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郑晓云 ; 范冰清
  •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 ; 新型城镇化 ; 耦合协调 ; 成渝城市群
  • 中文刊名:建筑设计管理
  • 英文刊名: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 机构: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7-25
  • 出版单位:建筑设计管理
  • 年:2019
  • 期:07
  • 语种:中文;
  • 页:85-91
  • 页数:7
  • CN:21-1311/TU
  • ISSN:1673-1093
  • 分类号:F301.2;F299.27;TU984
摘要
建立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和相对熵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城市群2007~2016年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上升速度更快,空间上呈现"成都-重庆"双中心格局。(2)整体处于颉颃阶段,且以中高度耦合为主;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濒临失调的过渡。成渝城市群应加强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两者高水平协调发展。
        
引文
[1]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 2014, 36(01):8-16.
    [2]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 2000(05):6-8.
    [3]赵海波,关欣,谭晓.论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以长沙县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04):434-437.
    [4]武京涛,涂建军,阎晓,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8(08):42-45.
    [5]席娟,张毅,杨小强.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7(01):117-123.
    [6]彭冲,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 2014, 33(11):2005-2020.
    [7]李晓庆,姜博,初楠臣.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分析——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7):983-991.
    [8]王雨竹,徐培玮.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16, 23(01):200-204.
    [9]崔木花.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经济地理, 2015, 35(07):72-78.
    [10]郑华伟,刘友兆,王希睿.中国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20(09):1029.
    [11]张晓芳.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分析与评价——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04):62-68.
    [12]张超,李丁,魏秀梅,等.西北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 51(02):173-179.
    [13]周宇峰,魏法杰.基于相对熵的多属性决策组合赋权方法[J].运筹与管理, 2006, 15(05):48-53.
    [14]雷功炎.关于将相对熵用于层次分析的简单注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5, 15(03):65-68.
    [15]唐杰.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J].世界农业, 2018(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