主题。引自: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2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5
    1 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
    2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3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1 不少城市在推行这一奖励政策中发现了它的负面效应,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常年处于阴暗中的街道越来越多,而提供给市民的公共利益却有限。因此,一些城市己限制甚至取消了这项制度,例如波土顿只在某些特定区推行这一奖励政策,西雅图和费城则已降低了奖励的标准,旧金山则完全废止了这一奖励政策。引自: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2 最初始于1969年纽约市在“大中央车站保护”(Orand Central Station)中首次应用“发展权转移”办法,以达到大中央车站历史资产保护的目的。引自: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3 Timothy J. Lawrence. Transfer of Development Rights. 引自: http://ohioline.osu.edu/cd-fact/1264.html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http://www.cr.nps.gov/nhl/effects.htm
    3 单霁翔: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中国文物报.2006-06-02
    4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2
    5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9
    6 谢友宁,盛志伟.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鸟瞰.现代城市研究.2005,1
    1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2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3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4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1 不少专家提出自己的拯救方案,比如:向地下注入液体、建造浮动水闸、让迪斯尼托管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解决问题,需要引起世界普遍重视的终极解决办法还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引自:肖显.拯救威尼斯.http://www.sina.com.cn2006年06月24日06: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2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曲凌雁.城市更新及对策——关于城市更新的多层次认识:[博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998转引自: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3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60
    2 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1 前者始于1977年,参照英国“市民基金会”的活动组织模式,鼓励修复中小城市商业区建筑,以此带动内城经济发展,据1988年的统计,通过在全国800个商业地区实施,获得25亿美元的投资回报和6万个就业岗位;后者针对1970年代相当数量年轻阶层“回到域市”的趋势,提出传统居住邻里的保护和复兴措施。引自: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谢友宁,盛志伟.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鸟瞰.现代城市研究.2005,1
    3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周俭,张恺.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
    3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格里·斯托克总结了关于管治的5种观点:(1)权力中心多元;(2)国家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便日益变得模糊不清;(3)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5)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转引自:黄骊.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 梁鹤年,抄袭与学习.城市规划,2005,Vol.214(11):18
    1 全球管治委员会的定义是“管治是各种公共和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使之得以持续的过程。管治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符合人们共同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引自:易晓峰.城市管治: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
    1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WCED 1987). 引自:中国环保网 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chinese2/development/. 2006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2 王振亮.上海松江新城突进式发展的体制创新与探索,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6期.P52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
    2 尤莼洁.古镇“拍卖”,另一种拯救?.解放日报,2005-10-22
    1 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P786
    2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摘要
    3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4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24
    1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P241
    2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80—82.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790
    1 公共管理学前沿问题研究:22.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790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1 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7-12
    1 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
    1 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4
    1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164
    1 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
    2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
    1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
    1 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150
    2 蔡达峰.试论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68
    1 http://lib.fortunespace.net/Article/HTML/101682.shtml
    2 http://www.jz5.cn/jzgf/jzf/200604/22485.html
    3 http://www.139life.com/b/b6/200507/21986.html
    4 尤莼洁.古镇“拍卖”,另一种拯救?.解放日报,2005-10-22
    1 蔡达峰.试论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68
    2 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张小可.旅游与文物结合的新思路:兼论文物管理体制改革.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58-262
    2 自1996年以来,意大利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将彩票收入的千分之八作为文物保护的资金.引自: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162
