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为刑事责任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竞争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而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根本目的的驱动下,可能会采取种种手段来削弱或限制竞争,这种行为将影响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损害其他竞争者、消费者及社会公共利益。
     反垄断法素来被誉为“经济宪法”,它是保护市场竞争,预防和制止有损竞争的垄断行为,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制度。而法律责任制度则是保证反垄断法正常运行的基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垄断行为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并根据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及造成损害的大小,分别设定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而反垄断法上的刑事责任制度,作为规制垄断行为的最后手段,对于有效遏制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十分重要。
     本文主要从垄断行为的类型和危害性入手,对垄断行为刑法规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通过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有关垄断行为刑事责任制度规定的比较分析,认为在我国反垄断法中引入刑事责任是十分必要的,进而对构建我国反垄断法刑事责任制度提出了一系列较为具体的立法建议。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对垄断的含义以及垄断行为的类型进行阐述,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状态,而垄断行为的类型则包括经济垄断和行政性垄断两大类。之后结合我国《反垄断法》的第一条,对其立法目的做了简要分析。通过该部分内容论证了一个合理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对于反垄断法目标能否完全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章主要对垄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分析,指出经济垄断对消费者利益、市场竞争秩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危害,行政性垄断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滋生腐败。而其中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必然已具备犯罪的本质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犯了刑法所保护之法益。同时,还通过对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弱制裁性的论证,认为刑法作为“第二道防线”有必要对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进行规制,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美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反垄断法律中刑事责任的立法情况,并通过对其立法规定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境外反垄断法刑事责任制度的立法经验,并指出其中的可借鉴之处,即,对垄断犯罪进行刑事处罚应体现慎刑原则,且刑罚设置上应符合其行为性质。
     第四章是对我国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体系的立法建议。主要包括以各方面:第一、从我国现行法律对垄断行为进行刑事制裁的不足,谈我国反垄断法引入刑事责任的必要性;第二、垄断犯罪的立法模式上,建议采取准用模式,在反垄断法中对垄断犯罪作出概括性的规定,即“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进而通过刑法修正案对垄断犯罪作出明文规定;第三、分析垄断犯罪的构成要件,明确垄断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第四、刑罚设置方面,应充分体现刑法的谦抑性,多适用罚金刑,适当适用短期自由刑;增设垄断犯罪的资格刑;还应制定操作性强的刑事宽恕政策;第四、应协调适用垄断行为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尤其是刑事罚金、民事损害赔偿、行政罚款三者间的关系。
Competition is indeed the essence of market economy, whose advantage lies in mobilizing the initiative of people, optimizing resource distribution. Driven by the primary purpose of seeking its interest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subject of market is likely to take every possible means to restrict or weaken competition, which will in turn bring about influences on the running efficiency of market economy, cause damages to the benefits of other competitors, consumers and the whole society.
     Anti-monopoly law is always regarded as the constituion of economy, which is to protect the market competition, guard against and curb monopolistic conduct hindering competition. It is an important law enacted for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economic efficiency, maintaining the consumer interest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n which the liability 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to ensure the failure-free operation of anti-monoply law. In many countries, monopolistic conduct are regulated by law, which are to be dealt with civil liability, administrative liability and criminal l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tent of danger or damage to the society. As the last ditch to guard against and curb monopolistic conduct, the criminal liability system of anti-monoply law is much essential to maintain normal order of market competition.
     Beginning with the types and perniciousness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has conducted some analyses and researches on the values of criminal regulation on monopolistic conduct. Combined with the legislative defects of criminal liability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by means of making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of the criminal liability systems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has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constructing the criminal liability systems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of China.
     The said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mainl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types of monopoly. Then briefly describe the purpose of anti-monopoly law.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has made it clear that the object of study is monopolistic conduct but not the condition of monopoly. She has conducted some analyses of the types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including the economic and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 chapter two, the author has analyzed the social perniciousness of monopolistic conduct, pointing out the more or less perniciousness of monopoly to the market competition order, other competitors, consumers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whole society. Certain offences serious enough must be a violation to the legal interests protected by criminal law; hence, these acts that seriously endanger the society must by regulated by the criminal law, the second guard to give criminal sanctions to any violators.
     Chapter three is about some surveys of the legislative status in criminal regulation on monopolistic conduct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or areas. By means of making comparisons and analyses of America, Japan or Taiwan China,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has tried to summerize the legislativ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point out something for our further reference.
     Chapter four is about the legislative construction of criminal liability system on monopolistic conduct in our country, which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1. Legislative pattern, meaning to adopt a pattern of authorization. An amendment in the criminal law should be passed to clarify relevant regulations on monopolistic crimes. 2.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monopolistic crimes. 3. Criminal penalty. In order to give full expression to the principle of restraining of criminal law, more fine penalty and short-term freedom penalty should be used and qualification penalty should be added. Meanwhile, operable remission policies should also be formulated. 4. Some personal opinions are given about how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ivil, criminal and administrative liabilities which suit monopolistic conduct.
