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方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属于近代汉语专书语法研究,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西游记》为依据,在穷尽式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方位进行了语义描写、句法描写以及历时比较研究,以期对汉语方位的演变和发展作出一定的探索。
     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西游记》的作者和版本问题,然后从方位的界定和分类入手,回顾方位研究的现状和水平,再说明《西游记》方位的概况。
     第二章,对《西游记》方位的语义特点进行全面的考察和研究,重点研究分析“名+方位”这一类型的语义情况。分为单音方位、准方位、派生方位的语义和复合方位四个角度。
     第三章,对《西游记》方位的句法功能进行考察,也分为单音方位、准方位、派生方位的语义和复合方位四个方面。
     第四章,把《西游记》和《左传》、《论衡》中的典型方位的语义类别、句法功能和句法分布行比较,同时也把《西游记》和现代汉语方位进行粗略比较,分析其历时演变情况。
     第五章,对前四章进行综合和总结。我们发现,从先秦汉语到近代汉语方位后置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其前名的范围大为扩展;后置方位语义指向从较为具体的空间方位发展变,其泛和虚程度不断加大;方位不断向双音方向发展。
The thesis belongs to grammatical research to modern Chinese special book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ovel, XiYouJi published by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in 1989. On the basis of exhaustive statistical research, we conduct semantic descriptions, syntactical descriptions and chronolog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among it, with the hope of tentatively probing into th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deictic term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We first introduce the author and edition of XiYouJi, then define spatial deictic terms and classify them, look back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level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study and finally introduce general situation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XiYouJi.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fully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into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XiYouJi, focus on analyzing semantic situation of "noun+ spatial deictic terms" typ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one syllable spatial deictic terms, root spatial deictic terms and derivative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investigate the syntactic functions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the perspectives of one syllable spatial deictic terms, root spatial deictic terms and derivative spatial deictic terms as well.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compare semantic categories,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syntactical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SiYouJi with those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in ZuoZhuan and LunHeng and analyze its chronological evolvement.
     In the last chapter we synthesize and conclude the previous four chapters and we fin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postposition use of spatial deictic terms from the Pre-Qin Period to modern Chinese increases and the range of nouns used in front of them extends. The referents of postposition spatial deictic terms vary from the concrete spatial variation to the generalization and abstraction to a large extent. And Spatial deictic terms continuously develop toward double syllables.
引文
[1]程湘清《汉语史断代研究的方法论》,《汉字文》,1991年第1期
    [2]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1996.3,P126。
    [1]版本介绍参见:1.《<西游记>版本探索》,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2.曹炳建、齐慧源《<西游记>版本研究小史》,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 1997.11
    [1]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10,第5页。
    [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6
    [3]《巴金选集》第一、二、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9
    [1]茅盾《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
    [2]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商务印书馆1999.1,第472页
    [3]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商务印书馆1999.1,第360页
    [1]杨沫《青春之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第1版。
    [1]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6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8
    《汉语大典》汉语大典出版社199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程湘清《汉语史专书复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储泽祥《现代汉语方所系统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董秀芳《:汉语双音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董志翘、项楚《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
    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郭锐《现代汉语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
    蒋绍愚《汉语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
    李玲璞《古代汉语精解》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李宗江《汉语常用演变研究》汉语大典出版社1999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陆俭明《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98现代汉语语法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商务印书馆1999
    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
    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施向东《汉语和藏语同源体系的比较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石锋《汉语研究在海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石毓智、李呐《汉语语法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汪维辉《东汉—隋常用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王建军《汉语存在句的历时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
    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
    文炼《处所、时间和方位》(《汉语知识讲话》三)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
    吴福祥、洪波《语法与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吴金华《古文献整理与古汉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严修《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
    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类研究》花城出版社2003
    杨树达《高等国文法》商务印书馆1984
    詹鑫《神灵与祭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赵元任、吕叔湘《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
    邹韶华《语用频率效应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
    陈瑶《方位研究五十年》《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1期
    崔希亮《汉语空间方位场景与论元的凸显》《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4期
    党怀兴《<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补正》《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
    董秀芳《古汉语中的后置“所”——兼论古汉语中表方位的后置系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方经民《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
    侯兰生《<世说新语>中的方位》《西北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1期
    江蓝生《后置“行”考辨》《语文研究》1998第1期
    李启文《论古人是如何看待方位的》《学术研究》1999年第11期
    李宇明《空间在世界认知中的地位》湖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廖秋忠《空间方位和方位参照点》《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
    刘丹青《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
    刘宁生《汉语怎样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中国语文》1994第3期
    刘强《二十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综述》《文史知识》2000第4期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沈家煊《R.W.La ngacker的“认知语法”》《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1期
    宋玉柱《存在句研究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谭赤子《方位的方位意义在语言发展中的引申和变》《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1期
    王建伟、苗兴伟《语法现象的认知语用解释》《外语研究》2001年第2期
    王立《汉语方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策略》《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1年
    王勤学《(心中之身:意义、想象和理解的物质基础)评介》《国外语言学》1996年第1期
    王希杰《就方位语谈语言和文的相互关系》《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王远新《突厥语族语言方位的语法趋势及其语义特点》《民族语文》2003年第1期
    吴之翰《方位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中国语文》1965年第3期
    邢福义《方位结构“x里”和“x中华《世界汉语教学》1996第4期
    姚小平({<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马氏文通>历史功绩重议》载《当代语言学》第1卷1999年第2期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国外语言学》1999第2期
    张德鑫《方位的文考察》《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3期
    张军、王述峰《论古汉语方位用如动》《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6期
    张清常《北京街巷名称中的14个方位》《中国语文》1996第1期
    张世禄《先秦汉语方位的语法功能》《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1期
    邹韵华《现代汉语方位的语法功能》《中国语文》1984年第3期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的格标记作用》《语言研究》200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