    2 闻泽.将文化遗产教育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1年高考上海语文卷一道作文题引出的思考.见:刘耀辉,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365-374
    1 杨志刚.管理与伦理:公共性遗产事业的一个新视点.http://www.ccrnews.com.cn/tbscms/module_wb/readnews.asp?articleid=13183,中国文物信息网
    2 《中国文化报》 2003-07-25
    1 杨志刚.管理与伦理:公共性遗产事业的一个新视点.http://www.ccrnews.com.cn/tbscms/module_wb/readnews.asp?articleid=13183,中国文物信息网
    2 闻泽.将文化遗产教育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1年高考上海语文卷一道作文题引出的思考.见:刘耀辉,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365-374
    3 章建刚.文化遗产的真确性价值与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34
    1 太原建城历史,可追溯到2500余年前的春秋末期。溯自殷商时,太原一带称为“唐国”。《史记》:“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遂封叔虞于唐”。其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晋的都城就在晋阳古城一带。“晋阳”之名,始见于《左传·定公十三年》:“赵鞅入晋阳以叛”。可见公元前497年之前,晋阳城已经创建。据《战国策》载,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以版筑夯士之法建成周四里,高四丈的晋阳城池。引自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2004:1
    1 公元前453年,晋卿赵襄子“以晋阳霸”(《淮南子·汜论训》),未几,韩赵魏“三分晋宝”,赵襄子以晋阳为都建立赵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秦国大将蒙骜攻占晋阳,在晋阳置“太原郡”,“太原”始为专用地名与晋阳并称。汉时,太原为并州刺史部治所。这时的晋阳城成为抗击匈奴的北陲重镇。“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熟,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魏晋时并州刺史刘琨将晋阳扩展为周27里之城,抵抗匈奴达九年之久。公元312年以后,晋阳先后被匈奴、鲜卑、羌、羯、氐“五胡”交替占领。公元396年,北魏攻占晋阳,公元532年,北魏权臣高欢在此建“大丞相府”。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晋阳又史称东魏霸府。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仍以晋阳为别都。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封次子杨广为“晋王”,驻守晋阳。杨广继位后,认为晋阳是他的发迹之地,大加扩建,使晋阳城成为当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1 太原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太原市旧城保护规划研究:20
    1 “参商不两盛”即根据古代天文学家的说法,开封是“商星”的分野,太原是“参星”的分野,天上参商不相见,地下宋晋不并立。“龙城”的说法,即鉴于高欢、李渊以及五代中有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北汉)都是从晋阳起家,因此把晋阳称为“龙城”。意思是指:系舟山是龙角,西山有龙山,天龙山是一个粗长的“龙尾”,晋阳正当这条蟠龙的中心,所以时常有真龙天子出现。
    1 周于峙.春日保健争丰收——在2005城市规划年会上的讲话.城市规划,2005,Vol.214(11):13
    1 引自: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1 引自: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文本.2004:2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说明.2004:6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2004:5-11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2004:12
    1 太原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太原市旧城保护规划研究:20
    1 邢继亮.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阿工业大学,2002:P5
    1 十大行包括:粮行、油面行、布行、药行、干菜行、酒行、鞋帽行、典当行、杂货行、银行等,引自:乔含玉先生书稿.2005
    1 本文中以英文字母代替相关当事人和单位的真实姓名。
    2 双合成位于柳巷,已有70多年的历史。总店在石家庄,大约在民国初年,在太原大剪子巷开设分店,名成。
    3 清和元位于桥头街,是一家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清真老店。始建于明末清初,当时著名的傅山先生将母亲早点食用的“八珍汤”配方授给该店主人,并书写“头脑杂割清和元”牌匾,从此该店名声大振。
    4 认一力饭店位于桥头街,始建于1930年,1985年12月改建,其经营的蒸饺为太原十大名吃之一。
    5 乐仁堂药店位于柳巷中段,是太原市久负盛名的老字号药店。该店总商号在天津,于1928年开业,1932年太原分店开业。
    6 澡塘坐落于南肖墙街中段,占地面积为6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平方米,是一座钢筋水泥筑起的三层红砖楼房。“大观园澡塘”一名,取自《红楼梦》一书中的大观园。民国十八年间(1929年),阎锡山属下四家官僚合资建起了这座澡塘,并起名“大观园澡塘”。此塘专供“达官贵人”享用,不对外开放。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大观园澡塘收归国有,经修葺一新,正式开放,成了广大劳动人民休息与讲究卫生之场所。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名叫大众澡塘,直至1980年11月又恢复大观园澡塘原名。
    7 益源庆醋厂位于桥头街宁化府巷内。宁化府原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宁化王”朱济焕的王府所在地,当时益源庆为王府酿醋小作坊。该厂建于明嘉庆年间,现存制醋铁甄上铸有“嘉庆贰拾贰年七月吉日成造”的铭文。当时为山西最大的制醋作坊。
    8 六味斋酱肉店位于桥头街西口,开设于1928年,是北京“天福酱肘店”、“铺云路肉店”和天津“天盛肉铺”等店的徒弟来太原创建的。当时地址在达达巷,取名“福记熟肉铺”,1956年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
    1 闵元.“倚老卖老”的老字号敢对拆迁说不.中国商报网站.http://www.cb-h.com
    1 昨日凌晨12点30分左右,太原老字号“宁化府益源庆”老陈醋厂被几个不明身份的人拿着铁棒、铁斧,把醋厂的销售门面砸了个遍,将大门、窗户等砸烂后马上跑开。引自:山西商报文章《“宁化府”半夜遭砸》2006-01-11
    2 古树,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凡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重要科研价值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1 闵元.“倚老卖老”的老字号敢对拆迁说不.中国商报网站.http://www.cb-h.com
    1 焦怡雪.社区发展: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改善的可行途径:[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3:30
    1 http://www.tvdao.com/tvcs/csl-jinci/dl-iinci.htm
    2 柴泽俊.晋祠历史文物的唯一性及其保护建议.太原新闻网.2006-06-09
    3 太原晚报.http://outdoor.travel.sohu.com/20060609/n243640838.shtml
    1 曹昌志等.晋祠名胜区详细规划.2005:2
    2 晋源区M副区长:“晋祠这个事是2002年到2003年分两年度拆了以后,前期的规划和论证实际上是文物局搞得事情。2002年拆了一部分,这个事情进行不下去,矛盾太大,市里也没办法,这算个什么?市里安排由晋源区政府来把这个事情完成。”引自:2005年11月22日晋祠中堡恢复研讨会。
    3 引自:市发改委,关于晋祠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情况的报告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晋祠新镇详细规划.2003,12
    2 晋源区政府一位领导的发言“一般房子的拆迁补偿是600元,商业门面房按照房地局的规定补偿费是1200元。门面房按照1200元就拆不了,人家祖祖辈辈的门面房。当时给人家就有个承诺。给人家钱了承诺书,等将来的门面房建起来以后,还要让你回来,还按照这个价格卖给你。19户一共1200平米。”引自:2005年6月18日政府协调会纪录。
    3 开发商N:“因为当时拆的时候我搞的绿化,这么粗的树,可有一些老树呢,都给毁了,太可惜了。”引自:2005年10月11日康伟访谈。
    1 引自:规划局总工办副总Q访谈.2005,2
    1 为完整保存晋祠古镇历史形成的传统空间形态,对于被拆除的中堡以及在古镇用地调整和街区整治中拆除不协调建筑后的用地,严格按照古镇历史建筑风貌,采取易地保护和移植的办法,有选择地恢复部分带有标识性、意象性的建筑。引自:曹昌志等.晋祠名胜区详细规划.2005:2
    2 引自:张文杰访谈.2005.3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晋裥新镇详细规划.2003,12
