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阿泰灵对再生稻两优6326秧苗素质和纹枯病抗性及产量的影响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mpa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lant immune inducer ATaiLing on seedling quality,resistance to sheath blight and yield of ratoon rice “Liangyou 6326”
  • 作者:张强 ; 刘祥臣 ; 余贵龙 ; 丰大清 ; 赵海英 ; 黄靖元 ; 周云帆 ; 王珍
  • 英文作者:Zhang Qiang;
  • 关键词:阿泰灵 ; 浓度 ; 水稻 ; 秧苗素质 ; 产量
  • 中文刊名:江苏农业科学
  • 英文刊名: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 机构: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省固始县种子服务站;
  • 出版日期:2019-08-30 15:22
  • 出版单位:江苏农业科学
  • 年:2019
  • 期:15
  • 基金: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编号:S2018-04-04)
  • 语种:中文;
  • 页:138-141
  • 页数:4
  • CN:32-1214/S
  • ISSN:1002-1302
  • 分类号:S435.111
摘要
为探索不同浓度阿泰灵处理对再生稻两优6326秧苗素质、纹枯病抗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的最佳浓度,以再生稻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4个不同浓度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配比,系统分析阿泰灵不同浓度配比对水稻出苗率、纹枯病抗性、秧苗素质和头季、再生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都能提高出苗率,增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降低纹枯病发病率,并且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从而使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增加。阿泰灵浸种和拌底土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当浸种浓度为1 000倍液、拌底土浓度为每袋阿泰灵拌底土50 kg时秧苗素质和出苗率最高,对纹枯病抗性最佳,实际产量最高。
        
引文
[1]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J].中国稻米,2005(1):3-7.
    [2]王志敏,王树安.发展超高产技术,确保中国未来16亿人口的粮食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3):8-11.
    [3]姚义,张洪程,霍中洋,等.播种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6):97-99.
    [4]林玉锁,徐亦钢,石利利,等.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去除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221-223.
    [5]余白梅.探讨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技术如何运用[J].大科技,2016(13):195-196.
    [6]郭利京,王颖.我国水稻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研究:基于社会和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视角[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5):401-407.
    [7]黄小洋,姜光明,管永祥.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5,43(11):185-188.
    [8]沙月霞.生物农药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植物保护,2017,43(5):27-34.
    [9]马广鹏.生物农药的发展与机遇[J].上海农业学报,2013,29(3):92-97.
    [10]张慧春,郑加强,周宏平,等.转笼式生物农药雾化喷头的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4):63-70.
    [11]李芒,望勇,刘小明,等.3种生物农药对4种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及安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4):6054-6056.
    [12]郝建宇,王伟军,陈文朝,等.生物药剂阿泰灵结合化学农药减施在脆光葡萄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2018(4):66-68.
    [13]王梅芳,王双超,王晶.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诞生---记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德文研究员[J].世界农业,2018(4):192-194.
    [14]闫凯,李强,张伟,等.阿泰灵在烟叶上的示范效果研究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914-916.
    [15]盛世英,周强,邱德文,等.植物免疫蛋白制剂阿泰灵诱导小麦抗病增产效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33(2):213-218.
    [16]刘祥臣,李彦婷,张强,等.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对杂交水稻两优6326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7,23(6):69-72,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