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诗歌中的“第二个世界”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second world" in symbolist poetry
  • 作者:张海燕
  • 英文作者:ZHANG Hai-yan;
  •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歌 ; “第二个世界” ; 实现方式
  • 中文刊名:鄂州大学学报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 机构: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3-14 10:29
  • 出版单位:鄂州大学学报
  • 年:2019
  • 期:01
  • 语种:中文;
  • 页:61-62+65
  • 页数:3
  • CN:42-1454/G4
  • ISSN:1008-9004
  • 分类号:I106.2
摘要
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诗坛,兴起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流派——象征主义诗歌,很快这一诗歌形式便成为了一股全球化的诗歌潮流,其魅力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则是象征主义诗歌对人类普遍的生命领悟和内心感受的挖掘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深度。象征主义诗人主力展示对"第二个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着力于探讨心灵体验与哲理思想的内张力,把相对孤立的个人经历升华为人类共同的思考和求索,使得诗歌充满了幻化的神秘感和深奥的哲理性,并后继发展成为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所在。
        
引文
[1]马小朝.生命与思想的内在张力———象征主义文学创作论的艺术悖论[J].烟台大学学报,2006(1).
    [2]艾略特.杰·阿尔弗莱特·普鲁弗洛克的情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5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