    2 太原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晋祠历史文化区详细规划成果评审会评审意见。
    1 引自:2005年6月18日市政府协调会
    2 引自:2005年10月11日N访谈
    3 引自:2005年10月11日N访谈
    1 政治经济学:20.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786
    2 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转引自: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28
    1 谢涛.“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多元的利益诉求机制.http://www.xczl.net/.2005-03-07
    1 张京祥.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城市规划,2001,Vol25(9):21
    2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3
    3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183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41-43
    2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79.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P786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2
    2 同上
    1 王世仁.保存·更新·延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基本认识.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04-212
    2 李遇,刘春娜,韩佳.太原危房在秋雨中呻吟.见:山西晚报,2003-10-16.http://news.sohu.corn/77/29/news214512977.shtml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38
    2 太原市房地产状况分析与初步对策研究.http://www.tyeic.gov.cn/jwxinxi/zwgk/swgh/02dcbg/18.htm.2006-03-05
    3 李遇,刘春娜,韩佳.太原危房在秋雨中呻吟.见:山西晚报,2003-10-16.http://news.sohu.com/77/29/news214512977.shtml
    1 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4:43
    2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80.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786
    1 城市经济学:175.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786
    2 同上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56
    2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 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45
    1 陆建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之间的关系.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85
    2 民主与公共决策研究:213.转引自: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P786
    1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40
    2 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P786
    3 丹青.延陵悲歌——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大拆之风狼烟再起.中国文物报.2006-05-17
    1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12
    2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40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
    2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26
    1 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37
    2 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12
    3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183
    1 蔡达峰.试论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68
    1 王乐夫.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http://www.xnus.com/paper/zhengzhi/mz/200412/836.html.2004-12-19
    1 太原市市民朱学虎通过自己对于太原古城墙的研究,向市长提交了一份题为《创建文化强市,重现历史文明》的建议书,分析了太原市古城墙的重要历史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设想。在他的推动下,市政府组织了包括文化、文物、规划等部门及一些学者专家的专题研讨。这是一次公众自发“草根保护”的一次重要活动。
    1 《文物保护法》第一章第六条:“文物保护管理经费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从资金的筹集、分配还是运作都难以满足保护的需要。
    2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说明.2004:2
    1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162
    2 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6-139
    1 蔡达峰.试论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3-68
    1 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1-162
    1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文本.2004:19
    2 中国建筑装饰网.中国拟建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http://www.ccd.com.cn/mode/hygg_news/?typc=&id=13500,2006
    1 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明确提出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定义,法定名称即“文物保护单位”。随后,这一概念的内涵一直不断引伸:早期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后逐渐认识到对文物价值损害大量是反映在对文物环境的破坏上。《文物法》进一步提出“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1986年,提出“地方特色街区、建筑群、小村镇”等应予保护,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街区(村、镇)。”2003年针对当前大量历史街区被破坏的状况,建设部公布《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建筑”划出保护界限,称为“紫线”。2004年专发了《关于加强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规划保护的指导意见》,符合者应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单位”一词强调了建筑与环境、建筑群体之间以及建筑与其负载的有形或无形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不可拆解,并将保护范围引向更广的层面。转引自:谢建军,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策略与途径——以上海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
    1 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6-139
    2 杨志刚.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功能·类型·管理.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58-262
    3 谢建军,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策略与途径——以上海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
    1 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16-139
    1, UNESCO.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Paris, 1997
    
