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举国体制”下的经济发展再探:以“失去的十年”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explor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ystem”:Taking the “Lost Decade” as an Example
  • 作者:时磊 ; 杨德才
  • 英文作者:Shi Lei;Yang Decai;
  • 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经济结构
  • 中文刊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Nan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 机构:扬州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8-15
  • 出版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 年:2019
  • 期:04
  • 基金: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途径研究》(18BJL04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首席专家:杨德才)(18JZD025)
  • 语种:中文;
  • 页:95-103
  • 页数:9
  • CN:32-1783/D
  • ISSN:1672-1071
  • 分类号:D61;F120.2
摘要
"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是新中国70年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对传统计划时期的"举国体制"经济发展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研究1966—1976年所谓"失去的十年"经济发展情况,发现举国体制有利于"经济结构高级化"和实现经济赶超发展战略目标,但强调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经济效率也不高。这一时期,宏观层面"经济结构高级化"的较为成功与微观层面缺乏活力并存。对这一经济发展阶段经验教训的再探,可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引文
[1]黄涛.构建新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应把握好三个均衡[N].学习时报,2018-10-31(6).
    [2]陈劲.瞄准“领跑”,下好创新先手棋[N].人民日报,2019-3-25(9).
    [3]时磊,杨德才.“分权计划经济”时期的普通教育发展:经济史的再考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4]时磊,杨德才.教育体制分权与计划经济时期的学校发展:经济史的再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8,(4).
    [5]姚洋,郑东雅.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8,(4).
    [6]林毅夫.中国发展经验是经济学理论创新金矿[N].联合时报,2019-6-14(4).
    [7][8][14]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研究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2).
    [9]华国锋.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1978-3-7(1).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6.
    [11]《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1.
    [12][15]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349、352.
    [13]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80.
    [16]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1213.
    [17][18][25][26]李成瑞.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兼论这一时期统计数字的可靠性[J].经济研究,1984,(1).
    [19][2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
    [21]李溦.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311.
    [22]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86.
    [23]时磊,田艳芳.劳动力市场“去管制化”与“知识失业”[J].中国人口科学,2012,(1).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705.
    [27]程连升.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71.
    [28]高默波.高家村:共和国农村生活素描[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350.
    [29]麦迪逊.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6、82、88.
    [30]林毅夫.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M].载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9.
    [31]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32]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90.
    ①改革开放前阶段GDP数据估算主要成果有张风波(1988)的《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麦迪逊(2011,2016)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1983)的。国家统计局和张风波的估算数据比较接近,麦迪逊的数据估值更高。由于国家统计局数据更加丰富、可比,这里予以采用。
    ②1966—1969年企业数量数据缺失,故这里使用1965—197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