引文
①王继军著:《市场规制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页。
    ②禁榷制度是指把某些产销两旺的工商业收归官营,并完全由官家垄断,如盐铁专卖、茶酒专营等。
    ③沈敏荣著:《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④王继军著:《市场规制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⑤史际春等著:《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⑥孙虹主编:《竞争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84页。
    ⑦史际春等著:《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⑧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7页。
    ⑨王晓晔编:《反垄断法和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⑩陈名威:《如何理解“垄断状态”和“垄断行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50b830100at38.html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制定本法。
    12时建中主编:《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13时建中主编:《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51页。
    14魏剑:《试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载《中外法学》,1989年第3期。
    15孔祥俊著:《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827页。
    16孔祥俊著:《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17尹世杰:《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南方经济,2004年版。
    18孙虹主编:《竞争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245页。
    19赖源河编:《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2—465页
    20姜发根:《反垄断法上的刑事责任制度刍论》,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_spid.asp?ArticleID=41265
    21〔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页
    22郑牧民、黄征、邓晔:《垄断罪分析与立法建议》,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5月。
    23参见注释22
    24郑鹏程:《论垄断罪的依据、构成与刑事责任》,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2期。
    25王晓晔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页。
    26郑鹏程:《美国反垄断刑事政策及其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2006年第9期。
    27参见注释26
    28颜克云:《论垄断行为的刑事责任》,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4月。
    29参见注释26
    30反垄断判决指南颁布之前,反垄断刑事案件的判决在很大程度上由法官在成文法所规定的最低刑与最高刑之间决定,法官享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
    31参见注释26
    32参见注释26
    33参见注释26
    34游钰著:《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287-288页。
    35李国海著:《反垄断实施机制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36参见注释20
    39尚明主编:《主要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60页。
    43赖源河编:《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1—472页。
    44邵建东:《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刑事制裁制度》,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
    45参见注释28
    46汪渡村著:《公平交易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273-274页。
    47王晓晔编:《欧共体竞争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417页。
    48王健:《威慑理念下的反垄断法刑事制裁制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改稿)>的相关规定》,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49附属刑法是广义刑法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50准用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则本身并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
    5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53条。
    52参见据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3条。
    53高西江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4页。
    54赵秉志著:《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1页。
    55参见注释24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7唐震:《论文垄断行为的刑法规制》,华东政法学院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1月。
    58时建中主编:《反垄断法——法典释评与学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8页。
    59宋宽:《反垄断法责任制度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2月。
    1、孔祥俊著:《反垄断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徐士英等著:《竞争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史际春等著:《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4、沈敏荣著:《法律的不确定性——反垄断法规则分析》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赵秉志著:《新千年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王继军著:《市场规制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7、何秉松著:《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高西江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9、游钰著:《卡特尔规制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1版。
    10、[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祝世康、穆家骥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1、李国海著:《反垄断实施机制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12、汪渡村[台]著:《公平交易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
    1、杨紫煊主编:《经济法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时建中主编:《反垄断法——法典评释与学理探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孙虹主编:《竞争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王晓晔编:《反垄断法和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王晓晔编:《欧共体竞争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7、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赖源河编:《公平交易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尚明主编:《主要国家(地区)反垄断法律汇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4期。
    2、邵建东:《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刑事制裁制度》,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4期。
    3、李国海:《论反垄断法中的慎刑原则——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非刑事化》,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4、王健:《威慑理念下的反垄断法刑事制裁制度——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修改稿)>的相关规定》,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1期。
    5、郑鹏程:《美国反垄断刑事政策及其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启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2006年第9期。
    6、罗必会、姜发根:《垄断犯罪刑事责任论》,载《河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7、蒋岩波:《我国反垄断法的司法制度构建》,载《法学家》,2008年第1期。
    8、陈妙英:《垄断行为刑事责任体系之构建》,载《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9、郑牧民、黄征、邓晔:《垄断罪分析与立法建议》,载《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
    10、郑鹏程:《论垄断罪的依据、构成与刑事责任》,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2期。
    11、吴广海:《反垄断法中的刑事责任问题》,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12、陈洪玲、李万寿、邢延龄:《论国外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制度》,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9期。
    13、尹世杰:《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南方经济》,2004年第2期。
    14、游钰:《反垄断宽恕政策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载《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5、魏剑:《试论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载《中外法学》,1989年第3期。
    1、王学良:《反垄断法法律责任制度研究》,山西大学2004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6月。
    2、唐震:《论文垄断行为的刑法规制》,华东政法学院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1月。
    3、颜克云:《论垄断行为的刑事责任》,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4月。
    4、宋宽:《反垄断法责任制度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2月。
    5、黄亮:《论我国反垄断法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6、申晓华:《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1、姜发根:《反垄断法上的刑事责任制度刍论》,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_spid.asp?ArticleID=41265(访问日期:2008年9月29日)
    2、陈名威:《如何理解“垄断状态”和“垄断行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50b830100at38.html (访问日期:2008年10月15日)
    3、刘以军:《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研究》,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13452 (访问日期:2008年12月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