    
    2, (Architecture from whthout: Theoretical Framing for a Critical Practice), MIT Press, 1991
    
    
    3, Larsen, K., E. & Marstein, N. edit. Conference on Authent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Norway: Tapir Forlag, 1994
    
    4, Silvio Mendes Zancheti. Conserv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ua do Bom Jesus: CCIUT, 1999
    
    5, Serageldin, I.. Shluger, E. & Martin-Brown, J. edit. Historic Cities and Sacred Sites-Cultural Roots for Urban Futures. Washington.D. C: The World Bank,2001
    
    6 Edmund N.Bacon, Design Of Cities,Published by Art & Licensing International,Inc.,USA.
    7, National Park Service.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1966 to 1994: cumulative list through January 1,1994. Washington, D.C.: The Preservation Press, 1994
    8 Theorizing Architecture Theory (1965-1995),Kate Nesbitt,Editor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1996
    
    9, Jane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Penguin Books , 1961
    
    10, Kenneth Powell: La ville de demnin, Edtion du Seuil , 2000
    
    11 Nahoum Cohen : urban Conservat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98
    
    12, UNESCO.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Paris, 1972
    
    13, UNESCO.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Paris, 1997
    
    14, Silvio Mendes Zancheti. Conservation and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ua do Bom Jesus: CCIUT, 1999
    
    15, Serageldin, I., Shluger, E. & Martin-Brown, J. edit. Historic Cities and Sacred Sites-Cultural Roots for Urban Futures. Washington,D. C: The World Bank,2001
    
    16, Wolfensohn, J. D. etc, Culture Counts-Financing, Resources, and the Economics of Cultur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hington,D. G: The World Bank,2000
    
    17, Suddards, R.W. Listed Buildings.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88
    
    18, Ross, M. Planning and the Heritage. London: E.& P. N. Spon, 1991
    
    19, Feilden, B. M. & Jokilehto, J.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Rome: ICCROM, 1993
    
