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晚年书法应酬述略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吴宗超
  • 关键词:刘墉 ; 书法应酬 ; 风格 ; 杂体书
  • 中文刊名:中国书法
  • 英文刊名:Chinese Calligraphy
  • 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8-23
  • 出版单位:中国书法
  • 年:2019
  • 期:16
  • 语种:中文;
  • 页:154-160
  • 页数:7
  • CN:11-1136/J
  • ISSN:1003-1782
  • 分类号:J292.1
摘要
刘墉晚年书法应酬的人员不仅包括亲朋、同僚,也包括关系疏远甚至素无往来之人。在应酬活动中,刘墉以书作换取银两、食物,也以赠书的形式维系各种关系。应酬书作的风格、形式多依适用场景、文辞内容调整变化。在没有条件限制下,刘墉多以"杂体书"的形式作以应酬。"杂体书"是刘墉对章法幅式的开拓,不仅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也使其在学古与脱化,临摹与运用之间找到合理的方式。"杂体"书不仅是产生多种风格的源泉,也为其构建了"集帖学之大成"的书史形象。
        
引文
[1]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八十九·刘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10468.
    [2]张其凤.刘墉·民间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302.
    [3]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88.
    [4]笔者整理《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刘墉书法精品集》《中国真迹大观》《刘墉书法精品》《刘石庵扇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刘石庵编年书集》《书迹名品丛刊·刘墉作品集》等书中的纪年书作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刘墉书作藏品,得纪年作品一百一十三件,六十岁之后的纪年作品一百零七件。
    [5]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6]包云志.刘墉、周永年、吴大澂、叶昌炽未刊信札四通考释[J].古籍研究整理学刊,2006(3):66—69.
    [7]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96.
    [8]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9]刘墉.石庵书[M].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民国铅印本.
    [10]英和.恩福堂笔记诗钞年谱[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39.
    [11]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90.
    [12]王芑孙.渊雅堂全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7:145.
    [13]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52.
    [14]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53.
    [15]清代名人书札编辑组.清代名人书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16]王芑孙.渊雅堂全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7:145.
    [17]谭平国.伊秉绶年谱[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33.
    [18]刘墉.刘石庵手札[M].上海:有正书局,1924.
    [19]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86.
    [20]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21]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22]包云志.刘墉、周永年、吴大澂、叶昌炽未刊信札四通考释[J].古籍研究整理学刊,2006(3):66—69.
    [23]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92.
    [24]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25]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26]刘墉.刘石庵手札[M],上海:有正书局,1924.
    [27]白谦慎.晚清官员日常生活中的书法[J].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2014(11):240—245.
    [28]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82.
    [29]“近作又一村诗,并画一图,容请教。画不佳,粉本耳,尚望斧之藻之,以冀可存。”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82.
    [30]陈烈.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95.
    [31]刘墉.刘石庵法帖[M].国学从书社,光绪三十三年版.
    [32]徐学标,谢光辉.刘墉书《纪晴湖墓志铭》考[J].中国书法,2004(7):42.
    [33]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243.
    [34]刘大同.刘石庵公家书真迹[M].台北:文海出版社,1921.
    [35]转引张其凤.刘墉研究丛稿[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75.
    [36]闲云居士.刘墉书法精品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188.
    [37]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46.
    [38]启功,村上三岛.中国真迹大观·清七[M].东京:同朋舍出版,1995:128.
    [39]王芑孙.渊雅堂全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7:145.
    [40]闲云居士.刘墉书法精品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