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乡村发展伦理研究的价值评述*——基于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的伦理反思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杨伟荣
  • 关键词:乡村 ; 发展伦理 ; 乡村振兴 ; 伦理反思
  • 中文刊名:江淮论坛
  • 英文刊名:Jianghuai Tribune
  •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05
  • 出版单位:江淮论坛
  • 年:2019
  • 期:03
  • 基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中国乡村发展伦理研究”(KYCX19-0705)
  • 语种:中文;
  • 页:22-27
  • 页数:6
  • CN:34-1003/G0
  • ISSN:1001-862X
  • 分类号:D422.6
摘要
全球发展伦理对地方价值观的关照更多地是为了在发展战略制定过程中有效避开其他国家、民族、地区的一种主动防卫心理,而非肯定多元价值的现实合法性。乡村伦理研究本应为本土化的发展实践保驾护航,却无法抗拒城市发展逻辑的裹挟和诱导,丧失自身的自反性品质和选择论特质,致使乡村发展伦理作为一种发展理想始终处于理论驱动状态。新时期关于乡村发展伦理的研究应以反思东西方乡村振兴的发展经验为起点获得实践性开展,通过国家自上而下的引导和地方自下而上的省思之间的有机整合,实现乡村发展事实与发展价值的内在统一,完成乡村发展伦理体系的系统性建构。
        
引文
[1]Denis Goulet.Development Ethics:A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Zed Books Ltd,1995:2.
    [2]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M].高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38.
    [3]David A.Crocker.Toward Development Ethics[J].World Development,1991,19(5):457-483.
    [4]陈忠.发展伦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15.
    [5]Des Gasper,Thanh-Dam Truong.Deepening Development Ethics:From Economism to Human Development to Human Security[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2005,17(3):383.
    [6]Trevor Parfitt.Towards a Post-Structuralist:Development Ethics?Alterity or the same?[J].Third World Quarterly,2010,31(5):676.
    [7]刘福森.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林春逸.发展伦理初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刘森林.重思发展---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9.
    [9]盘意文.发展伦理视域的“三农”问题研究[J].求索,2006,(9).
    [10]刘强,李保林,高云.科学发展观与政府发展伦理[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3,(1):100.
    [11]韩丹.发展的伦理审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20.
    [12]贺雪峰.城市化的中国道路[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叶敬忠.发展的故事:幻象的形成与破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李小云.乡村的衰落无法避免?[J].中国乡村发现,2015,(3).
    [13]王露璐.中国乡村伦理研究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1.
    [14]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5]皮埃尔·布尔迪厄.世界的苦难[M].张祖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16]Clifford Geertz.Agricultural Involution: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M].Aucklan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0:32.
    [17]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2000;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8]陆益龙.后乡土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
    [19]王露璐.乡土伦理---一种跨学科视野中的“地方性道德知识”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0]刘昂,王露璐.20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伦理研究:进展、现状与问题[J].伦理学研究,2016,(3).
    [21]张玉林.当今中国的城市信仰和乡村治理[J].社会科学,2013,(10);吕新雨.新乡土主义,还是城市贫民窟?[J].开放时代,2010,(4).
    [22]吴理财.近一百年来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23]王露璐.谁之乡村?何种发展?---以农民为本的乡村发展伦理探究[J].哲学动态,2018,(2).
    [24]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高铦,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36.
    [25]Denis Goulet.Is Gradualism Dead?Reflection on Order.Change and Force[R].Nerw York:Ethics in Foreign Policy Series,Council on Religion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1970:34.
    [26]罗自刚.国外乡村振兴: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借鉴[J].农业科学研究,2018,(4);张军.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27]刘祖云,刘传俊.后生产主义乡村:乡村振兴的一个理论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18,(5):2.
    [28]申明锐,沈建法,等.比较视野下中国乡村认知的再辨析:当代价值与乡村复兴[J].人文地理,2015,(6):54.
    [29]王萍.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及其提供的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2015,(4):58.
    [30]张衔春,胡国华.美国新城市主义运动:发展、批判与反思[J].国际城市规划,2016,(3):46.
    [31]张孝德.新文明观:乡村、城市平等观---乡村文明复兴引领生态文明新时代[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4.
    [32]张京祥,申明锐,等.乡村复兴:生产主义与后生产主义下的中国乡村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4,(5);申明锐,沈建法,等.比较视野下中国乡村认知的再辨析:当代价值与乡村复兴[J].人文地理,2015,(6).
    [33]韩俊.“两个趋向”论断的重大创新[J].瞭望新闻周刊,2005,(13):12-14.
    [34]熊万胜,刘炳辉.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李昌平-贺雪峰争论”[J].探索与争鸣,2017,(12):77.
    [35]叶敬忠.乡村振兴:谁在谈,谈什么?[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
    [36]湖北日报评论员.着力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N].湖北日报,2018-5-2(1).
    [37]王振,齐顾波,等.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本土化优势---基于对发展主义的反思[J].贵州社会科学,2018,(4):163.
    [38]李文钢,张引.当乡村振兴遭遇发展主义---后发展时代的人类学深思[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