    20 Duerksen, C. J. A Handbook on Historic Preservation Law. Washington.D. G: Th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Preservation Law,1983
    21、National Park Service.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1966 to 1994, cumulative list through January 1, 1994. Washington, D. C.: The Preservation Press,1994
    22、Jukka Jokilehto,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Oxford Auckland Boston Johannesburg Melbourne New Delhi.1999
    23、Architecture from without: Theoretical Framing for a Critical Practice, MIT Press, 1998
    24、Kenneth Arrow, 1951, 1963, Social choice and individual value, Weiley press cooperation.
    25、Robert Aumann, ed., Handbook of gam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orth Holland Press, 1994.
    1、仇保兴.中国城镇化——机遇与挑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小未.上海新天地.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罗小未等编著.上海老虹口北部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4
    5、陈志华.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郑时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阮仪三著.城市遗产保护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
    8、阮仪三.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9、阮仪三.护城纪实.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常青编著.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1
    10、阮仪三、王景慧、王林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11、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伍江编著.上海百年建筑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上海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回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周俭、张恺编著.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5、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16、韩妤齐、张松.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7、钱宗灏等著.上海外滩建筑与景观的历史变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18、娄承浩,薛顺生.老上海营造业及建筑师.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19、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0、董卫、王建国编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1、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2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23、顾国维等编.绿色技术及其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5
    24、薛顺生、娄承浩编著.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
    25、地方遗产的保护与复兴会议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主办,2004—11
    26、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7、(英)肯尼斯·鲍威尔著,于馨等译.旧建筑的改建和重建.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8、(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9、(英)W·鲍尔著.倪文彦译.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4
    30、(美)哈米德·胥瓦尼著.谢庆达译.都市设计程序.创新出版社,1979
    31、(美)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32、(美)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译林出版社,2005—5
    33、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1
    34、罗哲文、杨永生主编.失去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35、江荣先、柏冬友编著.中国民间故宫—王家大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6、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国文物出版社,2001—4
    37、杜仙洲.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38、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科学出版社,1992
    39、郭宏编著.文物环境保护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
    40、杨永生编.建筑百家评论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41、黄骊.国外大都市区治理模式.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2、潘天群.博弈生存.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3、毛寿龙主编.余逊达、陈旭东译.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周干峙.春日保健争丰收——在2005城市规划年会上的讲话.城市规划,2005,Vol.214(11)
    2、吴良镛.以城市研究与实践推动规划发展——在2004城市规划年会上的发言.城市规划,2005(4)
    3、吴良镛.“菊儿胡同”试验后的新探索—为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一书作序.华中建筑,2000—3
    4、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邢同和、陈国亮.上海美术馆改扩建设计.建筑学报 2001—3
    6、罗小未.上海新天地广场——旧城改造的一种模式.时代建筑,2001—4
    7、王景慧.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8、阮仪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9、阮仪三等.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城市规划.2001—10
    10、张复合.进入21世纪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华中建筑 2002—3,第20卷
    11、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一).世界建筑,1989—2
    12、陈志华.介绍几份关于文物建筑和历史性城市保护的国际性文件(二).世界建筑,1989—4
    13、陈志华译.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世界建筑,1986—3
    14、陈志华译.内罗毕建议.世界建筑,1989—4
    15、陈占详译.马丘比丘宪章.国际评选,第一卷第一期
    16、梁鹤年,抄袭与学习.城市规划,2005,Vol.214(11)
    17、左琰.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的保护性改造.时代建筑 2001—4
    18、(俄)K·普鲁金著.陈昌明译.21世纪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世界建筑,1999—1
    19、张佶.泰特现代.世界建筑,2002—6
    20、林楠、王葵.文化承传与城市发展—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区改造工程.建筑学报,2003
    21、王建国、戎俊强.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时代建筑,2001—4
