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花生胚小叶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王凤欢 ; 冯滢 ; 马旭策 ; 杨晓欣 ; 张乐
  • 关键词:花生胚小叶 ; 农杆菌介导 ; 遗传转化
  • 中文刊名:河南农业
  • 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 出版日期:2019-06-15
  • 出版单位:河南农业
  • 年:2019
  • 期:17
  •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4715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3177183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0409;; 农林创新试验园建设及双创教育实践,项目编号:2017cxcy034
  • 语种:中文;
  • 页:25-27
  • 页数:3
  • CN:41-1171/S
  • ISSN:1006-950X
  • 分类号:S565.2
摘要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但较低的遗传转化效率阻碍了花生基因工程的发展。因此,建立高效的花生转化体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教育部华北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建立的花生胚小叶高效再生体系,本研究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对抗性丛生芽效率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优化遗传转化条件,提高花生转基因的遗传转化效率。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抗丛生芽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其诱导效应是共培养时间>侵染时间>菌液OD值。根据研究得到农杆菌介导花生胚小叶转化的最佳条件是菌液OD值0.5、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时间3 d。
        
引文
[1]魏丽奇,邵凤霞,单雷.花生转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10):24-129.
    [2]杨克相,唐容,吕建伟,等.花生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8(1):69-70.
    [3]张铙丹,何龙飞.花生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7-29.
    [4]苗利娟,黄冰艳,张新友,等.花生组培再生及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7(32):15-20.
    [5]刘风珍.Rs-afp1基因和γ-tmt基因转化花生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04.
    [6]单世华,李春娟,刘思衡,等.以农杆菌为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1):11-15.
    [7]李春娟,万书波,许婷婷,等.花生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J].花生学报,2004(4):20-25.
    [8]孙显明,王强,于立芝,等.影响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7):218-220.
    [9]隋炯明,乔利仙,赵明霞,等.不同基因型对花生胚小叶植株再生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7):45-48.
    [10]马彩霞,穆国俊,侯名语,等.一种快速、高效花生植株再生植株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13(12):1333-1338.
    [11]王凤欢,何美敬,杨鑫雷,等.花生胚小叶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研究[J].花生学报,2016(2):15-20.
    [12]崔顺立.河北省花生(Arachishypogaea L.)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0.
    [13]贾宇臣,王利,陈琦,等.花生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14):3142-3146.
    [14]邱金梅,温世杰,刘海燕,等.根癌农杆菌介导花生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0(2):208-2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