    22、顾红男.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新老建筑的结合—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危改扩建工程为例.华中建筑,1998—3
    23、刘川.重庆近代建筑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特征.建筑学报,2000—11
    24、张永和、吴雪涛.远洋艺术中心.时代建筑,2001—4
    25、周振字、周公字著.杭州名人故居保护利用研究.建筑学报,2003—4
    26、伍江、谢建军.结构保存与居住空间的寻找—老式别墅的再利用.建筑学报,2003—11
    27、王世仁.保护文物古迹的新视角—简评澳大利亚巴拉宪章.世界建筑,1999—5
    28、王世仁.为保存历史而保护文物—美国的文物保护理念.世界建筑.2001—1
    29、林兆璋,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建筑学报 2000—1
    30、蔡润.古建筑木构件的化学加固.文物保护技术,1981(1)
    31、查群.建筑遗产可利用性评估.建筑学报 2000—11
    32、武云霞.新旧建筑的共存—析英国2000年建造的三个建筑.时代建筑,2001—4
    33、章明、张姿.欧洲新旧建筑的共生体系.时代建筑,2001—4
    34、蔡达峰.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5、蔡达峰.试论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6、张小可.旅游与文物结合的新思路:兼论文物管理体制改革.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7、闻泽.将文化遗产教育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1年高考上海语文卷一道作文题引出的思考.见:刘耀辉,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8、张文彬.新时期中国文物管理的制度建设.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9、何善权.上海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历史建筑与保护论文集,上海房地资源局科技委2003年
    40、杰奈罗(意大利).罗马:从老城到历史名城.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41、安妮·沃尔(澳大利亚),保护与开发:寻求平衡,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42、钟永钧.浅谈历史建筑的再利用.历史建筑与保护论文集,上海房地资源局科技委2003年
    43、罗林.解析历史建筑—重现昔日神韵.历史建筑与保护论文集,上海房地资源局科技委2003年
    44、杨红伟.快速城市化背景(前景)下的旧城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城市文化与历史保护
    45、龙炳颐.城市保护——土地经济学的一个问题.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10
    46、朱晓明.虚实之间—简述中英产业建筑实体与意境保护的特点.地方遗产的保护与复兴会议论文集,2004—11
    47、张松.上海城市遗产的基本状况和保护对策初探.地方遗产的保护与复兴会议论文集,2004—11
    48、韩妤齐.艺术仓库引发文化产业.地方遗产的保护与复兴会议论文集,2004—11
    49、王颖,孙斌栋.运用博弈论分析和思考城市规划中的若干问题.城市规划汇刊,1999,(3)
    50、陈振光,胡燕.“管制”:理论角度的探讨和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
    51、罗小龙.罗震东.城市管治及其本土化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思考.规划师,2002(9)
    52、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城市规划,2001,Vol25(9)
    53、何兴华.管治思潮及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2001,Vol25(9)
    54、易晓峰,甄峰.城市开发中的城市管治研究——以汕头市南区开发为例.城市规划汇刊.2001,(1):22
    55、村松贞次朗.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方法,近代建筑的保存与再利用.世界建筑,1987—4
    56、邓雪娴.变废为宝—旧建筑的开发利用.世界建筑,2002—12
    57、罗佳明,周海炜.制度转型期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理念.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8、邓兰等.近代文物建筑保护的机制建立—以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整体平移为例.建筑学报,P56、57,2004—9
    59、(德)克劳斯—彼得·克罗斯.历史城市中心区的城市更新与城市建设的文物保护.建筑学报 2004—6
    60、Mary G.Padua.工业的力量—中山岐江公园:一个打破常规的设计.中国园林,2003—9
    61、王景慧.名城保护的学科发展要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名城学术委员会2004年年会,2004—10
    62、张京祥.论中国城市规划的制度环境及其创新.城市规划,2001,Vol25(9)
    63、王世仁.保存·更新·延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基本认识.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4、陆建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再思考: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利用之间的关系.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5、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缘起.概念.主要论题.见: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5-183
    66、顾伊.论文物的价值观.见:李志铭.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67、唐历敏.人文主义规划思想对我国旧城改造的启示.城市规划汇刊,1999(4)
    68、伍江.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012007020,2004—2
    69、王振亮.上海松江新城突进式发展的体制创新与探索,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第6期.P52
    70、郭湘闽.超越困境的探索——市场导向下的历史地段更新与规划管理变革.见: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求是,2004
    71、赵莹.城市建设中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以哈尔滨市为例.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2002(No.3)
    72、戴焱辉.“新天地”是一个聚会的场所.设计新潮(98期)
    73、肖建莉.保护的理性呼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与法规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4
    74、刘筱.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业管治研究——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4
    75、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4—4
    76、袁昕.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1999—2
    77、邵磊.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的制度结构与变迁:[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3—4
    78、焦怡雪.社区发展: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改善的可行途径:[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3—4
    79、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
    80、曲凌雁.城市更新及对策——关于城市更新的多层次认识:[博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998
    81、谢建军,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策略与途径——以上海为例:[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
    82、张凡.城市发展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对策研究—保护、利用与发扬的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博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3—5
    83、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的发生与发展:[博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2—1
    84、刘琼.历史街区保护机制初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
    85、邢继亮.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工业大学,2002
    86、李凌岚.“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历史文化名城:[硕士学位论文].长安大学,2004
    87、王琪.城市历史保护的若干理论与方法——英国的经验:[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3
    88、姚亦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02(5)
    89、熊侠仙.历史建筑的信息管理分析—以上海外滩历史保护区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3—6
    90、何力.三峡工程淹没区文物建筑保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6
    91、易晓峰.城市管治:地方政府的角色和作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
    92、孙玫.上海历史建筑修复体系:[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4—6
    93、马超.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再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3—6
    94、董珂.上海近代老大楼的保护与再生—以滇池路119号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5—3
    95、董一平.“东外滩”工业文明遗产及其保护性改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4—2
    96、吴杰.旧建筑再利用三个案例的实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5—6
    97、郑宁.博览建筑改扩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1
    98、罗小龙.多中心城市区域管治研究——以苏锡常多中心城市区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02:12
    99、史逸.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2002—4
    100、周旋旋,美国历史保护体系和地方实践:[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101、辛慧琴.意大利古旧建筑保护及改造再利用浅析:[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5
    1、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市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文本.2004:2
    2、太原市规划局编制研究中心.太原市旧城保护规划研究
    3、太原市规划局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4、乔含玉先生书稿.2005
    5、曹昌志等.晋祠名胜区详细规划.2005
    6、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晋祠新镇详细规划.2003—12
    7、许淑贤.社会转型与道德重构.太原市市委党校四轮五期县处级轮训班讲义
    8、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10、刘浩.古城保护与更新中的城市设计.见:1998年在上海召开的“历史城市保护与开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11、黄海峰.加入WTO之后的中国经济转型.www.dajun.com.cn.2002
    12、王乐夫.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http://www.xnus.com/paper/zhengzhi/mz/200412/836.html.
    13、艾伦·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http://shss.sjtu.edu.cn/shc/kxjj/ch01.htm.悉尼,1976
    14、孙立平,中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经济观察报,2006,2,6
    15、王小霞.涉黑拆迁:北京一居民深夜遭绑 房屋被夷为平地.中国经济时报.http://finance.sina.com.cn.2003-09-24
    16、戴维.抗美援朝老战士不战沙场战房产 竟被开发商杀死.搜房网.http://www.soufun.com.2005-09-21
    17、申波,鹏伟.山西太原强制拆迁引发大规模群殴.太原晚报.http://www.sina.com.cn.2006-02-17
    18、鞠靖.外滩画报2003-09-03.http://www.sina.com.cn
    19、朱忠保.关注拆迁立法中的利益导向问题.2003-10-10.http://www.rednet.com.cn
    20、周义兴.警惕城市拆迁中的“灯下黑”.新华网安徽频道 2003-10-03
    21、方巍.公共产品与环境质量 http://www.cees.fudan.edu.cn/teachinlg/download/undergraduate-courses01_02/hjjjx04.doc.2004
    22、陈潭.公共政策变迁的理论命题及其阐释.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2004
    23、林中小筑.http://blog.ustc.edu.cn/wjl/archives/cat_aueaiiaeoa.html#000831.2006
    24、杨志刚.管理与伦理:公共性遗产事业的一个新视点.http://www.ccrnews.com.cn/tbscms/module_wb/readnews.asp?articleid=13183,中国文物信息网
    25、闵元.“倚老卖老”的老字号敢对拆迁说不.中国商报网站.http://www.cb-h.com
    26、谢涛.“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多元的利益诉求机制.http://www.xczl.net/.2005-03-07
    27、李遇,刘春娜,韩佳.太原危房在秋雨中呻吟.见:山西晚报,2003-10-16.http://news.sohu.com/77/29/news214512977.shtml
    28、太原市房地产状况分析与初步对策研究.http://www.tyeic.gov.cn/jwxinxi/zwgk/swgh/02dcbg/18.htm.2006-03-05
    29、段华洽.试论公共物品的供给方 式.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3256.2006
    30、赵鼎新.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社会学人类学中国网.http://www.sachina.edu.cn/htmldata/article/2006/02/833.html.2006-02-09
    http://www.far2000.comf
    http://www.unesco.org/general/eng/cltheritage/index.htm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http://www.shucm.sh.cn(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网)
    http://www.abbs.com.cn
    http://www.comune.verona.it/castelvecchio/
    http://www.Musee-Orsay.fr
    http://www.louvre.fr
    http://www.zeise.de
    http://www.goethegalerie.de/index.html
    http://www.zkm.de
    http://www.Tate.org.uk/modern/default.htm
    http://www.Thebritishmuseum.ac.uk
    http://www.1ddc-history.org.uk
    http://www.Ghirardellisq.com
    http://www.Faneuilhallmarketplace.com
    http://www.chinamoney.com.cn/content/zongheng/yanjiu/hgfx/200306/40YW0Q99032404.htm
    http://www.blogchinese.com/user1/51413/archives/2005/93267.shtml. 2004-12-13
    http://www.1488.com/china/Intolaws/LawPoint/Default.asp?ProgramID=22&pkNo=2114. 2006-03-07
    http://www.ccd.com.cn/mode/hygg_news/?type=&id=13500, 2006
    http://wiapp.88990.com/bookreview/bookreview08.html. 2005-06-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